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城区政府网站欢迎您! 简体繁体无障碍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首页>详细资料

峄城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来源: 峄城区发改局 时间: 2017-04-04

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注定是值得铭记的一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面对纷繁复杂的境内外形势,全区上下坚持五大发展理念,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经济社会发展企稳向好。

(一)双创融合步伐加快推进,改革创新实现新跨越。1、健全创业服务体系。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搭建创业平台,催生中小微企业。发放创业贷款1379万元,开展创业培训537人次,新增冠世榴园、峄城坛山经济总部服务中心创业孵化园2处,入驻创业实体208个,坛山街道中心社区、徐楼社区、邵楼社区3个社区获省级首批创业型社区称号。新增企业1017家、个体工商户1967个。2、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投资完成近30亿元,同比增长50%,投资逐渐向机械制造、高精端化工、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倾斜。已建立产学研联合工业企业50余家,拥有市级技术中心企业1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3、落实各项改革举措。完成321个村(居)确权登记颁证,占有耕地村居总数的97.5%。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土地流转面积达12.8万亩。成立峄城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优化升级证照联办工作,推动三证合一。清理规范投资项目报建审批,对接省级政府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系统,70余个项目通过立项,总投资38.7亿元,比2015年同比增长20%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改革圆满完成集中封存227车辆已处理完毕。

(二)产业结构调整协调推进,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0.73亿元,同比增长6.9%,增幅比2015年有所提升,产业结构由12.1:51.2:36.7优化为12:49.8:38.2,地方财政收入8.99亿元。1、农业发展基础持续巩固。突出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地位,大力推进高产创建百亩攻关区、万亩示范区和十万亩辐射区三区共建,保证全区粮食产能稳定在43万吨以上。培植40家农业龙头企业,带动5万户农民发展优势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农民合作社发展到1022家,家庭农场发展到221家,其中太阳能光伏发电合作社78家,土地托管等为农服务型经营主体48家。2、工业经济触底回暖。预计2016年度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53亿元。重点行业止跌回升。水泥、煤炭产销齐增,预计销售收入合计可达到近10亿元,张集煤矿完成投资28.3亿元顺利投产,丰源轮胎实现销售收入7.03亿元,出口创汇8800万美元。3、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预计三产产值占GDP比重为38.2%,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65.2亿元。旅游人数21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18亿元。现代物流业发展迅速,港区货物吞吐量连续五年居全市第一位,成为鲁南苏北地区重要的大宗商贸物流集散地,目前全区投资500万元以上的物流服务企业发展到24家。

(三)城乡一体建设有序推进,绿色发展开创新局面。1、完善城市载体功能。总投资4.04亿元的项目采取PPP模式投资运行,已完成前期工作。投资3500万元实施的道路优化升级、绿化补植、雨污管网清淤、城区老旧管网改造等12城建项目已全部完工。819户棚改项目全部完成征收,立新街片区正进行主体施工。2、着力实施全域城镇化。镇镇通天然气二期工程完成投资6000万元,敷设管网69.6千米,13个社区污水处理站建成运行投资2100万元超额完成2.3户农村厕所改造,在全省通报中位居全市第一。争取580.5万元补助资金用于2016年度441户农村危房改造,12美丽乡村顺利通过验收。3、依法加强环境监管。完成项目环评审批90个,先后对200余家排放企业和污染点源进行检查,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38家企业和个人立案查处,罚款560.33万元。4、持续优化生态环境。全区大气环境明显好转,2016年前三季度,空气质量改善得分32.92,获生态补偿资金262.8万元,均位居全市第一。水资源质量趋于好转,建立机械装备园11家企业一企一管、独排污监控管理机制,实施峄城沙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完工后实现年可削减化学需氧量547吨、氨氮38吨,达到地表水三类水质要求。

(四)民间投资消费平稳推进,外贸增长迈上新台阶。1、投资拉动效应明显。预计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99.8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5.1%,民间投资增幅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全区3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5.7亿元,峄城港魏家沟作业区、明诺建材、锦海伦服饰等24个项目完工投产。2、新的消费业态正在形成。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1.13亿元,同比增长10.5%冠世乐淘购物中心、冠世网等电子商务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夕阳红养老服务中心、仙坛养老公寓已建成运营,镇(街)敬老院逐步改造提升成为镇级养老服务中心。现有专业批发市场3个、综合农贸市场15个,茂源国际、建材城等项目建成招商。3、招商引资成果斐然。2016年,全区新开工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合同利用外资59.7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4个,完成年度任务目标的107.7%。实际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19.5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目标的108.3%实际到位外资1537.2万美元,提前两个月完成年度目标。2016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预计实现1.8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增幅居全市第一。

(五)社会民生事业均衡推进,扶贫开发取得新成效。预计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1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210元,同比增长7.3%8.2%1大班额问题积极化解。学校建设步伐加快,超额完成2016年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工程建设规划,开工建设21个项目,共14.65万平方米,竣工13个。2、社会保障待遇稳步提高。企业职工养老金实现“12连增,机关事业单位首次与企业同步调整退休人员待遇。45—59周岁人员实行养老、医疗保险费集中、一票征缴,参保缴费率达到95%以上。3就业目标任务圆满完成。201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以内,全区新增城镇就业3856人,失业人员转就业195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8414产业项目精准扶贫2016年先后拨付镇(街)各级扶贫专项资金5154.65万元,整合区直行业部门扶贫资金1806.3万元,协调金融部门投放扶贫贷款217万元。争取到光伏扶贫指标60兆瓦,位居全市第一。在330个村落实扶贫产业项目344个,惠及所有贫困人口。全区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将达到29.5%,实现脱贫1.3万人,圆满完成年度脱贫任务目标。人口计生、文化体育、史志档案、妇女儿童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二、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五抓五提升工作思路,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确定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左右;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4%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左右;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5%左右;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进出口总额保持平稳增长

为实现上述预期目标,2017年要扎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以振兴实体经济为重点,不断推动三产协同发展。1、厚植优势工业板块。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财税长久增长的主要来源,必须将工业摆在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立足我区资源优势,突出丰源集团、丰源轮胎、泉兴中联、汉旗科技、泰瑞化工、锦海伦、峄州港等龙头企业地位,培育壮大煤电造纸、橡胶轮胎、纺织服装、水泥建材、机械电子、化工新材料等产业板块,完善一区三园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建设一批有代表性的产业园区,实现相互衔接、共同发展的格局。2、深挖农业发展潜力。以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大力推进百千万工程集中连片建设,确保实现2017“吨粮区创建目标。突出马铃薯、石榴、大枣、食用菌、核桃等特色主导产业,推进具有峄城特色的农产品区域化、品牌化发展,力争打造12个山东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面推进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住宿餐饮、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推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发展,延伸打造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链条。加强石榴文化、匡衡文化、始祖文化、峄县文化和运河文化的挖掘与保护,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规划建设石榴主题生态祥和文化景区、匡衡文化园、女娲文化园等景区,加快石榴文化旅游创意产品的研发设计,增加文化内涵,培育文化亮点,增强文化旅游吸引力。

(二)坚持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动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专业招商组,设立产业招商促进中心,统筹做好对各招商组的协调服务工作。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港澳台等经济发达地区为重点招商区域,瞄准产业聚集区,主动迎接产业转移。不断加大招商引资过程中利用外资项目的洽谈签约力度,积极搭建外资新平台。引导企业抓住互联网+外贸的良好机遇,积极向区内中小微外贸企业推介外贸一达通”“秦工国际等业务,开展新型贸易业态,在金融、通关、退税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综合性的服务。力争全年招引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6个。2、加强重点项目机制管理。紧紧围绕棚户区改造和城市建设、区直国有支柱企业扩量升级、镇域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社会事业和民生改善、扶贫开发等五大方面,积极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区、市、省乃至国家的重点项目盘子。目前拟列入2017年的区级重点项目61个,总投资93.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2.6亿元。其中投资6亿元的装配式钢结构绿色建筑集成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5.4亿元的特种定向刨花板项目拟申报省级重点项目。丰源38万吨包装纸项目、丰源光伏发电、利丰服饰、四路一桥建设项目等12个项目申报市级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40.6亿元。对列入区级重点项目的所有项目按照项目类别、目前缺项、薄弱环节,逐一列出清单,一个项目落实一个责任人,盯住靠上,及时协调区直部门进行会商,逐个解决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深化落实项目进度动态通报制度,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督导,半年一总结,年终一考核。对重点项目进行动态管理,实行县级领导及区直部门的帮包责任制度,在人才、资金上给予坚实保障。

(三)坚持以棚户区改造为契机,不断带动城乡环境更新提质。1、有力实施棚户区改造。棚户区改造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城市建设的发展需求,新型城乡一体化进程、上级棚改相关政策的调整,积极适应棚改政策变化,努力探索货币化安置模式,有序推进前湾、承汇等五大片区棚户区改造。2、积极打造宜居城市。继续开展路网提升、地下管廊改造、城市增绿、背街小巷整治等市政工程建设,不断增强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推进路一桥建设,切实解决城市拥堵。计划投资3亿元新建扩建一批学校、医院,峄城区实验学校、人民医院综合楼等一批项目的建成将有助解决上学难、看病挤等问题。3、助力小城镇发展。加大协调力度,争取更多的资金和政策倾斜、扶持小城镇建设。稳妥有序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计划改造300余户。广泛开展农村旱厕改造宣传,计划改造2.69万户。加快镇驻地污水处理厂建设,快速推进施工,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4、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确保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深入开展大气污染专项行动,突出抓好电力、水泥、砖瓦等企业大气污染物治理。加强污水集中处理工作,进一步强化峄城经济开发区机械装备园风险防控机制。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做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厉打击偷排偷放、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以环保执法的高压态势,促进全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四)坚持以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为突破,不断激发市场创新活力。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承接好上级部门下放权力,试行并联审批制度。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推动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理顺峄城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推进三集中三到位改革,规范和完善区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继续实施区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和综合改革,初步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逐步建立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2、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加强和完善国有资本监管,优化国企结构布局,稳妥推进国企股份制改革,探索试行债转股。推行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重点工程,完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功能。积极化解企业债务,杜绝银行抽贷、断贷而导致企业关门歇业。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清理僵尸企业。规范引导新型金融组织,防范金融风险。3、创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推广提升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信用担保、市场开拓、法律援助等服务平台建设,充实创业大厦服务机构人员,引导中介服务机构更多的进入平台,为全区中小微企业开展线上线下服务,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加快形成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服务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全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五)坚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标,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1有序推进+X”扶贫工程。每个行政村(居)发展一个特色产业项目,设立一个扶贫就业点,提供一个公益岗位,完善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一个孝心养老基金,成立一个扶贫理事会,增加“X”个特色项目力争完成3000人左右的脱贫攻坚计划任务。2、拓宽就业创业渠道。2017年计划为300名就业困难人员落实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力争再建200个公益性岗位。统筹推进峄城坛山总部经济中心创业园建设,争创省级创业示范园。3、建立更加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全面落实医疗保险、工伤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基金扩面征缴任务,做好全民参保计划的实施工作。抓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现制度并轨。4、大力繁荣群众文体活动。推进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抓好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全年演出300场次以上。

峄城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发布时间: 2017-04-04    来源: 峄城区发改局

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注定是值得铭记的一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面对纷繁复杂的境内外形势,全区上下坚持五大发展理念,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经济社会发展企稳向好。

(一)双创融合步伐加快推进,改革创新实现新跨越。1、健全创业服务体系。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搭建创业平台,催生中小微企业。发放创业贷款1379万元,开展创业培训537人次,新增冠世榴园、峄城坛山经济总部服务中心创业孵化园2处,入驻创业实体208个,坛山街道中心社区、徐楼社区、邵楼社区3个社区获省级首批创业型社区称号。新增企业1017家、个体工商户1967个。2、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投资完成近30亿元,同比增长50%,投资逐渐向机械制造、高精端化工、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倾斜。已建立产学研联合工业企业50余家,拥有市级技术中心企业1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3、落实各项改革举措。完成321个村(居)确权登记颁证,占有耕地村居总数的97.5%。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土地流转面积达12.8万亩。成立峄城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优化升级证照联办工作,推动三证合一。清理规范投资项目报建审批,对接省级政府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系统,70余个项目通过立项,总投资38.7亿元,比2015年同比增长20%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改革圆满完成集中封存227车辆已处理完毕。

(二)产业结构调整协调推进,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0.73亿元,同比增长6.9%,增幅比2015年有所提升,产业结构由12.1:51.2:36.7优化为12:49.8:38.2,地方财政收入8.99亿元。1、农业发展基础持续巩固。突出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地位,大力推进高产创建百亩攻关区、万亩示范区和十万亩辐射区三区共建,保证全区粮食产能稳定在43万吨以上。培植40家农业龙头企业,带动5万户农民发展优势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农民合作社发展到1022家,家庭农场发展到221家,其中太阳能光伏发电合作社78家,土地托管等为农服务型经营主体48家。2、工业经济触底回暖。预计2016年度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53亿元。重点行业止跌回升。水泥、煤炭产销齐增,预计销售收入合计可达到近10亿元,张集煤矿完成投资28.3亿元顺利投产,丰源轮胎实现销售收入7.03亿元,出口创汇8800万美元。3、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预计三产产值占GDP比重为38.2%,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65.2亿元。旅游人数21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18亿元。现代物流业发展迅速,港区货物吞吐量连续五年居全市第一位,成为鲁南苏北地区重要的大宗商贸物流集散地,目前全区投资500万元以上的物流服务企业发展到24家。

(三)城乡一体建设有序推进,绿色发展开创新局面。1、完善城市载体功能。总投资4.04亿元的项目采取PPP模式投资运行,已完成前期工作。投资3500万元实施的道路优化升级、绿化补植、雨污管网清淤、城区老旧管网改造等12城建项目已全部完工。819户棚改项目全部完成征收,立新街片区正进行主体施工。2、着力实施全域城镇化。镇镇通天然气二期工程完成投资6000万元,敷设管网69.6千米,13个社区污水处理站建成运行投资2100万元超额完成2.3户农村厕所改造,在全省通报中位居全市第一。争取580.5万元补助资金用于2016年度441户农村危房改造,12美丽乡村顺利通过验收。3、依法加强环境监管。完成项目环评审批90个,先后对200余家排放企业和污染点源进行检查,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38家企业和个人立案查处,罚款560.33万元。4、持续优化生态环境。全区大气环境明显好转,2016年前三季度,空气质量改善得分32.92,获生态补偿资金262.8万元,均位居全市第一。水资源质量趋于好转,建立机械装备园11家企业一企一管、独排污监控管理机制,实施峄城沙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完工后实现年可削减化学需氧量547吨、氨氮38吨,达到地表水三类水质要求。

(四)民间投资消费平稳推进,外贸增长迈上新台阶。1、投资拉动效应明显。预计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99.8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5.1%,民间投资增幅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全区3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5.7亿元,峄城港魏家沟作业区、明诺建材、锦海伦服饰等24个项目完工投产。2、新的消费业态正在形成。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1.13亿元,同比增长10.5%冠世乐淘购物中心、冠世网等电子商务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夕阳红养老服务中心、仙坛养老公寓已建成运营,镇(街)敬老院逐步改造提升成为镇级养老服务中心。现有专业批发市场3个、综合农贸市场15个,茂源国际、建材城等项目建成招商。3、招商引资成果斐然。2016年,全区新开工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合同利用外资59.7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4个,完成年度任务目标的107.7%。实际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19.5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目标的108.3%实际到位外资1537.2万美元,提前两个月完成年度目标。2016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预计实现1.8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增幅居全市第一。

(五)社会民生事业均衡推进,扶贫开发取得新成效。预计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1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210元,同比增长7.3%8.2%1大班额问题积极化解。学校建设步伐加快,超额完成2016年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工程建设规划,开工建设21个项目,共14.65万平方米,竣工13个。2、社会保障待遇稳步提高。企业职工养老金实现“12连增,机关事业单位首次与企业同步调整退休人员待遇。45—59周岁人员实行养老、医疗保险费集中、一票征缴,参保缴费率达到95%以上。3就业目标任务圆满完成。201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以内,全区新增城镇就业3856人,失业人员转就业195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8414产业项目精准扶贫2016年先后拨付镇(街)各级扶贫专项资金5154.65万元,整合区直行业部门扶贫资金1806.3万元,协调金融部门投放扶贫贷款217万元。争取到光伏扶贫指标60兆瓦,位居全市第一。在330个村落实扶贫产业项目344个,惠及所有贫困人口。全区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将达到29.5%,实现脱贫1.3万人,圆满完成年度脱贫任务目标。人口计生、文化体育、史志档案、妇女儿童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二、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五抓五提升工作思路,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确定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左右;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4%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左右;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5%左右;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进出口总额保持平稳增长

为实现上述预期目标,2017年要扎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以振兴实体经济为重点,不断推动三产协同发展。1、厚植优势工业板块。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财税长久增长的主要来源,必须将工业摆在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立足我区资源优势,突出丰源集团、丰源轮胎、泉兴中联、汉旗科技、泰瑞化工、锦海伦、峄州港等龙头企业地位,培育壮大煤电造纸、橡胶轮胎、纺织服装、水泥建材、机械电子、化工新材料等产业板块,完善一区三园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建设一批有代表性的产业园区,实现相互衔接、共同发展的格局。2、深挖农业发展潜力。以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大力推进百千万工程集中连片建设,确保实现2017“吨粮区创建目标。突出马铃薯、石榴、大枣、食用菌、核桃等特色主导产业,推进具有峄城特色的农产品区域化、品牌化发展,力争打造12个山东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面推进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住宿餐饮、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推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发展,延伸打造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链条。加强石榴文化、匡衡文化、始祖文化、峄县文化和运河文化的挖掘与保护,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规划建设石榴主题生态祥和文化景区、匡衡文化园、女娲文化园等景区,加快石榴文化旅游创意产品的研发设计,增加文化内涵,培育文化亮点,增强文化旅游吸引力。

(二)坚持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动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专业招商组,设立产业招商促进中心,统筹做好对各招商组的协调服务工作。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港澳台等经济发达地区为重点招商区域,瞄准产业聚集区,主动迎接产业转移。不断加大招商引资过程中利用外资项目的洽谈签约力度,积极搭建外资新平台。引导企业抓住互联网+外贸的良好机遇,积极向区内中小微外贸企业推介外贸一达通”“秦工国际等业务,开展新型贸易业态,在金融、通关、退税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综合性的服务。力争全年招引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6个。2、加强重点项目机制管理。紧紧围绕棚户区改造和城市建设、区直国有支柱企业扩量升级、镇域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社会事业和民生改善、扶贫开发等五大方面,积极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区、市、省乃至国家的重点项目盘子。目前拟列入2017年的区级重点项目61个,总投资93.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2.6亿元。其中投资6亿元的装配式钢结构绿色建筑集成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5.4亿元的特种定向刨花板项目拟申报省级重点项目。丰源38万吨包装纸项目、丰源光伏发电、利丰服饰、四路一桥建设项目等12个项目申报市级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40.6亿元。对列入区级重点项目的所有项目按照项目类别、目前缺项、薄弱环节,逐一列出清单,一个项目落实一个责任人,盯住靠上,及时协调区直部门进行会商,逐个解决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深化落实项目进度动态通报制度,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督导,半年一总结,年终一考核。对重点项目进行动态管理,实行县级领导及区直部门的帮包责任制度,在人才、资金上给予坚实保障。

(三)坚持以棚户区改造为契机,不断带动城乡环境更新提质。1、有力实施棚户区改造。棚户区改造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城市建设的发展需求,新型城乡一体化进程、上级棚改相关政策的调整,积极适应棚改政策变化,努力探索货币化安置模式,有序推进前湾、承汇等五大片区棚户区改造。2、积极打造宜居城市。继续开展路网提升、地下管廊改造、城市增绿、背街小巷整治等市政工程建设,不断增强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推进路一桥建设,切实解决城市拥堵。计划投资3亿元新建扩建一批学校、医院,峄城区实验学校、人民医院综合楼等一批项目的建成将有助解决上学难、看病挤等问题。3、助力小城镇发展。加大协调力度,争取更多的资金和政策倾斜、扶持小城镇建设。稳妥有序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计划改造300余户。广泛开展农村旱厕改造宣传,计划改造2.69万户。加快镇驻地污水处理厂建设,快速推进施工,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4、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确保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深入开展大气污染专项行动,突出抓好电力、水泥、砖瓦等企业大气污染物治理。加强污水集中处理工作,进一步强化峄城经济开发区机械装备园风险防控机制。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做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厉打击偷排偷放、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以环保执法的高压态势,促进全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四)坚持以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为突破,不断激发市场创新活力。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承接好上级部门下放权力,试行并联审批制度。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推动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理顺峄城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推进三集中三到位改革,规范和完善区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继续实施区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和综合改革,初步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逐步建立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2、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加强和完善国有资本监管,优化国企结构布局,稳妥推进国企股份制改革,探索试行债转股。推行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重点工程,完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功能。积极化解企业债务,杜绝银行抽贷、断贷而导致企业关门歇业。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清理僵尸企业。规范引导新型金融组织,防范金融风险。3、创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推广提升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信用担保、市场开拓、法律援助等服务平台建设,充实创业大厦服务机构人员,引导中介服务机构更多的进入平台,为全区中小微企业开展线上线下服务,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加快形成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服务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全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五)坚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标,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1有序推进+X”扶贫工程。每个行政村(居)发展一个特色产业项目,设立一个扶贫就业点,提供一个公益岗位,完善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一个孝心养老基金,成立一个扶贫理事会,增加“X”个特色项目力争完成3000人左右的脱贫攻坚计划任务。2、拓宽就业创业渠道。2017年计划为300名就业困难人员落实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力争再建200个公益性岗位。统筹推进峄城坛山总部经济中心创业园建设,争创省级创业示范园。3、建立更加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全面落实医疗保险、工伤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基金扩面征缴任务,做好全民参保计划的实施工作。抓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现制度并轨。4、大力繁荣群众文体活动。推进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抓好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全年演出300场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