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26号建议的答复(关于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的建议)
***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的提案建议已收悉,感谢对峄城区卫生健康工作的支持,现答复如下:
提案/建议中提出建议(问题)3条,其中涉及我单位2条,涉及协办单位1条,已采纳落实(解决)2条,落实率66.7%。
一、认真落实基层医疗机构“一类供给、二类管理”政策。
近年来,将基本药物制度补助、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城乡妇女“两癌”筛查、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等项目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管理,足额进行发放。
二、坚持多措并举,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一是以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行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县管乡用”“乡管村用”模式。2023年从区人民医院现有业务骨干中抽调7人到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职担任业务院长(业务主任),从区中医院近几年招聘、试用期满合格已转正定级且具有执业资格的备案制工作人员中选派7人到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驻点业务帮扶,担任业务主管;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派业务骨干分片联系帮包辖区村居卫生室,每周驻村巡诊不少于1次。二是合理核定编制岗位。按照镇卫生院按服务人口1-1.5‰核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不超过服务人口1‰核定的有关要求,重新调整了各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数和岗位数,计划每年为镇街补充事业编制人员,逐步解决空编率较高的问题。三是加大职称聘任力度。2019年,全区增设基层高级岗位18个,明确规定凡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年限满20年的,可以不受岗位限制申评普通副高级或者基层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年满30年的,可以申评普通正高级或者基层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三、开展创建活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扎实开展乡镇卫生院评价、“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遴选区级专家组建区级评审专家“智慧库”,采取培训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加强创建培训和经验交流,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完善规章制度、优化诊疗流程、改进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按照“PDCA”循环要求定期“回头看”,实现创建工作有章可循、有智可用。底阁镇中心卫生院、峨山镇中心卫生院、阴平镇中心卫生院3家中心卫生院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古邵镇卫生院、榴园镇卫生院、坛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吴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全区7个镇街均完成了创建任务。积极开展老年友善环境工作,峨山镇、底阁镇、阴平镇中心卫生院,古邵镇、榴园镇卫生院、坛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坛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所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达到老年友善环境整治标准,并通过区市验收,完成率100%。底阁镇中心卫生院、峨山镇中心卫生院、阴平镇中心卫生院、榴园镇卫生院、古邵镇卫生院、吴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所达到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省能力提升标准,完成率85%。
四、围绕责任担当,激发“医共体”活力。
一是健全组织领导体制。明确公立医院社会公益性基本属性,积极承担全市“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明确牵头单位和成员单位职责任务,统筹推进医共体的规划建设、投入保障等重大事项。二是健全三级联动机制。健全以二级医院为核心,镇街卫生院为枢纽,村居卫生室为基础的医共体,积极开展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不断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充分发挥牵头医院作用,针对基层医疗机构短板精准帮扶,培植特色科室和优势学科,阴平镇中医特色专科辐射带动凸显,经济与社会效应相得益彰。三是健全组织运行机制。建立医共体牵头单位与各成员单位共同参与、定期协商的议事决策制度,完善了医共体章程和相关管理制度,细化权责清单。同时,扩大基层医疗机构内部分配自主权,按照岗位类别、职称级别、技术难度、风险程度等,自主决定内部人员绩效工资分配形式和分配办法。
五、优化基层医防融合服务环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家庭医生工作室、健康驿站和三高基地(三高之家)建设为依托,以服务对象为核心,进一步完善家庭医生、护士、公共卫生科室人员在门诊个体服务和日常人群管理两个层次上的责任、分工、环节、场景和流程,全面实现服务细化、闭环和高效。“以人为中心”优化门诊布局,合理规划各区域的功能、人员和路线,使居民自然、无感、连续接受全流程服务。目前全区三家机构已完成流程再造。
峄城区卫生健康局
2023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