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城区位于山东省南部,是枣庄市市辖区,辖5镇2个街道,总人口43万,总面积636平方公里,地处京沪两地中间点、淮海经济圈的中心位置,是著名的“中国石榴之乡”、全国科技进步县、全国生态示范县、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名城、山东省知识产权示范区。
历史悠久
峄城人杰地灵,自西汉设县以来,一直为州县治所,战国时期大思想家荀子、“凿壁偷光”的汉丞相匡衡、《金瓶梅》作者明朝文学家贾三近等都是峄地垂昭干秋的历史名人,晋“竹林七贤”之一、号称“酒圣”的刘伶、宋抗金名将岳飞等名人也曾在此驻足。
区位优越
峄城区地处山东省枣庄市南部,为山东省南大门。处于北京、上海两城市的中间位置,紧邻徐州市,为淮海经济区的中心位置,是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的过渡带。峄城区水陆空交通便利,有“黄金水道”之称的京杭大运河在南部穿过,毗邻青岛、日照、岚山、连云港等沿海港口。西靠京沪铁路,东临京沪高速公路,京福高速、206国道、京沪高速铁路纵贯南北,距济南、青岛、徐州三大机场分别需要2.5小时、3.5小时和不足40分钟的车程,交通航运网络四通八达。
风景优美
峄城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南部,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充沛。自然风光独特,国家AAAA级景区一一冠世榴园被列入世界吉尼斯之最,距今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为目前我国最大的石榴园林,是一处集自然山川,生态园林、民俗宗教、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先后荣获“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名城”、“中国最美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周边还有“天下第一崮”抱犊崮、“天下第一庄”台儿庄古城、被誉为“亚洲第一湿地”的微山湖湿地等著名景点。
产业齐全
峄城区产业基础扎实,已形成煤电造纸、橡胶轮胎、化工、港航物流、纺织服装、机械电子、新型建材、新材料等支柱产业为主导,同时拥有新能源、陶瓷、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门类较为齐全的新型工业化体系。 立足优势重点培优培强高端化工、装备制造、新型建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纺织服装、农文旅康养和特色服务业六大产业。中电建、山能集团、中联水泥、亿利集团、杭萧钢构、国开新能源、三一重工等10余家国内外500强企业、上市公司先后落户峄城。
一年来,我们交出了“稳中有进、质效趋优”的经济答卷。
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区、产业兴区”战略,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1%,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1.9%,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63%。丰源循环经济产业园提档升级,丰源集团运营质效稳中趋优,总资产首次突破百亿大关。福兴集团逐步走出困境,实现良性发展。峄投集团公水廊联运智能筛分洗选系统试运行。4家企业完成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瑞兴阻燃获批省制造业单项冠军。
产业集聚优势凸显。坚持抓龙头、强链条、促集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聚链成群,维宏感应、尼尔半导体等项目建成投产,关联企业发展到30家。化工产业积蓄成势,润泰新材料成为全市高端化工链主企业,博瑞、康震高端原料药试生产,钥熠OLED发光材料等项目顺利推进。石榴产业生机蓬勃,省政府与广药集团成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王老吉石榴系列产品畅销全国。
项目建设量质并进。深化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61个实施类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累计投资181.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70.65%。2023年全区入选省级重点项目19个,列全市第一,为历年之最。10个项目争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专项债5.72亿元。
过去的一年,是新一届区政府工作的开局之年,也是峄城一边经受疫情考验,一边奋力拼搏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严格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体要求,认真落实“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克难奋进、真抓实干,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8.09亿元、增长4.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7亿元,增长6.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6%。我区在全市一季度、上半年和三季度的综合绩效模拟考核中,均取得同组第一的好成绩。
一年来,我们交出了“稳中有进、质效趋优”的经济答卷。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区、产业兴区”战略,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1%,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1.9%,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63%。丰源循环经济产业园提档升级,丰源集团运营质效稳中趋优,总资产首次突破百亿大关。福兴集团逐步走出困境,实现良性发展。峄投集团公水廊联运智能筛分洗选系统试运行。4家企业完成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瑞兴阻燃获批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业集聚优势凸显。坚持抓龙头、强链条、促集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聚链成群,维宏感应、尼尔半导体等项目建成投产,关联企业发展到30家。化工产业积蓄成势,润泰新材料成为全市高端化工链主企业,博瑞、康震高端原料药试生产,钥熠OLED发光材料等项目顺利推进。石榴产业生机蓬勃,省政府与广药集团成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王老吉石榴系列产品畅销全国。项目建设量质并进。深化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61个实施类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累计投资181.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70.65%。2023年全区入选省级重点项目19个,列全市第一,为历年之最。10个项目争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专项债5.72亿元。
一年来,我们交出了“创新赋能、活力迸发”的改革答卷。重点改革纵深推进。深化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峄办成”政务服务品牌持续擦亮。全面推行“午间不断档·全年不打烊”,“峄跟到底”全程跟踪服务,“峄办畅通”赋能基层监督。在全市率先推行“审批不出镇”改革,“镇内事镇内办”成为常态。开展“峄地生金、峄企融金、峄诺千金”三大行动,金融助力企业发展。科创资源加速集聚。79家企业入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8家企业纳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库,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7家,云端大数据产业园入选省级成长型数字经济园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专利授权520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9200余万元。强化科创企业要素供给,31家企业申报“科创贷”2.9亿元,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9名,引进外国专家7名。对外开放成果丰硕。坚定不移推进以企招商、产业链招商,新签约过亿元项目35个。中成药制剂等26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外向型经济稳步增长,全区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41.8亿元,增长23.1%;实际利用外资12507万美元,增长144.85%,创历史新高。我区获评“山东省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先进县”。
一年来,我们交出了“农强民富、村美民乐”的三农答卷。农业高质高效。狠抓粮食生产,粮食总产量达到29.11万吨。新认证“三品一标”7个,“峄城石榴”上榜首批“好品山东”品牌,峄城现代农业产业园获省级认定。坛山街道中桥等6个村(居)获评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榴园镇获评省级农业产业强镇。成功创建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整建制推进县、省畜牧信息化管理示范县和“平安农机”示范县。农村宜居宜游。改造提升“四好农村路”94公里。加快清洁取暖改造,41672户群众享受绿色取暖。峨山镇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如期竣工。阴平镇被评为省乡村振兴示范镇。古邵镇创建“古运梦河”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启动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吴林街道曹庄村等入选省级景区化村庄名单,石榴融创园获评AAA级景区,我区获评“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中国最美绿色休闲旅游目的地”。农民富裕富足。深入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大力推进农村土地规模化生产经营,“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务”典型经验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出。成功举办冠世榴园“丰收季”线上线下展销会。积极推进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创建,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达97家、示范家庭农场68家,底阁镇九洲养鱼专业合作社获评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一年来,我们交出了“内外兼修、宜居宜业”的城建答卷。城市更新稳步推进。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加快推进栅门巷、徐楼新村等棚户区改造,制革厂、坛鑫等片区回迁上房,完成11个老旧小区改造。铺设道路2.82万平方米,新增绿化3万平方米,翰林苑、峄州苑等12处游园公园建成开放,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3%。城市功能日趋完善。仙坛南路、宏学南路建成通车,坛山路、峄山路、承水西路完成升级改造。推进国家公交都市创建,优化BRT等公交路线,错时开放机关单位停车泊位730个,新增停车位2900个,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区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建成运行。完成峄城大沙河防洪排涝工程。立体亮化2.2万平方米,满城万家灯火再添流光溢彩,“我爱峄城”城市雕塑成为市民网红打卡地。城市管理持续规范。建设“数智e城”,开通5G基站220处,我区被列为国家数据直达基层试点县,“城市大脑”项目获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大赛“智优奖”。轻微违章“首违不罚”受到群众点赞,“温度执法”成为城市管理新常态。
一年来,我们交出了“以民为先、温暖厚实”的民生答卷。基本保障更加坚实。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80%。深入落实稳就业各项政策,新增城镇就业3595人。居民基本医保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610元/人。城乡低保等9类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提升10%以上,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18亿元。扩大养老服务供给,新增床位500张。举办“慈善助学”等系列活动。公共服务全面提升。改扩建学校3所,新增学位2390个。成功创建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圆满举办第十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区卫健综合服务中心建成使用,区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启动建设。开展文化惠民系列活动4000余场,民俗馆里过大年等3个项目入选国家公共文化云网络直录播名单,柳琴戏《榴花正红》获省级金奖。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41天。实施“山水林田大会战”重点项目41个,修复破损山体8处,创建省市级美丽示范河湖11处,植树造林2000亩。严格落实“河(湖)长制”,主要河流出水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社会大局和谐平稳。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全面净化社会治安环境。“榴乡诉递”入选国家级典型案例。双拥工作迈上新台阶,顺利通过省级双拥模范城中期评测。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红十字会、工会残联、统计审计、党史档案、消防气象、能源供销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进展。
一年来,我们交出了“以民为先、温暖厚实”的民生答卷。
基本保障更加坚实。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80%。深入落实稳就业各项政策,新增城镇就业3595人。居民基本医保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610元/人。城乡低保等9类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提升10%以上,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18亿元。扩大养老服务供给,新增床位500张。举办“慈善助学”等系列活动。
公共服务全面提升。改扩建学校3所,新增学位2390个。成功创建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圆满举办第十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区卫健综合服务中心建成使用,区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启动建设。开展文化惠民系列活动4000余场,民俗馆里过大年等3个项目入选国家公共文化云网络直录播名单,柳琴戏《榴花正红》获省级金奖。
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41天。实施“山水林田大会战”重点项目41个,修复破损山体8处,创建省市级美丽示范河湖11处,植树造林2000亩。严格落实“河(湖)长制”,主要河流出水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社会大局和谐平稳。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全面净化社会治安环境。“榴乡诉递”入选国家级典型案例。双拥工作迈上新台阶,顺利通过省级双拥模范城中期评测。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红十字会、工会残联、统计审计、党史档案、消防气象、能源供销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进展。
峄城区地处山东省枣庄市南部,为山东省南大门。处于北京、上海两城市的中间位置,紧邻徐州市,为淮海经济区的中心位置,是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的过渡带。峄城区水陆空交通便利,有“黄金水道”之称的京杭大运河在南部穿过,毗邻青岛、日照、岚山、连云港等沿海港口。西靠京沪铁路,东临京沪高速公路,京福高速、206国道、京沪高速铁路纵贯南北,距济南、青岛、徐州三大机场分别需要2.5小时、3.5小时和不足40分钟的车程,交通航运网络四通八达。
峄城区地处鲁中南山地丘陵与淮北平原的衔接带上,在地貌分类上既有丘陵,又有平原。在不同营造力的作用下,本区地貌在成因上形成三种类型:流水地貌、岩溶地貌、构造地貌。峄城区的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区。四季分明,季风明显,雨热同季。因受黄海气候的影响,东风较多,但大陆海洋性气候不够典型。全区年日照平均为2226.4小时,以4、5月份日照时数最多,月平均可达216.5小时。全区冬季最长,夏季次之,春季略长于秋季,具有冷热持续较长的特点。历年平均温度14.5℃,全区降水较为充沛,年平均降水量872.9毫米。其中,夏季占年降水量的64%,秋季占16.7%,冬季占4.1%,春季占14.5%。全区河流属淮河流域运河水系。运河北岸支流以峄城大沙河为界,河西属南四湖湖东地区,河东属邳苍地区。地面径流方向总的是自北向南,各条河道多为季节性泄洪河道。
峄城区地处鲁南,为山东省枣庄市县级市辖区,是著名的“中国石榴之乡”、“中国芸豆之乡”。位处北纬34°34'—34°48',东经117°23'—117°49'之间。东西最长处40千米,南北最宽处24.5千米。总面积63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4%,占全省总面积的0.14%。2001年3月,乡镇合并。峄城区辖5个镇2个街道,即榴园镇(原王庄乡、棠阴乡合)、阴平镇(原阴平镇、金陵寺镇合)、古邵镇(原古邵镇、坊上乡、曹庄镇合)、底阁镇(原底阁镇、甘露沟乡合)、峨山镇(原峨山镇、萝藤乡、左庄乡合)、吴林街道(原吴林乡、肖桥乡合)、坛山街道(原峄城镇)。
峄城区历来是汉族居住集中的地方,少数民族中除回族居住较集中外,其他少数民族人数少而分散,多数是由于婚姻、工作在峄城区落户。少数民族有:回族、蒙古族、藏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瑶族、土家族、哈尼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