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5号建议的答复(关于辖区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问题的建议)
****代表:
您提出的建议《关于辖区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问题的建议》收悉,感谢对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工作的支持。经协商,现答复如下:
建议中提出建议(问题)1条,其中涉及我单位1条,已采纳落实1条,落实率100%。
(一)强化青少年法治教育宣传
一是发挥法治副校长作用。为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良好格局,培养青少年法治信仰,以青少年学生为重点对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常态化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为全区62所中小学聘任新一届的法治副校长,完善全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动态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法治教育主渠道作用。调度全区法治副校长及时开展送法进校园、法治报告会等普法活动,今年以来已开展活动20余场次,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二是开展针对青少年的法治宣传活动。联合教体、法院、检察院等部门推进普法资源共享,持续开展宪法晨读、法治主题演讲等活动,普及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围绕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进行普法宣讲,结合校园安全、网络诈骗等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从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案例入手,通过以案释法、现场提问等形式先后开展了“送法进校园,宣讲民法典专项活动”、“防电信诈骗进校园”、“学法用法,做遵纪守法好少年”等普法宣讲活动。三是聚焦助力校园欺凌防治工作。落实峄城区“070勇敢者行动”工作推进会议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070勇敢者行动”工作机制,组织各镇(街)司法所及时开展预防校园欺凌等法治宣传活动,提升工作质效,营造防治校园欺凌的良好氛围。
(二)健全青少年法律援助工作机制。
近年来,峄城区司法局高度重视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创新和探索青少年法律援助维权机制,持续开展宣传教育,不断提升未成年人法治素养;持续开展干预矫治,加强打击治理和品行引导力度;持续开展后置帮教,帮助失足未成年人回归社会、健康成长,奋力推进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迈上新台阶。去年以来,共办理维护儿童、青少年权益法律援助案件81件,其中,涉及青少年民事案件18件,青少年刑事案件63件。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健全工作网络,兜清援助需求。一是抓好法律援助工作站规范化的建设。整合法律援助资源,将法律援助延伸到村(居)委会,构建区法律援助中心、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村(居)委会法律援助联系点三级法律援助网络。二是抓好公共法律服务。建好全区331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打通法律援助“最后一公里”,让更多青少年快捷便利的获得法律援助。三是抓好法治队伍建设。用好村(居)法律联络员队伍,确保联络员及时了解青少年的特殊需求和心理状态,提供专业、全面、多元化的法律援助服务,注重心理关怀和引导,帮助青少年得到更好的保护和支持。
二是打通绿色通道,提高援助质量。为青少年设立专门的绿色通道,确保他们能够优先得到法律援助服务,及时解决法律问题。对涉及青少年、儿童因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和其他严重侵权行为主张权利的案件,简化法律援助申请流程,实行优先接待、优先受理、优先指派,通过回访、旁听、审查卷宗等方式对案件进行全程监督,确保青少年、儿童的权益得到有效的保护。除了传统的法律咨询和指导外,还可以提供上门法援服务、电话法律援助等多元化的援助方式,方便青少年及时获得帮助,满足其多样化的需求。组建青少年法律援助服务团队,确保团队成员了解青少年的特殊需求和心理状态,提供专业、全面的法律援助服务,帮助青少年得到更好的保护和支持。
三是加强部门联动,形成援助合力。去年以来,峄城区司法局联合政法机关及教育等部门,深入学校开展普法宣讲活动2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重点宣传防止校园暴力、青少年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引导他们养成守法的良好习惯,增强法治意识,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组织基层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举办“迎三八,法援惠民生,关爱巾帼行”普法宣传活动,引导教育妇女儿童学会运用法律武器,勇敢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组织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到基层学区进行法律宣传,发放《青少年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等各类宣传资料和宣传物品,帮忙他们学法懂法用法。
下一步,区司法局将会进一步提高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规范化、专业化水平,确保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取得实效,见到长效。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坚持预防为主,提升青少年法律素质。牢固树立“防为主、防为上”理念,利用好“法治副校长”、志愿者服务等平台和载体,在“开学季”“六一”儿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开学普法第一课”、法治主题班会、法治副校长授课等活动,持续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宣传普及,增强中小学生法律意识和底线思维。二是强化协作配合,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推动法律援助、心理健康咨询、困境青少年救助等热线的共建互通,常态化开展青少年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成长服务。加强与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协作,帮助法援律师与司法部门进行沟通协调,确保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渠道高效畅通。三是延伸援助触角,持续提升应援尽援质效。加大涉及儿童相关权益的家庭暴力、抚养纠纷、在校学生意外伤害或人身损害纠纷等重要事项的法律援助范围,开通涉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绿色通道”,实现应援尽援、应援快援,有效推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加强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教育管理。
一是优化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针对其年龄、心理特点、身心发育需要等量身定制矫正措施,形成个性化设计的未成年矫正方案。法院可向社区矫正部门提出个性化的矫正方案建议,社区矫正部门可参考法院等有关部门的相关建议,制定因人而异的教育矫正方案,或酌情将某些未成年罪犯列为重点矫正对象,加大监管教育帮扶力度。二是加强专业帮教力量建设。充分发挥社区矫正委员会作用,加强与教体、团委、卫健等部门的联系,拓展对未成年人的帮助渠道,形成工作合力。对接学校帮助未成年在矫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完成学业。三是引导未成年矫正对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对象健康成长,鼓励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对象积极学习理论知识。搭载智慧矫正建设的平台,建立心理辅导室和发泄室,引导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对象树立正确价值观、社会观、就业观,积极改造,呵护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对象健康成长。四是深化社会力量参与。联合妇联、教体、团委等部门开展普法教育活动,提高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对象遵纪守法意识。去年,市司法局联合团市委、峄城区司法局开展未成年矫正对象“阳光矫治 共同成长”主题普法专项教育活动,辖区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及监护人共计30余人参加。
峄城区司法局
2024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