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第二十八中学教学活动
(一)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拓宽育人渠道,服务学生全面发展。
1.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落实《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引导学科教学突出核心素养指向,重视挖掘每一学科课程的育人价值,把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学科教学,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推动德育与课程一体化实施。
2.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一是坚持“五育”并举,继续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研究,实施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学生评价。二是继续推动学生社团建设,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丰富学校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优化精减现有社团,打造3-5个精品学生社团,参加优秀社团评选。三是落实《枣庄市中小学阅读与写作衔接育人工程实施方案》,推进读写活动,继续开展阅读与写作系列大赛,力争在市区中学生阅读与写作系列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四是继续加强实验教学,开好现有条件下的实验课,物理、化学、生物演示实验100%演示,分组实验创造性的动手操作。
(二)聚焦教学质量提升,实施强课提质行动,努力创造28中教学经验
5.全面深化“新课堂达标活动”。一是抓好学科组团队建设,建立起更加有效的学科组新课堂达标保障机制。二是聚焦课堂变革,深入开展“三研”[课标研读、纲要研磨、学历案(单元方案)研制]活动,构建起“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改革模式,形成在课标引领下的备、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格局。 着力打造“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新样态。三是继续根据全员赛课方案进行全员赛课,四是积极推进新课堂达标,根据区教学中心要求,分阶段、分专项实施全员达标。四是推进每周半日校本教研,深入研讨教学案、学历案、课堂教学等。五是积极参加区新课堂达标经验交流会、校长论坛。
6.不断促进教学规范。一是根据全区中学管理规范年活动,规范和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加强备、教、学、评要素研究,加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案与学历案研究(编制学历案时,都要有中考链接),落实枣庄市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评价标准,按照枣庄市新制订中小学生学习习惯基本要求,实施基于课堂目标的作业教学,分学科探索分层作业。进一步规范的备课、教学、学习、作业、评价体系。二是抓实教学关键环节。全面落实课前、课中、课后“三位一体”的大课堂观。课前“精致预构”:即教师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优化集体备课,精心二次备课,形成最佳教学预案;课中“精致课堂”:即教师要优化教学模式,确保课堂教学环节有效,师生互动、讲练互补,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而有效地活动;课后“精致诊断和考练”:即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边教边反思,教后自我诊断,形成课堂会诊、组内互诊等制度,开展 “课堂诊断校本行动”;要求作业的量和难度精当,布置、辅导、批改、讲评针对性强,分层作业,并通过科学规范的质量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跟踪解决。通过“三位一体”的大课堂观念的建立,努力保障课堂效益的提升。
7.加强九年级、八年级生地中考研究。加强九年级毕业班及八年级生地教学与管理。一是坚持“以中考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训练为途径”的中考备考要求,加强各复习轮次的研讨;二是加强中考考情研究,准确把握中考,收集复习备考资源,联系四区一市的中考模拟试题;三是加强与一中的交流,请一中骨干教师到我校进行讲座,讲授学科备考策略与应考技巧指导等;四是开展学科命题专题研讨活动,提升试题命制质量,规范标题、试题格式、试题编制、命题质量等。五是做好体育考试、实验考试、信息技术等考试工作。六是提升学业合格率和优秀率,进而提升升学率。这是工作重点,力争中考合格率、优秀率有明显增长,获得市教学质量优秀奖,完成升学目标。
8.加强学业质量全面监测。抓实学生学业合格率、优秀率。一是完善教导处、级部、教研组、班级四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形成教学合力;二是落实教学质量“分级验收”制度。实施“四抓”(教师抓“堂堂清”、“日日清”,学科组抓“周周清”,级部抓“单元清”、学校抓“期中、期末阶段清”)为重点,实施 “3+2” (即课堂、作业、单元检测,期中、期末质量检测)学习质量检测,抓好过程性质量监管,抓实质量的分级验收、分层把关;三是施行教学质量“五制” 制度。即:分管校长、教导主任的教学质量领导责任制;级部主任年级教学质量团队责任制;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教学质量集体责任制;学科组长教学质量学科责任制;教师教学质量个人责任制。四是加强语文学科 “古诗文诵读能力”教学,实施“古诗文诵读能力”专项监测。区局监测时,在语文检测命题中,附设“古诗文诵读”考查专项,赋分15—20分。考查内容为教材中的古诗文篇目以及教材“课外古诗词诵读”篇目;命题侧重引导学生积累与理解,扩大文言诗文阅读量,强化传统文化熏陶。五是继续做好学科素养展示和各类竞赛活动,总结上学期经验,制定计划,有序实施。
9.加强学生学习的培养。一是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做好学生预习指导。二是培养学生听课习惯,提出听课的具体要求(本学期重点检查)。三是培养学生作业习惯,要求学生如何完成作业。四是培养学生阶段性复习、巩固、检测习惯。五是培养学生读书习惯等。
(三)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打造名师团队。
10.着力打造学校品牌。一是根据师训处名师培养计划,培养一批省、市、区名师。二是积极参加市区教学能手等各类评选活动。三是积极参加区市新课堂达标优质课展评活动,80%以上一等奖。
11. 实施科研课题带动行动。一是立足我校教学实际,服务质量提升,积极进行课题研究。二是加强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与结题工作。三是积极参与市区新课堂达标专项课题立项。
12.抓好中学各学科研修培训。一是积极参加各类科研讨培训活动。二是积极参加30名优秀青年教师工程遴选工作。三是做好新入编教师入职培训和跟踪培养。
(四)深入开展“两写一读”育人工程 和“峄起读”读书工程,打造书香校园。
13.继续开展“两写一读”育人工程。为更好落实《枣庄市中小学阅读与写作衔接育人工程实施方案》实施此工程。“两写”即写字和写作。学生坚持天天在专门的练字本练字,开展书法评比活动。借助青檀文学社,加强学生写作,举行写作大赛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一读”即读书,深入实施“峄起读”读书工程。
14. 深入实施“峄起读”读书工程。一是开设阅读课,探究整本书阅读。二是加强必读书目文学名著阅读。三是评选书香教师、书香学生、书香家庭评选。
15.加强英语学科阅读与写作衔接育人工程。一是加强英语学科阅读与写作衔接的研讨。二是开设好英语口语交际社团和英语课本剧社团。三是承办区英语学科阅读与写作衔接研讨现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