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九届五次会议第101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大力发展“互联网+”赋能峄城经济业态新发展的建议)
***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互联网+”赋能峄城经济业态新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互联网+”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业的跨界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新业务与新模式。互联网具有打破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专业化分工、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劳动生产率的特点,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引擎。近年来,在信息化建设及传统商贸创新的双重带动之下,峄城区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战略契机,遵循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全民参与的原则,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将产业发展同电子商务相结合,助力峄城地方经济发展。
一、全区电子商务发展基本情况
2020年,峄城区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为6.97亿元,线上销售产品以石榴鲜果、石榴汁、石榴蜂蜜、石榴酒、杂粮、燕麦片、活瓷杯等为主,石榴盆景、花卉等线上的交易量也呈上升趋势。
(一)电子商务三级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目前,我区现有区、镇、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站、点)共22家,其中区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1家,镇级电子商务服务站7家,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14家。区级电商服务中心---峄城区电商运营服务中心委托专业团队运营,以我区特色优质农产品、商品的销售及推广为主,同时开展电商服务、指导培训业务,2020年实现网络销售额470万元。
(二)电商企业及从业人员摸底情况
经统计,我区目前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及个人共62家,其中依托淘宝平台开展业务的企业共29家,占总数的46.77%;依托拼多多平台开展业务企业共12家,占总数的19.35%,依托淘宝直播、抖音平台开展直播业务的企业及个人共10家,占总数的16.12%。其中,年网络零售额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3家,年网络零售额500万元-1000万元的企业8家,100万-500万的企业(个人)17家。农产品企业及个人共计22家,占总数的35.48%,主要网销产品为五谷杂粮、燕麦片、石榴汁、石榴蜂蜜、石榴盆景等。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互联网+”企业:培育发展新业态,电商主体不断壮大。一是鼓励并引导枣庄海石花蜂业有限公司、山东美果来食品有限公司、山东北钛河陶瓷有限公司、山东地平线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实体企业发展电商业务,2020年累计实现网络销售额2130万元。二是积极引进直播公司、融媒体等新营销方式,推动企业提高营销推广能力。指导榴城(山东)文旅有限公司开展直播业务,依托峄城得天独厚的石榴资源创立石榴文创产业园,打造一座集石榴文创产品开发,线上线下产品推广、电子商务平台推介、文旅资源影视创作、新媒体宣传矩阵、直播带货为一体的文创产业聚集平台。以“榴礼”文创展厅为平台,汇聚多元业态,提升园区和品牌影响力,提升经济运营效益,增强企业品牌美誉度。
(二)“互联网+”助农:积极推动农产品上行。疫情期间,为破解区内农产品滞销问题,同时确保居民生活必需品“菜篮子”市场充足稳定供应,我局联合区农业农村局、区邮政公司积极创新产销对接模式,搭建便民采购配送平台——“峄邮味尽”。该平台大大减少了非必要的人员接触和流动聚集,满足了广大城乡居民居家期间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维护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020年5月,山东广播电视台农科频道《振兴路上》栏目组到我区制作专题节目,张熙滨区长参与直播,为家乡好品代言,向全国各地网友推荐峄城优质农产品;6月,举办了“公益助农·峄邮味尽”直播活动,周琪副区长携手家乡网红达人,开展公益助农直播带货活动,累计出单533单,销售617件产品,一批“峄城好品”实现了旺销;9月,举办了“石榴采摘直播行”活动,邀请网红主播直播带货,直播期间,共完成销售订单2541单,销售额95121元。通过开展系列线上促销推广活动,扩大了农产品网销规模,加快了电商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步伐。
(三)“互联网+”人才:培育电商人才,助推电商产业发展。积极筹办形式多样的电子商务培训,面向乡村好青年、从事电商的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贫困村两委负责人、大学生村官、专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等,开展涉及农产品上行、农产品品牌化运作、抖音营销及农副产品带货策略等内容的培训,既有理论的讲解也有实操技能的指导,进一步提高了参训人员发展电子商务的能力和水平。2020年共开展电商培训4期,惠及人数约300人。今年以来,组织有关区直部门、各镇街及电商企业负责人分别赴徐州市新沂市、菏泽市曹县考察学习电子商务发展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汲取经验,以推进我区电子商务发展实现新突破。
(四)“互联网+”旅游:借助抖音、直播等网络新媒体宣传手段,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推动大理峪石榴融创园、云深处飞行小镇、水起民宿、青园驿站等文旅项目建设,发展精品民宿、休闲康养、科普研学、飞行体验等新业态。依托青檀寺和王府山村,植入非遗、美食、民宿、文创等业态,重组游览路线,增加夜间旅游产品供给,打造夜游经济亮点。依托“榴城文旅”、“榴礼优选”等抖音号,结合我区特色,打造网红打卡景点。春节期间,石榴融创园以33.2万的热度位列最近30日抖音用户感兴趣指数排序的枣庄市风景名胜热门榜第二名,一跃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不仅带来了人气,也带来了商机。
三、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商务发展意识薄弱,缺乏合作共享观念。从镇街、部门来看,我区发展电子商务存在上热下冷现象,一些部门和乡镇领导对电子商务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缺乏发展电子商务的意识。商务、扶贫、农业、供销等部门“单打独斗”,资金、项目未能得到有效整合,推进工作统筹调度不够。从企业来看,我区电子商务发展多数是自主创业,呈“散、小、弱”发展态势,带动经济发展的能力弱。电子商务企业主体少,大型电子商务企业比例低,而且各自为政,缺乏合作意识。
(二)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一方面,缺少专业的仓储、冷藏设备,使得大多数产量大、季节性强的农产品无法及时有效存储,只能在农产品集中上市的时候以较便宜的价格赶快卖出去,甚至是亏本出售。另一方面,存在快递物流企业收送服务不到村、资费高情况。2020年全市快递业务量完成1.22亿件,其中,峄城区快递量1067.5万件,仅占全市份额的8.75%。我区高达62.5%的建制村未配备农村电商配送站点,村民收取寄送快件需要前往乡镇,镇村衔接的“最后一公里”成为了农村快递的“肠梗阻”。
(三)缺乏专业的运营团队,专业人才缺失。人才匮乏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缓慢的重要制约因素。大部分电商企业面临经营管理、美工装潢、产品包装、品牌推广等方面人才缺乏的问题,尤其是高层次专业人才引不来、留不住,不利于今后电商高水平、高质量发展。部分有实力的公司如北钛河陶瓷、美果来、海石花蜂业等,只能通过在发达城市建立运营团队或委托专业团队进行运营。
(四)电商营销水平较低,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绝大多数网店在产品开发、品牌包装、营销策划等方面零投入,面对网销产品日趋同质化、扎堆经营、恶性压价等情形,难以打开局面、拓宽市场。大部分网销农副产品以未加工、粗加工等初级农副产品为主,普遍缺乏SC(生产许可证)、原产地标识、环保安全等认证标识,没有培育出叫得响的地方品牌,不适应各大平台日趋严格的产品质量管理。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强化发展电商的顶层设计,形成推动我区电子商务发展的合力。电子商务是一个综合性的商业体系,其发展需要互联互通,共同发力,需要商务、财政、扶贫、农业、交通、邮政、供销等多部门的通力合作,需要电子商务企业、传统商贸企业、物流企业的多方协同。下一步将尽快组建专门的电子商务发展协调结构,加强指导和运作,推进我区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时,建议聘请专业机构,依托我区现有的产业资源,科学、准确、全面的分析产业优势和着力点,制定农村电商燎原行动计划,对我区农村电商未来三至五年发展进行详细规划。
(二)整合资源,加快推进农村物流体系建设。一是联合区农业农村局、区自然资源局对我区现有仓储、冷藏设备数量、面积、使用现状等进行全面摸底,并对全区农业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等冷藏需求开展调研,在现有冷藏设备的基础上,提出拟建冷藏设施个数、选址、规模等。二是依托峄城邮政,积极打造完善“区+镇+村”三级物流体系。区级层面,以打造电商产业园为契机,打造区级综合物流园区。镇级层面,在邮政现有15个镇级网点的基础上,东部拟在峨山镇驻地,西部拟在古邵镇驻地,规划建设2个镇级区域模块中心。村级层面,对益农信息社、邮快合作服务站、邮政便民服务站资源进行全面整合,打造集代办业务、快递服务、商品代购、农产品推荐引进城、工业品选购带下乡、农资采购、电商培训、邮农场农技培训等集“政务、商务、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村级服务站,补齐服务短板,打通农村末端“最后一公里”,提升农村寄递服务水平。2021年,拟新建村级服务站点不低于90个,实现快递服务覆盖不低于70%的行政村。
(三)整合资金,打造峄城区电子商务产业园。整合我区特色农产品资源和乡村振兴、专项扶贫等扶持资金,打造集仓储物流、直播基地、电商平台运营、人才培训、平台服务、网店摄影、软件系统开发、数据分析、营销广告、渠道推广等为一体的电商产业园。同时,加大向上资金争取力度,扶持榴城文创、厚嘴唇文化传媒公司发展直播经济,打造功能完善、具有峄城特色、知名度高、区域影响力强的电商直播基地。
(四)强化人才支撑,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体系。整合各级各部门培训平台及资源,构建全区电商培训平台联盟,完善全区电商培训体系。加强与有关专业机构的沟通、协作,邀请专业人士赴各镇街、各村开展实地现场教学、平台在线授课、针对性专家诊断帮助等。实施以村“两委”班子、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返乡青年、退伍军人、专业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为重点的村级电子商务技能培训,为农村电子商务的良性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实施校企合作,引导峄城区职业中专开设电子商务课程,培育电商人才,承接电商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的订单培养。
(五)优化资源布局,完善农村电商的产业主体。建立电商产品资源项目库,引进专业营销策划公司进行开发包装产品,开发具有峄城地域特色的网销农产品,完成农产品—网销产品的转化。引导专业种植合作社,积极申请农产品“地标保护”“绿色”“有机”“无公害”等“三品一标”资质的申报认证,提高我区特色农产品产品核心竞争力,推动农特产品走品牌化、规模化电商销售之路。
峄城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
2021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