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8号建议的答复(关于当前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建议)
XXX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当前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议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养老服务业既是重大民生问题,又事关弘扬中华民族孝文化,我区紧紧围绕加快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着力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和制度建设,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养老服务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一、主要做法
1、完善养老格局,满足养老需求。强化居家养老、社区服务、机构养老“三位一体”的养老模式,做到区级养老服务中心、镇街综合养老服务设施、村(居)农村幸福院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四级养老服务体系有序发展。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加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建设,满足多层次的养老服务工作需求。积极开展镇街敬老院改造提升行动,对敬老院食堂、消防设施、老人房间进行提标升级,老人房间设有独立卫生间和浴室、无障碍设施等生活条件极为方便,共改造提升护理型床位280张,其他养老床位300张。我区规划建设一所以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峄城区特困人员供养服务中心,新增护理型床位300张。枣庄市夕阳红养老服务中心二期已建成,新增480张床位。峄城区仙坛养老服务中心二期,预计增加床位800张,将于7月份开工建设。通过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扩容提质,实现机构养老再上新台阶。
2、强化监督管理,提高人员素质。每年下发安全管理的相关文件和督查通知,联合区市场监管局、住建局、卫健局、消防大队等部门对养老机构消防安全、食品卫生、电气、设施、出入管理、人员值班和巡查制度等方面进行全面联合监管检查。采取政府补贴、分级培训的方式,加强对养老护理员的技能培训,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国家、省、市中高级养老护理员的技能培训和管理人员培训。2021年,联合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全区正在从事以及有意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人员开展养老服务人员培训工作,开展3期培训,培训人数达214人。对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员实施免费或低偿培训。开展养老护理知识进社区活动,到村居为老年人和家庭成员讲解健康和护理知识,所有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均做到持证上岗。
3、推广“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依托乡镇卫生院或敬老院现有资源,内部改扩建一批乡镇医养结合服务设施,重点为乡镇失能(含失智)老年人提供集中或居家医养结合服务。优化农村存量养老机构的床位结构,降低空置率,提升农村护理型床位比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整合、服务衔接。鼓励社会力量在农村投资兴办面向失能、失智、失独、高龄老年人的医养结合机构。建立健全养老机构医养康养结合机制,支持养老机构医养结合,今年建成峄城区东部医养康复中心、峄城区南部福兴医养康复中心、中部夕阳红医养康复中心,实现全区养老机构医养康养相融合,医养照护水平有效提升。
4、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支持公办养老机构托管运营管理。公办养老机构在满足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重点为经济困难的失能老年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提供免费或者低收费托养服务,床位有剩余的,向社会开放。以此促进社会力量逐步成为发展养老行业的主体,规范公办养老机构托管运营管理、促进公办养老机构健康发展。坛山街道敬老院、底阁镇敬老院公办托管运营管理,对消防设施、厨房、老人房间、护理型床位进行改造提升,配备康复大厅、配药室、诊疗室等,坛山街道敬老院、底阁镇敬老院整体养老照护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5、开展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清查整治行动。为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工作,我区开展了全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清查整治专项行动,区民政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联合印发了《全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清查整治专项行动方案》。聚焦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不到位、配建不到位、移交不到位、使用不到位等问题,健全工作机制,摸清设施底数,查找问题短板,强化整改落实,提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达标率,提升我区居家社区养老水平。对于城镇居住区既有小区和新建小区,通过新建、改建、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配置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然后移交至区民政局,由区民政局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进行统一登记管理,制定运营方案、开展养老服务。
二、下步工作打算
1、强化养老人才队伍建设,助力养老产业发展。加大对全区各类养老机构中管理人员、医护人员和养老护理员培训力度。将老年医学、康复、护理人才作为急需人才纳入卫生技术人员培训规划和临床骨干医师培训项目,开展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到医疗机构轮训工作,打造一支素质高、专业性强的养老服务队伍。鼓励有资质、有条件的社会力量开办职业培训,对参与养老服务培训给予培训补贴,增强培训能力,规范用工,做到专业上岗、执证上岗。
2、加快养老服务转型升级,让养老服务更贴心。优化敬老院布局,加快敬老院从“镇办镇管”向“县办县管”转型,推进区级敬老院建设,集中收纳周边特困老年人。深化“公建民营”改革,与品牌养老服务组织洽谈协商,委托专业养老服务组织运营辖区敬老院,改造提升敬老院软硬件设施,实现规模化、连锁化运营,切实增强老人安全感、获得感。
3、推进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提升晚年幸福度。启用“12349”养老信息平台,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线上+线下”居家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包括助急、助医、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在内的“六助”服务。激发养老机构活力,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整合各类养老服务设施等资源,在发挥对特困人员兜底保障基础上,延伸对高龄、失能、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建立养老服务志愿者网络体系,搭建志愿者交流平台,探索建立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时间银行”政策支持体系。
峄城区民政局
2022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