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城区政府网站欢迎您! 简体繁体无障碍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首页>详细资料

对区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第18号提案的答复(关于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建议)

来源: 峄城区卫生健康局 时间: 2020-07-06

  **、**、***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结合区卫生健康局、民政局工作职责和全区老龄健康、民政工作实际,现答复如下:

一、落实《山东省优待老年人规定》。实行高龄津贴。将百岁以上老年人长寿补贴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不少于300元,所需资金由省、市、县按现行经费负担渠道解决。有条件的地方可将高龄津贴范围扩大到80周岁以上老年人。《枣庄市优待老年人规定》第四条:对城乡80周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其中,90-99岁每人每月不少于60元,80-89岁每人每月不少于30元。所需资金由市、区(市)乡镇(街道)三级财政25%、50%、25%的比例分别承担。目前,执行标准:80周岁高龄补贴。80-89周岁老年人享受每月30元高龄补贴;90-94周岁老年人享受每月60元高龄补贴;95-99周岁老年人享受每月80元高龄补贴;100周岁以上老年人享受每月500元高龄补贴,增加一岁增加10元。凡年满80周岁、具有当地户籍的老年人,本人持身份证到户籍所在村居社区申请享受高龄补贴。2020年老年人高龄补贴及百岁长寿津贴发放情况:其中80-89岁8734人;90-94岁1341人;95-99岁246人;百岁老人41人,共计2245560元。具体承担部门:区卫生健康局。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其中60-65岁发放基本养老保险金118元,65-75岁发放基本养老保险金123元,75岁以上发放基本养老保险金128元。具体承担部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积极与局公共卫生股配合,规范老年人体检项目,全面开展规定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项目,及时反馈检查结果,并做好健康评价和个体化健康指导。全区65岁以上老年人40333人,已查14768人。具体承担部门:区卫生健康局。

老年优待证的办理工作。各类旅游景点对65岁以上老年人免门票费,60-64岁老年人实行门票半价优惠。具体承担部门:区卫生健康局。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减免工作。2020年共减免48822人9053070元,其中减免60-69岁28005人3640650元,70岁以上减免20817人,5412420元。具体承担部门:区卫生健康局。

老年优待乘车卡。1、优待范围:年满60-64周岁的老年人,持乘车卡享受半价乘车优待;年满65岁及以上老年人,持乘车卡享受免费乘车。2、优待路线:全市范围内所有BRT路线。枣庄市老城区7、9、10、11、13、16、17、29、36、46路普通公交线路及15、25、35路新能源公交车换成线路。“三区合一”线路:101、102、103、106、107、109路。客运中心启用开通线路:20、22、26、27路。新城开通线路:108路。

银龄安康工程暨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充分发挥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积极践行国企责任,在全社会安全养老保障中的作用,有效地提高广大老年人的抗风险能力,切实解决了老年人及其子女养老的后顾之忧,推进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每年每人投保50元,意外身故/伤残金15000元,搭乘公交意外身故/伤残金20000元,意外医疗费用2500元,意外住院津贴20元/日。2019年全区收缴保费75,55万元,赔付78.7万元。具体承担部门:区卫生健康局、中国人寿峄城区支公司。

创新多种形式丰富老年人生活乐趣。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在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华诞之际,峄城区按照市健康委“敬老月”活动安排部署,深入开展了一系列敬老活动。实施关爱工程行动,全区为13000位老人购买银铃安康保险,救助130位困难老人,为13位老人送去了电视。联合峨山镇在河口村举办“百善孝为先,敬老永无限”第五届敬老联谊会,在重阳节宴请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通过开展重阳节庆祝活动,将敬老、爱老的精神传递下去。开展老年文体活动。“敬老月”期间,各镇(街)立足实际,依托老年文体活动场所和老年群众组织,在社区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健康有益的老年文体活动,开展了“一村一年一场戏”专项演出等活动,不断丰富了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开展社区双报到敬老服务活动。到坛山街道利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开展了为老志愿服务双报到活动,赠送了书橱、麻将桌等,当场为老年人细心的换下“小马扎”,换上“靠背椅”,老人不断的鼓掌表示感谢。扶持古邵镇朱园村建设老年活动广场、榴园镇张庄村建设老年活动室。积极鼓励社区邻里与高龄、“空巢”老年人献爱心,同时带动更多组织和个人投身于为老志愿服务活动。泰山医院组织专家团队和医务人员到榴园镇为老人们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宣传健康保健知识,并指导老人们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了使尊老、敬老成为每一个公民的自觉行动,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养成尊重老人、敬重老人的习惯,古邵镇中学团委号召全体学生开展“为国旗添彩”活动,倡议学生在国庆假期期间回家为老人做一件实实在在的事,让他们亲身感悟老人的辛劳,真心地尊重老人、敬重老人,虚心接受老人的指点、教导,生活中多关心老人的身体、孝敬老人。同时,组织志愿者服务队到社区福利院,为老人送去节日礼物,帮助清洁室内卫生,陪老人谈心聊天并演出节目等。活动的开展,使我校广大师生尊老、敬老蔚然成风,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我们的学生更能体会老人一生的艰辛,在生活中自然地走进感情的世界,让他们学会孝敬、学会感恩,助力他们健康成长。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营造敬老、爱老、感恩的氛围,10月7日上午,吴林中心小学少先大队在“重阳节”到来之际,来到吴林敬老院开展了献爱心活动。活动中,同学们为老人送上水果、点心,热情地与老人打招呼聊天,还为老人们带来精彩的节目。孩子们精彩地表演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也让老人们瞬间感受到了社会的关怀和温暖。组织召开老年人座谈会,交流“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幸福老年人”宣传教育,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引导老年人树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增强他们的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各社居精心部署,缜密安排,切实组织开展全方位、立体化的老龄宣传,向全社会宣传养老敬老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激发全社会参与敬老助老活动的热情,开展了“健康老人推选”等活动,进一步扩大老龄工作的社会影响力。通过“敬老月”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广大老年人深切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以及党和政府为民服务的初心。社会需要孝善传承,孝善行动需要继续,孝善敬老行动我们一直在路上。

二、医养结合工作开展情况(相关数据截止2019年12月份)

(一)医养结合工作。根据《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深入开展创建医养结合示范区攻坚行动,做实做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1、建立医养结合、医养健康产业工作机制。联合民政、人社等6部门成立了医养健康工作专班,联合下发了《峄城区迎接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评估验收攻坚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目标,强化责任。全区现有养老机构12家,养老床位2170张,每千名老人占有床位31.4张,其中护理型床位760张,占35%;农村幸福院47处,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0处。

2、扎实开展医养健康养老摸底工作。建立区级评估中心一处、镇(街)评估站7家,开展重点老年人群基本情况调查摸底工作,目前全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3925人,其中部分失能2795人、失能707人、失智301人。

3、创新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第一种居家医养、医护巡诊模式,针对居家、社区养老为主的失能、半失能老人,采取家庭医生签约、医疗机构派驻医护人员上门服务的方式,通过设立家庭病床、建立健全档案等,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2019年,全区共签约65岁及以上老年人3.3万名,健康管理率达76%。第二种协议合作模式。由医疗机构与周边养老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在养老机构设立卫生室或巡诊站,签约服务率达100%,建立了可持续性的医养服务运行机制,方便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享受到专业化医疗服务,有效保障了老年人的刚性需求。第三种“两院一体”模式。引导福兴集团曹庄医院整合集团自身资源,向医养结合方向转型发展,实现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的紧密结合、相互转换。坛山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榴园镇卫生院分别增设执业点,在养老机构投放了14人的医疗服务力量,开展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等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底阁镇卫生院利用甘沟老院区,与徐州汉风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投资5000余万元,高标准建设医康养的医养结合机构。

(二)医养健康产业情况。

1、高标准规划医养健康产业集聚区。对接全区产业发展规划,立足实际规划了我区医养健康产业“三区引领、多点支撑”的发展目标,主要是依托峄城经济开发区和城区的医疗养老资源,大力发展医疗器械、仓储物流、营养食品、医养结合聚集区;依托万亩榴园4A级风景区,做好“医养结合+旅游”、“医养结合+体育”等文章,实施石榴嘉年华项目,建设康养小镇;依托峄城化工产业园,设立生物医药园区,招引原料药、添加剂类等生物医药关联企业入园,形成产业集聚区。

2、全力推进卫生健康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疫情防控和项目建设“两手抓、两手硬”,精心论证,精心谋划,加快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升医疗服务和卫生应急能力,改善群众就医条件。目前,我区卫生健康系统在建重点项目4个。一是区卫生健康综合服务中心。计划投资4000万元,总用地面积5942平方米,计划今年6月份开工建设,明年10月份投入使用。区疾控中心业务楼建筑面积2636平方米,5月份竣工验收,打造卫生应急处置综合服务平台,努力完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二是区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及门诊病房综合楼项目,是全市重点项目之一,总建筑用地约60亩,计划投资5.5亿元,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共设床位550张。正在建设中的门诊病房综合楼项目为201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4960万元,今年6月份竣工验收。三是区中医院急救中心、感染性疾病中心项目。利用原中医颐养园项目征用土地建设,总建筑用地约15亩,计划投资1.8亿元,建筑面积3.88万平方米设置床位380张;感染性疾病中心建筑面积4810平方米,设置床位100张。四是底阁镇中心卫生院甘沟医养康中心项目,计划投资5000万元,打造“两院一体”“田园牧歌”式的养老新模式,6月份投入使用。

3、是积极推动医养融合发展。采取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卫生院与养老院“两院一体”等形式,有效整合医疗养老资源,提升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供给能力,福兴集团康养中心、北孙庄颐养园老年公寓等4个项目先后投入使用,共建成医养结合服务机构10家。扎实开展健康养老服务工作,全区共组建基层家庭医生签约团队120个,签约65岁以上老年人31842人;实施职工长期护理保险,落实家庭病床制度;为91名失智人员佩戴腕表,全方位开展智能化服务。

4、探索建立“互联网+健康峄城”服务模式。招引杭州微医集团落地我区总部经济,建设大型互联网医疗展厅,投放7辆云巡诊车,通过“四个一”(“一根线”即互联网、“一个平台”即分级诊疗平台、“一张网”即健康信息采集网、“一辆车”即云巡诊车),做好基本公卫服务,做实家庭医生签约,做通医联体服务,做准健康扶贫,全面提升区域内的健康服务水平。

(三)存在问题

我区的医养结合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省市要求相比,与群众健康养老需求相比,医养结合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居家医养结合方面,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水平还不够高,签约服务费落实不到位,家庭病床制度还未建立家庭病床与长期护理险和门诊慢性病等政策的衔接工作协调推进较慢;二是社区医养结合方面,能够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日间照料中心数量少、档次低,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队伍不健全,社区养老信息平台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未实现对接,智慧化社区建设滞后;三是机构医养结合方面,乡镇卫生院与养老院紧密型“两院一体”建设刚刚起步,医疗机构老年人绿色就医通道还不规范,二级及以上医院老年病科建设水平不高,养老机构开展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服务比例、水平较低,部分医养结合机构未及时纳入医保定点和长期护理保险;四是医养健康产业人才匮乏,尤其是缺少有较高影响力的领军人才,持续创新能力不足。

(四)下步打算

一是创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区。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推动将符合条件的社会办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及长期护理险落实;加快推进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和医疗机构绿色通道、安宁疗护中心、健康养老需求评估中心建设,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医养健康需求提供健康支持。积极争取创建省第二批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区。

二是改善群众就医体验。积极协调区政府相关部门,帮助解决建设项目的实际困难,加快区人民医院改扩建、中医颐养园、卫计健康综合服务中心、仙人居医养结合项目建设进度,尽快启动枣庄夕阳红养老服务中心二期、仙坛老年公寓二期、阴平镇养护中心等医养结合项目开工建设,为群众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三是抓好医养结合。认真组织实施《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管理工作规范》项目,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进一步强化居家、社区和机构医养结合,推行“居家医养专职医生”协议服务,探索为居家失能老人提供家庭巡诊等上门服务;充分利用省医养健康智慧服务平台,建设智慧社区;引导基层医疗资源向康复、护理和养老服务延伸,统筹推进医养结合示范创建工作。

四是提升产业项目服务。进一步健全医养健康企业帮包工作制度,定期深入企业实地调研,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堵点和痛点。对于新签约项目,加大跟进服务力度,推进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建立完善部门纵横联动机制,依托“榴乡诉递”,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部门会商、特事特办、快速整改的绿色通道,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 区民政局答复如下:

    (一)老年福利工作基本情况

目前,我区总人口42.5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7.2万人,占总人口的16.9%,同时,全区城乡特困供养人员达到2014人,其中集中供养231人,分散供养1783人。全区农村特困供养人员供养标准提高到5616元/年,城市特困供养人员供养标准达到集中1000元/月、分散750元/月。2016年,投资5500万元、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的区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枣庄市夕阳红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区现有镇级敬老院6处,农村互助幸福院47处,城市日间照料中心10处,民办养老机构7处,现有养老床位2272张。夕阳红养老服务中心二期项目正在建设,设计床位500张,明年10月竣工投入使用,仙坛养老服务中心二期已经规划,计划投资8000余万元,占地30余亩,增设床位600张,目前正在办理相关手续。此外,为提高集中供养特困人员的生活条件,2016以来,投资500余万元对敬老院进行了消防设施改造、房屋改扩建等提档升级。

(二)主要做法

1、完善养老格局,满足养老需求。强化居家养老、社区服务、机构养老“三位一体”的养老模式,做到区级养老服务中心、镇街综合养老服务设施、村居幸福院和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四级养老服务体系有序发展。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加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建设,满足多层次的养老服务工作需求。今年加快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健全老年人基本信息电子档案,实施“互联网+养老”项目,整合各类养老服务信息资源,推进养老服务智能化、信息化、标准化发展,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基本养老服务;符合标准的日间照料中心、敬老院等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和镇街,建立农村幸福院等互助式养老服务设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2张。

2、强化监督管理,提高人员素质。每年均制定安全管理的相关文件和督查通知,对养老机构消防安全、食品卫生、电气、设施、出入管理、人员值班和巡查制度等提出明确要求,相关工作人员采取突击检查的方式每月到养老机构全面检查一次,将检查结果全面通报。采取政府补贴、分级培训的方式,加强对初级养老护理员的技能培训,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国家、省市中高级养老护理员的技能培训和管理人员培训。对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员实施免费或低偿培训。开展养老护理知识进社区活动,到村居为老年人和家庭成员讲解健康和护理知识,所有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均做到持证上岗。

3、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促进社会化养老健康发展。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22号)和《枣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的通知》(枣政办字〔2016〕75号)文件规定,鼓励采取PPP(公私合营)模式,引导各类社会资本进入健康养老服务业领域,推动政府资金与社会资本的深度融合,促进建立多元有效的投融资体制,共同支持养老服务产业健康发展。(1)自2014年起,对新增养老床位不少于20张、符合有关部门规定资质条件的养老机构,省级每张床位一次性建设补助6500元的基础上,市级自2015年起按核定床位给予每张床位一次性建设补助2000元,共计8500元。(2)自2016年起,对已运营、养老床位不少于20张、符合有关部门规定的资质条件的民办和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在省级对自理、半自理和不能自理老年人分别给予每人每年600元、1200元和2400元运营补助的基础上,市级按实际入住老年人按照自理、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老年人分别再给予每人每年270元、450元和540元补助,合计分别达到870元、1650元、2940元。

(三)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区在养老机构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养老机构建设仍不完善,难以满足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

1、基础设施滞后,入住率低。虽然近几年我区在养老服务设施上有一定的投入,但与现实的老年人口数量和实际养老服务需求相比仍显滞后。养老机构床位布局存在比较突出的结构性矛盾,资源配置失衡:我区除市福利院外其余13处养老机构,共有床位2272张,入住老人仅905人,床位使用率仅40%,我区敬老院集中供养率仅13%;敬老院主要是收住特困供养人员,社会老年人不愿意入住;高档民办养老机构价位高,低档养老机构设施简陋,医护与性价比高无法同时满足;专门护理失能、半失能老人的专业养老机构缺乏。养老机构消防安全问题形势十分严峻,由于我区大部分养老机构消防基础设施薄弱,不符合消防设计要求,整改难度很大,目前的监督管理体制和工作模式面临巨大压力。

2、养老护理人员队伍相对滞后。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护工配置严重不足。我区从事养老服务的护理人员专业化程度较低,养老机构中专业人才缺乏,特别是敬老院中护理人员少,服务水平偏低,仅能满足吃饱穿暖,失能半失能人员入住无法提供专业照护。养老服务人员的福利待遇整体偏低,另外,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人认为服侍老人又脏又累,是低人一等的工作,导致许多人不愿意投身其中。

3、发展机制不活。居家养老服务功能薄弱,大多数社区特别是许多老社区普遍存在养老服务用房不足、设施简陋、场地陕小的问题;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功能和内容单一,不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农村幸福院建设后使用率低,没有发挥功能;老旧小区、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和设施的建设、移交与管理难落实,根据与区住建局对接,我区共有小区28个,住户14948户,对照市级文件关于“新建住宅小区按每百户不少于 20 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已建成的住宅小区按每百户不少于 15 平方米的标准调剂解决”要求测算,我区小区应建2774平米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但目前新建小区开发商在建设过程中虽然规划设计了养老设施但竣工后并未移交,老旧小区建设时间久,无相应规划,无资金无场地再建设养老服务设施。

(四)下步打算

1、构建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敬老院改造提升计划,2022年底前新建1所区级中心敬老院,全区各敬老院改造提升基础指标,实现全区敬老院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0%,全区各敬老院达到国家二级以上养老机构标准,有意愿入住的特困人员全部实现集中供养均入住国家二级以上养老机构,今年是敬老院三年提升的第一年,针对坛山街道、吴林街道、底阁镇三所敬老院在设施设备、院区场地、照护型床位等七个方面基础指标进行改造升级,增加护理型床位200张。

2、健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政策体系。保障老年人基本健康养老需求,以医养健康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为动力,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支撑,全面建成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开通“12349”信息平台加强运营监督管理,建设医养结合智慧服务平台,实现与养老服务平台对接融合。

3、加强医养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全区各类养老机构中管理人员、医护人员和养老护理员培训力度。将老年医学、康复、护理人才作为急需人才纳入卫生技术人员培训规划和临床骨干医师培训项目,开展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到医疗机构轮训工作,支持区职业中专开展健康服务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培训,打造一支素质高、专业强的养老服务队伍。

4、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持续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重点是开展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等级评定,所有养老机构全部符合《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95%的农村幸福院规范运行。建立失信联合惩戒和黑名单管理制度。开展护理型床位认定统计工作。强化养老服务队伍培训,逐步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照护能力强、富有为民服务情怀的管理服务队伍。

区卫生健康局、区民政局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工作方针,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与各位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共同关注老年民生,关怀城乡老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认真履职,全面落实各项惠老政策,让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峄城区卫生健康局

                                                              2020年6月30日

对区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第18号提案的答复(关于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20-07-06    来源:

  **、**、***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结合区卫生健康局、民政局工作职责和全区老龄健康、民政工作实际,现答复如下:

一、落实《山东省优待老年人规定》。实行高龄津贴。将百岁以上老年人长寿补贴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不少于300元,所需资金由省、市、县按现行经费负担渠道解决。有条件的地方可将高龄津贴范围扩大到80周岁以上老年人。《枣庄市优待老年人规定》第四条:对城乡80周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其中,90-99岁每人每月不少于60元,80-89岁每人每月不少于30元。所需资金由市、区(市)乡镇(街道)三级财政25%、50%、25%的比例分别承担。目前,执行标准:80周岁高龄补贴。80-89周岁老年人享受每月30元高龄补贴;90-94周岁老年人享受每月60元高龄补贴;95-99周岁老年人享受每月80元高龄补贴;100周岁以上老年人享受每月500元高龄补贴,增加一岁增加10元。凡年满80周岁、具有当地户籍的老年人,本人持身份证到户籍所在村居社区申请享受高龄补贴。2020年老年人高龄补贴及百岁长寿津贴发放情况:其中80-89岁8734人;90-94岁1341人;95-99岁246人;百岁老人41人,共计2245560元。具体承担部门:区卫生健康局。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其中60-65岁发放基本养老保险金118元,65-75岁发放基本养老保险金123元,75岁以上发放基本养老保险金128元。具体承担部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积极与局公共卫生股配合,规范老年人体检项目,全面开展规定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项目,及时反馈检查结果,并做好健康评价和个体化健康指导。全区65岁以上老年人40333人,已查14768人。具体承担部门:区卫生健康局。

老年优待证的办理工作。各类旅游景点对65岁以上老年人免门票费,60-64岁老年人实行门票半价优惠。具体承担部门:区卫生健康局。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减免工作。2020年共减免48822人9053070元,其中减免60-69岁28005人3640650元,70岁以上减免20817人,5412420元。具体承担部门:区卫生健康局。

老年优待乘车卡。1、优待范围:年满60-64周岁的老年人,持乘车卡享受半价乘车优待;年满65岁及以上老年人,持乘车卡享受免费乘车。2、优待路线:全市范围内所有BRT路线。枣庄市老城区7、9、10、11、13、16、17、29、36、46路普通公交线路及15、25、35路新能源公交车换成线路。“三区合一”线路:101、102、103、106、107、109路。客运中心启用开通线路:20、22、26、27路。新城开通线路:108路。

银龄安康工程暨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充分发挥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积极践行国企责任,在全社会安全养老保障中的作用,有效地提高广大老年人的抗风险能力,切实解决了老年人及其子女养老的后顾之忧,推进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每年每人投保50元,意外身故/伤残金15000元,搭乘公交意外身故/伤残金20000元,意外医疗费用2500元,意外住院津贴20元/日。2019年全区收缴保费75,55万元,赔付78.7万元。具体承担部门:区卫生健康局、中国人寿峄城区支公司。

创新多种形式丰富老年人生活乐趣。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在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华诞之际,峄城区按照市健康委“敬老月”活动安排部署,深入开展了一系列敬老活动。实施关爱工程行动,全区为13000位老人购买银铃安康保险,救助130位困难老人,为13位老人送去了电视。联合峨山镇在河口村举办“百善孝为先,敬老永无限”第五届敬老联谊会,在重阳节宴请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通过开展重阳节庆祝活动,将敬老、爱老的精神传递下去。开展老年文体活动。“敬老月”期间,各镇(街)立足实际,依托老年文体活动场所和老年群众组织,在社区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健康有益的老年文体活动,开展了“一村一年一场戏”专项演出等活动,不断丰富了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开展社区双报到敬老服务活动。到坛山街道利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开展了为老志愿服务双报到活动,赠送了书橱、麻将桌等,当场为老年人细心的换下“小马扎”,换上“靠背椅”,老人不断的鼓掌表示感谢。扶持古邵镇朱园村建设老年活动广场、榴园镇张庄村建设老年活动室。积极鼓励社区邻里与高龄、“空巢”老年人献爱心,同时带动更多组织和个人投身于为老志愿服务活动。泰山医院组织专家团队和医务人员到榴园镇为老人们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宣传健康保健知识,并指导老人们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了使尊老、敬老成为每一个公民的自觉行动,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养成尊重老人、敬重老人的习惯,古邵镇中学团委号召全体学生开展“为国旗添彩”活动,倡议学生在国庆假期期间回家为老人做一件实实在在的事,让他们亲身感悟老人的辛劳,真心地尊重老人、敬重老人,虚心接受老人的指点、教导,生活中多关心老人的身体、孝敬老人。同时,组织志愿者服务队到社区福利院,为老人送去节日礼物,帮助清洁室内卫生,陪老人谈心聊天并演出节目等。活动的开展,使我校广大师生尊老、敬老蔚然成风,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我们的学生更能体会老人一生的艰辛,在生活中自然地走进感情的世界,让他们学会孝敬、学会感恩,助力他们健康成长。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营造敬老、爱老、感恩的氛围,10月7日上午,吴林中心小学少先大队在“重阳节”到来之际,来到吴林敬老院开展了献爱心活动。活动中,同学们为老人送上水果、点心,热情地与老人打招呼聊天,还为老人们带来精彩的节目。孩子们精彩地表演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也让老人们瞬间感受到了社会的关怀和温暖。组织召开老年人座谈会,交流“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幸福老年人”宣传教育,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引导老年人树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增强他们的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各社居精心部署,缜密安排,切实组织开展全方位、立体化的老龄宣传,向全社会宣传养老敬老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激发全社会参与敬老助老活动的热情,开展了“健康老人推选”等活动,进一步扩大老龄工作的社会影响力。通过“敬老月”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广大老年人深切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以及党和政府为民服务的初心。社会需要孝善传承,孝善行动需要继续,孝善敬老行动我们一直在路上。

二、医养结合工作开展情况(相关数据截止2019年12月份)

(一)医养结合工作。根据《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深入开展创建医养结合示范区攻坚行动,做实做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1、建立医养结合、医养健康产业工作机制。联合民政、人社等6部门成立了医养健康工作专班,联合下发了《峄城区迎接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评估验收攻坚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目标,强化责任。全区现有养老机构12家,养老床位2170张,每千名老人占有床位31.4张,其中护理型床位760张,占35%;农村幸福院47处,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0处。

2、扎实开展医养健康养老摸底工作。建立区级评估中心一处、镇(街)评估站7家,开展重点老年人群基本情况调查摸底工作,目前全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3925人,其中部分失能2795人、失能707人、失智301人。

3、创新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第一种居家医养、医护巡诊模式,针对居家、社区养老为主的失能、半失能老人,采取家庭医生签约、医疗机构派驻医护人员上门服务的方式,通过设立家庭病床、建立健全档案等,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2019年,全区共签约65岁及以上老年人3.3万名,健康管理率达76%。第二种协议合作模式。由医疗机构与周边养老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在养老机构设立卫生室或巡诊站,签约服务率达100%,建立了可持续性的医养服务运行机制,方便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享受到专业化医疗服务,有效保障了老年人的刚性需求。第三种“两院一体”模式。引导福兴集团曹庄医院整合集团自身资源,向医养结合方向转型发展,实现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的紧密结合、相互转换。坛山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榴园镇卫生院分别增设执业点,在养老机构投放了14人的医疗服务力量,开展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等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底阁镇卫生院利用甘沟老院区,与徐州汉风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投资5000余万元,高标准建设医康养的医养结合机构。

(二)医养健康产业情况。

1、高标准规划医养健康产业集聚区。对接全区产业发展规划,立足实际规划了我区医养健康产业“三区引领、多点支撑”的发展目标,主要是依托峄城经济开发区和城区的医疗养老资源,大力发展医疗器械、仓储物流、营养食品、医养结合聚集区;依托万亩榴园4A级风景区,做好“医养结合+旅游”、“医养结合+体育”等文章,实施石榴嘉年华项目,建设康养小镇;依托峄城化工产业园,设立生物医药园区,招引原料药、添加剂类等生物医药关联企业入园,形成产业集聚区。

2、全力推进卫生健康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疫情防控和项目建设“两手抓、两手硬”,精心论证,精心谋划,加快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升医疗服务和卫生应急能力,改善群众就医条件。目前,我区卫生健康系统在建重点项目4个。一是区卫生健康综合服务中心。计划投资4000万元,总用地面积5942平方米,计划今年6月份开工建设,明年10月份投入使用。区疾控中心业务楼建筑面积2636平方米,5月份竣工验收,打造卫生应急处置综合服务平台,努力完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二是区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及门诊病房综合楼项目,是全市重点项目之一,总建筑用地约60亩,计划投资5.5亿元,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共设床位550张。正在建设中的门诊病房综合楼项目为201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4960万元,今年6月份竣工验收。三是区中医院急救中心、感染性疾病中心项目。利用原中医颐养园项目征用土地建设,总建筑用地约15亩,计划投资1.8亿元,建筑面积3.88万平方米设置床位380张;感染性疾病中心建筑面积4810平方米,设置床位100张。四是底阁镇中心卫生院甘沟医养康中心项目,计划投资5000万元,打造“两院一体”“田园牧歌”式的养老新模式,6月份投入使用。

3、是积极推动医养融合发展。采取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卫生院与养老院“两院一体”等形式,有效整合医疗养老资源,提升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供给能力,福兴集团康养中心、北孙庄颐养园老年公寓等4个项目先后投入使用,共建成医养结合服务机构10家。扎实开展健康养老服务工作,全区共组建基层家庭医生签约团队120个,签约65岁以上老年人31842人;实施职工长期护理保险,落实家庭病床制度;为91名失智人员佩戴腕表,全方位开展智能化服务。

4、探索建立“互联网+健康峄城”服务模式。招引杭州微医集团落地我区总部经济,建设大型互联网医疗展厅,投放7辆云巡诊车,通过“四个一”(“一根线”即互联网、“一个平台”即分级诊疗平台、“一张网”即健康信息采集网、“一辆车”即云巡诊车),做好基本公卫服务,做实家庭医生签约,做通医联体服务,做准健康扶贫,全面提升区域内的健康服务水平。

(三)存在问题

我区的医养结合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省市要求相比,与群众健康养老需求相比,医养结合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居家医养结合方面,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水平还不够高,签约服务费落实不到位,家庭病床制度还未建立家庭病床与长期护理险和门诊慢性病等政策的衔接工作协调推进较慢;二是社区医养结合方面,能够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日间照料中心数量少、档次低,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队伍不健全,社区养老信息平台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未实现对接,智慧化社区建设滞后;三是机构医养结合方面,乡镇卫生院与养老院紧密型“两院一体”建设刚刚起步,医疗机构老年人绿色就医通道还不规范,二级及以上医院老年病科建设水平不高,养老机构开展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服务比例、水平较低,部分医养结合机构未及时纳入医保定点和长期护理保险;四是医养健康产业人才匮乏,尤其是缺少有较高影响力的领军人才,持续创新能力不足。

(四)下步打算

一是创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区。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推动将符合条件的社会办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及长期护理险落实;加快推进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和医疗机构绿色通道、安宁疗护中心、健康养老需求评估中心建设,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医养健康需求提供健康支持。积极争取创建省第二批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区。

二是改善群众就医体验。积极协调区政府相关部门,帮助解决建设项目的实际困难,加快区人民医院改扩建、中医颐养园、卫计健康综合服务中心、仙人居医养结合项目建设进度,尽快启动枣庄夕阳红养老服务中心二期、仙坛老年公寓二期、阴平镇养护中心等医养结合项目开工建设,为群众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三是抓好医养结合。认真组织实施《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管理工作规范》项目,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进一步强化居家、社区和机构医养结合,推行“居家医养专职医生”协议服务,探索为居家失能老人提供家庭巡诊等上门服务;充分利用省医养健康智慧服务平台,建设智慧社区;引导基层医疗资源向康复、护理和养老服务延伸,统筹推进医养结合示范创建工作。

四是提升产业项目服务。进一步健全医养健康企业帮包工作制度,定期深入企业实地调研,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堵点和痛点。对于新签约项目,加大跟进服务力度,推进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建立完善部门纵横联动机制,依托“榴乡诉递”,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部门会商、特事特办、快速整改的绿色通道,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 区民政局答复如下:

    (一)老年福利工作基本情况

目前,我区总人口42.5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7.2万人,占总人口的16.9%,同时,全区城乡特困供养人员达到2014人,其中集中供养231人,分散供养1783人。全区农村特困供养人员供养标准提高到5616元/年,城市特困供养人员供养标准达到集中1000元/月、分散750元/月。2016年,投资5500万元、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的区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枣庄市夕阳红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区现有镇级敬老院6处,农村互助幸福院47处,城市日间照料中心10处,民办养老机构7处,现有养老床位2272张。夕阳红养老服务中心二期项目正在建设,设计床位500张,明年10月竣工投入使用,仙坛养老服务中心二期已经规划,计划投资8000余万元,占地30余亩,增设床位600张,目前正在办理相关手续。此外,为提高集中供养特困人员的生活条件,2016以来,投资500余万元对敬老院进行了消防设施改造、房屋改扩建等提档升级。

(二)主要做法

1、完善养老格局,满足养老需求。强化居家养老、社区服务、机构养老“三位一体”的养老模式,做到区级养老服务中心、镇街综合养老服务设施、村居幸福院和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四级养老服务体系有序发展。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加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建设,满足多层次的养老服务工作需求。今年加快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健全老年人基本信息电子档案,实施“互联网+养老”项目,整合各类养老服务信息资源,推进养老服务智能化、信息化、标准化发展,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基本养老服务;符合标准的日间照料中心、敬老院等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和镇街,建立农村幸福院等互助式养老服务设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2张。

2、强化监督管理,提高人员素质。每年均制定安全管理的相关文件和督查通知,对养老机构消防安全、食品卫生、电气、设施、出入管理、人员值班和巡查制度等提出明确要求,相关工作人员采取突击检查的方式每月到养老机构全面检查一次,将检查结果全面通报。采取政府补贴、分级培训的方式,加强对初级养老护理员的技能培训,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国家、省市中高级养老护理员的技能培训和管理人员培训。对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员实施免费或低偿培训。开展养老护理知识进社区活动,到村居为老年人和家庭成员讲解健康和护理知识,所有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均做到持证上岗。

3、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促进社会化养老健康发展。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22号)和《枣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的通知》(枣政办字〔2016〕75号)文件规定,鼓励采取PPP(公私合营)模式,引导各类社会资本进入健康养老服务业领域,推动政府资金与社会资本的深度融合,促进建立多元有效的投融资体制,共同支持养老服务产业健康发展。(1)自2014年起,对新增养老床位不少于20张、符合有关部门规定资质条件的养老机构,省级每张床位一次性建设补助6500元的基础上,市级自2015年起按核定床位给予每张床位一次性建设补助2000元,共计8500元。(2)自2016年起,对已运营、养老床位不少于20张、符合有关部门规定的资质条件的民办和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在省级对自理、半自理和不能自理老年人分别给予每人每年600元、1200元和2400元运营补助的基础上,市级按实际入住老年人按照自理、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老年人分别再给予每人每年270元、450元和540元补助,合计分别达到870元、1650元、2940元。

(三)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区在养老机构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养老机构建设仍不完善,难以满足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

1、基础设施滞后,入住率低。虽然近几年我区在养老服务设施上有一定的投入,但与现实的老年人口数量和实际养老服务需求相比仍显滞后。养老机构床位布局存在比较突出的结构性矛盾,资源配置失衡:我区除市福利院外其余13处养老机构,共有床位2272张,入住老人仅905人,床位使用率仅40%,我区敬老院集中供养率仅13%;敬老院主要是收住特困供养人员,社会老年人不愿意入住;高档民办养老机构价位高,低档养老机构设施简陋,医护与性价比高无法同时满足;专门护理失能、半失能老人的专业养老机构缺乏。养老机构消防安全问题形势十分严峻,由于我区大部分养老机构消防基础设施薄弱,不符合消防设计要求,整改难度很大,目前的监督管理体制和工作模式面临巨大压力。

2、养老护理人员队伍相对滞后。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护工配置严重不足。我区从事养老服务的护理人员专业化程度较低,养老机构中专业人才缺乏,特别是敬老院中护理人员少,服务水平偏低,仅能满足吃饱穿暖,失能半失能人员入住无法提供专业照护。养老服务人员的福利待遇整体偏低,另外,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人认为服侍老人又脏又累,是低人一等的工作,导致许多人不愿意投身其中。

3、发展机制不活。居家养老服务功能薄弱,大多数社区特别是许多老社区普遍存在养老服务用房不足、设施简陋、场地陕小的问题;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功能和内容单一,不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农村幸福院建设后使用率低,没有发挥功能;老旧小区、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和设施的建设、移交与管理难落实,根据与区住建局对接,我区共有小区28个,住户14948户,对照市级文件关于“新建住宅小区按每百户不少于 20 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已建成的住宅小区按每百户不少于 15 平方米的标准调剂解决”要求测算,我区小区应建2774平米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但目前新建小区开发商在建设过程中虽然规划设计了养老设施但竣工后并未移交,老旧小区建设时间久,无相应规划,无资金无场地再建设养老服务设施。

(四)下步打算

1、构建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敬老院改造提升计划,2022年底前新建1所区级中心敬老院,全区各敬老院改造提升基础指标,实现全区敬老院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0%,全区各敬老院达到国家二级以上养老机构标准,有意愿入住的特困人员全部实现集中供养均入住国家二级以上养老机构,今年是敬老院三年提升的第一年,针对坛山街道、吴林街道、底阁镇三所敬老院在设施设备、院区场地、照护型床位等七个方面基础指标进行改造升级,增加护理型床位200张。

2、健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政策体系。保障老年人基本健康养老需求,以医养健康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为动力,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支撑,全面建成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开通“12349”信息平台加强运营监督管理,建设医养结合智慧服务平台,实现与养老服务平台对接融合。

3、加强医养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全区各类养老机构中管理人员、医护人员和养老护理员培训力度。将老年医学、康复、护理人才作为急需人才纳入卫生技术人员培训规划和临床骨干医师培训项目,开展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到医疗机构轮训工作,支持区职业中专开展健康服务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培训,打造一支素质高、专业强的养老服务队伍。

4、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持续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重点是开展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等级评定,所有养老机构全部符合《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95%的农村幸福院规范运行。建立失信联合惩戒和黑名单管理制度。开展护理型床位认定统计工作。强化养老服务队伍培训,逐步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照护能力强、富有为民服务情怀的管理服务队伍。

区卫生健康局、区民政局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工作方针,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与各位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共同关注老年民生,关怀城乡老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认真履职,全面落实各项惠老政策,让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峄城区卫生健康局

                                                              2020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