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城区政府网站欢迎您! 简体繁体无障碍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首页>详细资料

对区政协九届五次会议第81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加强镇街卫生院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

来源: 峄城区卫生健康局 时间: 2021-08-12

**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镇(街)卫生院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政府主导,夯实工作根基。一是强化政府职能。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健康工作,从强化顶层设计入手,《峄城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行动三年规划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成立区委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促进中医药发展领导小组、医共体建设领导小组、健康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等,将卫健惠民实事纳入区委、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任务目标,定期进行调度,解决问题短板,加大统筹推进力度。二是加大投入力度。认真落实镇街医疗机构“一类供给、二类管理”政策,2020年投入2100多万元用于疫情防控,投入1500多万元用于基本公卫、基药制度实施及乡医补助等。今年,继续将基本药物制度补助、基本公卫服务项目、城乡妇女“两癌”筛查、公立医院改革取消药品加成补偿、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预防性健康查体、健康扶贫补助、卫健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等项目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管理。

(二)紧扣服务质量,强化能力建设。一是全力推进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全力提升基层服务能力。7个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高标准建设了发热门诊、哨点诊室,建成示范标准化卫生室49个,其中省级2个、市级2个、区级38个,医保定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168个,实现了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全覆盖。发挥区级牵头医院作用。按照2018版A档标准改造提升阴平镇中心卫生院、峨山镇中心卫生院,合理设置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发热门诊、康复科等科室,启动区域医疗服务次中心建设工作。二是全力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组建区中医院医共体,7个镇街卫生院全部建成国医堂、中医馆,实现了10类3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进基层,中医药发展环境日益完善。三是全力落实惠民便民政策。组建120个基层团队、17个二级团队,完成家庭医生签约11817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17389人,贫困人口签约率100%。构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民政救助、商业特惠保、医疗机构减免、大爱榴乡救助“六重”健康扶贫医疗救助保障网,累计救治贫困患者6.5万余人次,医疗机构自行减免558.3万余元。

(四)注重信息引领,打造智慧医疗。一是加大基础建设投入。投资1700万元,携手浙江微医集团,建成微医集团枣庄数字健康中心,成立枣庄微医互联网医院、流动医院,搭建云心电平台、远程会诊中心,投放7辆云巡诊车、163台健康评估一体机,轮训乡医390人,保障区、镇、村三级医疗信息互联互通。二是构建智慧诊疗体系。积极加入省级医院互联网、微医互联网医院,初步形成了村、镇、区及三甲医院“三级四层”的智慧化诊疗体系,切实赋能基层医疗,累计远程服务1400多人次。三是建好群众服务终端。为家庭医生提供微医app,实现区域内家医签约、健康档案、健康随访、健康宣教等功能,多方位提供全流程的居民医疗健康信息查询,为医疗卫生人员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初步实现一体化的协同服务、个性化的精准服务、互联网化的便民服务。

(五)加强人才培养,充实专业队伍。一是合理核定编制岗位。按照镇卫生院按服务人口1-1.5‰核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不超过服务人口1‰核定的有关要求,重新调整了各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数和岗位数,计划每年为镇街60名事业编制人员,逐步解决空编率较高的问题。二是加大职称聘任力度。2019年,全区增设基层高级岗位18个,明确规定凡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年限满20年的,可以不受岗位限制申评普通副高级或者基层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年满30年的,可以申评普通正高级或者基层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2019年至今,通过基层副高14人,已聘任7人。   

 二、下步打算和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软硬件投入力度。在基药补贴、基本公卫、乡医补助、信息化建设等费用纳入财政预算的基础上,认真落实镇街医疗机构“一类供给、二类管理”政策,逐步实现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为基层卫生院发展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加大空编补缺工作力度,统筹开展基层卫生人才招聘,计划自2021年起每年为镇街卫生院招聘60名专业技术人才,落实好学费代偿优惠政策,3年内空编率不超过5%。以高层次人才引进为突破点,以紧缺型、实用性人才为重点,积极引进、培养、挖掘专业人才,为镇街卫生院配备首席公共卫生医师,试点运行基层名医工作室,派驻第一村医,建立一支充满活力的卫生人才队伍。

(二)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区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成立由区委、区政府牵头,编办、发改、人社、财政、卫健、医保等部门为成员,医共体成员单位等利益相关方代表参与的管理委员会。进一步落实临床路径管理,推进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工作,区域内基层首诊率达到65%、区域就诊率达到90%。积极融入省级医院医共体。

(三)进一步推进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立足“补短板、求特色、促发展”原则,启动阴平镇中心卫生院区域医疗服务次中心建设以及其他医疗机构“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基本标准建设。

(四)进一步完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紧扣基本公卫服务项目服务质量,不断完善奖惩制度,提高工作实效,确保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立达90%以上,全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不低于45%,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覆盖率不低于70%,贫困人口和计生特殊家庭“应签尽签”。建立以区级医院为龙头、镇街医疗机构为支撑、中心村卫生室为主体、一般村卫生室和服务点为补充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构建农村地区15分钟健康服务圈,切实提高群众对公益性服务的感受度。

(五)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强化中医药专科专病体系建设,提升基层中医馆、国医堂服务能力。启动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及80%以上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

(六)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提升7辆云巡诊车、163台健康一体机智能服务能力,实现健康体检数据、随访服务数据实时上传公卫平台,初步构建村、镇、区及三甲医院“三级四层”的智慧化诊疗体系,切实赋能基层医疗。依托浙江微医集团,积极打造区域智能分级诊疗平台,全面开通预约挂号、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功能,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为医疗质量控制、规范诊疗行为、评估合理用药、优化服务流程、调配医疗资源等提供技术支撑,逐步形成线上线下互动协作、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服务能力提升、广大群众受益的良好局面,让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更放心、更舒心、更贴心。


                                                                   峄城区卫生健康局

                                                                    2021年8月12日

对区政协九届五次会议第81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加强镇街卫生院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21-08-12    来源:

**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镇(街)卫生院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政府主导,夯实工作根基。一是强化政府职能。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健康工作,从强化顶层设计入手,《峄城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行动三年规划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成立区委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促进中医药发展领导小组、医共体建设领导小组、健康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等,将卫健惠民实事纳入区委、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任务目标,定期进行调度,解决问题短板,加大统筹推进力度。二是加大投入力度。认真落实镇街医疗机构“一类供给、二类管理”政策,2020年投入2100多万元用于疫情防控,投入1500多万元用于基本公卫、基药制度实施及乡医补助等。今年,继续将基本药物制度补助、基本公卫服务项目、城乡妇女“两癌”筛查、公立医院改革取消药品加成补偿、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预防性健康查体、健康扶贫补助、卫健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等项目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管理。

(二)紧扣服务质量,强化能力建设。一是全力推进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全力提升基层服务能力。7个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高标准建设了发热门诊、哨点诊室,建成示范标准化卫生室49个,其中省级2个、市级2个、区级38个,医保定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168个,实现了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全覆盖。发挥区级牵头医院作用。按照2018版A档标准改造提升阴平镇中心卫生院、峨山镇中心卫生院,合理设置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发热门诊、康复科等科室,启动区域医疗服务次中心建设工作。二是全力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组建区中医院医共体,7个镇街卫生院全部建成国医堂、中医馆,实现了10类3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进基层,中医药发展环境日益完善。三是全力落实惠民便民政策。组建120个基层团队、17个二级团队,完成家庭医生签约11817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17389人,贫困人口签约率100%。构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民政救助、商业特惠保、医疗机构减免、大爱榴乡救助“六重”健康扶贫医疗救助保障网,累计救治贫困患者6.5万余人次,医疗机构自行减免558.3万余元。

(四)注重信息引领,打造智慧医疗。一是加大基础建设投入。投资1700万元,携手浙江微医集团,建成微医集团枣庄数字健康中心,成立枣庄微医互联网医院、流动医院,搭建云心电平台、远程会诊中心,投放7辆云巡诊车、163台健康评估一体机,轮训乡医390人,保障区、镇、村三级医疗信息互联互通。二是构建智慧诊疗体系。积极加入省级医院互联网、微医互联网医院,初步形成了村、镇、区及三甲医院“三级四层”的智慧化诊疗体系,切实赋能基层医疗,累计远程服务1400多人次。三是建好群众服务终端。为家庭医生提供微医app,实现区域内家医签约、健康档案、健康随访、健康宣教等功能,多方位提供全流程的居民医疗健康信息查询,为医疗卫生人员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初步实现一体化的协同服务、个性化的精准服务、互联网化的便民服务。

(五)加强人才培养,充实专业队伍。一是合理核定编制岗位。按照镇卫生院按服务人口1-1.5‰核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不超过服务人口1‰核定的有关要求,重新调整了各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数和岗位数,计划每年为镇街60名事业编制人员,逐步解决空编率较高的问题。二是加大职称聘任力度。2019年,全区增设基层高级岗位18个,明确规定凡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年限满20年的,可以不受岗位限制申评普通副高级或者基层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年满30年的,可以申评普通正高级或者基层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2019年至今,通过基层副高14人,已聘任7人。   

 二、下步打算和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软硬件投入力度。在基药补贴、基本公卫、乡医补助、信息化建设等费用纳入财政预算的基础上,认真落实镇街医疗机构“一类供给、二类管理”政策,逐步实现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为基层卫生院发展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加大空编补缺工作力度,统筹开展基层卫生人才招聘,计划自2021年起每年为镇街卫生院招聘60名专业技术人才,落实好学费代偿优惠政策,3年内空编率不超过5%。以高层次人才引进为突破点,以紧缺型、实用性人才为重点,积极引进、培养、挖掘专业人才,为镇街卫生院配备首席公共卫生医师,试点运行基层名医工作室,派驻第一村医,建立一支充满活力的卫生人才队伍。

(二)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区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成立由区委、区政府牵头,编办、发改、人社、财政、卫健、医保等部门为成员,医共体成员单位等利益相关方代表参与的管理委员会。进一步落实临床路径管理,推进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工作,区域内基层首诊率达到65%、区域就诊率达到90%。积极融入省级医院医共体。

(三)进一步推进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立足“补短板、求特色、促发展”原则,启动阴平镇中心卫生院区域医疗服务次中心建设以及其他医疗机构“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基本标准建设。

(四)进一步完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紧扣基本公卫服务项目服务质量,不断完善奖惩制度,提高工作实效,确保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立达90%以上,全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不低于45%,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覆盖率不低于70%,贫困人口和计生特殊家庭“应签尽签”。建立以区级医院为龙头、镇街医疗机构为支撑、中心村卫生室为主体、一般村卫生室和服务点为补充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构建农村地区15分钟健康服务圈,切实提高群众对公益性服务的感受度。

(五)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强化中医药专科专病体系建设,提升基层中医馆、国医堂服务能力。启动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及80%以上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

(六)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提升7辆云巡诊车、163台健康一体机智能服务能力,实现健康体检数据、随访服务数据实时上传公卫平台,初步构建村、镇、区及三甲医院“三级四层”的智慧化诊疗体系,切实赋能基层医疗。依托浙江微医集团,积极打造区域智能分级诊疗平台,全面开通预约挂号、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功能,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为医疗质量控制、规范诊疗行为、评估合理用药、优化服务流程、调配医疗资源等提供技术支撑,逐步形成线上线下互动协作、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服务能力提升、广大群众受益的良好局面,让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更放心、更舒心、更贴心。


                                                                   峄城区卫生健康局

                                                                    2021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