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城区政府网站欢迎您! 简体繁体无障碍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首页>详细资料

峄城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

来源: 峄城区政府办公室政务公开室 时间: 2016-06-30



全民健身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涵和基础保障。为贯彻落实好《山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枣庄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扎实推进健康峄城建设,特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目标

2020年,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多元主体协作、多种机制配合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更加明晰,全民健身事业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

(一)城乡居民健康素质不断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0%,残疾人和中青年女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上升。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保持在93%以上。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体育锻炼活动,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

(二)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更加完善。加大公共体育资源统筹力度,推进城乡全民健身事业均衡发展。加快健身步道和健身广场建设,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3平方米以上,新建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城市社区普遍建有“10分钟健身圈,完成镇街、村居健身设施的提档升级。

(三)全民健身组织网络逐步健全。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体育社会组织成为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中坚力量。优化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扩大全民健身大课堂受益人群规模,直接服务群众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明显增加。健身休闲、体育旅游、体育培训等新兴服务业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1.大力实施体育惠民工程。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健身活动中心、镇街农民体育健身广场、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笼式足球场等场地设施,打造城区“10分钟健身圈,到2020年,城区建有三个一工程(一个公共体育场、一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一个体育公园),乡镇和农村社区普遍建有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合理利用城市公园、广场、公共绿地及空置场所,推进社区多功能运动场项目建设。整合区内旅游资源要素,打造体育休闲健身旅游线路和运动区,建设适宜远足、骑行、登山、水上等休闲健身项目设施。

2.落实公共体育设施配套建设标准。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严格按照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配建全民健身设施,并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不得挪用或侵占。凡老旧城区与已建成居住区无群众健身设施的,或现有设施没有达到规划建设指标要求的,要逐步通过改造等方式予以完善。要充分利用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和空闲地等闲置资源,改造建设全民健身设施,合理做好城市空间的二次利用,重点扶持建设一批多功能运动场、健身步道、足球场、拼装式游泳池等全民健身设施。

3.加大体育场馆开放力度。进一步盘活存量资源,抓好已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使用、管理和提档升级,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推进体育资源社会共享,探索建立中小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机制。有条件的学校应对体育场馆区域进行物理隔离改造,在教学活动之外的时间向社会开放,并将开放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开。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符合全民健身需求的公共场所对全社会免费开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对公共室外健身器材定期巡检维修,确保广大群众健身安全。

(二)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1丰富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普及足球、篮球等球类项目和跑步、游泳等运动项目,充分发掘武术、太极拳等民族民间传统健身项目,大力推广户外骑行、健身广场舞等休闲健身项目。围绕元旦、春节、5月全民健身月、88全民健身日、重阳节等重要时间节点,策划组织开展全民健身主题活动。继续组织好每年一届的全民健身运动会,开展好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努力推动体育健身活动向基层延伸。鼓励支持各类体育组织和体育机构请进来、走出去,深化与港澳台及国际间体育工作交流合作,积极开展体育观摩和民间体育赛事活动。

2.创新赛事组织模式。推动政府主导办赛向社会化、市场化办赛转变,建立多元主体办赛机制。制定赛事承办标准和评估办法,提高社会组织赛事承办能力。强化体育赛事公共服务,降低赛事筹办成本。大力培育专业化体育赛事推广和运营机构,建立有效的业余竞赛活动体系和激励机制,找准专业和业余赛事结合点,创新赛事活动内容和方式,丰富竞赛组织主体,完善社会承接机制,实现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

3.重点发展青少年体育。大力普及青少年体育活动,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每名学生掌握2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养成锻炼习惯。加强对学生体质状况和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的考核评价,将考核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升学的重要依据或参考。促进校园体育活动多样化和体育教学专项化,普及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重点抓好校园足球、中小学生游泳技能培训等活动。积极开展象棋、围棋、跳棋等智力运动进校园活动,继续组织举办全区中小学生运动会,不断提高办赛水平。大力培养竞技体育优秀人才,充实体育后备人才队伍,以高水平竞技体育的引领示范效应,带动更多青少年参与健身锻炼。

4.着力发展老年人体育。创新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健身项目和方式,加强老年体育健身教练员、辅导员、裁判员和骨干队伍建设,为老年人健身提供科学指导。重点扶持一批有影响、有特色的老年体育健身团队,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老年人品牌活动,实现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常态化。到2020年,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老年人达到50%以上。

5.积极推进残疾人体育。实施助残健身工程,完善残疾人体育设施。公共体育设施的设计和建设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无障碍规范标准,为残疾人健身提供便利。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大力培养残疾人体育人才,推动残疾人体育社会组织发展。

6.大力发展职工、妇女、幼儿体育。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要把相关人群体育列入工作计划,广泛建立职工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健身团队,开展符合单位特色和不同人群特点的体育健身和竞赛活动,倡导每周健身34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大力发展妇女体育社会组织,广泛开展健身广场舞等体育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少年儿童趣味活动,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三)构建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1.健全各类健身组织。推进覆盖城乡的基层体育组织建设,到2020年,全区单项体育协会总数达到30个以上,全民健身站点达到每万人10个以上,各镇街要建立健全体育总会,推进老年体协和农民体协向社区延伸。大力发展城区健身俱乐部和农村体育健身组织,到2020年,城区健身俱乐部(场馆)达到5家以上,镇街农村体育健身组织达到30个以上。鼓励自发性的健身团队和健身站点等基层文化体育组织依法依规进行登记,推进体育社会组织品牌化发展。

2.提升志愿服务水平。完善志愿服务管理和服务方式,促进志愿服务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开展健身志愿服务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活动。试行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与星级制并行,推行社会体育指导员挂靠站点制度,落实在岗实名制。通过培训提升指导员技能素质水平,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评选优秀志愿者并给予奖励。依托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调派中心,满足社会对体育指导的需求。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全面落实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方面政策,制定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制度措施,大力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各镇街、部门单位要切实加强对全民健身工作的组织领导,依照本计划并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实施具体落实方案,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区体育行政部门负责统筹推行我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细化落实体育惠民任务,研究制定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和保障政策,并会同有关职能部门、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共同组织实施。

(二)加强资金保障。区财政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将大中小型公共体育设施维修维护、管理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将全民健身工作相关经费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全民健身的投入。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体育场地设施、提供体育服务、参与场馆运营。落实好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政策,引导公众对全民健身事业进行捐赠。

(三)加强检查评估。区体育行政部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单位,定期、不定期对本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各项指标。在“十三五”末,对实施计划实施成效进行全面评估,评估情况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对为全民健身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峄城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

发布时间: 2016-06-30    来源: 峄城政务公开办公室



全民健身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涵和基础保障。为贯彻落实好《山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枣庄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扎实推进健康峄城建设,特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目标

2020年,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多元主体协作、多种机制配合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更加明晰,全民健身事业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

(一)城乡居民健康素质不断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0%,残疾人和中青年女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上升。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保持在93%以上。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体育锻炼活动,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

(二)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更加完善。加大公共体育资源统筹力度,推进城乡全民健身事业均衡发展。加快健身步道和健身广场建设,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3平方米以上,新建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城市社区普遍建有“10分钟健身圈,完成镇街、村居健身设施的提档升级。

(三)全民健身组织网络逐步健全。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体育社会组织成为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中坚力量。优化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扩大全民健身大课堂受益人群规模,直接服务群众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明显增加。健身休闲、体育旅游、体育培训等新兴服务业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1.大力实施体育惠民工程。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健身活动中心、镇街农民体育健身广场、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笼式足球场等场地设施,打造城区“10分钟健身圈,到2020年,城区建有三个一工程(一个公共体育场、一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一个体育公园),乡镇和农村社区普遍建有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合理利用城市公园、广场、公共绿地及空置场所,推进社区多功能运动场项目建设。整合区内旅游资源要素,打造体育休闲健身旅游线路和运动区,建设适宜远足、骑行、登山、水上等休闲健身项目设施。

2.落实公共体育设施配套建设标准。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严格按照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配建全民健身设施,并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不得挪用或侵占。凡老旧城区与已建成居住区无群众健身设施的,或现有设施没有达到规划建设指标要求的,要逐步通过改造等方式予以完善。要充分利用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和空闲地等闲置资源,改造建设全民健身设施,合理做好城市空间的二次利用,重点扶持建设一批多功能运动场、健身步道、足球场、拼装式游泳池等全民健身设施。

3.加大体育场馆开放力度。进一步盘活存量资源,抓好已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使用、管理和提档升级,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推进体育资源社会共享,探索建立中小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机制。有条件的学校应对体育场馆区域进行物理隔离改造,在教学活动之外的时间向社会开放,并将开放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开。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符合全民健身需求的公共场所对全社会免费开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对公共室外健身器材定期巡检维修,确保广大群众健身安全。

(二)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1丰富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普及足球、篮球等球类项目和跑步、游泳等运动项目,充分发掘武术、太极拳等民族民间传统健身项目,大力推广户外骑行、健身广场舞等休闲健身项目。围绕元旦、春节、5月全民健身月、88全民健身日、重阳节等重要时间节点,策划组织开展全民健身主题活动。继续组织好每年一届的全民健身运动会,开展好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努力推动体育健身活动向基层延伸。鼓励支持各类体育组织和体育机构请进来、走出去,深化与港澳台及国际间体育工作交流合作,积极开展体育观摩和民间体育赛事活动。

2.创新赛事组织模式。推动政府主导办赛向社会化、市场化办赛转变,建立多元主体办赛机制。制定赛事承办标准和评估办法,提高社会组织赛事承办能力。强化体育赛事公共服务,降低赛事筹办成本。大力培育专业化体育赛事推广和运营机构,建立有效的业余竞赛活动体系和激励机制,找准专业和业余赛事结合点,创新赛事活动内容和方式,丰富竞赛组织主体,完善社会承接机制,实现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

3.重点发展青少年体育。大力普及青少年体育活动,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每名学生掌握2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养成锻炼习惯。加强对学生体质状况和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的考核评价,将考核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升学的重要依据或参考。促进校园体育活动多样化和体育教学专项化,普及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重点抓好校园足球、中小学生游泳技能培训等活动。积极开展象棋、围棋、跳棋等智力运动进校园活动,继续组织举办全区中小学生运动会,不断提高办赛水平。大力培养竞技体育优秀人才,充实体育后备人才队伍,以高水平竞技体育的引领示范效应,带动更多青少年参与健身锻炼。

4.着力发展老年人体育。创新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健身项目和方式,加强老年体育健身教练员、辅导员、裁判员和骨干队伍建设,为老年人健身提供科学指导。重点扶持一批有影响、有特色的老年体育健身团队,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老年人品牌活动,实现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常态化。到2020年,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老年人达到50%以上。

5.积极推进残疾人体育。实施助残健身工程,完善残疾人体育设施。公共体育设施的设计和建设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无障碍规范标准,为残疾人健身提供便利。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大力培养残疾人体育人才,推动残疾人体育社会组织发展。

6.大力发展职工、妇女、幼儿体育。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要把相关人群体育列入工作计划,广泛建立职工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健身团队,开展符合单位特色和不同人群特点的体育健身和竞赛活动,倡导每周健身34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大力发展妇女体育社会组织,广泛开展健身广场舞等体育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少年儿童趣味活动,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三)构建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1.健全各类健身组织。推进覆盖城乡的基层体育组织建设,到2020年,全区单项体育协会总数达到30个以上,全民健身站点达到每万人10个以上,各镇街要建立健全体育总会,推进老年体协和农民体协向社区延伸。大力发展城区健身俱乐部和农村体育健身组织,到2020年,城区健身俱乐部(场馆)达到5家以上,镇街农村体育健身组织达到30个以上。鼓励自发性的健身团队和健身站点等基层文化体育组织依法依规进行登记,推进体育社会组织品牌化发展。

2.提升志愿服务水平。完善志愿服务管理和服务方式,促进志愿服务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开展健身志愿服务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活动。试行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与星级制并行,推行社会体育指导员挂靠站点制度,落实在岗实名制。通过培训提升指导员技能素质水平,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评选优秀志愿者并给予奖励。依托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调派中心,满足社会对体育指导的需求。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全面落实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方面政策,制定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制度措施,大力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各镇街、部门单位要切实加强对全民健身工作的组织领导,依照本计划并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实施具体落实方案,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区体育行政部门负责统筹推行我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细化落实体育惠民任务,研究制定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和保障政策,并会同有关职能部门、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共同组织实施。

(二)加强资金保障。区财政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将大中小型公共体育设施维修维护、管理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将全民健身工作相关经费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全民健身的投入。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体育场地设施、提供体育服务、参与场馆运营。落实好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政策,引导公众对全民健身事业进行捐赠。

(三)加强检查评估。区体育行政部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单位,定期、不定期对本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各项指标。在“十三五”末,对实施计划实施成效进行全面评估,评估情况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对为全民健身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