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城区政府网站欢迎您! 简体繁体无障碍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首页>详细资料

对区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137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关爱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

来源: 峄城区教育和体育局 时间: 2022-07-11

XX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关爱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教体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近年来,区教体局一直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也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来提升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一是高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每两周开设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2021年组织全区各校近200名教师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素养提升培训”,选配28名具有心理咨询资质的教师成立了“峄城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热线办公室”,并开通了0632—7712355心理咨询热线,工作日期间,排班值守,及时为广大青少年、家长、教师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二是努力完善家校共育机制。印发了《峄城区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加强家校共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峄教体函字〔2022〕53号),通过加强家校共育工作,促使家长进行学习,改变家长的家教观念,掌握家教知识和方法,提高家教能力,同时,通过“家长学校”建设,促进家长对《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知晓,明确家长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全区各中小学均建设了“家长接待室”,完成了三级家委会建设,畅通了家校沟通渠道,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形成教育合力,实现共同育人。三是注重对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各校建立了“特殊群体学生”的台账,实行“一人一策”结对帮扶,针对特殊群体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谈心、筛查、心理辅导等方式进行帮扶。

2022年重点推进七大工程建设,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加健康温馨的成长环境

一是全面实施“强校扩优”行动,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打造教育城乡共同体镇域小学一体化、薄弱学校托管等形式,构建“优化城区、带动城郊、提升镇街、强化乡村”的基础教育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全教育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二是大力实施“强镇筑基”工程,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创新镇域学校管理体制,发挥乡镇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的办学优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缩小校际差距,办好每一所乡村小规模学校。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通过构建区域教育共同体,让每一所乡村小规模学校焕发生机,不仅必要而且可能。乡村小规模学校不应成为小而差、小而弱的代名词,而应该办成小而美、小而优、小而特的学校。三是大力实施“强课提质”工程,让“双减”政策落地见效。通过实施强课提质行动,坚守课堂教学主阵地,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地位,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让教师应教尽教,使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形成轻负优质的教学模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推进“双减”工作有效落地。四是大力实施“强链扩容”工程,推动四个学段全面均衡发展。学前教育公办率、普惠率逐年提升,一批高标准小区配套幼儿园陆续招生,镇街中心幼儿园特色鲜明,越办越好,一批附设园经过维修改造,在园人数逐年增加;区直小学从三所增加到八所,城区小学优质资源不断扩充,镇街中心小学示范作用显著提升,城乡教学成绩差距逐年缩小;高中招生计划由1900人增长到去年的3700人、今年的4000人,2000多名峄城孩子不要背井离乡外地求学,同时吸引本区学生回流,外区学生来峄城就读,拉动峄城发展。五是大力实施“强师固本”工程,提升教育管理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质能力强教师全员培训,构建区、校两级骨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加大教师表彰力度,大力宣传教师中的“时代楷模”和“最美教师”。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安心从教、热心从教。六是大力实施强“智”共享工程,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快教育云平台建设与应用,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加强推进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持续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和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以AI和物联网为载体,全面提升监控系统智能应用能力,在行为分析、数据共享、课堂效果评价、智能安全预警等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七是大力实施强身健体工程,促进教育体育融合发展。学校公用经费按不低于5%的比例专项用于学校体育工作,逐步完善学校的体育的设施设备。要保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合格率达到90%以上优良率逐年提高学生近视率比上一年度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学生每天校内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至少熟练掌握1项体育技能等具体要求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促进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同时,我们呼吁父母要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建议双方外出打工的父母带着孩子一同外出,让孩子随父母就读;或者父母一人外出,一人陪伴孩子。

峄城区教育和体育

2022711

对区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137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关爱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22-07-11    来源:

XX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关爱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教体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近年来,区教体局一直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也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来提升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一是高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每两周开设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2021年组织全区各校近200名教师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素养提升培训”,选配28名具有心理咨询资质的教师成立了“峄城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热线办公室”,并开通了0632—7712355心理咨询热线,工作日期间,排班值守,及时为广大青少年、家长、教师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二是努力完善家校共育机制。印发了《峄城区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加强家校共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峄教体函字〔2022〕53号),通过加强家校共育工作,促使家长进行学习,改变家长的家教观念,掌握家教知识和方法,提高家教能力,同时,通过“家长学校”建设,促进家长对《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知晓,明确家长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全区各中小学均建设了“家长接待室”,完成了三级家委会建设,畅通了家校沟通渠道,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形成教育合力,实现共同育人。三是注重对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各校建立了“特殊群体学生”的台账,实行“一人一策”结对帮扶,针对特殊群体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谈心、筛查、心理辅导等方式进行帮扶。

2022年重点推进七大工程建设,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加健康温馨的成长环境

一是全面实施“强校扩优”行动,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打造教育城乡共同体镇域小学一体化、薄弱学校托管等形式,构建“优化城区、带动城郊、提升镇街、强化乡村”的基础教育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全教育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二是大力实施“强镇筑基”工程,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创新镇域学校管理体制,发挥乡镇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的办学优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缩小校际差距,办好每一所乡村小规模学校。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通过构建区域教育共同体,让每一所乡村小规模学校焕发生机,不仅必要而且可能。乡村小规模学校不应成为小而差、小而弱的代名词,而应该办成小而美、小而优、小而特的学校。三是大力实施“强课提质”工程,让“双减”政策落地见效。通过实施强课提质行动,坚守课堂教学主阵地,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地位,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让教师应教尽教,使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形成轻负优质的教学模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推进“双减”工作有效落地。四是大力实施“强链扩容”工程,推动四个学段全面均衡发展。学前教育公办率、普惠率逐年提升,一批高标准小区配套幼儿园陆续招生,镇街中心幼儿园特色鲜明,越办越好,一批附设园经过维修改造,在园人数逐年增加;区直小学从三所增加到八所,城区小学优质资源不断扩充,镇街中心小学示范作用显著提升,城乡教学成绩差距逐年缩小;高中招生计划由1900人增长到去年的3700人、今年的4000人,2000多名峄城孩子不要背井离乡外地求学,同时吸引本区学生回流,外区学生来峄城就读,拉动峄城发展。五是大力实施“强师固本”工程,提升教育管理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质能力强教师全员培训,构建区、校两级骨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加大教师表彰力度,大力宣传教师中的“时代楷模”和“最美教师”。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安心从教、热心从教。六是大力实施强“智”共享工程,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快教育云平台建设与应用,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加强推进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持续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和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以AI和物联网为载体,全面提升监控系统智能应用能力,在行为分析、数据共享、课堂效果评价、智能安全预警等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七是大力实施强身健体工程,促进教育体育融合发展。学校公用经费按不低于5%的比例专项用于学校体育工作,逐步完善学校的体育的设施设备。要保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合格率达到90%以上优良率逐年提高学生近视率比上一年度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学生每天校内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至少熟练掌握1项体育技能等具体要求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促进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同时,我们呼吁父母要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建议双方外出打工的父母带着孩子一同外出,让孩子随父母就读;或者父母一人外出,一人陪伴孩子。

峄城区教育和体育

2022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