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103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加强匡衡祠历史文物古迹保护利用的意见建议)
**委员:
您提出的提案《关于加强匡衡祠历史文物古迹保护利用的意见建议》收悉,感谢对文旅工作的支持。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峄城区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方针,不断加大对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工作力度,充分发挥文物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匡衡祠,位于峄城西南14华里。清乾隆四十年峄县县令张玉树重建匡衡祠,原址在匡衡墓南部,“文革”期间匡衡祠被毁坏。匡衡墓位于匡衡祠的前方,墓封土堆高约4米,直径35米,有乾隆四十年时峄县县令张玉树亲题:“汉丞相乐安侯匡衡之墓。”匡衡墓于1992年被省政府批准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附属物有清代石碑二通,并有专职人员看管。1993年,峄城区政府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在匡衡墓北侧重新修建了匡衡祠及神道。匡衡祠的位置较为偏远,景点也比较单一,建成之后并没有多少游客,缺乏保护建筑的经费,加之受到自然环境和人为的破坏,匡衡祠及神道荒废一片。
一、积极进行修缮保护。为擦亮“冠世榴园·匡衡故里”城市名片,2013年5月以来,峄城区文广新局按照区政府的安排对匡衡祠进行了重新修缮,主要是对破损的地方进行修理,至7月底基本完工。由于风吹雨淋,匡衡祠内壁画脱落严重,区文广新局11月下旬组织榴园书画院的专业人员对匡衡祠大殿内的壁画进行了重新绘制,至12月初,匡衡祠内壁画修复完好。修复后的大殿壁画更加生动传神。2021年3月,区文旅局组织党员志愿者对祠内的杂草树木进行了清理,栽植了松柏200余棵,对匡衡祠重新进行了绿化。2022年区文旅局争取资金75万元对匡衡祠进行了维修保护,目前工程已结束。
二、加强日常维护管理。目前我区已建立了完善的文物保护巡查检查工作机制,一是与第三方安保公司签订的巡查服务合同,定期对文保单位进行消防检查和日常维护,做好记录,及时上报巡查情况;二是要求各镇(街)负责文物的工作人员及各文保单位文物保护员对属地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日常检查,并定期上报日常巡查记录;三是区级文物安全负责同志及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不定期巡查、督导文物保护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跟踪排查文物安全隐患,有力推进文物保护监管机制责任落实到位,使文物保护全领域覆盖、全环节联动,坚决守住文物安全底线、红线和生命线,确保文物保护工作整体、高效运转。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掘、传承、保护匡衡文化,将匡衡励志求学的有关故事纳入创作计划中,丰富匡衡与老峄县文化内涵,推进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感谢您对文旅局工作的关注及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我区的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
峄城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9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