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115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发展壮大我区新兴产业集群的建议)
**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壮大我区新兴产业集群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缺乏总体规划问题。我区高度重视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作。区“十四五”规划“做强三大优势产业”章节中提到“以南洋服饰、锦海伦服饰、天龙针织、利丰服饰、富源玩具、鸿业玩具等企业为龙头,依托峄城经济开发区北部服装产业聚集区、阴平高端棉纺织产业集群等载体,打通产业链“堵点”“难点”“断点”,创新培育自主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形成集产品研发设计、品牌创新提升、技术外包输出于一体的纺织服装出口生产基地。到2025年,纺织服装产业产值达到50亿元。”“做精现代服务业”章节中提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面向特色产业和专业市场,培育“电子商务+特色产业集群”示范基地。”“培育良好产业生态”章节中提到“搭建科学产业架构。落实“领航型”企业培育计划,筛选优势领域领军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强化政策集成和要素保障,建立完善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培植“链主”企业,支持组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带动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绘制主要产业生态图谱,集中布局创新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推进要素聚集,催生优质产业集群,通过企业良性互动、集群有序膨胀,形成良好产业生态。”高标准编制《枣庄市峄城区重点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将原九大产业,优化为高端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型建材、纺织服装、农文旅康养和特色服务业六大特色产业,集中优势资源,突出重点、加快发展。根据新的产业规划,细化“6个1”工作体系,做到“发展有目标,推进有方向,实施有抓手”。牢固树立“大抓工业、抓大产业”的导向,高规格成立“工业强区、产业兴区”三年攻坚突破行动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关于决战“工业强区、产业兴区”三年攻坚突破行动的实施方案》《关于培育壮大六大特色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工业强区、产业兴区”三年攻坚突破行动调度督导工作方案》,统筹协调、落实推进各项工作。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峄城化工园区聚焦发展生物医药方向,形成自己独特的医药产业体系,与我市其他园区区别发展,打造特色鲜明的差异化竞争力。在下步项目招引和建设上,将围绕主业,一方面对目前已开工建设的博瑞、康震等项目加强全生命周期服务,一方面按照“链长制”工作机制要求,找准产业图谱,盯紧黏住制药行业内优质企业,力争再招引一批医药中间体、原料药乃至制剂项目,尽快形成产业集聚。
二、关于大项目、好项目不多问题。一是稳步推进项目建设工作。2022年度全区重点建设项目为60个,总投资337.45亿元,省级重点项目15个,总投资134.78亿元,其中省重大项目4个,总投资41.08亿元,申报市级重点项目17个,总投资172.82亿元。1-5月份,全区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6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个,1亿美元以上项目1个。二是明确项目推进责任分工。年初印发重点项目文件,根据责任分工,对全部项目逐一明确责任,全过程盯紧靠上,明确县级领导常态化帮包重点项目的工作机制,及时协调项目推进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落实重点项目月度通报、“红黄绿”三级预警机制,对全区重点项目进行“亮牌”管理;通过重点项目要素保障联席会议制度,互通信息,掌握困难和问题;将所有市级项目全部纳入可视化平台,定期深入项目现场核实项目投资完成情况,强化跟踪服务,完善考核机制,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形成了高位调度、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不断完善项目管理机制。建立并完善了调度、通报、督导、考核等制度。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日益制度化、规范化,有效促进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三、关于招商引资中补“链”意识不强,忽视了定向招商,产业化组织程度不高问题。一是立足产业链条,全力搜寻项目线索。区商促局围绕我区6+3产业体系,广泛搜集企业信息和在高校院所、企业担任中层及以上职务的人员信息,建立“全民招商人才信息库”,目前,已搜集生物医药、芯片半导体、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5G关联产业、石榴深加工等产业链企业信息百余条。紧盯产业转移线索。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抢抓产业转移机遇,目前已搜集苏州市部分经济开发区拟产业转移企业100余家,并推送全区招商力量进行对接,今年以来先后开展苏州专场、京津冀专场等招商引资集中攻坚行动。重点跟进链主线索。重点关注已具备上市条件,拟于短期内上市的产业龙头企业,建立“拟上市公司线索库”,充分利用其对外投资扩张的需求,持续跟踪,抢抓先机,目前已搜集相关企业30余家。招引上求“优”。坚持将优质项目作为产业集聚的磁石、培育产业链的核心,大力引进产业带动力强的链主企业和头部企业,投资50亿元的枣庄医化产业园项目已签订合作协议,投资1.1亿美元的芯恒基电子信息产业园二期项目在全市重点招商引资线上签约活动中完成签约,投资22.6亿元的峄州港公水廊联运配套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已正式开工建设。
四、关于行政推动力度不大,产业集聚的氛围还不够浓烈问题。洽谈上求“准”。今年以来,区主要领导带队开展专题招商活动5次,全区累计开展小分队招商活动70余次,在谈项目59个,其中重点在谈推进签约项目22个,南开大学药物中间体、5G高端磁性电子新材料、模塑一体化智能制造产业园、迪晟储能锂电池板系列产品制造等产业链项目已达成合作意向。督导上求“实”。先后召开全区招商引资暨首月首季开门红动员会和全区招商引资工作月度调度会,压实工作责任,梳理项目进度,对全区在谈、签约和开工项目进展情况实行“周调度、月通报”。拟通过为政府单位拨付经费和考核加分等方式,鼓励个人和单位积极提供招商线索、推动项目开工建设;对社会人士、国企干部职工提供招商线索并落地建设的,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奖励。
下一步峄城区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关键领域,打造产业集聚新格局。依托峄城化工产业园,着力打造高端新医药化工园区,深化与南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院所的合作,承接更多高端医药科技转化项目落地;瞄准台州湾经济开发区、泰州医药产业园等专业医药化工园区,加大项目线索收集力度,招引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医药化工项目落地。依托王老吉大健康产业园,深化与广药集团的合作,借助品牌效应,积极招引石榴相关产业入驻园区。围绕汉芯半导体产业园、芯恒基电子信息产业园、峄源科创园等园区,壮大封装测试产业规模,招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关联项目入驻,打造电子信息产业新高地。
二、紧扣产业培育,实现项目招引新突破。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树立“链式思维”,以“招大引强、招高引新”为主方向,充分利用产业招商地图、全民招商人才信息库、拟上市公司线索和产业转移企业线索,调动全区招商力量开展敲门招商,锁定目标企业,“一对一”进行跟踪对接,力争引进一个优质项目、做强一个产业集群。针对获取的有效招商线索,根据项目推进情况,动态编制月度外出招商计划表,重点推进南开大学药物中间体、年产100万吨新型绿色低碳胶凝材料、5G高端磁性电子新材料、模塑一体化智能制造产业园、COB半导体倒装封测等产业链项目完成签约,推进穿山甲机器人北方区研发及生产基地、创维PCBA贴片及整机组装基地、手表精密电子器件等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强化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石。强化服务保障,积极帮助项目争取用地指标;按照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思路,紧跟我区六大产业部署,立足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科学谋划特色项目;对存在有纳统阻碍的重点项目,准确把握存在的困难和堵点,建立台账,逐个分析,会同统计等相关部门指导责任单位及时搜集、梳理纳统资料,查缺补漏,确保每月都有一批项目纳统;继续强化县级领导帮包机制和月度通报机制,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会,压实项目责任单位主体责任,实行项目建设台账式管理、挂图作战,倒排工期,限期完成,全过程跟进项目建设。
四、积极对上争取,加强政策落实调度。紧抓国家、省、市政策机遇,深入研究相关政策和投资意向, 精准谋划项目申报,争取上级更多更大的支持,加快培育一批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和高质量项目。及时梳理推送最新惠企政策清单,并加强惠企政策落实情况及对上争取情况调度力度,推动政策落实,提高企业服务水平。
感谢您对峄城经济发展工作的关注及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我区的经济发展,多提宝贵意见与建议。
峄城区发展和改革局
2022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