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15号提案的答复(关于提升农村养老水平的提案)
XX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农村养老水平的提案》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区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
提案中提出建议6条,其中涉及我单位5条,已采纳落实5条,落实率100%。农村养老服务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农村养老服务,是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农村老年人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农村养老工作,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发展新格局,为全区老人营造一个幸福、舒适的养老环境。目前全区养老服务机构12家,镇街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5处,日间照料中心12处,农村幸福院47处,爱心食堂18处。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主要措施
一是持续强化政府兜底线、保基本的职能。持续落实老年人福利补贴政策,不断提高供养水平,扩大保障范围,确保必要性、刚性的基本养老服务资金得到供给保障。今年以来,为1905名60-99周岁的低保老年人发放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资金152.278万元;为2002位特困供养老人发放特困供养资金2157.31万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750元/人月,为符合临时救助条件的老人及时办理临时救助补贴。初步形成了老年人社会救助、老年人福利补贴和农村特困人员供养等相衔接、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老年人生活保障体系。
二是打造长者“幸福家园”,实现“老有所养”。全力推动养老服务业扩容提质增效,实现政府投资与社会资本投资养老事业齐头并进,全面开花的良好局面。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峄城区特困人员供养服务中心正在建设,将新增护理型床位300张,补齐我区区级敬老院的空白;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的仙坛养老服务中心二期,将于年底完成装修,届时将新增护理型床位500张。推进服务建设,打造星级养老服务品牌。通过等级评定与运营补贴挂钩,引导和鼓励各类养老机构积极申报等级评定,推进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截至目前,全区12家养老机构,其中三星级养老机构6家,二星级5家,全区星级养老机构占比达到92%。
三是精心组织“爱心食堂”建设,实现“养老不出村”。为解决农村空巢、困难、高龄等居家养老老人用餐难问题,峄城区把“爱心食堂”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实施。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爱心食堂”18处,日均服务老年人700余人,得到了各级各界广泛认同和广大农村老人拥护支持。倡导邻里乡亲“一份爱心献食堂”的互助模式,引导慈善资源、志愿者队伍、乡贤企业、爱心人士参与建设,将助餐服务与特殊群体老年人的探访、关爱、精神慰藉有机结合起来,持续激发农村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累计接收市区慈善组织、乡贤企业、爱心人士、村干部、村民捐赠100余万元,有效保障了“爱心食堂”运营资金充足,可持续长久良性运营,解决了村内低保、特困、孤寡和留守老年人“吃饭难”“做饭愁”的问题。
四是精心开展“多元化养老”服务,实现“老有颐养”。在解决农村老年人孤独寂寞和物质生活方面的难题的基础上,峄城区积极组织开展创新活动,以村级“爱心食堂”、农村幸福院、镇街敬老院为平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志愿者服务队伍、社工组织等,组织开展义诊、免费理发、送戏下乡、文艺汇演、心理咨询、“我为老人拍张照”等活动,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是精心实施“照料护理”服务,实现“老有所护”。深化照护服务,探索“3+3+三”新型救助模式,统筹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和公益岗3个群体力量,盘活彩票公益金、提标资金、慈善资金3项资金共计110余万元,委托第三方服务公司,为全区1600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400余名生活不能自理经济困难老年人购买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家政服务、心理疏导等多种服务,让更多失能半失能的老人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护。投资92万元,为46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进一步提升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更好地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
六是精心设置“养老培训”课程,助力“老有所养”。加大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力度,依托培训机构组织全区养老机构负责人、老年人照护者、老年社会工作者开展“老年人家庭照护者培训班”“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技能提升培训”4场,不断扩大养老产业从业人员队伍,逐步实现农村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组织参加2022年“福彩杯”枣庄市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我区荣获优秀组织奖,派出的3位参赛选手,取得了2人荣获大赛二等奖,1人荣获大赛三等奖的优异成绩,获奖人数全市最多。
二、下步工作打算
1、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制度,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推动实现全区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结合我区实际情况,面向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开展探访关爱服务,制定特殊困难老年人分级分类探访关爱服务措施。聚焦特殊困难老人探访关爱服务工作,整合项目资源,统筹各方力量,完善系统性的探访关爱服务机制,切实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老年人安享晚年。
2、加快养老服务转型升级,让养老服务更贴心。优化敬老院布局,加快敬老院从“镇办镇管”向“县办县管”转型,推进区特困人员供养服务中心建设,集中收纳失能半失能特困供养老年人。深化“公建民营”改革,与品牌养老服务组织洽谈协商,委托专业养老服务组织运营辖区敬老院,实现规模化、连锁化运营,切实增强老人安全感、获得感。
3、加强养老机构宣传推介力度,提高社会认知度。继续加强养老服务宣传力度,营造和睦温馨的养老氛围,以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为出发点,以真诚服务为抓手,不断完善养老服务功能,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组织“开放日”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老年家庭等到养老机构现场参观,体验各项服务,让他们近距离地了解养老机构的设施和服务以及日常管理,消除公众对养老机构的疑虑和误解。通过宣传进社区、进村(居)等形式,让更多老人了解到养老的多样性、便利性,逐步改变传统养老思维,组织开展试吃、试住服务,实际感受舒适环境,增强多方面的体感体验。
峄城区民政局
2023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