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43号建议的答复(关于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的议案)
**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的议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村居(社区)公共文化阵地建设情况
近年来,峄城区认真落实文化惠民工程,全区331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为提升文化服务效能,2021-2023年,分别投入52万元、68万元、65.4万元为全区所有行政村农家书屋购置图书共计9万余册。每年依托农家书屋组织开展全民阅读活动1000余场次,2023年榴园镇朱村获评山东省第八届全民阅读先进典型——书香之村。榴园镇获评山东省乡村文化建设样板镇。阴平镇、底阁镇获评枣庄市乡村文化建设样板镇。底阁镇望夫台村、榴园镇贾泉村、古邵镇东沿河村、坛山街道徐楼社区获评枣庄市乡村文化建设样板村。2023年承办了枣庄市第八届群众文化艺术节闭幕式暨枣庄市冬季村晚启动仪式、黄河大集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了“榴光溢彩 四季欢歌”2023年“峄城欢乐汇”文化惠民系列活动、“戏曲(电影)进乡村”文化活动等4000余场次。大力引导优秀庄户剧团参与“一村一年一场戏”活动。采取“群众点单、基层报单、文化馆派单、政府买单”的“文化下乡”模式,切实将群众喜爱的文艺节目送到家门口。区文化馆全程跟踪督导,保证演出质量效果。
二、下步打算
(一)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机制。一是坚持政府主导。继续向省、市等各级争取财政扶持资金,加大对公共文化的投入。二是鼓励多元投资。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贤达和民间资本组建民间演出团体,举办公益文化活动,赞助公益文化事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筹资为辅的投资格局。
(二)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认真抓好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划,从实际工作出发,提升文化队伍素质。二是加强培训培养,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强、专业水平高、服务水平优的文化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乡土文艺人才的作用,着力解决基层文化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
(三)开展系列主题群众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深入开展“榴光溢彩 福乐峄城”--2024年“峄城欢乐汇”文化惠民系列活动,持续扩大“峄城欢乐汇”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影响力。扎实开展“戏曲(电影)进乡村”文化活动。结合省市2024年春节乡村文化旅游节活动安排,举办“榴光溢彩 福乐峄城”贺年会系列活动。采取“主体活动+系列活动”形式,充分发挥文化培根铸魂、凝心聚力作用,在欢歌笑语中把党的政策宣传好、贯彻好。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积极策划开展系列文化惠民活动。承办枣庄市第九届群众文化艺术节有关活动。
峄城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