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城区政府网站欢迎您! 简体繁体无障碍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首页>详细资料

对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112291号提案的答复(关于推动老年大学走进社区的建议)

来源: 峄城区政府办公室政务公开室 时间: 2023-10-14

委员:

您提出的提案《关于推动老年大学走进社区的建议》收悉,感谢对老干部工作的支持。现答复如下:

提案中提出建议5条,其中涉及我5条,已采纳5条,落实率100%

峄城区老年大学成立于1995年,隶属于峄城区委组织部(老干部局),正科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在峄城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峄城区老年大学始终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娱乐性相统一,聚焦主责主业,坚持守正创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不断满足老同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推动老年大学向文化活动展演平台、文艺骨干培训基地、基层文化养老示范中心转型,先后获评全省规范化示范老年大学、全国老年远程教育实验区,不断提升了新时代老年大学工作效能。

一是坚持强基固本,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坚持老有所养,健康长寿;老有所学,增长知识;老有所为,奉献社会的办学宗旨,积极发挥自身平台作用,按照建好主阵地、扩大覆盖面、延伸到基层的总体思路,出台《关于利用社区资源做好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见缝插针”,着力构建老年大学学习活动阵地三级网络,让老年教育的力量向基层延伸。充分利用和挖掘社区各类教育资源,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区范围内高标准建设社区老年大学分校2个、老年社区课堂6,在仙坛文化广场、鹭鸣山庄活动广场设立校外教学点2。以市民中心为依托,兼顾明德花园、美景东方等附近小区,按照“共建共享共用”原则,建设区老年大学东校区1座,打造“10分钟老年教学圈”。建设镇街级分校7家,老年大学综合建筑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充实了离退休干部的精神文化阵地同时,积极加强基层老年教育示范创建工作,以镇街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网络叠加、放大、倍增效应,积极开设远程教育教学点6个,主动对接全国和全省老年大学线上课程,开展手机、网络等新媒体新技术教学,进一步畅通、丰富“三位一体”空中课堂渠道和内容,积极推动老年教育服务和谐社区建设。其中,2个老年大学分校获评“全省基层老年教育示范校”,山东省老年大学远程教育教学点1个。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了一些问题,如基层社区、村居教学点,因老年人日常被家庭琐事牵扯精力较多,活动参与的时间不固定,有些学员参与度低;因老年远程教育人员配备不足,老年远程教学质量不高,一些教学点兴于一时,但后续教学活动坚持不好。

二是坚持三项建设,突出政治引领。坚持以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为重点,以老年大学党支部为抓手,不断提升老干部党员政治素质、党支部组织力和凝聚力。坚持党建带团建,明确学员的主角定位,逐步建立完善由学员参与的民主管理机制,切实发挥班委会作用,促进学校、教师与学员三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激励制度,结合日常考勤及学员民主测评,定期对优秀班干部和优秀学员进行表彰,组织参与全区老干部系统培训班,提高教与学的两个积极性和能动性。同步,在区老干部活动中心建立市级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共享式活动基地,对全区离退休党支部开展组织学习活动提供“预约”服务。

三坚持服务保障,强化为老服务。峄城区历来重视老年教育工作,秉承“老干部需求即是服务追求”的理念,将区老年大学(老干部服务中心)经费列入区级财政预算,按照每年不低于15万标准及时足额拨付到位。树牢“精准化服务、精细化管理”理念,推进“文养结合”幸福养老新模式,深化平安校园、智慧校园建设,做好学校、活动室基础设施的升级维护,不断满足老干部学习活动需要。2023年,应老干部需求新增空调17台。按照老同志兴趣爱好开设音乐、舞蹈、器乐、书法等课程10门。按照专业精、态度好、老年学员评价高原则,先后聘请学校、文艺团队有经验的退休人员和放假大学生进行授课。针对社区老年教学点,选聘社区人员担任老年远程教育人员开展教学帮扶。在日常授课同时,不断为基层老年文艺团队提供支持,徐楼社区艺术团、阴平镇夕阳红艺术团日常培训纳入区老年大学主题班次,进行艺术指导,有效解决了社团发展中的技术瓶颈问题。目前,区老年大学培养了大批的文艺骨干,已成为各基层文体社团、协会的人才库。大力倡树“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不断健全完善党的建设、教学教务、综合管理等制度机制,办理学员证,实施凭证入校,优化学籍管理、课程设置、教师选聘等制度,不断提升规范化为老服务水平。同时,也存在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由于老师都是兼职,稳定性不好,流动性较大;而且,由于峄城区地理位置特点,离退休人员流失到市中和新城等地情况较突出。

四、坚持发挥正能量,注重教学成果转化。以老年大学学员、老年大学艺术团为抓手,开展“增添正能量·共筑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联合徐楼社区艺术团、阴平镇老干部夕阳红艺术团等全区知名老干部社团,以“送戏下乡”、峄城义工等活动为平台,以开展“三个一百”、“一年一村一场戏”等文化惠民活动为载体,经常深入社区、村居、敬老院开展义务演出和“以老助老”等活动,坚持乐为共促,让老干部、老学员当好红色精神和党的声音传播者,展示新时代老年人风采、传递弘扬正能量。结合当下社会实际,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农村、社区、敬老院等地“送戏下乡”100余场次,为2万多普通百姓提供丰富了的精神食粮。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夯实工作基础,按照共建共享原则,在更多社区、村居建好用好老年学校,引导更多的老干部、老年人加入老年教育行列,不断推动“文养结合”幸福养老型模式落地落实。进一步建强师资队伍,通过行业推荐、市场化招聘及志愿服务的方式,多渠道招募更多的教育人才,打造高素质老年教育师资队伍。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方式,优化课程设置,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事业,方便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近“上大学”,使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峄城区人民政府    

2023927日   

对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112291号提案的答复(关于推动老年大学走进社区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23-10-14    来源: 峄城区政府办公室政务公开室

委员:

您提出的提案《关于推动老年大学走进社区的建议》收悉,感谢对老干部工作的支持。现答复如下:

提案中提出建议5条,其中涉及我5条,已采纳5条,落实率100%

峄城区老年大学成立于1995年,隶属于峄城区委组织部(老干部局),正科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在峄城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峄城区老年大学始终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娱乐性相统一,聚焦主责主业,坚持守正创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不断满足老同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推动老年大学向文化活动展演平台、文艺骨干培训基地、基层文化养老示范中心转型,先后获评全省规范化示范老年大学、全国老年远程教育实验区,不断提升了新时代老年大学工作效能。

一是坚持强基固本,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坚持老有所养,健康长寿;老有所学,增长知识;老有所为,奉献社会的办学宗旨,积极发挥自身平台作用,按照建好主阵地、扩大覆盖面、延伸到基层的总体思路,出台《关于利用社区资源做好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见缝插针”,着力构建老年大学学习活动阵地三级网络,让老年教育的力量向基层延伸。充分利用和挖掘社区各类教育资源,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区范围内高标准建设社区老年大学分校2个、老年社区课堂6,在仙坛文化广场、鹭鸣山庄活动广场设立校外教学点2。以市民中心为依托,兼顾明德花园、美景东方等附近小区,按照“共建共享共用”原则,建设区老年大学东校区1座,打造“10分钟老年教学圈”。建设镇街级分校7家,老年大学综合建筑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充实了离退休干部的精神文化阵地同时,积极加强基层老年教育示范创建工作,以镇街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网络叠加、放大、倍增效应,积极开设远程教育教学点6个,主动对接全国和全省老年大学线上课程,开展手机、网络等新媒体新技术教学,进一步畅通、丰富“三位一体”空中课堂渠道和内容,积极推动老年教育服务和谐社区建设。其中,2个老年大学分校获评“全省基层老年教育示范校”,山东省老年大学远程教育教学点1个。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了一些问题,如基层社区、村居教学点,因老年人日常被家庭琐事牵扯精力较多,活动参与的时间不固定,有些学员参与度低;因老年远程教育人员配备不足,老年远程教学质量不高,一些教学点兴于一时,但后续教学活动坚持不好。

二是坚持三项建设,突出政治引领。坚持以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为重点,以老年大学党支部为抓手,不断提升老干部党员政治素质、党支部组织力和凝聚力。坚持党建带团建,明确学员的主角定位,逐步建立完善由学员参与的民主管理机制,切实发挥班委会作用,促进学校、教师与学员三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激励制度,结合日常考勤及学员民主测评,定期对优秀班干部和优秀学员进行表彰,组织参与全区老干部系统培训班,提高教与学的两个积极性和能动性。同步,在区老干部活动中心建立市级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共享式活动基地,对全区离退休党支部开展组织学习活动提供“预约”服务。

三坚持服务保障,强化为老服务。峄城区历来重视老年教育工作,秉承“老干部需求即是服务追求”的理念,将区老年大学(老干部服务中心)经费列入区级财政预算,按照每年不低于15万标准及时足额拨付到位。树牢“精准化服务、精细化管理”理念,推进“文养结合”幸福养老新模式,深化平安校园、智慧校园建设,做好学校、活动室基础设施的升级维护,不断满足老干部学习活动需要。2023年,应老干部需求新增空调17台。按照老同志兴趣爱好开设音乐、舞蹈、器乐、书法等课程10门。按照专业精、态度好、老年学员评价高原则,先后聘请学校、文艺团队有经验的退休人员和放假大学生进行授课。针对社区老年教学点,选聘社区人员担任老年远程教育人员开展教学帮扶。在日常授课同时,不断为基层老年文艺团队提供支持,徐楼社区艺术团、阴平镇夕阳红艺术团日常培训纳入区老年大学主题班次,进行艺术指导,有效解决了社团发展中的技术瓶颈问题。目前,区老年大学培养了大批的文艺骨干,已成为各基层文体社团、协会的人才库。大力倡树“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不断健全完善党的建设、教学教务、综合管理等制度机制,办理学员证,实施凭证入校,优化学籍管理、课程设置、教师选聘等制度,不断提升规范化为老服务水平。同时,也存在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由于老师都是兼职,稳定性不好,流动性较大;而且,由于峄城区地理位置特点,离退休人员流失到市中和新城等地情况较突出。

四、坚持发挥正能量,注重教学成果转化。以老年大学学员、老年大学艺术团为抓手,开展“增添正能量·共筑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联合徐楼社区艺术团、阴平镇老干部夕阳红艺术团等全区知名老干部社团,以“送戏下乡”、峄城义工等活动为平台,以开展“三个一百”、“一年一村一场戏”等文化惠民活动为载体,经常深入社区、村居、敬老院开展义务演出和“以老助老”等活动,坚持乐为共促,让老干部、老学员当好红色精神和党的声音传播者,展示新时代老年人风采、传递弘扬正能量。结合当下社会实际,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农村、社区、敬老院等地“送戏下乡”100余场次,为2万多普通百姓提供丰富了的精神食粮。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夯实工作基础,按照共建共享原则,在更多社区、村居建好用好老年学校,引导更多的老干部、老年人加入老年教育行列,不断推动“文养结合”幸福养老型模式落地落实。进一步建强师资队伍,通过行业推荐、市场化招聘及志愿服务的方式,多渠道招募更多的教育人才,打造高素质老年教育师资队伍。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方式,优化课程设置,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事业,方便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近“上大学”,使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峄城区人民政府    

20239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