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42号提案的答复(关于振兴乡村产业发展农村经济集体化合作化促进农民增收的提案)
***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振兴乡村产业,发展农村经济集体化、合作化,促进农民增收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角度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和服务,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维护好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和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鼓励和支持土地流向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目前我区采取土地流转、“合作社+托管”等多种形式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两区管理”“整村入股”“联合体经营”等路径更加清晰,截至目前全区土地规模化经营6.67万亩,实现夏粮增产20%以上,节约成本30%以上,经验做法在“新华社山东要情”刊发,并呈报至省级领导。同时,加强土地承包权物权化保护,重点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让农民吃上“定心丸”,解除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二是鼓励发展多元化、多类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规范化管理和市场竞争力。引导和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发展,鼓励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社,引导工商资本投入农业,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促进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指导合作社健康规范发展,引导合作社在章程制定、利益分配、财务管理等方面不断完善,不断规范,促其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同时,通过提供政策服务、举办集中培训活动等多种形式,使合作社牵头人在思想认识、经营理念、眼界思路上都有了较大提升,促进了合作社的加快发展、规范发展。三是优化发展环境,为合作社发展提供全方位指导。区、镇(街)两级农经部门对开展合作社规范化创建工作安排专人负责,实行全过程指导服务,帮助协调解决实际问题。支持引导合作社制定生产技术规程,开展标准化生产和产品基地认证认定,创立、注册农特产品商标和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从农文旅融合发展角度促进农民增收。一是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助推产业提档升级。开展产业全面摸底调研,编制产业链图谱,建立文旅康养产业重点项目库,定期调度项目建设进度。用好专项债券、贴息贷款等扶持政策。积极推荐重点项目列入国家、省、市重大专项,水起·龙塘邑、大理峪石榴产业融合创新园项目,成功纳入2023年度山东省重大实施类项目名单,峄城区仙坛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成功纳入2023年度山东省补短板项目名单;鲁南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储备库,目前正在争取中央预算投资2000万。争取扶持资金120万元,助力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景区化村庄创建,争取国有A级景区旅游景区门票优惠补助7.89万元,助力景区品质提升。二是培育文旅康养新业态,培育产业标志性成果。全力推进“榴光溢彩”田慢城、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建设。依托云深处研学康养基地、大理峪石榴融创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发展民宿、研学等新业态。依托云深处研学康养基地、大理峪石榴融创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发展民宿、研学等新业态。积极引导水起民宿、青园驿站、云深处研学康养基地等申报创建高标准星级民宿。榴园镇成功被列入首批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创建名单。石榴融创园成功挂牌山东省第四批省级中小学研学基地、山东省少儿生态道德教育实践基地,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女娲宫成功创建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新增吴林街道曹庄村、榴园镇娘娘村为省级景区化村庄。榴园镇贾泉村入选山东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榴园镇获评全省精品文旅名镇。我区获评“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中国最美绿色休闲旅游目的地”称号。三是开展系列文旅惠民活动,丰富文旅产业吸引力。认真落实全省大力提振文化和旅游消费十条政策措施,开展文旅主题系列活动,实施景区门票减免行动,让当地市民群众和外地游客尽享欢乐。开展系列文旅主题活动,丰富节日文旅生活。举办峄城欢乐汇——2023年“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暨冬春惠民系列活动、文化馆里过大年——峄城欢乐汇2023年“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暨黄河大集系列活动、非遗年货节、“黄河大集·福临峄城”春节季活动、乡村好时节·LET’S购“花漾古峄 醉美桃源”峄城区第五届仙人洞文化节暨桃花节等活动,为切实加快全区旅游市场快速回暖,峄城区严格按照省委、市委“山东消费提振年·文旅‘枣’复苏”部署要求,依托“旅游+田园”“旅游+音乐烧烤”“旅游+研学”“旅游+文化”等元素,抓住五一假期关键节点,策划推出了枣城有戏·峄城开演“青檀庙会又回来了”峄城区青檀庙会文化节五一系列活动,适应不同消费群体节庆需求,为“五一”文旅市场注入了新动能。通过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为群众献上高质量的节日文化大餐。
(三)从特色产业发展角度促进农民增收。一是聚力政策扶持,支持打造以石榴产业领军企业为主导的全产业链条。调整优化工作推进机制。成立了石榴产业发展分线作战指挥部、石榴产业链党建联盟,制定了《峄城区2023年石榴产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各责任单位职责,优化了工作机制。制定了《峄城区2023年“石榴种植示范工程项目台账”》。将及时督导调度石榴产业各责任单位按照任务分工,时间节点,推进各项工作。制定了《关于加快石榴种植示范园建设实施方案》,建设设施栽培丰产示范园1处、老化劣质改造示范园2处、标准化管理示范园1处。强化督导检查。坚持平时督查和集中考核相结合,对各成员单位工作成效进行检查督导,实行一月一调度、一通报。建立重点难点问题解决落实机制,及时为产业发展清除障碍、化解问题。将石榴标准园建设、老化劣质改造、基础设施配套等情况纳入考核内容,制定考核标准,实行差异化考核。督导调度区石榴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上争取与石榴产业相关的农业、水利、科技、文化旅游等扶持项目及相关政策。加大企业的培育扶持。持续深化与广药集团的全方位合作,1月10日,山东省政府与广药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副省长凌文对峄城石榴产业发展作出批示。借此契机,不断寻求在大医疗、大健康等方面新的合作点,重点瞄准中医药产业园、医疗器械产业园、健康小镇等项目进行洽谈。力争在医药产业园、医疗器械产业园、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生产等在谈项目上取得突破。计划新增广药集团石榴系列产品2种,产值力争突破5亿元,将大健康产业园打造成为中国石榴产业创新发展标志性聚集区。目前,王老吉(枣庄)石榴大健康产业园项目新上易拉罐灌装、果条、无菌 PET 灌装、碳酸饮料等生产线8条,新上1200公斤/小时石榴剥籽生产线和配套冷库相关设备。二是聚力产业融合创新,统筹推进品牌共建。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按照《关于支持枣庄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若干政策》要求,省、市专家调研组对“峄城石榴”国家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申报进行调研考察,启动相关项目申报工作。参加了省农业农村厅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节目中心举办的“乡村助农团”公益助农系列活动,通过现场投票和综合考评,“峄城石榴”系列产品成功入选CCTV-17“乡村助农团”公益宣传特色农产品。中央电视台将对“峄城石榴”开展免费公益设计宣传,5月17日在全国10大城市地标楼宇点亮,进行大屏幕动漫海报宣传,助力“峄城石榴”品牌打造。打响“冠世榴园”形象品牌。举办峄城欢乐汇2023年“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暨黄河大集系列活动、非遗年货节、“黄河大集·福临峄城”春节季活动、冠世榴园欢乐季之“逛古会、听大戏、赏非遗、赶黄河大集”青檀庙会系列活动等。“五一”期间又举办了“青檀庙会又回来了”青檀庙会文化节系列活动,推出了适合假日出行的四条精品旅游线路,同时做好线下宣传,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的一体化、全方位服务,满足游客多元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旅游需求。加强媒体推介,扶持电商发展。峄城区获评“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中国最美绿色休闲旅游目的地”称号。榴园镇入选2022年度山东省精品文旅名镇(乡村旅游重点镇)名单,榴园镇贾泉村入选山东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峄城区榴园镇娘娘村等村庄入选第三批全省景区化村庄名单。石榴融创园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五一”期间飞行小镇游人如织,青檀庙会文化节系列活动登上了央视新闻。积极开发线上销售渠道,通过淘宝、拼多多、抖音等网络电商平台,构建线上销售网络。开展电商培训,加大对海石花、美果来、亚太、峄州生物科技等石榴深加工企业的电商培训力度,指导其积极开发线上销售渠道,已建设15个直播间,开通2个抖音账号。
(四)从金融助农角度促进农民增收。一是促进融合发展,走绿色可持续之路。持续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活动,解决企业融资需求;发挥金融辅导队职能,向企业宣传各项金融政策、推广特色金融产品、摸清企业融资需求并针对企业融资领域问题提供专业化解决方案等方式,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开展金融活水助企纾困“双服务一融合”专项行动,主动梳理个体户的融资诉求,建立健全服务跟踪台账。截至目前,已走访调研土地规模化经营户19户,共有融资需求0.5亿元;已梳理有融资需求养殖户21户,融资需求1.28亿元。目前正在积极引导银行机构上门对接,指导个体户完善信贷材料,尽快落实贷款投放。全区已发放“齐鲁富民贷”5500万元,较年初新增3700万元。二是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评信增信机制,优化农村信用生态环境,持续推进整村授信,重点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户等信息采集力度,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积极探索农业保险制度,要切实保障农民利益,维护农业乡村经济平稳发展,防范化解“三农”领域的重大风险。根据峄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峄城区土地规模化生产经营奖补方案》的通知(峄政字〔2022〕10号)精神,鼓励引导保险机构结合土地规模化经营,探索开发新型保险产品。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扎实抓好示范项目建设。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合理布局夏作物生产,确保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落实、落细、落到地块;加快推进“渔业小镇”“古运梦河”“和美乡村”、齐鲁样板示范区等项目建设,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同时注重将人才引进与利用、农文旅相结合项目纳入统筹范围,走集约高效发展道路。持续开展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
(二)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积极组织开展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充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抓好返贫动态监测,充分利用好衔接资金,抓好项目管理,严格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推进农加规企业膨胀扩规,实现数量营收双增长。
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支持,感谢您的宝贵意见,我们将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踏实奋进,努力工作,将您的意见融入到我们日常的工作中,为我区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