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城区政府网站欢迎您! 简体繁体无障碍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首页>详细资料

对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112124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完善社区便民服务体系的建议)

来源: 峄城区政府办公室政务公开室 时间: 2023-10-14

**:

您提出的《关于完善社区便民服务体系的建议收悉,感谢对街道工作的支持。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峄城区坛山街道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提供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政务生活服务为目标,全面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加强服务中心建设。一是拓宽便民服务事项。随着“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政务服务事项下放到镇街层面,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办理相关事项,有效解决了群众“办事难”的问题。为此,街道服务中心对服务窗口进行了优化设置,设立了社会保障、残联事务、民政事务、不动产登记、工商注册、食品卫生许可、帮办代办、跨域通办、集成办等10个窗口,并设有老年人、现役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绿色通道,为群众提供标准化、便利化、人性化的政务服务。二是织密便民服务网络。投资200余万元,对20个社区(村)便民服务中心实行硬件升级改造,建立了区市民中心、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社居便民服务站三级服务体系和帮办代办体系将社区分设的多个办事窗口整合为一处综合受理窗口,变“多窗受理”为“一窗受理”。梳理群众关切的社区公共服务“三务”事项清单,政务服务52项,便民服务20项,志愿服务11项,方便群众就近进行事项办理。三是实施全天候工作模式。实行“周末不断档 ,全年不打烊”工作模式,中午和节假日窗口正常开放,满足了企业、群众错峰办事的需求,解决了群众上班时间“没空办”、休息时间“没处办”等难题。

二、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一是打造生活服务圈。结合镇域路域整治、老旧小区改造、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围绕社区周边配备便民超市、运动场地、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养老等群众生活所需各类服务,把便利融入生活,目前辖区20个社区(村),配备有便民服务超市26家,文化活动中心20个,养老服务中心15家,群众不出社区即可实现各类需求全满足。二是加强基础设施改造。在兴国、徐楼等社区高标准打造学习教育基地,建设了便民服务场所。针对立足群众实际需求,对辖区22个小区实施封闭,铺设沥青路2万余平方米,安装道闸门禁16处,清理下水道8000余米,清理化粪池579个,建设停车位1500余个,加装监控、路灯,通过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提升,为居民悦享生活提供坚实保障。三是加强社区教育资源配置。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对不同校区实施改扩建工程,同步将辖区4所学校全面交接区直统一管理,城区教育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有效缓解了城区大班额、入学难问题,为居民就近入学提供了方便。

三、健全卫生服务网络。一是加强家庭医生队伍建设。抽调79名专业从业人员成立了18支家庭医生专业团队,在每个社区配备至少一个卫生服务站,常态化开展健康体检进社区、家庭医生签约等活动,全面满足群众基本医疗需求。二是建立双向就诊机制。通过医联体、医共体有效结合,与区人民医院积极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定期聘请二级医院专家坐诊,更好建立双向转诊制度。三是基层医疗存在部分困难。目前国家基本医药和医保政策是按照医院级别划分使用药品和报销政策,导致基层医院使用的药品目录和报销比例与上级医院并不同,基层医疗机构使用采购药品受限,药品类别少,与居民日常需求还有差距。

四、完善治安防控体系。一是治理平台进一步升级。将“雪亮工程+AI”平台升级改造,实现人脸查询、车辆查询、店外违规处置、街面违规处置、视频巡查、山林防火和烟雾预警、企业安全生产、智能事件预警等功能。二是实施全域网格化管理。以精准服务为目标,实施“四全”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搭建了街道-社区-基础网格-微网格四级网络组织机构。划分为80个基础网格,352个微网格,全体机关人员、社区干部下沉至网格,依托信息化平台,真正实现社区治理“一网通管”,群众呼叫网内响应、矛盾纠纷网内化解、便民服务网内开展。三是加强夜间治安巡逻检查对重点区域开展治安巡查,全面了解、记录居民的基本情况、辖区治安状况、有无不稳定因素,同时开展治安防范安全宣传教育,有情况第一时间向派出所报告。对电子监控无死角安装,并对运转情况进行检查,进一步核实社会闲散人员身份证信息,形成了有效震慑,维护了辖区内的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切实增强了辖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五、积极探索市场化运行。为提高辖区居民幸福指数和满意度,街道在社区管理上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完善了社区市场化管理运作模式,稳步吸纳有管理能力、有争先意识和服务质量好的优质单位进行管理,破解社区管理难题。在物业管理和环境卫生方面,采取了通过招投标的形式,择优选用信誉好、组织能力强、出价合理的物业公司成为中标者。针对老人、残疾人、需要关爱人士等特殊人群需要的个性服务,依托社区社会组织,实行低价有偿或政府购买等方式,实施精准供给,为特殊人群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日间照料、就业辅助、心理咨询等服务。

六、实施多样化服务机制。在兴国、徐楼、鹭鸣山庄等社区探索基层社区治理“五社联动”运行机制,逐步推进到辖区所有社区。“五社联动”是以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建设“共治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为目标,坚持党建引领,社区居委会发挥组织作用,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工作者为支撑、以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区志愿者为辅助、以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的现代社区治理行动框架。引导动员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志愿服务者,积极参与社区疫情管控,协助做好全员核酸检测、社区环境消杀、社区卡口管控、物资供应保障等支援性、服务性、事务性工作。同时,发挥社会工作者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专业优势,社区社会组织立足公益、机制灵活的载体优势,社区志愿者扎根基层、乐于奉献的群众性优势,社区公益慈善资源凝聚爱心、引领向善的社会化优势,建立和完善“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协作机制。“五社联动”运行机制的探索,打通了社区资源链接路径,促进资源互助共享,多方共赢,形成良性循环,志愿者服务更加热情高涨,社区社会组织更趋活跃,完成了政府与居民的无缝对接,也让空巢独居老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得到更全面服务。

七、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街道现有城市社区15个,人口近8万人。截止2022年底,社区工作人员150人,其中两委成员97人,2022年招录社区工作者23人,其它社区工作人员30人。通过选举产生的两委成员中专职社区人员优先按照“三岗十八级”兑现工资待遇,其它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参照执行,社区工作者实行量化管理,社区工作者薪酬的百分之三十,按上季度考核绩效兑现绩效工资,极大调动了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热情。

峄城区人民政府    

2023927日  



对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112124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完善社区便民服务体系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23-10-14    来源: 政务公开室

**:

您提出的《关于完善社区便民服务体系的建议收悉,感谢对街道工作的支持。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峄城区坛山街道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提供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政务生活服务为目标,全面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加强服务中心建设。一是拓宽便民服务事项。随着“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政务服务事项下放到镇街层面,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办理相关事项,有效解决了群众“办事难”的问题。为此,街道服务中心对服务窗口进行了优化设置,设立了社会保障、残联事务、民政事务、不动产登记、工商注册、食品卫生许可、帮办代办、跨域通办、集成办等10个窗口,并设有老年人、现役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绿色通道,为群众提供标准化、便利化、人性化的政务服务。二是织密便民服务网络。投资200余万元,对20个社区(村)便民服务中心实行硬件升级改造,建立了区市民中心、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社居便民服务站三级服务体系和帮办代办体系将社区分设的多个办事窗口整合为一处综合受理窗口,变“多窗受理”为“一窗受理”。梳理群众关切的社区公共服务“三务”事项清单,政务服务52项,便民服务20项,志愿服务11项,方便群众就近进行事项办理。三是实施全天候工作模式。实行“周末不断档 ,全年不打烊”工作模式,中午和节假日窗口正常开放,满足了企业、群众错峰办事的需求,解决了群众上班时间“没空办”、休息时间“没处办”等难题。

二、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一是打造生活服务圈。结合镇域路域整治、老旧小区改造、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围绕社区周边配备便民超市、运动场地、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养老等群众生活所需各类服务,把便利融入生活,目前辖区20个社区(村),配备有便民服务超市26家,文化活动中心20个,养老服务中心15家,群众不出社区即可实现各类需求全满足。二是加强基础设施改造。在兴国、徐楼等社区高标准打造学习教育基地,建设了便民服务场所。针对立足群众实际需求,对辖区22个小区实施封闭,铺设沥青路2万余平方米,安装道闸门禁16处,清理下水道8000余米,清理化粪池579个,建设停车位1500余个,加装监控、路灯,通过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提升,为居民悦享生活提供坚实保障。三是加强社区教育资源配置。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对不同校区实施改扩建工程,同步将辖区4所学校全面交接区直统一管理,城区教育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有效缓解了城区大班额、入学难问题,为居民就近入学提供了方便。

三、健全卫生服务网络。一是加强家庭医生队伍建设。抽调79名专业从业人员成立了18支家庭医生专业团队,在每个社区配备至少一个卫生服务站,常态化开展健康体检进社区、家庭医生签约等活动,全面满足群众基本医疗需求。二是建立双向就诊机制。通过医联体、医共体有效结合,与区人民医院积极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定期聘请二级医院专家坐诊,更好建立双向转诊制度。三是基层医疗存在部分困难。目前国家基本医药和医保政策是按照医院级别划分使用药品和报销政策,导致基层医院使用的药品目录和报销比例与上级医院并不同,基层医疗机构使用采购药品受限,药品类别少,与居民日常需求还有差距。

四、完善治安防控体系。一是治理平台进一步升级。将“雪亮工程+AI”平台升级改造,实现人脸查询、车辆查询、店外违规处置、街面违规处置、视频巡查、山林防火和烟雾预警、企业安全生产、智能事件预警等功能。二是实施全域网格化管理。以精准服务为目标,实施“四全”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搭建了街道-社区-基础网格-微网格四级网络组织机构。划分为80个基础网格,352个微网格,全体机关人员、社区干部下沉至网格,依托信息化平台,真正实现社区治理“一网通管”,群众呼叫网内响应、矛盾纠纷网内化解、便民服务网内开展。三是加强夜间治安巡逻检查对重点区域开展治安巡查,全面了解、记录居民的基本情况、辖区治安状况、有无不稳定因素,同时开展治安防范安全宣传教育,有情况第一时间向派出所报告。对电子监控无死角安装,并对运转情况进行检查,进一步核实社会闲散人员身份证信息,形成了有效震慑,维护了辖区内的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切实增强了辖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五、积极探索市场化运行。为提高辖区居民幸福指数和满意度,街道在社区管理上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完善了社区市场化管理运作模式,稳步吸纳有管理能力、有争先意识和服务质量好的优质单位进行管理,破解社区管理难题。在物业管理和环境卫生方面,采取了通过招投标的形式,择优选用信誉好、组织能力强、出价合理的物业公司成为中标者。针对老人、残疾人、需要关爱人士等特殊人群需要的个性服务,依托社区社会组织,实行低价有偿或政府购买等方式,实施精准供给,为特殊人群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日间照料、就业辅助、心理咨询等服务。

六、实施多样化服务机制。在兴国、徐楼、鹭鸣山庄等社区探索基层社区治理“五社联动”运行机制,逐步推进到辖区所有社区。“五社联动”是以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建设“共治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为目标,坚持党建引领,社区居委会发挥组织作用,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工作者为支撑、以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区志愿者为辅助、以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的现代社区治理行动框架。引导动员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志愿服务者,积极参与社区疫情管控,协助做好全员核酸检测、社区环境消杀、社区卡口管控、物资供应保障等支援性、服务性、事务性工作。同时,发挥社会工作者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专业优势,社区社会组织立足公益、机制灵活的载体优势,社区志愿者扎根基层、乐于奉献的群众性优势,社区公益慈善资源凝聚爱心、引领向善的社会化优势,建立和完善“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协作机制。“五社联动”运行机制的探索,打通了社区资源链接路径,促进资源互助共享,多方共赢,形成良性循环,志愿者服务更加热情高涨,社区社会组织更趋活跃,完成了政府与居民的无缝对接,也让空巢独居老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得到更全面服务。

七、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街道现有城市社区15个,人口近8万人。截止2022年底,社区工作人员150人,其中两委成员97人,2022年招录社区工作者23人,其它社区工作人员30人。通过选举产生的两委成员中专职社区人员优先按照“三岗十八级”兑现工资待遇,其它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参照执行,社区工作者实行量化管理,社区工作者薪酬的百分之三十,按上季度考核绩效兑现绩效工资,极大调动了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热情。

峄城区人民政府    

20239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