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城区政府网站欢迎您! 简体繁体无障碍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首页>详细资料

对区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第26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强化初级农产品源头把控的建议)

来源: 峄城区农业农村局 时间: 2018-11-29

关于对区政协九届二次会议

26号提案的答复

***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强化初级农产品源头把控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我们认为您提出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正如您所说:我区农产品生产大多为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农业生产环节多,品种杂,产业链长,因此难以对生产全过程进行监控,再加上农民应用农业科技水平差异较大,一些掌握标准化生产技术能力差的农户,错用、乱用、滥用农药及其他投入品的情况十分普遍,很难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针对以上情况,我局目前以开展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项目为抓手,在严把农产品生产源头上主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一、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按照省、市要求,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三级监管体系。成立了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公室;镇(街)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配备专业检测人员、检测室检测仪器及专用检测车辆;村级设有1名专职监管员,并建立相应的服务站点,从而做到工作机构健全、工作机制顺畅、工作责任到人、工作措施到位,形成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权责一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环节监管一是利用今年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项目给全区各镇街农产品监管部门、全区主要的16个农产品种养殖(畜牧、水产)基地配备了检测仪器,并分3次进行了培训,使他们都具备了检测能力。二是抽调人员针对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展了3次督导;督导各镇(街)要严格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固定专人,制定检测计划,开展正常的农产品巡查抽检工作;督导农产品种养殖(畜牧、水产)基地严格落实各项制度规程,做到“上墙有制度,种养有规程,生产有记录,速测有数据,投入有台账,准出有证明,销售有凭证”, 基地实行准出制。

三、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严格落实“两项”制度,实行农药登记备案制及高毒农药定点销售制。加大对禁用、限用农药的查处力度。对全区农资市场进行严格管理,所有农资经营门市都要建立两帐两票一书一卡(进销货台帐、进销货发票、质量承诺书、信誉卡)制度。逐步使农药经营向区(县)直营,乡镇配送,村级直销过渡。在服务指导上,加强对全区农资经营户的专项培训,提高他们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社会责任意识,做到诚信经营、守法经营。

四、积极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鼓励农产品生产企业、蔬菜生产合作社、家庭农场进行 “三品一标”认证,是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引导广大农户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的一项重要举措,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今年共认证“三品一标”22个,其中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0个;绿色食品2个,争取到上级奖补资金10万元。

五、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建设利用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项目在全区各镇(街)监管部门及大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三品”生产基地、农产品生产企业的检测室安装监控设备,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的检测数据进行网络化集中处理。即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点通过互联网方式向监控信息系统传输各项检测数据(包括: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和亚硝酸盐含量等),系统则根据各检测点传输的数据自动进行实时动态的汇总、统计、分类、查询等处理,并自动生成各种格式的统计图表。主管部门则只需通过特定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到“峄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平台”按照相应的权限浏览、发布相关数据及信息。

六、存在问题

一是农产品监管经费不足;目前只能开展农产品速测任务,无法进行定量检测;二是监管人员严重不足;现有区级监管人员仅能满足日常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上传下达、“三品认证”及督导工作,无法进行日常的农产品检测;镇(街)农产品监管人员少且多为兼职,责任不够明确,监管不得力;村级监管员不是专职更没有补助,因此责任心不强,村级监管形同虚设。三是广大群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表现为:消费者购买农产品时只注重价格便宜,不注重质量,产品不能优质优价;生产者受经济利益驱使,只注重产量,往往选用价格低廉的高残留农药,因此超标现象时有发生;四是农业生产环节多,品种杂,产业链长,再加上农民应用农业科技水平差异较大,一些掌握标准化种植技术能力差的农户,错用、乱用、滥用农药及其他投入品的情况十分普遍,因此也难以对生产全过程进行监控。

七、下步工作重点

1、积极申请农产品监管工作预算经费,制定监测计划,开展正常的区、镇(街)的农产品巡查抽检及定量检测工作。2、建议区政府整合农业、水利、畜牧等现有资源及检测设备,成立区级农产品监督检验中心,招录专业检测人员,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完善检测手段,拓展检测项目,做到鱼、肉、蔬菜等农产品的定性、定量检测。3、继续强化市场监管,制定春、夏农资市场打假方案,同时对全区农资经营户进行专项培训,提高他们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社会责任意识,做到诚信经营、守法经营。4、进一步加强宣传培训,提升广大群众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增强广大生产经营者的第一责任意识、道德意识和安全意识,引导其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自觉按标准进行生产、加工和销售。同时注重引导消费者树立健康的消费理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监督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5、积极同区食药局协调配合,探索和推行农产品生产准出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思路,率先在“三品”生产基地实行准出制,然后再筛选1-2家批发(农贸)市场或超市探索准入制,设立销售放心农产品的专营区,对农产品实行售前检测,凭检测合格证才能进入放心农产品专营区进行销售,实行优质优价,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后一道关口。

尽管我们在初级农产品源头把控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从产地到餐桌各个环节的全面把控还有一定距离。今后我们将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并与其他食品安全部门积极协调配合,整体联动,共同推进我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在此,对您提出的建议表示感谢,并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以促进我们的工作进步!

                            峄城区农业局

                           2018年1129

对区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第26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强化初级农产品源头把控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18-11-29    来源: 峄城区农业局

关于对区政协九届二次会议

26号提案的答复

***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强化初级农产品源头把控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我们认为您提出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正如您所说:我区农产品生产大多为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农业生产环节多,品种杂,产业链长,因此难以对生产全过程进行监控,再加上农民应用农业科技水平差异较大,一些掌握标准化生产技术能力差的农户,错用、乱用、滥用农药及其他投入品的情况十分普遍,很难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针对以上情况,我局目前以开展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项目为抓手,在严把农产品生产源头上主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一、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按照省、市要求,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三级监管体系。成立了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公室;镇(街)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配备专业检测人员、检测室检测仪器及专用检测车辆;村级设有1名专职监管员,并建立相应的服务站点,从而做到工作机构健全、工作机制顺畅、工作责任到人、工作措施到位,形成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权责一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环节监管一是利用今年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项目给全区各镇街农产品监管部门、全区主要的16个农产品种养殖(畜牧、水产)基地配备了检测仪器,并分3次进行了培训,使他们都具备了检测能力。二是抽调人员针对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展了3次督导;督导各镇(街)要严格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固定专人,制定检测计划,开展正常的农产品巡查抽检工作;督导农产品种养殖(畜牧、水产)基地严格落实各项制度规程,做到“上墙有制度,种养有规程,生产有记录,速测有数据,投入有台账,准出有证明,销售有凭证”, 基地实行准出制。

三、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严格落实“两项”制度,实行农药登记备案制及高毒农药定点销售制。加大对禁用、限用农药的查处力度。对全区农资市场进行严格管理,所有农资经营门市都要建立两帐两票一书一卡(进销货台帐、进销货发票、质量承诺书、信誉卡)制度。逐步使农药经营向区(县)直营,乡镇配送,村级直销过渡。在服务指导上,加强对全区农资经营户的专项培训,提高他们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社会责任意识,做到诚信经营、守法经营。

四、积极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鼓励农产品生产企业、蔬菜生产合作社、家庭农场进行 “三品一标”认证,是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引导广大农户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的一项重要举措,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今年共认证“三品一标”22个,其中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0个;绿色食品2个,争取到上级奖补资金10万元。

五、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建设利用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项目在全区各镇(街)监管部门及大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三品”生产基地、农产品生产企业的检测室安装监控设备,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的检测数据进行网络化集中处理。即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点通过互联网方式向监控信息系统传输各项检测数据(包括: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和亚硝酸盐含量等),系统则根据各检测点传输的数据自动进行实时动态的汇总、统计、分类、查询等处理,并自动生成各种格式的统计图表。主管部门则只需通过特定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到“峄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平台”按照相应的权限浏览、发布相关数据及信息。

六、存在问题

一是农产品监管经费不足;目前只能开展农产品速测任务,无法进行定量检测;二是监管人员严重不足;现有区级监管人员仅能满足日常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上传下达、“三品认证”及督导工作,无法进行日常的农产品检测;镇(街)农产品监管人员少且多为兼职,责任不够明确,监管不得力;村级监管员不是专职更没有补助,因此责任心不强,村级监管形同虚设。三是广大群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表现为:消费者购买农产品时只注重价格便宜,不注重质量,产品不能优质优价;生产者受经济利益驱使,只注重产量,往往选用价格低廉的高残留农药,因此超标现象时有发生;四是农业生产环节多,品种杂,产业链长,再加上农民应用农业科技水平差异较大,一些掌握标准化种植技术能力差的农户,错用、乱用、滥用农药及其他投入品的情况十分普遍,因此也难以对生产全过程进行监控。

七、下步工作重点

1、积极申请农产品监管工作预算经费,制定监测计划,开展正常的区、镇(街)的农产品巡查抽检及定量检测工作。2、建议区政府整合农业、水利、畜牧等现有资源及检测设备,成立区级农产品监督检验中心,招录专业检测人员,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完善检测手段,拓展检测项目,做到鱼、肉、蔬菜等农产品的定性、定量检测。3、继续强化市场监管,制定春、夏农资市场打假方案,同时对全区农资经营户进行专项培训,提高他们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社会责任意识,做到诚信经营、守法经营。4、进一步加强宣传培训,提升广大群众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增强广大生产经营者的第一责任意识、道德意识和安全意识,引导其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自觉按标准进行生产、加工和销售。同时注重引导消费者树立健康的消费理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监督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5、积极同区食药局协调配合,探索和推行农产品生产准出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思路,率先在“三品”生产基地实行准出制,然后再筛选1-2家批发(农贸)市场或超市探索准入制,设立销售放心农产品的专营区,对农产品实行售前检测,凭检测合格证才能进入放心农产品专营区进行销售,实行优质优价,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后一道关口。

尽管我们在初级农产品源头把控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从产地到餐桌各个环节的全面把控还有一定距离。今后我们将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并与其他食品安全部门积极协调配合,整体联动,共同推进我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在此,对您提出的建议表示感谢,并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以促进我们的工作进步!

                            峄城区农业局

                           2018年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