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城区政府网站欢迎您! 简体繁体无障碍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首页>详细资料

峄城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来源: 峄城区政府办公室政务公开室 时间: 2024-04-22


峄城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区发展和改革局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全区上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枣庄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锚定“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坚持区委“11217”总体工作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区经济社会呈现稳步回升、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全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7.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增长22.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

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一是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63个,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46家,产值过亿企业24家。新增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瞪羚”“专精特新”等高成长企业30家。7家企业成功入选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经济开发区入选首批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产业园区试点。二是现代农业稳中提质。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3个,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2.2万亩,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达到10.31万亩,完成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面积核定42.72万亩。畜牧渔业高质量发展,获评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效果突出县。石榴种植培育首次实现航天育种。“峄城石榴”入选CCTV-17“乡村助农团”公益宣传特色农产品,在全国六大城市地标楼宇点亮。三是文旅产业蓬勃发展。力推进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乡村旅游度假区、“榴光溢彩”田慢城等融合共建。获评“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旅游名区”。冠世榴园景区先后获评省级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示范景区、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榴园镇获评省精品文旅名镇、省乡村文化建设样板镇。集律博物、万景园石榴盆景入选省级非遗工坊。

(二)有效投资稳步增长,发展动能不断积聚。一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围绕“6+3”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招商引资“双链联动”工程,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8个。“三片一果”特色产业多点开花,特耐王特种重型包装、钥熠OLED发光材料二期、美诺生物兽药生产基地、百乐可石榴饮品等24个项目纷纷签约落地。二是项目建设蓄势赋能。61个实施类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累计投资149.4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5.13%。20个省级重点项目成功入库纳统,25个重点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竣工投产。争取专项债项目6个、发行额度6.5亿元。中石油昆仑燃气发电项目顺利并网发电,实现全省重型燃气发电零的突破。三是外资外贸扩量增效。预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9.5亿元,同比增长42.3%。在山东儒商大会上成功签约总投资1亿美元的芯恒基增资扩股项目,在港澳山东周活动中成功签约总投资3000万美元的润丰智能纺纱项目。山东中策晟通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成功获批二手车出口资质,阿德旺斯外贸服务平台成功落地。

(三)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创新活力竞相迸发。一是重点改革持续发力。深入推进国企混合制改革,丰源集团提档升级丰源循环经济产业园。大力支持福兴集团多元发展,宇兴集团深化业态扩充、产业融合。推进“智助办”,率先完成政务服务地图要素提升。开展市场主体退出“四办”服务,探索实施股权继承简易办,有序退出市场主体5301户。二是创新驱动不断深化。持续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发展体系,107家企业入库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27家企业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1家企业入选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成功获批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众创空间两个省级平台,填补了两个领域的空白。加大人才培育引进,2人获评泰山产业领军人才,4人获评枣庄英才,柔性引进高端人才10人。三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入实施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梳理474项“跨域办”事项,赋权60项“镇内事镇内办”事项深化“审批不出镇”改革,打造“7×24小时”政务服务客服中心。创新实施“1542网格化金融”服务模式,新增融资15.95亿元。深入开展“营商环境大巡察”等系列惠企暖企活动,营造重商、亲商、安商、护商浓厚氛围。

(四)城乡发展统筹推进,宜居环境全面改善。一是乡村振兴步履坚实。持续推进为期三年的土地规模化生产经营。提升“古运梦河”市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新建“渔业小镇”市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打造阴平镇“五彩沙河·乐活枣园”创新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区,王府山−凤栖湖榴花绿道示范区获批建设第二批省级示范区。成功获评“中国生态石榴之都”区域公用品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全覆盖,全省现场推进会在我区召开,治理模式全省推广。二是城区面貌焕发新颜。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施宏学南路片区等5个棚改项目,建设回迁安置房屋3080套,惠及群众2000余户。新改建市政道路9条,完成雨污分流改造15公里,新增集中供热面积30万平方米。新建提升口袋公园5处,建成公共充电桩56个,新增公共停车泊位860个。三是生态环境全面提升。狠抓生态环境保护,推行“河(湖)长+检察长+公益诉讼”河湖管护工作机制,全面实现河湖问题动态清零。持续完善土壤环境监测体系,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稳步保持100%。强化协同治污,实施大气环境治理联防联控,1-11月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64.4%。

(五)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民生福祉愈加殷实。一是民生事业全面进步。优化城乡学校布局,匡衡小学改扩建一期工程、第三实验幼儿园竣工启用,新增学位1500个,打造乡村温馨校园12所。在全市率先推行校车公司化运行改革,学生出行更加安全。全力打造“医心为民、健康峄城”服务品牌,惠及群众26.99万余人次。拓展“雪亮工程”实战应用,依托“枣解决·枣满意”平台,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的智慧化水平。峄城区图书馆成功创建为国家一级馆。举办青檀庙会文化节等系列活动4000余场次,极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二是社保体系稳步升级。就业创业形势改善明显,城镇新增就业4018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204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扩面3365人。发放个人创业担保贷款4636.7万元,发放小微企业贷款3640.1万元,发放稳岗扩岗专项贷款1.41亿元。建设运营爱心食堂19处,改造提升养老机构2处,建设区特困人员供养服务中心与仙坛养老服务中心二期项目。发放各类困难群众救助资金1.24亿元,“峄路畅通”入选2023年度全省优秀社会救助品牌。三是安全防线更加牢固。树牢安全发展理念,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扎实开展各类应急演练430余场次,参演人数3.9万余人次。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生活保障类救灾物资储备达到保障0.6万人的国家标准。国防动员、双拥、妇女儿童、民族宗教、档案史志、地震气象、审计消防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年来,全区上下坚决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在多重挑战中赢先机,在勇毅前行中开新局,较好完成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着: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中小微企业成本压力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后劲不足,消费增长受到制约等困难和挑战。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在攻坚克难中奋力开创新的发展局面。

二、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2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承上启下之年,是推动“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落地的攻坚之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中央、省市、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及视察峄城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聚焦市委“五个一”发展思路和“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年”部署要求,围绕区委“五抓五突破”总体工作思路,扎实谋划做好2024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外贸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促稳提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以上。全面完成市下达的年度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为保证上述预期目标的顺利实现,2024年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聚焦经济增长,着力调结构、扩内需。一是以进促稳,抓实产业发展“硬支撑”。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石榴产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乘势发展石榴产业。加快冠世榴园民族风情谷、中国枣庄石榴综合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步伐,依托美果来食品、亚太石榴酒深化同广药集团、韩国正官庄等国内外龙头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汉芯科技、晶佰源、芯恒基”等头部企业的引领效应,赋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稳妥有序促进化工产业积蓄成势,强化博瑞等项目的引擎带动作用,加快推动富源医药中间体等签约落地,推动富士莱特色原料药等项目开工建设。推进与山东文旅集团深度合作,积极创建“冠世榴园”省级旅游度假区,高质量发展文旅产业。二是突出重点,牵牢项目建设“牛鼻子”。坚持优存量、扩增量,坚持用好县级领导帮包、联席会议、三级预警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机制,更加科学精准谋划一批大规模、高能级的重大基础设施、重点产业项目,最大程度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加快推进80个省市区三级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力争30个省市重点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加快推进土地征收,拟对奥维特化工年产10万吨不饱和聚酯树脂项目、宏仁医用氧及特种气体生产项目、百滋林中医药健康研发提取一体化项目、电线路角钢塔生产线技改项目、年产10000吨装配式构件项目、针织服装面料生产项目、神磁光电年产6000吨5G高端磁性电子新材料技改项目、福瑞佳年产60万平方米新型建筑材料项目、锂电池含油隔膜回收利用项目、富士莱(山东)特色原料药及中间体CMO/CDMO建设项目、雪地铝业高性能精密特种工业铝型材制造项目、锦枫板材二期项目、智能立体仓库技改项目、10万吨化机浆项目、40万吨再生资源高值化循环利用项目、山水郡项目商务楼、丰源特耐王绿色数智重型包装项目进行成片开发,拟将2021年成片开发方案中未实施的67.5340公顷、2022年成片开发方案中未实施的18.6306公顷调整到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三是先立后破,握紧工业转型“生命线”。继续实施工业倍增计划,重点支持丰源集团、福兴集团等领军企业扩容提质。扶持美果来食品、瑞兴阻燃等民营企业增强产品竞争力。持续开展“技改焕新行动”,加快推进项目快建设、早达产、增效益,确保2024年全区工业技改投资增速不低于8%。力争到2024年底培育省级及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瞪羚”等高成长型企业50家以上。四是同频共振,打好消费投资“组合拳”。建立多元筹融资机制,通过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银行贷款、搭建融资平台、对接资本市场等方式,为项目建设注入金融“活水”。积极盘活国有资产,加快打造区内2A级投融资集团,撬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助力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尚美嘉电商基地项目建设进度,力争2024年实现零售额不低于3000万元。开展石榴产业“五赋”行动,依托吉翔文化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峄城区石榴产品直播基地,拓宽石榴产业线上销售渠道。

(二)聚焦改革开放,着力强韧性、谋创新。一是加快重点改革。持续深化“双全双百”工程、“一业一证”改革,实行“一件事一次办”。全面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促进信用建设和“枣解决·枣满意”平台服务贯通融合。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力争实现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DRG付费全覆盖,DRG付费医保基金支出占全区住院医保基金支出70%以上。二是扩大对外开放。全力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重点关注丰源轮胎、锦海伦服饰、芯恒光等龙头企业进出口情况。指导企业做好2024年境外百展项目推荐工作,深入挖潜“新三样”、二手车等出口商品潜力,鼓励相关企业积极参加美国国际太阳能展览会RE+、香港玩具展等重点推荐类展会,持续扩大对外贸易。三是强化创新驱动。深化落实科技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力争2024年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45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少于110家。引导企业通过创新载体建设,积极做好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及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引进培养工作,争取2024年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人才不少于10人。

(三)聚焦城乡融合,着力提品质、促协调。一是下足功夫,描绘乡村振兴新图景。加快推进3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守牢54.15万亩耕地红线。围绕林果、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争创省、市农业产品品牌建设2个及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2个。加快推进230亩标准化管理示范园建设,大力推广新型石榴良种,促进石榴品质整体提升。扎实推进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建设,积极争创省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4个。二是下足功夫,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棚户区改造,拟建设3800套棚改安置房。加快供热管网铺设,做好农村危房改造、2024冬季清洁取暖工作、改厕提升工作。推进峄六路等8条道路建设,新改建停车泊位600个,公共充电桩30个。持续优化农村路网结构,新改建“四好农村路”36公里、通户道路310公里。全力做好济南至枣庄铁路项目峄城段的建设协调服务工作。三是下足功夫,焕发镇域经济新活力。扎实推进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坛山街道、吴林街道抱团聚力,向北融合枣庄南站片区,加速推进商贸物流、医药康养等项目建设;榴园镇立足石榴产业特色镇,大力研究推广石榴优良品种,全力推进石榴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古邵镇做好“水地文”三篇文章,加快推动港航物流业创新发展,优化粮食仓储业运营,积极融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底阁镇以渔业小镇建设为平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打造渔菜共生、休闲观光绿色生态农业新样板;阴平镇、峨山镇继续壮大工业经济,全面开创新型工业化强镇建设新局面。

(四)聚焦绿色低碳,着力换动能、优生态。一是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深入开展“云储能+整村光伏汇流”开发建设以峨山镇“风光”一体、经济开发区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产业园区试点、化工园区源网荷储、底阁镇渔光互补、峄州港低碳园区为示范主体,力争在体制机制创新、资源环境优化等方面,探索推出一批原创性、引领性改革举措。二是加速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抢抓全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试点示范建设机遇,有序开发风电资源,发展石膏矿井压缩空气储能,加快上海电气农光互补、三峡云储能电站等项目开工建设,推进绿能电化学储能电站等项目投产运营,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进丰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点联产项目投产达效。三是加压落实降碳扩绿任务。严控化石能源消费,精准管控“两高”行业,有序推进丰源通达电力有限公司4#、5#机组关停整合。全面落实“林长制”,落实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政策,实施“山水林田大会战”。健全破损山体治理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完善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推进重点河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修复。加快推进环保智慧平台建设,实施大气关键污染物协同治理,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和风险管控,严格农用地安全利用和建设用地风险防控。

(五)聚焦民生事业,着力守安全、添福祉。一是织密社会保障网络。扎实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大失业人员就业服务力度,持续开展“五进五送”活动。打造“峄心峄益·榴享”公益岗品牌,抓好岗位扩容扩量。加强重点人群救助供养,精准帮扶低收入家庭。深入推进爱心食堂建设,打造“峄养乐享”养老服务品牌。扎实推进参保扩面,建立部门间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机制。提升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效能,推进区博物馆建设,打造“城市书房”2个。二是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定出台《关于2024年安全生产工作意见》。持续组织开展防汛隐患排查整治活动,统筹做好中央救灾资金使用管理。抓好森林防灭火,加快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严查严防严控食品、药品质量安全风险,强化粮食安全保障,严格开展能源行业执法检查,提升隐患排查治理能力,确保能源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持续。三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依托“枣解决·枣满意”平台,12345政务服务热线回应解决群众诉求,继续保持办结率、满意率在99%以上。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用好“峄调即合”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品牌。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文物保护、禁毒行动。深化“平安峄城”“法治峄城”建设,切实做好全国“两会”期间安保维稳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巩固提升“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创建成果。


峄城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发布时间: 2024-04-22    来源:


峄城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区发展和改革局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全区上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枣庄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锚定“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坚持区委“11217”总体工作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区经济社会呈现稳步回升、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全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7.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增长22.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

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一是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63个,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46家,产值过亿企业24家。新增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瞪羚”“专精特新”等高成长企业30家。7家企业成功入选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经济开发区入选首批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产业园区试点。二是现代农业稳中提质。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3个,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2.2万亩,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达到10.31万亩,完成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面积核定42.72万亩。畜牧渔业高质量发展,获评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效果突出县。石榴种植培育首次实现航天育种。“峄城石榴”入选CCTV-17“乡村助农团”公益宣传特色农产品,在全国六大城市地标楼宇点亮。三是文旅产业蓬勃发展。力推进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乡村旅游度假区、“榴光溢彩”田慢城等融合共建。获评“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旅游名区”。冠世榴园景区先后获评省级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示范景区、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榴园镇获评省精品文旅名镇、省乡村文化建设样板镇。集律博物、万景园石榴盆景入选省级非遗工坊。

(二)有效投资稳步增长,发展动能不断积聚。一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围绕“6+3”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招商引资“双链联动”工程,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8个。“三片一果”特色产业多点开花,特耐王特种重型包装、钥熠OLED发光材料二期、美诺生物兽药生产基地、百乐可石榴饮品等24个项目纷纷签约落地。二是项目建设蓄势赋能。61个实施类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累计投资149.4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5.13%。20个省级重点项目成功入库纳统,25个重点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竣工投产。争取专项债项目6个、发行额度6.5亿元。中石油昆仑燃气发电项目顺利并网发电,实现全省重型燃气发电零的突破。三是外资外贸扩量增效。预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9.5亿元,同比增长42.3%。在山东儒商大会上成功签约总投资1亿美元的芯恒基增资扩股项目,在港澳山东周活动中成功签约总投资3000万美元的润丰智能纺纱项目。山东中策晟通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成功获批二手车出口资质,阿德旺斯外贸服务平台成功落地。

(三)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创新活力竞相迸发。一是重点改革持续发力。深入推进国企混合制改革,丰源集团提档升级丰源循环经济产业园。大力支持福兴集团多元发展,宇兴集团深化业态扩充、产业融合。推进“智助办”,率先完成政务服务地图要素提升。开展市场主体退出“四办”服务,探索实施股权继承简易办,有序退出市场主体5301户。二是创新驱动不断深化。持续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发展体系,107家企业入库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27家企业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1家企业入选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成功获批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众创空间两个省级平台,填补了两个领域的空白。加大人才培育引进,2人获评泰山产业领军人才,4人获评枣庄英才,柔性引进高端人才10人。三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入实施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梳理474项“跨域办”事项,赋权60项“镇内事镇内办”事项深化“审批不出镇”改革,打造“7×24小时”政务服务客服中心。创新实施“1542网格化金融”服务模式,新增融资15.95亿元。深入开展“营商环境大巡察”等系列惠企暖企活动,营造重商、亲商、安商、护商浓厚氛围。

(四)城乡发展统筹推进,宜居环境全面改善。一是乡村振兴步履坚实。持续推进为期三年的土地规模化生产经营。提升“古运梦河”市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新建“渔业小镇”市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打造阴平镇“五彩沙河·乐活枣园”创新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区,王府山−凤栖湖榴花绿道示范区获批建设第二批省级示范区。成功获评“中国生态石榴之都”区域公用品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全覆盖,全省现场推进会在我区召开,治理模式全省推广。二是城区面貌焕发新颜。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施宏学南路片区等5个棚改项目,建设回迁安置房屋3080套,惠及群众2000余户。新改建市政道路9条,完成雨污分流改造15公里,新增集中供热面积30万平方米。新建提升口袋公园5处,建成公共充电桩56个,新增公共停车泊位860个。三是生态环境全面提升。狠抓生态环境保护,推行“河(湖)长+检察长+公益诉讼”河湖管护工作机制,全面实现河湖问题动态清零。持续完善土壤环境监测体系,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稳步保持100%。强化协同治污,实施大气环境治理联防联控,1-11月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64.4%。

(五)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民生福祉愈加殷实。一是民生事业全面进步。优化城乡学校布局,匡衡小学改扩建一期工程、第三实验幼儿园竣工启用,新增学位1500个,打造乡村温馨校园12所。在全市率先推行校车公司化运行改革,学生出行更加安全。全力打造“医心为民、健康峄城”服务品牌,惠及群众26.99万余人次。拓展“雪亮工程”实战应用,依托“枣解决·枣满意”平台,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的智慧化水平。峄城区图书馆成功创建为国家一级馆。举办青檀庙会文化节等系列活动4000余场次,极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二是社保体系稳步升级。就业创业形势改善明显,城镇新增就业4018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204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扩面3365人。发放个人创业担保贷款4636.7万元,发放小微企业贷款3640.1万元,发放稳岗扩岗专项贷款1.41亿元。建设运营爱心食堂19处,改造提升养老机构2处,建设区特困人员供养服务中心与仙坛养老服务中心二期项目。发放各类困难群众救助资金1.24亿元,“峄路畅通”入选2023年度全省优秀社会救助品牌。三是安全防线更加牢固。树牢安全发展理念,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扎实开展各类应急演练430余场次,参演人数3.9万余人次。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生活保障类救灾物资储备达到保障0.6万人的国家标准。国防动员、双拥、妇女儿童、民族宗教、档案史志、地震气象、审计消防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年来,全区上下坚决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在多重挑战中赢先机,在勇毅前行中开新局,较好完成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着: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中小微企业成本压力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后劲不足,消费增长受到制约等困难和挑战。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在攻坚克难中奋力开创新的发展局面。

二、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2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承上启下之年,是推动“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落地的攻坚之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中央、省市、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及视察峄城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聚焦市委“五个一”发展思路和“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年”部署要求,围绕区委“五抓五突破”总体工作思路,扎实谋划做好2024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外贸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促稳提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以上。全面完成市下达的年度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为保证上述预期目标的顺利实现,2024年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聚焦经济增长,着力调结构、扩内需。一是以进促稳,抓实产业发展“硬支撑”。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石榴产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乘势发展石榴产业。加快冠世榴园民族风情谷、中国枣庄石榴综合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步伐,依托美果来食品、亚太石榴酒深化同广药集团、韩国正官庄等国内外龙头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汉芯科技、晶佰源、芯恒基”等头部企业的引领效应,赋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稳妥有序促进化工产业积蓄成势,强化博瑞等项目的引擎带动作用,加快推动富源医药中间体等签约落地,推动富士莱特色原料药等项目开工建设。推进与山东文旅集团深度合作,积极创建“冠世榴园”省级旅游度假区,高质量发展文旅产业。二是突出重点,牵牢项目建设“牛鼻子”。坚持优存量、扩增量,坚持用好县级领导帮包、联席会议、三级预警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机制,更加科学精准谋划一批大规模、高能级的重大基础设施、重点产业项目,最大程度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加快推进80个省市区三级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力争30个省市重点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加快推进土地征收,拟对奥维特化工年产10万吨不饱和聚酯树脂项目、宏仁医用氧及特种气体生产项目、百滋林中医药健康研发提取一体化项目、电线路角钢塔生产线技改项目、年产10000吨装配式构件项目、针织服装面料生产项目、神磁光电年产6000吨5G高端磁性电子新材料技改项目、福瑞佳年产60万平方米新型建筑材料项目、锂电池含油隔膜回收利用项目、富士莱(山东)特色原料药及中间体CMO/CDMO建设项目、雪地铝业高性能精密特种工业铝型材制造项目、锦枫板材二期项目、智能立体仓库技改项目、10万吨化机浆项目、40万吨再生资源高值化循环利用项目、山水郡项目商务楼、丰源特耐王绿色数智重型包装项目进行成片开发,拟将2021年成片开发方案中未实施的67.5340公顷、2022年成片开发方案中未实施的18.6306公顷调整到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三是先立后破,握紧工业转型“生命线”。继续实施工业倍增计划,重点支持丰源集团、福兴集团等领军企业扩容提质。扶持美果来食品、瑞兴阻燃等民营企业增强产品竞争力。持续开展“技改焕新行动”,加快推进项目快建设、早达产、增效益,确保2024年全区工业技改投资增速不低于8%。力争到2024年底培育省级及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瞪羚”等高成长型企业50家以上。四是同频共振,打好消费投资“组合拳”。建立多元筹融资机制,通过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银行贷款、搭建融资平台、对接资本市场等方式,为项目建设注入金融“活水”。积极盘活国有资产,加快打造区内2A级投融资集团,撬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助力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尚美嘉电商基地项目建设进度,力争2024年实现零售额不低于3000万元。开展石榴产业“五赋”行动,依托吉翔文化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峄城区石榴产品直播基地,拓宽石榴产业线上销售渠道。

(二)聚焦改革开放,着力强韧性、谋创新。一是加快重点改革。持续深化“双全双百”工程、“一业一证”改革,实行“一件事一次办”。全面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促进信用建设和“枣解决·枣满意”平台服务贯通融合。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力争实现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DRG付费全覆盖,DRG付费医保基金支出占全区住院医保基金支出70%以上。二是扩大对外开放。全力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重点关注丰源轮胎、锦海伦服饰、芯恒光等龙头企业进出口情况。指导企业做好2024年境外百展项目推荐工作,深入挖潜“新三样”、二手车等出口商品潜力,鼓励相关企业积极参加美国国际太阳能展览会RE+、香港玩具展等重点推荐类展会,持续扩大对外贸易。三是强化创新驱动。深化落实科技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力争2024年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45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少于110家。引导企业通过创新载体建设,积极做好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及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引进培养工作,争取2024年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人才不少于10人。

(三)聚焦城乡融合,着力提品质、促协调。一是下足功夫,描绘乡村振兴新图景。加快推进3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守牢54.15万亩耕地红线。围绕林果、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争创省、市农业产品品牌建设2个及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2个。加快推进230亩标准化管理示范园建设,大力推广新型石榴良种,促进石榴品质整体提升。扎实推进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建设,积极争创省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4个。二是下足功夫,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棚户区改造,拟建设3800套棚改安置房。加快供热管网铺设,做好农村危房改造、2024冬季清洁取暖工作、改厕提升工作。推进峄六路等8条道路建设,新改建停车泊位600个,公共充电桩30个。持续优化农村路网结构,新改建“四好农村路”36公里、通户道路310公里。全力做好济南至枣庄铁路项目峄城段的建设协调服务工作。三是下足功夫,焕发镇域经济新活力。扎实推进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坛山街道、吴林街道抱团聚力,向北融合枣庄南站片区,加速推进商贸物流、医药康养等项目建设;榴园镇立足石榴产业特色镇,大力研究推广石榴优良品种,全力推进石榴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古邵镇做好“水地文”三篇文章,加快推动港航物流业创新发展,优化粮食仓储业运营,积极融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底阁镇以渔业小镇建设为平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打造渔菜共生、休闲观光绿色生态农业新样板;阴平镇、峨山镇继续壮大工业经济,全面开创新型工业化强镇建设新局面。

(四)聚焦绿色低碳,着力换动能、优生态。一是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深入开展“云储能+整村光伏汇流”开发建设以峨山镇“风光”一体、经济开发区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产业园区试点、化工园区源网荷储、底阁镇渔光互补、峄州港低碳园区为示范主体,力争在体制机制创新、资源环境优化等方面,探索推出一批原创性、引领性改革举措。二是加速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抢抓全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试点示范建设机遇,有序开发风电资源,发展石膏矿井压缩空气储能,加快上海电气农光互补、三峡云储能电站等项目开工建设,推进绿能电化学储能电站等项目投产运营,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进丰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点联产项目投产达效。三是加压落实降碳扩绿任务。严控化石能源消费,精准管控“两高”行业,有序推进丰源通达电力有限公司4#、5#机组关停整合。全面落实“林长制”,落实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政策,实施“山水林田大会战”。健全破损山体治理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完善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推进重点河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修复。加快推进环保智慧平台建设,实施大气关键污染物协同治理,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和风险管控,严格农用地安全利用和建设用地风险防控。

(五)聚焦民生事业,着力守安全、添福祉。一是织密社会保障网络。扎实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大失业人员就业服务力度,持续开展“五进五送”活动。打造“峄心峄益·榴享”公益岗品牌,抓好岗位扩容扩量。加强重点人群救助供养,精准帮扶低收入家庭。深入推进爱心食堂建设,打造“峄养乐享”养老服务品牌。扎实推进参保扩面,建立部门间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机制。提升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效能,推进区博物馆建设,打造“城市书房”2个。二是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定出台《关于2024年安全生产工作意见》。持续组织开展防汛隐患排查整治活动,统筹做好中央救灾资金使用管理。抓好森林防灭火,加快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严查严防严控食品、药品质量安全风险,强化粮食安全保障,严格开展能源行业执法检查,提升隐患排查治理能力,确保能源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持续。三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依托“枣解决·枣满意”平台,12345政务服务热线回应解决群众诉求,继续保持办结率、满意率在99%以上。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用好“峄调即合”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品牌。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文物保护、禁毒行动。深化“平安峄城”“法治峄城”建设,切实做好全国“两会”期间安保维稳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巩固提升“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创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