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12号提案的答复(关于拓展紧密型医共体的建议)
***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拓展紧密型医共体的建议”答复如下:
一、区卫健局认真落实省、市下发的《关于做好2022年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监测工作的通知》《枣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峄城区医疗共同体建设推进方案的通知》《峄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峄城区医疗共同体建设推进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要求,我区按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依据国家、省、市有关工作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发力,县域医共体的紧密型构架已搭建完成,县域综合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二、我区已组建了以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为牵头单位,以7个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为成员的两大医共体,制定了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发展规划、议事规则和有关章程等,确保权责清晰、责任到位。牵头医疗机构承担医共体内成员单位的医疗质量监管,以单病种临床路径同质化管理为切入点,逐步实现医共体内医疗质量同质化。
三、加强医共体建设,人才技术“传、帮、带”。依托对口支援、业务院长选派、深化城乡医院对口帮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分批次组织城市医生服务基层,精准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能力和管理水平,7月底选派一名业务院长到薄弱镇街开展支援工作,10月底选派20名城市医生下基层服务医务人员到镇卫生院开展卫生支农工作,切实提升区域内就诊率。2022年峄城区人民医院、峄城区中医院、疾控中心、妇计中心共派出28名人员参与基层医疗机构支农工作。牵头医院积极推进“医疗专家基层行”活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抓住群众医疗服务满意度提升这条主线,组织医疗专家深入基层开展义诊、健康教育等活动,将区级医疗专家的优质服务送到基层百姓的家门口,使患者在家门就能享受到上级医院的诊疗。
四、“走出去、引进来”积极将牵头医院与成员单位人才和医疗技术相衔接。(1)通过开展医联体和推动基层医疗机构专科建设、中心村卫生室建设,特别是在心电、影像、诊断等远程医疗服务覆盖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中心村卫生室,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水平。(2)加快急需紧缺人才培养,选送一批思想品质好、业务基础扎实、具有开拓精神的中青年技术骨干到上级医院或院校进修学习,年内选派各医疗卫生机构骨干进修学习不少于20人次。(3)加大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工作质量,年内选派各医疗卫生机构参加全市组织的全科医师转岗培训不少于3人次,不断提高结业考核通过率。基层能力提升镇街卫生院业务骨干培训2人次,乡村医生能力提升培训50人次,切实提升乡村医生医疗水平,充实卫生院医疗队伍,将村级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院形成一个整体,即诊疗一盘棋。
五、深入推进、拓展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是全区医疗卫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提升全区医疗服务水平的根本措施。2022年,峄城区卫生健康局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坚持“三医联动”,建立医院价格补偿机制。落实政府保障责任,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原则,在基药补贴、基本公卫、乡医补助、信息化建设等费用纳入财政预算的基础上,认真落实镇街医疗机构“一类供给、二类管理”政策,逐步实现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为基层卫生院发展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二)进一步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空编补缺工作力度,统筹开展基层卫生人才招聘,以高层次人才引进为突破点,以紧缺型、实用性人才为重点,积极引进、培养、挖掘专业人才,建立一支充满活力的卫生人才队伍。
(三)进一步加快医共体建设。全面推进区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进一步落实临床路径管理,推进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工作,各医共体牵头单位与各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双向转诊制度,完善双向转诊流程,区域内基层首诊率达到65%、区域就诊率达到90%。积极融入省级医院医共体,加强区人医院、区中医院重点学科、专科建设,不断提升学科活力和示范带动能力。加快薪酬制度改革,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薪酬结构,探索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多种模式,加快现代化医院建设步伐。
峄城区卫生健康局
2022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