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第15162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提升城市文化内涵的建议)
***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提升城市文化内涵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峄城区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不断加大对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利用工作力度,充分发挥物的历史和科学价值。
一、逐步完善文物责任体系。一是峄城区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文物保护法》、《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和《枣庄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精神,始终坚持“四有”工作规范,(即:有保护标志、有保护范围、有记录档案、有保护机构或专人看护),推动文物保护事业逐步执行“五纳入”,(即: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二是严格落实文物保护安全责任制,认真落实防火、防盗等各项安全措施,对全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展消防安全大检查。三是做好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看护员审核、登记和培训工作,与文物看护员签订责任书,要求其定期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例行检查,并做好巡查记录,巡查情况按月上报。四是区文物部门积极联合公安、消防等部门对全区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综合检查,对部分保护单位进行重点检查,排除各种文物安全隐患,严密防范各种突发事件,确保文物安全。
二、文物基础工作常抓不懈。利用5.18博物馆日、6.9文化遗产日、法制宣传日和大型广场活动,制作宣传牌与悬挂宣传横幅等形式,走上街头、走进学校和部队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一系列重要论述、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与文物保护等知识内容,在群众中营造保护文物光荣,损坏文物可耻,破坏文物犯罪,人人参与文物保护的氛围。
三、文物保护深入推进。充分发挥公布文保单位这一重要手段,对新发现的重要文物实施有效保护。我区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向上申请专项保护经费。从2013年起共对4处文保单位进行修复,共争取上级资金172万余元。一是2013年积极筹划对峄城区国共谈判旧址进行维修保护设计,向省级争取维修保护资金100万元。于2015年完成施工,国共谈判旧址修缮一新。室内布展了鲁南战役时期图片和实物,供群众参观和学习,较好的发挥爱国教育基地作用;二是2015年争取市级财政资金52万元,对天主教堂进行修复;三是2017年争取市级财政资金20余万元,对黄家大院进行修复;四是2018年对铁楼和方楼进行设计测绘,文物保护项目已在省立项。现进入施工设计评审阶段,等待省级评审通过后进行修复;五是2019年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省保护单位基督教堂进行实地测量和规划设计,争取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六是2020年争取区级财政资金10万元,对瓦门楼(新四军指挥部旧址)进行修缮保护。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我区把对文物保护有关法规的学习纳入干部培训学习和普法教育。在全区文旅系统开展以学习文物保护法规、增强保护文物责任感的教育,并定期召开文物保护看护人员会议,进行信息交流,以会代训等,提高了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区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推动全区文物工作水平实现新的提高。
峄城区人民政府
2021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