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城区翰林小学综合发展规划
规划基础
一、历史回顾
峄城区翰林小学于2017年9月16日开始建设,2018年9月作为峄城区实验小学分校招收10个班(使用实验小学校舍),2018年12月26日迁至现校址,由实验小学托管。2019年8月区教体局布局调整翰林小学作为独立法人单位正式招生。
2019年9月,学校共有班级25个,学生1133人,新生录取350余人,加上转学分流的学生400人,新生占学生总数的2/3,比上学期净增15个班级,超出原设计24个班的办学规模。教师76人,新学期补充教师53人,占教师总数的70%。
2020年9月,学校共有班级31个,学生1460人,比上学期净增6个班级,净增学生330人。在岗教师87人。
2021年9月,学校共有班级35个,学生1773人,比上学期净增4个班级,净增学生311人。学校教职工109人。
2022年9月,学校共有班级38个,学生1900余人,比上学期净增3个班级。学校教职工116人。
2023年9月,学校现有4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100余人,专任教师138人。
二、现状分析
(一)学校基本情况
峄城区翰林小学占地面积24899平方米,校舍面积11251平方米,设计理念先进,内部设施齐全,建有教学楼、实验综合办公楼、多功能报告厅,田径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等室外活动场地充足。各种功能室配备齐全,班级配备先进的“智能一体机”,全面实现多媒体授课。
学校致力于教师专业成长,实施青蓝帮扶工程、学科素养提升系列工程等,团结奋进的翰林人正不断走向专业化、高水平,为把翰林小学建设成为花园、学园、乐园而努力奋斗。建校四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山东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校、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山东省中华经典诵吟特色学校、枣庄市“一校一品”党建品牌示范校、枣庄市文明校园、枣庄市少先队工作规范化学校、枣庄市性别平等教育项目试点学校、枣庄市书香校园示范校、枣庄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枣庄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枣庄市书香校园、枣庄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枣庄市平安和谐校园、枣庄市教学质量突出贡献单位、峄城区五星级党支部、峄城区教学质量突出贡献单位等称号。
学校以“成就最美好的生命”为办学使命,努力营造充满生命关怀的教育环境,让每一个生命参与活动,在教学、活动、环境中熏染成长。学校努力构建生命共同成长的人文环境,成就每一个生命的精彩与灵动。学校秉持“翰墨凝志,翘楚成林”的发展愿景,弘扬翰林文化精髓,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旨在培养像“翰林”一样能读会写、德才兼备、有家国情怀、有使命担当、有创新能力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发展优势
四年来在区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师生在以“翰林”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系的引领下,把办学使命、发展愿景、三风一训等文化理念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凭借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立德树人、爱岗敬业、积极进取、无私奉献,夯实育人基础,铸就特色品牌。初步形成了“树三红教师、育时代红苗”“三生课程”“四生课堂”“仪式教育”“精品社团”等办学特色。
1.基础建设已完成。在资金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学校积极争取、精心谋划,加快学校基础建设。完成了报告厅、校园绿化建设、部分文化景观建设和部分功能室建设,为校园增添了亮点,为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学生常规见实效。学校始终坚持立足常规,抓实常规,不松懈、不动摇。充分利用晨会、午自修、班队会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以“模范”引领,激励学生争当“爱心少年”“雅行少年”“诚心少年”“有为少年”“四有少年”“礼仪少年”“学习标兵”“体育之星”,争创“星级班级”,争先创优蔚然成风。
3.安全措施稳保障。学校确保任何工作安全先行,落实安全管理职责、建立安全预警机制、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开展安全专题演练、疫情防控演练,构建立体化、网格化防控体系,确保校园安全。实行“疫情防控常态化、安全值班网格化、教师巡查日常化、门卫值班全天化、学生检查常规化、家长护导主动化”管理。
4.师德浸润树榜样。加强师德师风培训,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每周二坚持组织全体教师政治学习,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每年评选表彰“最美翰林人”系列优秀教师,每周推荐“感动校园人物”,用榜样的力量引领良好师风。
5.专业引领促成长。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和名师工作室活动。开展磨课、集备、教研、业务考试、分享交流促进教师自主研修。为了让老师们快速成长,学校在开展“青蓝工程”同伴互助的同时与市中区回民小学等四所学校结成了“回+”五校教育联盟,与枣庄市文化路教育集团结成了“文翰”教育联盟,和坛山学区结成了区内教育联盟,着力实施“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
学校重视教师基本功提升,多次邀请专家指导“三字一画”,加强班主任基本功的培训,开展班主任素养提升系列活动。
6.立足课堂提质量。对教学流程实行全方位监管,切实提高备课、课堂、作业、单元检测、质量监控等各个环节的实际效能。重视单元达标检测,以备课组为主体,根据教学进度,分散组织实施。加强学困生辅导,对于未达标的学生,学科教师进行跟踪辅导。把握试题研究——定期检测——考后分析——反馈矫正等环节,以课程管理中心学科负责人为带头人,以级部为管理单元,成立各学科单元检测优质教师团队,引领全体教师提升试题研究能力。
7.五育并举促发展。认真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积极开展体育、卫生、艺术活动,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文体活动。每学期为全体学生视力检测1次;体检1次;体质监测1次,并为学生建立档案,保障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8.提升品位铸品牌
党支部创建“树三红教师 育时代红苗”党建特色品牌。要求每名党员做“红人”、育“红苗”,即争做“思想红、业务红、行动红”的“红人”,争当岗位先锋,树立起党员的一面旗帜;做到“思想育、学业育、生活育”全面“育红苗”。通过结对帮扶、德育课程、扶贫资助等方式促进每一位学生茁壮成长,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学校成立护校队,全体党员做先锋。红色教育打底色。学校以红色教育为主线,弘扬红色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持续开展“七个一”“红色教育”系列活动,即“画、唱、读、观、写、讲、演”活动;社团活动展特长。学校打造“三生”特色课程体系(即生命课程、生活课程、生长课程),完善“新六艺”校本课程体系。开展社团活动不断提高学生在文学、艺术、音乐、体育等方面的修养,学校开设礼乐射御书数为蓝本的新六艺社团,重点打造礼射社团和中医药社团建设。阳光体育健体魄。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体育活动,会操比赛、趣味运动会、晨跑等,组织体育老师推广传统文化特色的少儿武术操,教会学生并进行武术操比赛。课间操增加了徒手跳绳和立定跳远项目,强化学生体质提升。
9.仪式教育重传承。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具有“翰林”特色的入学礼和毕业礼,使“开蒙礼”和“毕业礼”两个仪式教育成为翰林小学学生的必修课。
(二)问题剖析
学校层面:资金等外部因素,导致基础设施建设和内部配置滞后;学校规划规模较小,下学年就运转困难,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近四年,每年至少净增5个班,现已达到31个班,明年校舍不够,挤占功能室刚能满足需要,后年无法运转。)
教师层面:名优教师数量不足,新教师和临时、合同制教师过多;教师教学能力不足,直接影响教育质量;教师过于年轻化,缺少中坚力量,教师培养亟待加强。
学生层面:大量转入的学生,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低分率高。
管理层面:内部管理偏重于常规工作,精细化科学管理和特色彰显还有待加强。
- 指导思想和核心理念
-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枣庄市普通中小学校管理评价细则》《中小学质量检测方案》《新课堂达标方案》等文件精神,紧紧围绕 “加快学校建设、规范学校管理、提升教育质量、完善服务功能”四个重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提升办学水平。
- 核心理念
- 办学使命
办学使命:成就最美好的生命
校徽:
校徽解读:校徽上、下是学校中、英文校名,左面是翰林二字的篆刻,既是校名又代表优秀传统文化,右面是一本书,代表知识和文化,中间是学士帽,即是知识的象征又代表中西文化的结合和国际视野,整体看是一座房子,象征翰林小学是师生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书香家园、文化家园。
办学使命:成就最美好的生命
教育起于生命,但又不止于生命;教育遵从生命优先,基于教育的逻辑基础,从生命的原初活力出发,达于生命持续的自我发展。学校努力营造充满生命关怀的教育环境,实现让每一个生命参与活动,追求生命的活力;追求生命的力量;追求生命的境界;追求生命的张力。让每一个生命在学习、活动、环境中熏染成长,不断激发生命潜能,引导师生获得生命的存在之根与生活的现实之力,向着更高的精神境界发展,成就每一个生命的精彩与灵动。
- 校训、校风、教风、学风
校 训:明德雅行 雄健致远
校 风:至诚至善 至礼至进
学 风:惟志惟勤 惟实惟新
教 风:博闻博思 博爱博雅
- 发展愿景
翰墨凝志,翘楚成林。
- 规划目标
一、学生发展
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在学生的生命、生长、生活教育为主的“三生”教育中,培养体质健康、品质优良、阳光向上的翰林学子。
1.行为习惯教育:以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为主线。以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保障。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分层施教,重点加强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让班级成为培养学生自主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基地;培养学生珍爱真情、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自觉养成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行为习惯。加强法律普及教育,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针对性地加强法制教育,。加强对特殊生的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及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开展经常性心理辅导活动。
2.民族精神教育:以民族精神教育为重点。以生存教育为突破口。实施“四内容三整合”的民族精神教育。以民族精神为核心,从“民族意识、民族情感、民族节气、民族文化”四个方面内容着手,通过学科整合、环境整合、活动整合“三整合”,让学生通过接触、感受我国丰富的优秀民族文化,激发热爱民族的情感,使民族精神自小就融于学生思想。
3.生命教育:将生命教育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充分运用学科教学,传授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利用课内外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重点开展以自护自救能力、环境保护意识、生活劳动技能、交往沟通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生存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
4.理想信念教育: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继续确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加强少先队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少先队、儿童团系列自主教育运作机制,以“多元、和谐、健康向上”为主题开展少先队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为载体,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做到让学生每一项活动都有收获,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在班集体自主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学生自主管理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基地,以雏鹰假日小队和家庭为基本单位深入社区,开展社区服务和文明共建活动,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和交往能力。
二、教师发展
以干事创业为主线,努力锻造管理干部队伍、德育教育队伍、名优教师队伍三支队伍。以“着眼教师队伍整体发展、立足教师个体成长”为总体思路, 为教师提供支持性组织环境和发展平台,构建适应教师发展的机制与策略, 着力培育三生型教师,从而实现教师的自主成长与发展。以区教师专业发展项目为引领,紧扣“铸师魂、养师风、锻师能”核心目标,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宗旨,构建“研训一体”的校本研修机制,真正形成教研与科研并举、理念与实践结合、学校与教师同行的校本培训格局,努力建设一支赋有“美丽、智慧”,能合作共进、携手成长的教师群体。
1.实施“名师工程”,打造品牌教师。建立骨干教师培养和考核制度,对在岗的所有骨干教师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优秀的予以奖励,考核不合格的将取消骨干资格,并积极开展“读书活动”活动,不断的丰盈内涵,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实施“青蓝工程”,培养后备力量。确定师傅和徒弟的具体职责任务,并建立捆绑式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积极调动骨干教师的内驱力,让骨干教师和年轻教师一起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班级之间通力合作,达成共识,营造和谐的教研氛围。
3.实施“达标工程”培养合格教师。按照新课堂达标方案,有序推进新课堂达标活动。
三、学校发展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实施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描绘学校未来发展蓝图,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用优秀的文化来影响人、塑造人。探索激发师生内在动力的一切有利因素,激活教师干事业、成事业、乐事业的鲜活细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强化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提升教育服务能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四、特色发展
1.仪式教育:六年六礼。设计具有连续性的系列仪式活动。一年级入学礼、二年级宣誓礼、三年级生日礼、四年级成长礼、五年级军营礼、六年级毕业礼,构成学生成长的阶梯。让孩子们在小学的学习生活中,在属于他们特有的时间点上,留下孩子们成长的足迹,留下深刻印象和美好愿望。
2.精品社团:开设合唱、葫芦丝、口风琴、竖笛、陶笛、京剧、柳琴戏、经典诵读、舞蹈、吟诵、国画、儿童画、彩泥、拓片、编制、剪纸、书法等社团,重点打造礼射、中医药、京剧、柳琴精品社团。
3.党建品牌:创建“红苗工程”党建品牌,开展党员争做“三红教师”,育“时代红苗”活动。做“三红教师”要做到“思想红”“业务红”“行动红”;育“时代红苗”要在“思想育”“学业育”“生活育”等方面全面育人。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课、红色教育基地和学习强国等方式,提高党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开展“传承红色精神,争做时代新人”红色教育系列活动,打造学校的党建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