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9号建议的答复(关于打造古邵西部蔬菜基地增加产品附加值的建议)
***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古邵西部蔬菜基地增加产品附加值》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古邵镇抢抓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重大机遇,以无公害蔬菜为主攻方向,唱响蔬菜生产主旋律,蔬菜产业发展初具雏形。先后荣获“全国吨粮田示范镇”、“全国农田林网达标镇”、“全国生态农业示范镇”、“山东省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镇”等称号。
一是培植优势资源,夯实产业发展根基。古邵镇蔬菜生产资源条件优势突出。水资源丰富,尤其是境内流程18.1公里的形成“三横六纵”的水网格局。以黄褐土、黑土为主,土地肥沃,土壤适种性较好。为更好发挥资源禀赋,我镇多元争取农业开发、水利、国土等部门项目,持续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力度,结合高标准农田项目,能够充分利用地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为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打好基础;灌排标准、农田道路标准等将大幅提升,解决灌溉周期长,浇水不方便的问题,保证优质、生态、安全、高产、高效的需要。
二是推进现代农业步伐,打造蔬菜生产基地。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形成了中东部粮、西部菜的农业种植结构。依托曹庄万亩土豆生产基地,规划建设蔬菜产业园区,全镇现发展三种三收高效蔬菜农业3.5万亩,其中,西部“三种三收”高效蔬菜生产基地1.2万亩、露地马铃薯1.5万亩;中部大白菜生产基地1万亩;东部西红柿生产基地5000亩。年产马铃薯7万余吨、秋延迟辣椒2.4万吨、西瓜2.8万吨、毛豆0.75万吨、大白菜6万吨、西红柿3.7万吨。
三是提升产品科技含量,蔬菜品牌效应凸显。明确市场定位,发挥地缘和基础优势,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培训镇村两级专职技术人员2000余人次,充实专业管理人员20人,形成了完善的镇、村二级农业技术服务网络,为广大菜农提供农膜、节水灌溉、热风供暖等适用生产技术培训、咨询、推广服务;加强蔬菜质量检测和安全监管,提升了蔬菜的整体栽培和蔬菜的品质,加速了蔬菜产业提档升级。目前,被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10个,注册“大运河”牌马铃薯、“运河莲”牌浅池藕等农业品牌6个。
四是提升蔬菜生产组织化程度,改善集约经营效益。持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规范土地流转服务,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示范带动等措施,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合作社+农户+基地+市场”的产业链进一步健全,蔬菜种类日渐增多,反季节栽培和设施蔬菜也有新发展,特优菜、精细菜、时差菜的面积和产量增长较快,实现了“淡季不淡、旺季不滥”的蔬菜产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的产销两旺好势头。目前,引导培育三河、绿康园等蔬菜专业合作社7个,辐射带动周边农户380余户进入产业化经营体系,社员人均纯收入达1.2万元。
古邵镇人民政府
2019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