林村相融,林田相依,林路相伴……盛夏时节,走进峨山镇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街道,颜值的提升上让村民们的生活十分惬意。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绿色崛起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把街道当作花园来打造,逐步增加辖区人民的绿色体验和感受,用绣花功夫做好提升区域生态内涵的“加法”、释放生态优势的“乘法”……逐渐形成“山峦层林尽染、平原蓝绿交融、镇村鸟语花香”的生态景观。
美丽乡村新画卷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就要做实做厚生态家底,已成为峨山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心中重要的担当。“打造美丽峨山,推动乡村振兴,共建共享绿色生活,首先必须保护好、传承好峨山的一方山水。我们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时,注重留存原始风貌,突出独特风格设计和民俗特色化改造,做到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亮点。”镇主要负责人如是说。该镇围绕“生态宜居”,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动“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作为提升镇域环境的有利契机。根据不同村的资源条件,按照“突出地方特色、生态田园村庄、宜居宜业宜游”定位,对村庄环境、绿地、景观、产业进行一体式规划,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愿望最强烈的方面入手,大力推进道路硬化、无害化厕所改造、乡村污水处理、绿化亮化提升等工程建设,目前全镇61个村实现了镇域环卫保洁全覆盖。确立了“突出‘一山一水一城’主线”,一山就是寨山,一水就是大鲍水库,一城就是二疏城遗址。以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和“一事一议”连片治理为引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形成规模带动效应,实现美丽“三连环”,做到“每村一套图、全镇一盘棋”。坚持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花则花,突出“加高、加密、加绿、加彩、加花”的特色,精心布局,点缀应季花卉,科学规划实施一村一品绿化特色村工程。同时以党建引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压实主体责任,突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民生工程,着力在巩固、拓展、衔接上下功夫、见实效。实现帮扶干部、驻村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网格员“四个全覆盖”,截至目前,建立了749户788人的动态监测,发放行业帮扶政策“明白纸”662份,发放监测帮扶对象申报政策“明白纸”13520份,齐鲁富民贷推送1370万元,新安置贫困人员乡村公益岗67人。实行党员干部包户责任制,深入开展党员责任制、党员联系帮扶村民、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引导党员走上门、把服务送上门,构建网格化、精细化的服务模式,累计为村民解答发展问题120余次。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特色产业带民富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眼下峨山镇城三村,百亩瓜棚里的西瓜“抢鲜”上市,“我们村今年种植西瓜200多亩,大棚120余个,每亩产量在6000-7000斤,纯收入在5000-6000元。”城三村党支部书记孟凡志说。产业选对头,致富有奔头。一直以来,峨山镇将产业现代化和“三农”工作、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以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让群众吃上“产业饭”,走上致富路。在左庄村一家传统秀禾生产扶贫车间,工作人员正在加工服饰,今年以来,车间每月收到线上、线下订单约12000余件,通过“实体+电商”渠道模式销往全国各地,带动当地100多位妇女家门口就业,月收入达3000元至8000元,“绣”出了幸福生活。
路域环境溢炫彩

红灯绿树,蓝天白云,行走在峨山镇左庄、峨山等路段,人们惊喜的发现,路两侧草木葱茏,花团锦簇,干净的道路绿染如黛,一个个花坛五彩缤纷,移步换景,让人疑在画中行。该镇大力实施路域景观提升、通道绿化提质工程,围绕全镇三线、七面、十二点的提升,清理公共空间7000余平方,划设停车位300个,完成道路标识标志40处,全镇新增垃圾桶560个。在高庄社区、仙桥社区各建设高标准厕所2个。新建垃圾分类厅4个,完善垃圾分类一条街,更换宣传栏2个,公厕维修保养2次。同时采取灌木、乔木相搭配,郯薛路、206国道峨山段栽植绿化苗木,做到沿线绿化景观不间断。完成了7个节点打造,在峨山西大门、大官庄村口安装了“二疏故里、奔跑峨山”标志物,道路两侧增设了工艺品,使沿街面更加协调美观。同时严管乱搭乱建、乱摆乱放,排查整治扬尘污染等问题,真正形成路域美,生态美,生态添彩成效凸显。
(通讯员 李利 李丽)
链接:http://www.qlwb.com.cn/detail/21885015.html#o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