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城区政府网站欢迎您! 简体繁体无障碍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首页>详细资料

对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26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加大农民农业技术培训的意见建议)

来源: 峄城区农业农村局 时间: 2024-04-30

***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农民农业技术培训的意见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完善专业化农民信息档案,摸清底数,做好培训计划。

我单位始终坚持把农民教育培训需求调查和档案管理作为夯实农村实用人才阵地的顶梁柱。一是做好“一个规划”。为全面做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每年都高标准编制《峄城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实施方案》文件,明确提出要围绕全力保障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应、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统筹推进种养加农户生产技术技能、生产经营主体产业发展能力及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训,全面支撑粮油生产大面积提单产,全面支撑农业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支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二是摸清“两个底数”。一方面,摸清培训意愿,召集种养大户代表座谈,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和摸底调查,摸清全区范围内有意愿参加培训的农民底数及主要诉求,建立培训对象库,加大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宣传力度,做到有意愿参加培训的农民应知尽知。另一方面,摸清培训需求,根据线上调研问卷数据和座谈情况,深入分析归纳不同年龄、不同产业和农时节令的共同需求,确定年度培训的目标、内容和形式,做实抓细“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因时施教”,为培训实施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建立“三个制度”。建立管培分离制度,峄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作为项目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组织实施、资金落实、监督和管理等,培训机构作为培训主体,负责开展具体业务培训,规范使用资金,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培训任务。建立培训台账制度,培训机构建立培训台账,记录培训时间、类型、人数以及学员个人信息等,每次培训要求学员签到,留下开班、结业等培训过程影像资料,以确保真实性。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培训机构按要求将相关信息100%录入信息管理系统,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信息化管理,峄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培训机构都建立培训档案,结合有关档案管理及保管期限规定,加强培训档案管理,确保档案资料完整,文字影像资料清晰。

二、加大农民农业技术培训的政策支持。

我单位始终坚持把惠农政策作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助推器。一是做好农民培训政策宣讲。充分利用赶科技大集、进村入户等形式发放《高素质农民培育惠农政策宣传明白纸》,向农民群众解读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形式、意义,并及时在“峄览”APP上发布招生简章,明确指出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不收取学员任何费用。二是严格农民培训政策落实。将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并于2023年首次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我区连续5年在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获得满分,2023年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中也荣获满分。三是抓实农民培训训后服务。组织农技人员和农业农村部门专业队伍,为培育对象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帮助产业发展带头人获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信贷保险、产品展示展销等方面支持,搭建交流展示平台。

三、重视农技专业化人才项目库的建设。

我单位始终坚持把人才库建设作为夯实农村实用人才阵地的蓄水池。一是创新实施“师傅带徒”项目。为充分发挥乡土优秀人才引领示范作用,带动乡村人才创新创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我区积极探索实践“师傅带徒”高素质农民培育新模式,并成功入选高素质农民培育“师傅带徒”项目创新试点县,峄城区汇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希宽入选高素质农民大师。二是全面开展山东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行动。通过个人申请、县级推荐、省市甄选、部级备案的程序,层层筛选,逐级审核,连续两年累计遴选确定13名高素质农民成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项目培育对象,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更新知识、提升能力,蜕变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领头雁”。三是接续进行人才评选。截至目前,累计评选出“齐鲁乡村之星”18人、“枣庄乡村之星”28人、枣庄市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共计14人、“峄城区乡村之星20人”;累计评定新型职业农民副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0人、初级职称19人。

四、立足农民精准需求,畅通专业化培训渠道。

我单位始终坚持把渠道体系建设作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生命线。2023年,我区坚持分层分类分专题开展培训,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一是组织参加省级示范培训。组织3名学员参加2023年青年农创客创新创业省级示范研修培训,提升青年创业者综合创业技能,培养产业创新发展思维,激发农业创业热情,掌握现代农业创业创新运营模式与技巧,为实施乡村人才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组织8名学员参加山东省2023年“农业丝路先锋”培训,培育一批优秀外向型农业高端人才。组织10学员参加山东省2023年农业经理人培训,着重培养学员经营管理、经营模式、市场营销、品牌创建和职业素养及能力水平,提高学员职业自豪感和使命感。二是组织参加市级重点培训。组织11名学员参加枣庄市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培训班,提升参训农民的电商营销能力,加快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促进我区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协助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7名学员参加枣庄市2023年高素质农民兵支书培训班,重点围绕惠农政策、稳粮保供、乡村建设管理、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等内容开展培训。联合区妇联组织6名学员参加枣庄市2023年高素质女农民培训班,提升参训农民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能力,加快建设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队伍。组织7名学员参加枣庄市2023年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训班,助力乡村优秀青年群体提升综合素质,帮助青年农民用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来提升增收致富能力。三是有序开展区级精品培训。制定《峄城区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实施方案》,并根据《实施方案》要求,紧密围绕粮油生产,依农时、分阶段开展粮油单产提升培训,共培训学员164人。第一阶段于8月21日—25日、8月28日—9月1日完成,第二阶段于11月6日—10日、11月16日—

20日完成。同时,在阴平镇西白西村、古邵镇程庄村、榴园镇贾泉村、底阁镇望夫台村完成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训行动。

五、搞好测土配方,推进农民科学化种植模式。

我单位高度重视。2017年以来,我区开展了水肥一体化、化肥减量增效、耕地地力保护提升和峄城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加大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建立以有机肥、土杂肥、微量元素肥料和生物菌肥为主的施肥制度,从根本上改良土壤保证作物生长发育所需各种营养元素全要素供应。根据土壤检测和植株分析的基础上综合核定有机肥、无机肥、微量元素肥料和生物菌肥的用量和作物施肥日期,进行科学动态养分管理,环保节肥。同时开展“科学施肥进万家”宣传活动,制定科学施肥方案,大力宣传科学施肥知识,增强农民科学用肥意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加大对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培训。

下一步,我单位将紧密围绕省市工作部署,结合农时农情,及时制定实施方案,择优选用培育机构,合理设置培训课程,确保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圆满完成,筑牢乡村振兴人才“堡垒”。

峄城区农业农村局    

2024年4月24日   

联系电话:7881058                          

联系人:赵肖飞


对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26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加大农民农业技术培训的意见建议)

发布时间: 2024-04-30    来源:

***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农民农业技术培训的意见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完善专业化农民信息档案,摸清底数,做好培训计划。

我单位始终坚持把农民教育培训需求调查和档案管理作为夯实农村实用人才阵地的顶梁柱。一是做好“一个规划”。为全面做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每年都高标准编制《峄城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实施方案》文件,明确提出要围绕全力保障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应、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统筹推进种养加农户生产技术技能、生产经营主体产业发展能力及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训,全面支撑粮油生产大面积提单产,全面支撑农业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支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二是摸清“两个底数”。一方面,摸清培训意愿,召集种养大户代表座谈,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和摸底调查,摸清全区范围内有意愿参加培训的农民底数及主要诉求,建立培训对象库,加大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宣传力度,做到有意愿参加培训的农民应知尽知。另一方面,摸清培训需求,根据线上调研问卷数据和座谈情况,深入分析归纳不同年龄、不同产业和农时节令的共同需求,确定年度培训的目标、内容和形式,做实抓细“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因时施教”,为培训实施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建立“三个制度”。建立管培分离制度,峄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作为项目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组织实施、资金落实、监督和管理等,培训机构作为培训主体,负责开展具体业务培训,规范使用资金,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培训任务。建立培训台账制度,培训机构建立培训台账,记录培训时间、类型、人数以及学员个人信息等,每次培训要求学员签到,留下开班、结业等培训过程影像资料,以确保真实性。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培训机构按要求将相关信息100%录入信息管理系统,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信息化管理,峄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培训机构都建立培训档案,结合有关档案管理及保管期限规定,加强培训档案管理,确保档案资料完整,文字影像资料清晰。

二、加大农民农业技术培训的政策支持。

我单位始终坚持把惠农政策作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助推器。一是做好农民培训政策宣讲。充分利用赶科技大集、进村入户等形式发放《高素质农民培育惠农政策宣传明白纸》,向农民群众解读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形式、意义,并及时在“峄览”APP上发布招生简章,明确指出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不收取学员任何费用。二是严格农民培训政策落实。将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并于2023年首次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我区连续5年在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获得满分,2023年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中也荣获满分。三是抓实农民培训训后服务。组织农技人员和农业农村部门专业队伍,为培育对象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帮助产业发展带头人获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信贷保险、产品展示展销等方面支持,搭建交流展示平台。

三、重视农技专业化人才项目库的建设。

我单位始终坚持把人才库建设作为夯实农村实用人才阵地的蓄水池。一是创新实施“师傅带徒”项目。为充分发挥乡土优秀人才引领示范作用,带动乡村人才创新创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我区积极探索实践“师傅带徒”高素质农民培育新模式,并成功入选高素质农民培育“师傅带徒”项目创新试点县,峄城区汇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希宽入选高素质农民大师。二是全面开展山东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行动。通过个人申请、县级推荐、省市甄选、部级备案的程序,层层筛选,逐级审核,连续两年累计遴选确定13名高素质农民成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项目培育对象,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更新知识、提升能力,蜕变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领头雁”。三是接续进行人才评选。截至目前,累计评选出“齐鲁乡村之星”18人、“枣庄乡村之星”28人、枣庄市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共计14人、“峄城区乡村之星20人”;累计评定新型职业农民副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0人、初级职称19人。

四、立足农民精准需求,畅通专业化培训渠道。

我单位始终坚持把渠道体系建设作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生命线。2023年,我区坚持分层分类分专题开展培训,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一是组织参加省级示范培训。组织3名学员参加2023年青年农创客创新创业省级示范研修培训,提升青年创业者综合创业技能,培养产业创新发展思维,激发农业创业热情,掌握现代农业创业创新运营模式与技巧,为实施乡村人才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组织8名学员参加山东省2023年“农业丝路先锋”培训,培育一批优秀外向型农业高端人才。组织10学员参加山东省2023年农业经理人培训,着重培养学员经营管理、经营模式、市场营销、品牌创建和职业素养及能力水平,提高学员职业自豪感和使命感。二是组织参加市级重点培训。组织11名学员参加枣庄市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培训班,提升参训农民的电商营销能力,加快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促进我区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协助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7名学员参加枣庄市2023年高素质农民兵支书培训班,重点围绕惠农政策、稳粮保供、乡村建设管理、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等内容开展培训。联合区妇联组织6名学员参加枣庄市2023年高素质女农民培训班,提升参训农民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能力,加快建设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队伍。组织7名学员参加枣庄市2023年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训班,助力乡村优秀青年群体提升综合素质,帮助青年农民用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来提升增收致富能力。三是有序开展区级精品培训。制定《峄城区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实施方案》,并根据《实施方案》要求,紧密围绕粮油生产,依农时、分阶段开展粮油单产提升培训,共培训学员164人。第一阶段于8月21日—25日、8月28日—9月1日完成,第二阶段于11月6日—10日、11月16日—

20日完成。同时,在阴平镇西白西村、古邵镇程庄村、榴园镇贾泉村、底阁镇望夫台村完成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训行动。

五、搞好测土配方,推进农民科学化种植模式。

我单位高度重视。2017年以来,我区开展了水肥一体化、化肥减量增效、耕地地力保护提升和峄城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加大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建立以有机肥、土杂肥、微量元素肥料和生物菌肥为主的施肥制度,从根本上改良土壤保证作物生长发育所需各种营养元素全要素供应。根据土壤检测和植株分析的基础上综合核定有机肥、无机肥、微量元素肥料和生物菌肥的用量和作物施肥日期,进行科学动态养分管理,环保节肥。同时开展“科学施肥进万家”宣传活动,制定科学施肥方案,大力宣传科学施肥知识,增强农民科学用肥意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加大对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培训。

下一步,我单位将紧密围绕省市工作部署,结合农时农情,及时制定实施方案,择优选用培育机构,合理设置培训课程,确保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圆满完成,筑牢乡村振兴人才“堡垒”。

峄城区农业农村局    

2024年4月24日   

联系电话:7881058                          

联系人:赵肖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