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42号建议的答复(关于加强文物古迹保护和提升工作的议案)
**代表:
您提出的提案《关于加强文物古迹保护和提升工作的议案》收悉,感谢对文旅工作的支持。现答复如下:
峄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人辈出,风光独特。自夏朝在此建鄫国后的4000多年里,一直为州县治所。战国时期大思想家荀子、“凿壁偷光”苦学成才的汉丞相匡衡、“纯正清廉”的汉大司徒王良、古代奇书之一《金瓶梅》的作者明朝兵部右侍郎贾三近等都是峄地垂昭千秋的历史名人。境内冠世榴园,名扬天下;古运荷乡,风光秀丽。近年来,峄城区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不断加大对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工作力度,充分发挥文物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目前,峄城区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市级16处,区级69处。
一、做好文物博物相关的普法及宣传工作。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利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文博部门的重要职责,让保护文物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让“保护文物光荣,破坏文物可耻,破坏文物犯罪,人人参与文物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我们利用5·18博物馆日及6·9文化遗产日,走上街头、走进学校和部队向群众宣传文物保护知识,宣传我区的历史遗址,古建筑,让更多的人了解古峄县的文化底蕴,不断提高社会公众文物保护意识。
二、不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让文物“活”起来。一是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天柱山大佛寺、黄家大院申报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幡古堆遗址申报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坛山天主教堂申报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24年古碉堡楼申报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二是对全区濒危的文物保护单位,逐步进行规划设计、编制维修保护方案,申请专项保护经费。从2013年起先后对7处文保单位进行修缮,共争取上级资金381万余元。三是在公共场馆建设中,积极争取区财政预算资金140余万元,对区博物馆配套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及布展施工,消除文物安全隐患,填补了峄城区博物馆没有历史展厅的空白。四是贞修庵列为2024项目计划,目前已邀请资质单位对贞修庵进行全面测绘,制订修缮方案。
三、实施“先考古、后出让”制度,确保项目建设“拿地即开工”。严格遵循“既有利于基本建设,又有利于文物保护”的工作方针,组织召开全区文物保护工作专题会议,调整峄城区文物保护委员会成员,根据枣庄市文物保护委员会文件,制定了《峄城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工作规则》《峄城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细则》,及时将上级关于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的最新政策和相关要求,传达给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各成员单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枣庄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国有建设用地考古前置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法律法规,对申报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的项目给予业务指导,在项目方查询函件复函、文物考古勘探前期材料申报、中期现场监管、后期验收及项目供地意见申请上报工作闭环,确保文物保护安全、项目建设稳进,助力优化全区营商环境。
四、深入挖掘、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为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成立了文化工作专班,聘用文化爱好者为文化志愿者,收集历史文化资料,建成了峄城区文化馆,协助区委组织部建设了青檀精神干部政德教育基地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同时联合镇街,充分挖掘各镇街的红色文化资源,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作用。联合古邵镇,结合胜利渠精神建设了美丽乡村程庄,同时建设了峄州港口红色教育基地。联合峨山镇,充分挖掘历史和本土先模人物、创新党性教育手段打造了组织生活教育基地西马寨村初心体验馆。联合阴平镇,建设了文峰大队抗战纪念馆。联合吴林街道,打造了三里庄机场旧址展馆。2020年,国共谈判旧址成功入选山东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2022年,基督教堂(鲁南战役指挥部旧址)成功入选山东省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古邵镇胜利渠纪念馆、徐楼社区乡村记忆馆成功入选“首批山东省乡村(社区)博物馆”。下一步将继续挖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申报省、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统筹全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依托运河文化和运河支队文化,抓好具有红色文化元素的展馆建设与布展提升。
感谢您对文旅局工作的关注及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我区的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
峄城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