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城区政府网站欢迎您! 简体繁体无障碍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首页>详细资料

2022年1-12月全区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统计数据解读)

来源: 峄城区统计局 时间: 2023-02-20

今年以来,全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全区经济运行保持稳定发展态势。有以下特点:

一、经济总量稳步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68.09亿元,同比增长4.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5.97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65.12亿元,增长4.1%;第三产业增加值77亿元,增长4.7%。三产占比由上年的15.5:38.1:46.4调整为15.5:38.7:45.8,第二产业占比上升0.6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尤其是制造业有力提升。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1%,工业产品销售率92.2%。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32.61亿元,同比下降6.8%。利润总额2.56亿元,同比下降70.4%。

从主要产品产量看,水泥、轮胎、服装、机制纸和煤炭产量分别达到366.2万吨、731.3万条、2932.8万件、41万吨和81.5万吨。其中水泥、轮胎、服装、煤炭分别下降37.8%、3.5%16%、17.4%,机制纸增长6.8%

三、固定资产投资有所下滑

受房地产项目大量完工影响,房地产完成投资11.33亿元,同比下降48.5%。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6.9%,其中,分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占比分别为0.5%、51.7%、47.8%。

、财政收支平缓增长

全区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70亿元,同比增长6.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25.15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持续下降,农林水及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大幅上升。

、税收收入减少

受留抵退税及减税降费双重影响,全区全口径税收收入累计12.58亿元,同比下降16.6%。其中,区级税收收入8.14亿元,同比下降9.6%。

六、“四上”新增单位入库工作较好收官

1-12月,区月度新增“四上”企业56家,其中工业11家、批零住餐30家、重点服务业14家、建筑业1家;年度新增“四上”企业32家,其中工业24家、批零住餐4家、重点服务业4家。

、消费市场稳定恢复

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5.8%,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16.37亿元,同比下降28.2%,较上月累计提高3.3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销售额累计58.06亿元,同比增长12.4%,较上月累计提高1.6个百分点。

八、服务业小幅下滑

1-11月,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2.72亿元,同比下降2.6%。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下降13.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营业收入增长27.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下降20.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下降12.2%;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增长1787%。

、金融市场稳健运行            

市人行监管数据,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75.54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居民储蓄140.44亿元,同比增长15.9%。贷款余额127.87亿元,同比增长13.8%;存贷比为72.8%。

十、用电量持续增长

全区全社会用电量累计16.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0%。其中工业用电量累计11.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7%。

十一、居民收入平稳增长

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49元,增长5.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09元,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96元,增长6.5%。

十二、户籍人口连续下降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41.71万人,比上年末下降1.3%,人口总量自2017年以来,连续六年出现降低。

2022年1-12月全区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统计数据解读)

发布时间: 2023-02-20    来源:

今年以来,全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全区经济运行保持稳定发展态势。有以下特点:

一、经济总量稳步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68.09亿元,同比增长4.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5.97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65.12亿元,增长4.1%;第三产业增加值77亿元,增长4.7%。三产占比由上年的15.5:38.1:46.4调整为15.5:38.7:45.8,第二产业占比上升0.6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尤其是制造业有力提升。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1%,工业产品销售率92.2%。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32.61亿元,同比下降6.8%。利润总额2.56亿元,同比下降70.4%。

从主要产品产量看,水泥、轮胎、服装、机制纸和煤炭产量分别达到366.2万吨、731.3万条、2932.8万件、41万吨和81.5万吨。其中水泥、轮胎、服装、煤炭分别下降37.8%、3.5%16%、17.4%,机制纸增长6.8%

三、固定资产投资有所下滑

受房地产项目大量完工影响,房地产完成投资11.33亿元,同比下降48.5%。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6.9%,其中,分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占比分别为0.5%、51.7%、47.8%。

、财政收支平缓增长

全区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70亿元,同比增长6.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25.15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持续下降,农林水及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大幅上升。

、税收收入减少

受留抵退税及减税降费双重影响,全区全口径税收收入累计12.58亿元,同比下降16.6%。其中,区级税收收入8.14亿元,同比下降9.6%。

六、“四上”新增单位入库工作较好收官

1-12月,区月度新增“四上”企业56家,其中工业11家、批零住餐30家、重点服务业14家、建筑业1家;年度新增“四上”企业32家,其中工业24家、批零住餐4家、重点服务业4家。

、消费市场稳定恢复

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5.8%,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16.37亿元,同比下降28.2%,较上月累计提高3.3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销售额累计58.06亿元,同比增长12.4%,较上月累计提高1.6个百分点。

八、服务业小幅下滑

1-11月,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2.72亿元,同比下降2.6%。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下降13.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营业收入增长27.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下降20.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下降12.2%;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增长1787%。

、金融市场稳健运行            

市人行监管数据,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75.54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居民储蓄140.44亿元,同比增长15.9%。贷款余额127.87亿元,同比增长13.8%;存贷比为72.8%。

十、用电量持续增长

全区全社会用电量累计16.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0%。其中工业用电量累计11.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7%。

十一、居民收入平稳增长

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49元,增长5.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09元,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96元,增长6.5%。

十二、户籍人口连续下降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41.71万人,比上年末下降1.3%,人口总量自2017年以来,连续六年出现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