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号建议的答复(关于打造大运河文化产业集群的提案)
***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运河文化产业集群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京杭大运河流经峄城区古邵镇,在峄城区有18.1公里的河段,占流经枣庄的运河的31%,是北货南运的重要通道。大运河峄城段文化内涵丰富,有以万年闸、三公祠为代表的运河文化;以运河支队、文峰大队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胜利渠精神为代表的知青文化;以古邵渔鼓(市级非遗名录)、山东琴书(市级非遗名录)、阴平毛笔(省级非遗名录)为代表的非遗文化。还有红土埠遗址(省级文保)、刑店遗址(省级文保)、王良故里碑(区级文保)等文物保护单位。
一、加大运河沿岸环境治理。一是峄城区委、区政府加大对运河沿岸的环境保护,对沿河的十多个码头进行取缔,并恢复原貌,对沿河村居涉及污染的养殖予以整治。二是实施古运荷乡省级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工程。投资100万元,完成了人行步道、长廊等基础设施修复工程,以及运河河口两侧、运河以北滩地滨河带人工湿地绿化工程,共修复湿地面积200亩。有效改善了三支沟流入京杭运河水质状况,形成落霞映衬、芦苇飘荡的独具鲁风运河特色的湿地公园。三是实施“十里风华”市级乡村振兴优美示范片区建设工程。目前,已投资1亿元,由山东水发集团建设完成了沿运河胜利渠四支渠涝洼地治理项目,累计实施了三支沟、四支沟以及19条干沟的河道整理、清淤疏浚和95座桥涵建设;争取环保资金1600万元实施的生态护坡、栏水设施和水生植物种植等子项目,正在进行招标。
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一是积极谋划包装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峄城区核心展示园,挖掘“三公祠”、胜利渠、鲁笔博物馆、红土埠遗址、古石榴国家森林公园、中华石榴文化博览园等文化资源,融入国家大运河公园建设。先后挖掘出“三公祠”、运河支队等遗址遗存6处。现有万年桥、南水北调工程2个翻水站等现代运河人文景观;汉代“纯正清廉”大司徒王良碑文。二是依托鲁笔博物馆、胜利渠纪念馆、冠世榴园风景区、女娲始祖历史文化展览馆等文物和文化资源,重点打造山东集律鲁笔文化产业基地、胜利渠精神、古石榴国家森林公园、红土埠遗址等四处特色展示点,对运河文化内涵进行宣传展示。三是指导省级非遗项目阴平毛笔制作技艺创新发展,积极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扶持非遗项目传承人建设了山东鲁笔博物馆,逐步形成集毛笔制作、展示、交易,书画作品创作、销售及毛笔文化传承、交流的产业聚集区。目前,阴平镇年生产毛笔400余万支,种类300余种,产值5600万,利税600余万,毛笔产品远销海外。开发研学游产品,扶持鲁笔文化产业园等打造鲁笔文化研学基地。近日,山东省集律博物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被省文旅厅公布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围绕运河文化,指导古邵镇结合运河文化旅游资源,包装大运河红色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积极与省发改委、省文旅厅对接申报,已完成项目立项。四是加强运河沿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整理保护了古邵渔鼓(市级非遗名录)、山东琴书(市级非遗名录)、阴平毛笔制作技艺(省级非遗名录)、王良的传说(市级非遗名录)、运河黑陶(市级非遗名录)、运河莛子编织(市级非遗名录)、草编蓑衣制作技艺(市级非遗名录)、运河渔网编织技艺(区级非遗名录)、运河莲花落(区级非遗名录)等沿运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0多项。在“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惠民活动中,展演山东琴书、运河渔鼓等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好运河故事。
三、建设红色教育基地。一是为挖掘运河文化和运河支队文化,在峄州港建设了占地300余m²的教育展馆,教育馆以运河支队英烈事迹为根本,以红色元素为主线,以党的建设为魂魄,集党员教育、文化传承为一体,打造成为运河红色文化、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党员教育的重要基地。二是在古邵程庄建设了枣庄胜利渠精神教育基地,挂牌成立了峄城区委党校古邵镇分校、峄城区古邵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峄城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校外实践基地,打造了全市首家乡村振兴培训基地、党史教育培训基地。三是阴平镇依托文峰支队革命历史、烈士先进事迹等特色文化,梳理当地红色资源,形成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为中心,四周辐射阴平镇烈士陵园、鲁笔博物馆、文峰大队抗战纪念馆为一体的红色教育阵地。
四、加大旅游开发力度。一是通过深入挖掘胜利渠精神和知青文化,建设了胜利渠纪念馆、知青驿站、水上乐园和胜利渠采摘园,打造了“程庄八景”,叫响了“一次程庄行,一生好前程”的旅游名牌。古邵镇程庄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红色教育基地和旅游村。目前胜利渠风景区已成为2A级景区。程庄村获评省级景区化村庄。二是持续推进古运荷乡湿地文化旅游区建设。重点打造“古运荷乡”湿地广场、生态农业观光园、湿地生态园、特色水产养殖示范园;三公水苑、王良故里遗址建设、鲁南大运河民俗馆(运河南水北调文化展馆);沿大道生态花海等项目及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三是阴平镇立足长红枣产业实际,深入挖掘枣园文化、红土埠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等资源,打造了阴平揽秀、马刨泉涌、阴铀生辉、斜屋印象、文峰足迹、百麻古韵、步道晓风、补天遗石“枣园八景”。同时,不断加强枣园基础设施配套,打造了万亩无公害大枣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公园式枣林景观,擦亮了峄县古枣园品牌。去年11月峄县万亩古枣园成功创建为3A级景区。
感谢您们对峄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工作的关注及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希望你们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我区的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
峄城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2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