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城区政府网站欢迎您! 简体繁体无障碍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首页>详细资料

峄城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来源: 峄城区发改局 时间: 2022-04-20


峄城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区发展和改革局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全区上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工业强区、产业兴区”战略,奋力跑出了“十四五”开局起步的快节奏和加速度,完成了全年主要目标任务。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5.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01亿元,同比增长10.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5‰。

(一)强工业、兴产业,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工业经济实现新突破。建立小升规和“高成长型”企业培育库,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7家,成功申报省级平台11个,其中,云享天空获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联丰设备、瑞兴阻燃等7家企业获评省级“专精特新”。实施“双千”工程项目43个,累计完成投资17.84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3.4%。产业升级取得新成效。六大优势产业营收预计突破110亿元,丰源集团营业收入突破50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发展,芯恒光电子信息产业园投产运营,汉芯半导体产业园入园企业达到7家。博瑞呼吸用API及制剂生产、润泰氨基模复合材料、博科装配式移动实验室等化工园区项目建成投产,王老吉(枣庄)大健康产业园投入运营,成功举办石榴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大会。现代服务业释放新活力。围绕“2021惠享山东消费年”,成功举办了“走进冠世榴园”直播活动、峄城区家电消费促进活动。全面推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新创建3A级旅游景区3个。全区新增限上批零住餐企业13家,服务贸易完成2.1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4%。

(二)抓招商、上项目,发展动能加速集聚。招商引资成果斐然。新签约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2个,其中,10亿元-50亿元项目3个,50亿元项目1个,1亿美元以上项目1个。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王老吉(枣庄)大健康产业园、芯恒光电子信息产业园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先后签约落地。重点项目建设蹄疾步稳。全面实施要素保障联席会议、领导帮包、三级预警制度,集中精力抢进度、全力以赴解难题,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果。2021年,全区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58个,其中,新建项目49个,续建项目9个,总投资323.9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4.07亿元。截至2021年12月底,完成投资90.7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7.96%。19个项目纳入省级重点项目库,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外贸外资稳中提质。组织20余家企业参加外贸优品展销会、山东出口商品系列云展会等知名展会10余次,新增进出口企业19家,丰源轮胎实现进出口额8亿元,同比增长16.5%。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33.9亿元。新招引外资企业15家,全区实际利用境外资金5108万美元,同比增长49.6%。

(三)把方向、促改革,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效能优化提升。深化商事登记“易开办”、工程建设“易开工”、政务服务数字化“易办成”三项改革,实现企业开办0.5个工作日办结,“跨域通办”范围扩大到20省197县(区)。创新“邮我送、峄办成”“政邮合作”服务模式,以15个授权镇(街)邮政网点为支撑,优化全区“10分钟政务服务圈”。29项区级行政事项调整至“双十镇”实施,将22项事项下放至镇(街)办理。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积极推进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工作,2021年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3家,获批科技型小巨人企业5家。山东云享天空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获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山东力源铁塔制造有限公司申报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站,填补了我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站领域的空白。重点领域改革统筹推进。打造公共资源共享“深化版”,进一步规范公共资源1.84万亩,清欠租金860余万元,村集体增收1400万元。在全省率先挂牌成立县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鲁担惠农贷”贷款额达2.77亿元。积极推进股改上市,企业股改及四板挂牌完成5家。

(四)补短板、优生态,城乡面貌显著改善。城市更新步伐加快。累计投入45亿元,实施坛鑫片区、宏学南路片区等5个棚改项目。投入1600万元,改造文昌小区二期等11个老旧小区,工作经验被住建部全国推广。城市路网更加完善,峄山南路、坛五路等6条道路建成通车。城市供排水提升改造工程建成使用,建设供排水管网39.17公里,补齐了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基本解决了制约城区几十年的城市内涝问题。投资7000万元建设仙坛山公园,新增及改造提升绿化面积2.7万平方米。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以“双十镇”建设为抓手,加快镇域建设。阴平镇成功创建全市唯一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榴园镇成功创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镇。投入4950万元专项资金打造全域美丽乡村,96个村实行农村人居环境积分制管理。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821家、家庭农场377家。生态宜居环境持续向好。深入实施大气污染综合防治,PM10、PM2.5同比分别改善10.4%、21.2%,优良天数增加13天。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峄城沙河贾庄闸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Ⅲ类水标准,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大力实施“山水林田大会战”,累计投入资金6.82亿元,实施6个片区48个重点项目。围绕中央和省环保督察整改要求,对全区54处历史遗留破坏矿山进行修复治理,已完成13处,累计完成治理面积100公顷,蟒山水泥灰岩矿、华沃(山东)水泥大明山灰岩矿入选山东省绿色矿山名单。

(五)防风险、保稳定,安全底线更加牢固。粮食能源安全保障有力。建设高标准农田2.5万亩,夏粮总产量达到24.39万吨,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个。投资6亿元的150MW渔光互补项目开工建设并上网。成功申报全国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金融风险有效防控。建立重大风险和案件研判机制,研究解决重点企业债务风险问题,全年处置不良贷款4.28亿元,不良贷款处置额度增幅显著。开展“普惠金融镇街行”活动,重点推广枣庄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引导辖区2606家企业注册平台,发放贷款10.01亿元。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打造“榴乡诉递”精治版,累计受理诉求13万余条,办结满意率99%。推进“雪亮工程”与人工智能、大数据融合应用,建设智慧安防社区25个,智慧校园实现全覆盖,智慧城市项目获第一届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大赛三等奖。深化“平安峄城”建设,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区。圆满完成建党100周年、十九届六中全会等重大活动安保维稳任务,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

(六)惠民生、增福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895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151人,面向116家个体工商户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88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2.3%以内。承办了枣庄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群艺节等启动仪式,开展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戏曲(电影)进乡村”4000余场次。区文化馆成功创建国家一级馆。社会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各类社会救助标准均提高10%以上,全年发放各类救助资金9700万余元,脱贫攻坚成果更加巩固。全区综合参保率保持在90%以上,农村相对低收入人员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实现财政全额代缴。社会民生实事落地见效。筑牢常态化疫情防控屏障,积极开展疫苗接种,全区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70万剂次,覆盖31.78万人。区人民医院门诊病房综合楼、区疾控中心业务楼相继投入使用。新建、改扩建枣庄二十八中、山师大峄城实验高中、峄州中学等学校(幼儿园)11所,枣庄一中、区第二实验幼儿园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新增学位9130个。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区委科学决策、周密部署的结果,是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奋力拼搏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国内外大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我区发展面临诸多风险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重大产业项目支撑作用不明显,暂未形成新的财源点,财政保障能力较弱,自我“造血”功能相对不强。二是传统工业产业基础薄弱、新型工业产业竞争力不足,统筹能耗双控和经济增长压力大。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创新能力有待增强,产业转型升级仍需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带动,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有待提高。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峄城各项工作“争先进位、追赶超越”的攻坚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按照区委“12345”工作思路,争先进位、追赶超越,奋力建设富裕、平安、生态、活力的宜居宜业新峄城。

按照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及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建议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进出口总额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稳定增长;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7.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定增长。

为顺利实现上述预期目标,2022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围绕产业集聚,突出载体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巩固提升工业产业链。紧紧围绕六大优势产业,以“链长制”为抓手,延链补链强链,全力打造“1232”产值梯队,力争六大特色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79.55亿元。持续深入推进“双千”工程,实施工业技改项目40个以上、工业技改投资增速达到15%以上。二是持续加强园区平台建设。实施经济开发区扩容提质工程,强力推进“腾笼换鸟”,稳妥开展园区内村庄搬迁,有效解决“项目用地难”问题;深入推进“管委会+公司”实体化运作,确保实现省内排名逐年提升。实施化工园区提质增效工程,打造高端化工产业集聚区,着力提升承载力,严格执行投资强度、亩均税收等刚性要求,建立健全智慧化综合管理平台。三是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力度。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机制,积极扶持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力争培育省级以上独角兽、单项冠军、瞪羚、专精特新企业6家以上,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5家,实现20家小微企业升规纳统。引导企业通过院士工作站、企业研究院等创新载体建设,柔性引进高端科技人才,积极做好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及山东省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引进培养工作。

(二)围绕重点项目建设,突出招大引强,发挥投资支撑作用。一是筑牢投资压舱石。坚持“项目为王、项目至上”,聚焦省、市、区三级重点项目,深化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用好“红黄绿”三级预警、重大项目联席会议、县级领导帮包、调度督导通报等机制,充分发挥投资预报工作机制,力争15个省级重点项目全部纳统、70个区级重点项目应统尽统。力争宏学南路片区(通盛世纪城)项目、山东丰元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磷酸铁、7.5万吨工业草酸项目、山东峄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差别化纤维项目、年产35万吨涂布白纸板建设项目、年产12亿包(1440粒/包)水钻烫钻生产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二是扩大开放招商力度。围绕“六大产业”,重点引进产业链链主企业、核心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在招引10亿元以上大项目方面实现新突破,重点推进华祥聚酯熔纺高纤生产基地、元宝数据云仓等项目尽快签约落地,形成产业集聚发展新格局,力争全区新签约过亿元项目35个以上。三是突出外贸转型升级。优化调整传统玩具、纺织服装等产业结构,努力扩大出口,依托锦海伦服饰、富源玩具等行业龙头企业,挖掘自身潜力,创建自主品牌,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加大对新引进外贸企业的孵化力度,鼓励企业通过9710、9810开展跨境电商服务,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

(三)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突出绿色生态,统筹城乡协同发展。一是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加快省级“两全两高”示范县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全力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争创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绿色美丽庭院200户。持续强化“双十镇”创建,努力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各具特色的现代化镇域小城市和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二是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完成棚改安置住房6300套,改造老旧小区11个。加快栅门巷片区一期(恒庆新天地)棚改项目、翰宏和合苑(峄山北路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推进,重点完善城区集中供热管网建设及老旧燃气管网升级改造,计划新建供热管网10公里,新增供热面积20余万平方米、新增供热户2000余户,新增燃气管网20公里。推进路网建设,重点抓好青檀南路南延、丁桥路改造扩建工程等城市道路建设。三是持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施“山水林田大会战”,确保完成14个山体修复治理任务,全面落实“河湖长制”,逐步实现水生态环境由净到清、由清到美。结合石榴产业发展三年攻坚突破行动,建设石榴苗木快繁基地100亩,创建森林乡镇1个、森林村居30个。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完成1.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聚焦“双碳”目标,强化优化能耗管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新增产能。

(四)围绕营商环境优化,突出改革创新,全面激发市场活力。一是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推进“放管服”改革再加速,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实施企业“五个一”网上办集成服务,推进工程建设项目“一窗+全程网办”审批模式,实现政务服务由“最多跑一次”向“一次都不跑”升级。优化“1+7+N”“三级协同”帮代办服务体系,满足“个性化”“定制化”诉求,擦亮“峄办成”营商环境名片。二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增强国企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全面完成三年改革任务。持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迈出更大步伐。打造“榴乡诉递”智治版,变“接诉即办”为“未诉先办”。持续优化“峄调即和”多元解纷品牌,推进诉源治理。完善信用信息归集、查询、共享和应用机制,进一步推动信用信息应用。

(五)围绕群众急难愁盼,突出成果共享,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一是强化就业与社会保障。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质量,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力度,推进就业统计质量和信息化建设。实施好精准救助,确保脱贫攻坚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深入开展医疗保障经办服务“三级网络、两线服务”创建活动,持续创新基层医保便民服务站点建设,坚持传统服务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让人民群众就地就近便捷办理医保业务。二是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推进区、镇、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推行图书免押金智能化借阅等免费开放服务,推动区图书馆争创国家一级馆,提高公共文化场馆利用率。实施匡衡祠、师范铁楼等省级文保单位保护提升工程。创新“城市书咖”运行模式,打造城市文化休闲聚集区。扎实开展“戏曲(电影)进乡村”活动,打造“峄城欢乐汇”群众文化品牌升级版。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严格落实各项常态化防控措施。推进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工作,区域内基层首诊率达到65%、区域就诊率达到90%。三是办好惠民利民实事。强化政策落地,让养老服务领域的好政策切实发挥作用,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资金,加快特困人员供养服务中心建设进度。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新建、改扩建区职业中专、坛山幼儿园等学校4所,打造城区10分钟优质上学圈,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助力乡村振兴。实施“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全面建立县、乡、村道的“路长制”,打造“美丽农村路”示范样板。


峄城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发布时间: 2022-04-20    来源:


峄城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区发展和改革局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全区上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工业强区、产业兴区”战略,奋力跑出了“十四五”开局起步的快节奏和加速度,完成了全年主要目标任务。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5.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01亿元,同比增长10.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5‰。

(一)强工业、兴产业,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工业经济实现新突破。建立小升规和“高成长型”企业培育库,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7家,成功申报省级平台11个,其中,云享天空获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联丰设备、瑞兴阻燃等7家企业获评省级“专精特新”。实施“双千”工程项目43个,累计完成投资17.84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3.4%。产业升级取得新成效。六大优势产业营收预计突破110亿元,丰源集团营业收入突破50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发展,芯恒光电子信息产业园投产运营,汉芯半导体产业园入园企业达到7家。博瑞呼吸用API及制剂生产、润泰氨基模复合材料、博科装配式移动实验室等化工园区项目建成投产,王老吉(枣庄)大健康产业园投入运营,成功举办石榴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大会。现代服务业释放新活力。围绕“2021惠享山东消费年”,成功举办了“走进冠世榴园”直播活动、峄城区家电消费促进活动。全面推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新创建3A级旅游景区3个。全区新增限上批零住餐企业13家,服务贸易完成2.1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4%。

(二)抓招商、上项目,发展动能加速集聚。招商引资成果斐然。新签约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2个,其中,10亿元-50亿元项目3个,50亿元项目1个,1亿美元以上项目1个。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王老吉(枣庄)大健康产业园、芯恒光电子信息产业园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先后签约落地。重点项目建设蹄疾步稳。全面实施要素保障联席会议、领导帮包、三级预警制度,集中精力抢进度、全力以赴解难题,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果。2021年,全区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58个,其中,新建项目49个,续建项目9个,总投资323.9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4.07亿元。截至2021年12月底,完成投资90.7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7.96%。19个项目纳入省级重点项目库,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外贸外资稳中提质。组织20余家企业参加外贸优品展销会、山东出口商品系列云展会等知名展会10余次,新增进出口企业19家,丰源轮胎实现进出口额8亿元,同比增长16.5%。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33.9亿元。新招引外资企业15家,全区实际利用境外资金5108万美元,同比增长49.6%。

(三)把方向、促改革,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效能优化提升。深化商事登记“易开办”、工程建设“易开工”、政务服务数字化“易办成”三项改革,实现企业开办0.5个工作日办结,“跨域通办”范围扩大到20省197县(区)。创新“邮我送、峄办成”“政邮合作”服务模式,以15个授权镇(街)邮政网点为支撑,优化全区“10分钟政务服务圈”。29项区级行政事项调整至“双十镇”实施,将22项事项下放至镇(街)办理。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积极推进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工作,2021年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3家,获批科技型小巨人企业5家。山东云享天空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获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山东力源铁塔制造有限公司申报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站,填补了我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站领域的空白。重点领域改革统筹推进。打造公共资源共享“深化版”,进一步规范公共资源1.84万亩,清欠租金860余万元,村集体增收1400万元。在全省率先挂牌成立县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鲁担惠农贷”贷款额达2.77亿元。积极推进股改上市,企业股改及四板挂牌完成5家。

(四)补短板、优生态,城乡面貌显著改善。城市更新步伐加快。累计投入45亿元,实施坛鑫片区、宏学南路片区等5个棚改项目。投入1600万元,改造文昌小区二期等11个老旧小区,工作经验被住建部全国推广。城市路网更加完善,峄山南路、坛五路等6条道路建成通车。城市供排水提升改造工程建成使用,建设供排水管网39.17公里,补齐了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基本解决了制约城区几十年的城市内涝问题。投资7000万元建设仙坛山公园,新增及改造提升绿化面积2.7万平方米。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以“双十镇”建设为抓手,加快镇域建设。阴平镇成功创建全市唯一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榴园镇成功创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镇。投入4950万元专项资金打造全域美丽乡村,96个村实行农村人居环境积分制管理。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821家、家庭农场377家。生态宜居环境持续向好。深入实施大气污染综合防治,PM10、PM2.5同比分别改善10.4%、21.2%,优良天数增加13天。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峄城沙河贾庄闸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Ⅲ类水标准,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大力实施“山水林田大会战”,累计投入资金6.82亿元,实施6个片区48个重点项目。围绕中央和省环保督察整改要求,对全区54处历史遗留破坏矿山进行修复治理,已完成13处,累计完成治理面积100公顷,蟒山水泥灰岩矿、华沃(山东)水泥大明山灰岩矿入选山东省绿色矿山名单。

(五)防风险、保稳定,安全底线更加牢固。粮食能源安全保障有力。建设高标准农田2.5万亩,夏粮总产量达到24.39万吨,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个。投资6亿元的150MW渔光互补项目开工建设并上网。成功申报全国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金融风险有效防控。建立重大风险和案件研判机制,研究解决重点企业债务风险问题,全年处置不良贷款4.28亿元,不良贷款处置额度增幅显著。开展“普惠金融镇街行”活动,重点推广枣庄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引导辖区2606家企业注册平台,发放贷款10.01亿元。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打造“榴乡诉递”精治版,累计受理诉求13万余条,办结满意率99%。推进“雪亮工程”与人工智能、大数据融合应用,建设智慧安防社区25个,智慧校园实现全覆盖,智慧城市项目获第一届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大赛三等奖。深化“平安峄城”建设,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区。圆满完成建党100周年、十九届六中全会等重大活动安保维稳任务,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

(六)惠民生、增福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895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151人,面向116家个体工商户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88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2.3%以内。承办了枣庄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群艺节等启动仪式,开展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戏曲(电影)进乡村”4000余场次。区文化馆成功创建国家一级馆。社会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各类社会救助标准均提高10%以上,全年发放各类救助资金9700万余元,脱贫攻坚成果更加巩固。全区综合参保率保持在90%以上,农村相对低收入人员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实现财政全额代缴。社会民生实事落地见效。筑牢常态化疫情防控屏障,积极开展疫苗接种,全区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70万剂次,覆盖31.78万人。区人民医院门诊病房综合楼、区疾控中心业务楼相继投入使用。新建、改扩建枣庄二十八中、山师大峄城实验高中、峄州中学等学校(幼儿园)11所,枣庄一中、区第二实验幼儿园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新增学位9130个。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区委科学决策、周密部署的结果,是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奋力拼搏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国内外大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我区发展面临诸多风险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重大产业项目支撑作用不明显,暂未形成新的财源点,财政保障能力较弱,自我“造血”功能相对不强。二是传统工业产业基础薄弱、新型工业产业竞争力不足,统筹能耗双控和经济增长压力大。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创新能力有待增强,产业转型升级仍需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带动,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有待提高。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峄城各项工作“争先进位、追赶超越”的攻坚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按照区委“12345”工作思路,争先进位、追赶超越,奋力建设富裕、平安、生态、活力的宜居宜业新峄城。

按照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及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建议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进出口总额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稳定增长;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7.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定增长。

为顺利实现上述预期目标,2022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围绕产业集聚,突出载体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巩固提升工业产业链。紧紧围绕六大优势产业,以“链长制”为抓手,延链补链强链,全力打造“1232”产值梯队,力争六大特色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79.55亿元。持续深入推进“双千”工程,实施工业技改项目40个以上、工业技改投资增速达到15%以上。二是持续加强园区平台建设。实施经济开发区扩容提质工程,强力推进“腾笼换鸟”,稳妥开展园区内村庄搬迁,有效解决“项目用地难”问题;深入推进“管委会+公司”实体化运作,确保实现省内排名逐年提升。实施化工园区提质增效工程,打造高端化工产业集聚区,着力提升承载力,严格执行投资强度、亩均税收等刚性要求,建立健全智慧化综合管理平台。三是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力度。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机制,积极扶持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力争培育省级以上独角兽、单项冠军、瞪羚、专精特新企业6家以上,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5家,实现20家小微企业升规纳统。引导企业通过院士工作站、企业研究院等创新载体建设,柔性引进高端科技人才,积极做好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及山东省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引进培养工作。

(二)围绕重点项目建设,突出招大引强,发挥投资支撑作用。一是筑牢投资压舱石。坚持“项目为王、项目至上”,聚焦省、市、区三级重点项目,深化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用好“红黄绿”三级预警、重大项目联席会议、县级领导帮包、调度督导通报等机制,充分发挥投资预报工作机制,力争15个省级重点项目全部纳统、70个区级重点项目应统尽统。力争宏学南路片区(通盛世纪城)项目、山东丰元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磷酸铁、7.5万吨工业草酸项目、山东峄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差别化纤维项目、年产35万吨涂布白纸板建设项目、年产12亿包(1440粒/包)水钻烫钻生产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二是扩大开放招商力度。围绕“六大产业”,重点引进产业链链主企业、核心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在招引10亿元以上大项目方面实现新突破,重点推进华祥聚酯熔纺高纤生产基地、元宝数据云仓等项目尽快签约落地,形成产业集聚发展新格局,力争全区新签约过亿元项目35个以上。三是突出外贸转型升级。优化调整传统玩具、纺织服装等产业结构,努力扩大出口,依托锦海伦服饰、富源玩具等行业龙头企业,挖掘自身潜力,创建自主品牌,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加大对新引进外贸企业的孵化力度,鼓励企业通过9710、9810开展跨境电商服务,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

(三)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突出绿色生态,统筹城乡协同发展。一是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加快省级“两全两高”示范县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全力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争创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绿色美丽庭院200户。持续强化“双十镇”创建,努力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各具特色的现代化镇域小城市和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二是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完成棚改安置住房6300套,改造老旧小区11个。加快栅门巷片区一期(恒庆新天地)棚改项目、翰宏和合苑(峄山北路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推进,重点完善城区集中供热管网建设及老旧燃气管网升级改造,计划新建供热管网10公里,新增供热面积20余万平方米、新增供热户2000余户,新增燃气管网20公里。推进路网建设,重点抓好青檀南路南延、丁桥路改造扩建工程等城市道路建设。三是持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施“山水林田大会战”,确保完成14个山体修复治理任务,全面落实“河湖长制”,逐步实现水生态环境由净到清、由清到美。结合石榴产业发展三年攻坚突破行动,建设石榴苗木快繁基地100亩,创建森林乡镇1个、森林村居30个。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完成1.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聚焦“双碳”目标,强化优化能耗管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新增产能。

(四)围绕营商环境优化,突出改革创新,全面激发市场活力。一是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推进“放管服”改革再加速,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实施企业“五个一”网上办集成服务,推进工程建设项目“一窗+全程网办”审批模式,实现政务服务由“最多跑一次”向“一次都不跑”升级。优化“1+7+N”“三级协同”帮代办服务体系,满足“个性化”“定制化”诉求,擦亮“峄办成”营商环境名片。二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增强国企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全面完成三年改革任务。持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迈出更大步伐。打造“榴乡诉递”智治版,变“接诉即办”为“未诉先办”。持续优化“峄调即和”多元解纷品牌,推进诉源治理。完善信用信息归集、查询、共享和应用机制,进一步推动信用信息应用。

(五)围绕群众急难愁盼,突出成果共享,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一是强化就业与社会保障。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质量,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力度,推进就业统计质量和信息化建设。实施好精准救助,确保脱贫攻坚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深入开展医疗保障经办服务“三级网络、两线服务”创建活动,持续创新基层医保便民服务站点建设,坚持传统服务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让人民群众就地就近便捷办理医保业务。二是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推进区、镇、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推行图书免押金智能化借阅等免费开放服务,推动区图书馆争创国家一级馆,提高公共文化场馆利用率。实施匡衡祠、师范铁楼等省级文保单位保护提升工程。创新“城市书咖”运行模式,打造城市文化休闲聚集区。扎实开展“戏曲(电影)进乡村”活动,打造“峄城欢乐汇”群众文化品牌升级版。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严格落实各项常态化防控措施。推进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工作,区域内基层首诊率达到65%、区域就诊率达到90%。三是办好惠民利民实事。强化政策落地,让养老服务领域的好政策切实发挥作用,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资金,加快特困人员供养服务中心建设进度。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新建、改扩建区职业中专、坛山幼儿园等学校4所,打造城区10分钟优质上学圈,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助力乡村振兴。实施“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全面建立县、乡、村道的“路长制”,打造“美丽农村路”示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