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5号建议的答复(关于进一步优化我区营商环境的建议)
**代表:
您们提出的建议《关于进一步优化我区营商环境的建议》收悉,感谢对我区营商环境工作的支持。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建议中提出建议3条,其中涉及我单位2条,已采纳落实2条,落实率100%。您们的建议对我区提升营商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直以来,我局全力以赴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求,找准工作路径,明确工作任务,狠抓工作落实,各项工作推进取得明显成效。
1、坚持以集成为高线,推动涉企服务更精准。一是深入推进“双全双百”提升工程,深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集成改革,推广电子证照共享应用,探索创新石榴、大枣、渔业、新能源发电项目验收并网等“一件事一次办”场景,通过部门协作、数据共享、材料复用等方式,实现项目办理一套材料、一次申报、联合审批、集成服务。二是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试行股权变更简易办,优化市场准入服务,深化“二码合一”改革,推进涉企证照一照关联、一码通行,推动企业码实际应用。三是用好行政许可业务专家组、审批委员会,规范审批层级。推行告知承诺制和容缺受理服务模式,提升精准化个性化服务水平。
2、坚持以高效为标线,确保项目审批流程更优化。一是依托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助力企业快速发展。整合进驻市民中心的45个部门单位涉企服务资源,成立了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一链办理”企业开办、准营、运营、投资建设、变更、退出六个阶段诉求。成立了企业开办领域专项服务“晓静工作室”,解决市场主体在准入、准营、变更、注销中的堵点难点问题。二是依托工程建设项目服务中心,帮助项目“拎包”落地。为加快建设项目手续办理进度,组建工程建设项目服务中心,提供集成服务、并联审批、帮办代办等服务措施。实施项目管家服务模式,建立重点项目联席协商机制,制定一企一策帮包方案。组建“峄跟到底”项目服务团队,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有需求的社会投资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先后走访企业185次,召开项目协调推进会26次,制定一企一策帮包方案65个,解决企业审批问题45个。三是依托绩效考核,实现服务水平提升。聚焦政务服务成效,严格执行帮代办运行机制、业务监督机制、回访机制、投诉处理机制等服务制度,对政务服务进行全程监督,将工作人员工作情况计入个人差异化考核,为推动政务服务各项工作有效开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3、坚持以便民为主线,力促政务服务更便利。一是不断深化“政银邮”合作,推进星级大厅评定,不断完善“三级联动、分级服务、全域覆盖”的政务服务帮办代办服务体系建设,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圈。二是优化“三级帮代办服务队”,成立由7名镇(街)帮代办主管和331名村(社区)帮代办人员组建的专业化特色帮办代办服务队伍,梳理并公布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保险、养老服务、公共教育、劳动就业等帮代办事项清单,将帮代办延伸至群众身边。针对当前农村留守老人多、困难群众办事不方便等现状,实行“预约上门”等暖心帮办代办服务,帮办代办服务队累计为老、弱、病、残、孕等不便人群提供全程帮办代办上门服务31次。三是全面落实“市县同权”“简政放权”“审批不出镇”改革,加强审批资源下沉,确保权力放到位。加快政务服务中心转型升级,打造集智慧办事、公益服务、市民客厅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政务综合体。
4、坚持以创新为准线,推行帮办服务更智能。一是不断完善政务导航服务,制作推出“晓易讲指南”系列政务服务微视频,为企业和群众直观形象地展示区镇村各级政务服务大厅的基本信息、服务指南等,让群众愿意看、听得懂、学得会。二是不断开拓数据赋能,推进服务“智助办”,区镇(街)统一配置“综合自助一体机”打造“智助办”镇街全覆盖,实现政务服务简易办、就近办、全时办。三是大力推进远程异地评标。不断完善远程异地合作机制,积极与周边地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合作,持续扩大远程异地评标覆盖面;大力宣传使用“新点易彩虹”及“山东省远程异地评审调度系统”,扎实推动远程异地评标“双轨运行”,进一步提升招标效能。
峄城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2023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