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107号提案的答复(关于预防辍学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建议)
****委员:
您提出的提案《关于预防辍学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建议》收悉,感谢对辍学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工作的支持。经商,现答复如下:
提案中提出建议(问题)4条,其中涉及我单位1条,已采纳落实1条,落实率100%。
强化青少年法治教育宣传,补齐普法短板
(一)提前预防,用好学校主阵地。为有效避免未成年人辍学后参与违法犯罪活动,首先做好学生在校期间的法治宣传引导工作,率先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良好格局。一是发挥法治副校长作用。为全区62所中小学聘任新一届的法治副校长,完善全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动态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法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常态化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重点普及“控辍保学”有关法律知识,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有关规定,明晰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保障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这一法定义务,调度法治副校长开展送法进校园、法治报告会等普法活动20余场次,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降低辍学未成年人数量和犯罪几率。二是助力校园欺凌防治工作。落实峄城区“070勇敢者行动”工作推进会议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070勇敢者行动”工作机制,组织各镇(街)司法所及时开展预防校园欺凌等法治宣传活动,营造防治校园欺凌的良好氛围。今年以来,各镇(街)司法所开展预防校园欺凌法治宣讲、法治报告会、安全教育主题活动等共9场次,宣讲人数500余人。其中,吴林司法所组织吴林中学学生前往峄城区人民法院模拟法庭实践活动。设置驻校法律服务工作室,由专业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法律咨询做亮品牌,学校师生、家长已形成“有事找法律服务室”的习惯。充分发挥“一室三员”作用,“一室”即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室,“三员”即法治教育督导员、社会环境监督员、特殊人群帮教员,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保障青少年从出校门到进家门的全程安全。三是职能部门联动普法。联合教体、法院、检察院等部门推进普法资源共享,常态化对青少年这一“关键群体”开展法治教育活动,开展宪法晨读、法治主题演讲等活动,普及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围绕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进行普法宣讲,结合校园安全、网络诈骗等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从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案例入手,通过以案释法、现场提问等形式先后开展了“送法进校园,宣讲民法典专项活动”、“防电信诈骗进校园”、“学法用法,做遵纪守法好少年”等普法宣讲活动。
(二)全面普法,用好线上线下平台。印发《峄城区“谁执法谁普法”“一月一主题”法治宣传活动方案》,有效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增强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组织各相关部门、各镇(街)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活动进乡村、进社区、进机关、进网格等“六进”活动,对辍学未成年人情况进行特别关注,紧跟重要时间节点,利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民法典宣传月等时间节点,联合开展主题普法宣传活动。截至目前,全区通过带领普法志愿者悬挂横幅、解答群众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共开展宣传活动13场次,累计征订发放普法宣传手册10000余册,发放各类宣传单8000余份,做到将法律法规送到群众身边、渗透进群众心里。坚持线上线下齐头并进,围绕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注重选取与其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点,利用公众号等媒体普法优势,通过依托峄城司法行政、峄城区人民检察院、榴乡教育等线上平台,围绕控保辍学、未成年人保护、防欺凌等多个主题开设专栏,发布以案释法案例,打造屏幕里的普法宣传新阵地。今年以来,区司法局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工作动态、法治新闻、以案释法等法治宣传信息150余篇。
(三)普治结合,用好“两个人”宣传教育优势。加快乡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推动法治学习宣传向基层延伸,提高现有阵地利用率。目前7个镇(街)均已设置完备法治文化广场、法治长廊、法治一条街、普法宣传墙等上百处法治宣传地标,让百姓出门见法、散步学法。乡村普法需要精准到人,基层依法治理呼唤“生力军”。扎实推进“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在334个村(社区)配备“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1845名。利用“民法典宣传月”等活动节点,组织对村“两委”干部、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基层人民调解员、普法志愿者等开展法律知识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群众运用法律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司法局组织带动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网格长入户带领村民学法守法,并格外关注辍学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态,协调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司法行政工作者等资源力量,组成村级普法志愿者服务队,开展“送法进乡村”普法活动,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理念在基层落地生根。
峄城区司法局
2024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