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城区政府网站欢迎您! 简体繁体无障碍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首页>详细资料

对区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第22号建议的答复(关于枣庄市大运河红色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建设的建议)

来源: 峄城区文化和旅游局 时间: 2021-06-19

***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枣庄市大运河红色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京杭大运河流经峄城区古邵镇,全长18.1公里沿岸自然风光秀丽,人文资源丰富,这里是清廉著称的汉太中大夫王良故里,有乾隆下江南的传说,还有运河支队的壮丽史诗,有纪念治河功臣的“三公祠”,给运河增添了许多珍贵的文化旅游资源。挖掘开发运河相关文化旅游资源,既是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内容,也是助推乡村振兴的有力手段

一、积极打造运河红色文化旅游项目。近年来,峄城区立足沿运水资源丰富和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遵循系统保护,合理利用的理念,积极建设运河红色文化旅游项目。峄州港运河红色港湾教育基地被枣庄市命名为首批党史教育基地。总投资3亿元,占地1013亩鲁南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项入选山东省“十四五”时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储备项目沿京杭运河、胜利渠、四支沟,打造十里水廊、十里画廊、十里游廊,运河、胜利渠沿线的13个村的“古运梦河”乡村文化旅游融合带项目入选省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积极打造市级乡村振兴优美示范片区。程庄村被评为枣庄市“十佳美丽乡村”并成功申报“省级美丽宜居村庄”。挂牌成立了中共峄城区委党校古邵镇分校、峄城区古邵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峄城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校外实践基地;开通了枣庄至程庄126路红色旅游专线,借助胜利渠品牌,叫响了“一次程庄行,一生好前程”的旅游名牌。通过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在村西新清理出的40亩集体用地上,建设蔬果采摘园、儿童水上乐园、美食街,解决村内100余人就业,实现了村庄的跨越式发展2021年4月,程庄村被评为首批山东省景区化村庄,获扶持资金15万元。目前,枣庄胜利渠风景区3A级景区申报工作正在进行,已将申报材料报至枣庄市文旅局审核下步,将结合“京杭大运河峄城红色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积极协调对接努力打造集红色教育、观光旅游、民俗民宿等为一体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片区。

、积极推进运河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峄城区以建设古运荷乡生态园为依托,努力在挖掘、发扬和宣传运河文化上下功夫,抢救挖掘了运河渔鼓、运河莛子编织、运河黑陶、运河渔鼓、三公祠、拉河腔、运河号子、运河大铙、山东琴书、草编蓑衣、扎染、王良的传说、运河快板书、肘鼓子、运河渔网编织技艺等非遗项目,均已列入区级名录,建立了非遗项目的档案资料。部分还成功申报为市级名录。其中,运河渔鼓、山东琴书等曲艺类项目多次参与市、区组织的展演活动,在全市范围内产生了较好的影响。现三公祠属区级文保单位,按照现行文保项目资金实行分级负责制。三公祠一直作为峄城区文化旅游项目积极对外招商推介,并纳入全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先后编辑出版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资料汇编(峄城区卷第一、二册)》,对峄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进行了集中展示。举办了峄城区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会、首届峄城民俗文化节等活动,积极组织参与历次中国非遗博览会,有力地宣传展示了全区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为濒危非遗项目赢得了生机。为挖掘运河文化对运河沿岸村落文化古迹进行文化普查,发现关于杨闸官记载石碑一块。

、积极培育打造运河文化品牌。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把大运河文化“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批示精神,充分挖掘运河文化内涵,叫响了“开放包容”的运河文化品牌。以非遗为依托,坚持面向市场、面向大众,组建了全省首家志愿者服务队——运河文化志愿者服务队发挥文化志愿者各自的艺术专长,发掘培养一批叫得响的曲目和戏曲人才,大力保护传承柳琴戏、运河小调、山东琴书、闸门舞狮、运河大鼓、运河渔鼓、运河号子等非遗文化,通过文艺巡演等形式,为当地广大群众送去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同时,通过举办民俗文化节、农民艺术节、非遗项目展示会等活动,唱响运河生态文化品牌。积极推进建设古邵历史文化名镇,传承和保护优秀的非遗文化

、积极融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将运河文化旅游资源纳入峄城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坚持文化引领、彰显特色,打造古邵运河文化体验区,积极融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春节前夕,为加强运河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古邵镇经过科学论证、多次调研、精心筹备,在峄城区文旅局的支持和帮助下,成立了大运河文化游艺社,峄城区文旅局共投资4万余元购买了服装60余套、狮子、金龙、旱船、高跷、独杆轿、锣、鼓等全套道具。目前,大运河民俗文化游艺社拥有成员70余人,民间绝活表演、运河渔鼓、非遗表演、节日巡演、新春游艺大拜年等深受群众喜爱。在胜利渠教育培训基地大学堂内,山东琴书市级非遗传承人陈守英举行了收徒仪式,对山东琴书的传承与发展、对大运河民俗文化的演绎与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4月18日,参加大运河旅游港、舰艇公园规划建设座谈会,围绕大运河文化挖掘开发座谈交流。下一步,将抢抓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创建机遇,借助省级古运荷乡湿地公园、峄州港运河支队红色港湾、胜利渠纪念馆等,深入挖掘运河文化,整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运河沿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构建运河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展示大运河的历史脉络和文化魅力。

感谢您对峄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注及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我区的文旅事业发展。

峄城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1年6月19日




对区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第22号建议的答复(关于枣庄市大运河红色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建设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21-06-19    来源:

***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枣庄市大运河红色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京杭大运河流经峄城区古邵镇,全长18.1公里沿岸自然风光秀丽,人文资源丰富,这里是清廉著称的汉太中大夫王良故里,有乾隆下江南的传说,还有运河支队的壮丽史诗,有纪念治河功臣的“三公祠”,给运河增添了许多珍贵的文化旅游资源。挖掘开发运河相关文化旅游资源,既是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内容,也是助推乡村振兴的有力手段

一、积极打造运河红色文化旅游项目。近年来,峄城区立足沿运水资源丰富和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遵循系统保护,合理利用的理念,积极建设运河红色文化旅游项目。峄州港运河红色港湾教育基地被枣庄市命名为首批党史教育基地。总投资3亿元,占地1013亩鲁南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项入选山东省“十四五”时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储备项目沿京杭运河、胜利渠、四支沟,打造十里水廊、十里画廊、十里游廊,运河、胜利渠沿线的13个村的“古运梦河”乡村文化旅游融合带项目入选省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积极打造市级乡村振兴优美示范片区。程庄村被评为枣庄市“十佳美丽乡村”并成功申报“省级美丽宜居村庄”。挂牌成立了中共峄城区委党校古邵镇分校、峄城区古邵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峄城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校外实践基地;开通了枣庄至程庄126路红色旅游专线,借助胜利渠品牌,叫响了“一次程庄行,一生好前程”的旅游名牌。通过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在村西新清理出的40亩集体用地上,建设蔬果采摘园、儿童水上乐园、美食街,解决村内100余人就业,实现了村庄的跨越式发展2021年4月,程庄村被评为首批山东省景区化村庄,获扶持资金15万元。目前,枣庄胜利渠风景区3A级景区申报工作正在进行,已将申报材料报至枣庄市文旅局审核下步,将结合“京杭大运河峄城红色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积极协调对接努力打造集红色教育、观光旅游、民俗民宿等为一体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片区。

、积极推进运河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峄城区以建设古运荷乡生态园为依托,努力在挖掘、发扬和宣传运河文化上下功夫,抢救挖掘了运河渔鼓、运河莛子编织、运河黑陶、运河渔鼓、三公祠、拉河腔、运河号子、运河大铙、山东琴书、草编蓑衣、扎染、王良的传说、运河快板书、肘鼓子、运河渔网编织技艺等非遗项目,均已列入区级名录,建立了非遗项目的档案资料。部分还成功申报为市级名录。其中,运河渔鼓、山东琴书等曲艺类项目多次参与市、区组织的展演活动,在全市范围内产生了较好的影响。现三公祠属区级文保单位,按照现行文保项目资金实行分级负责制。三公祠一直作为峄城区文化旅游项目积极对外招商推介,并纳入全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先后编辑出版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资料汇编(峄城区卷第一、二册)》,对峄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进行了集中展示。举办了峄城区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会、首届峄城民俗文化节等活动,积极组织参与历次中国非遗博览会,有力地宣传展示了全区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为濒危非遗项目赢得了生机。为挖掘运河文化对运河沿岸村落文化古迹进行文化普查,发现关于杨闸官记载石碑一块。

、积极培育打造运河文化品牌。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把大运河文化“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批示精神,充分挖掘运河文化内涵,叫响了“开放包容”的运河文化品牌。以非遗为依托,坚持面向市场、面向大众,组建了全省首家志愿者服务队——运河文化志愿者服务队发挥文化志愿者各自的艺术专长,发掘培养一批叫得响的曲目和戏曲人才,大力保护传承柳琴戏、运河小调、山东琴书、闸门舞狮、运河大鼓、运河渔鼓、运河号子等非遗文化,通过文艺巡演等形式,为当地广大群众送去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同时,通过举办民俗文化节、农民艺术节、非遗项目展示会等活动,唱响运河生态文化品牌。积极推进建设古邵历史文化名镇,传承和保护优秀的非遗文化

、积极融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将运河文化旅游资源纳入峄城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坚持文化引领、彰显特色,打造古邵运河文化体验区,积极融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春节前夕,为加强运河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古邵镇经过科学论证、多次调研、精心筹备,在峄城区文旅局的支持和帮助下,成立了大运河文化游艺社,峄城区文旅局共投资4万余元购买了服装60余套、狮子、金龙、旱船、高跷、独杆轿、锣、鼓等全套道具。目前,大运河民俗文化游艺社拥有成员70余人,民间绝活表演、运河渔鼓、非遗表演、节日巡演、新春游艺大拜年等深受群众喜爱。在胜利渠教育培训基地大学堂内,山东琴书市级非遗传承人陈守英举行了收徒仪式,对山东琴书的传承与发展、对大运河民俗文化的演绎与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4月18日,参加大运河旅游港、舰艇公园规划建设座谈会,围绕大运河文化挖掘开发座谈交流。下一步,将抢抓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创建机遇,借助省级古运荷乡湿地公园、峄州港运河支队红色港湾、胜利渠纪念馆等,深入挖掘运河文化,整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运河沿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构建运河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展示大运河的历史脉络和文化魅力。

感谢您对峄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注及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我区的文旅事业发展。

峄城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1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