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113031号提案建议的答复(把职业教育理念前置到初中学校的建议)
**委员:
您提出的提案已收悉,感谢对职业教育工作的支持。经商(协办单位峄城区人社局),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教育局的关心指导下,峄城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教学质量提升这一战略主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品牌专业建设为核心,以党建统领、新校建设、师资培养、技能提升为重点,在强基础、提内涵、促改革、扩影响、强服务等方面综合施策,职业教育各项工作得到稳步推进。
一是强化政策保障。出台《峄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调动全区各部门力量关注支持职教发展。区职业中专按照相关文件精神,重新进行了岗位调整,优化了岗位设置结构,增设了正高级岗位5个。
二是强化条件改善。不断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实现导游类专业每生每年2800元,理工科类专业每生每年3300元标准及时足额拨付生均经费。近年来先后投资3800万元,建设了实训楼,购置了实训设施,开展了信息化校园工程建设,开发了精品资源共享平台,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大为改善。为了进一步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我区正积极推进区职业中专新校区建设,新校选址在吴林高速出口东侧,岚曹高速路南,占地约227亩,设计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可容纳约5000名学生就读。目前新校区的前期规划、测量已完成,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已办理完毕,土地征收基本完成,规划设计方案正在有序推进。
三是强化队伍建设。通过聘请全国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和企业中高级技术人员、特殊技能人才任专(兼)职专业课教师等形式,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引进,加强学生技能技术实践指导,确保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实现双提升。发挥部门联动效应,根据在校生情况及时调整教职工编制数,支持鼓励年轻教师考取技能证书、申报“双师型”资格,畅通教师发展渠道,全区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双师型”比例达60%以上。2023年暑假为保障学校办学规模扩大需求,进一步加大了师资补充调配力度,共招聘专业教师15人、交流调配教师23人,自主招聘教师24人。
四是扩大办学规模,全面提高职普比。近年来,通过举办职教宣传周加大招生宣传,出台与高中招生同考核、职普融通等举措,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中职学校年招生从“十三五”初期的1132人,增加到现在2856人,职普比不断提高。
五是围绕产业发展,提高专业匹配度。组织区域内企业与区职业中专加强联络,成立了由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学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全方位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经过几年的不断努力,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已通过省级品牌专业验收;计算机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等2个专业建设工作已完成,正等待省级验收。目前我区职业中专开设省级品牌专业数位列全市第一名,占全市总数的四分之一,同时也是全省具有省级品牌专业数比例最高的中职学校。在此基础上,利用高职教育“直通车”政策,积极提升专业办学层次,区职业中专旅游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应用等5个专业分别与山东旅游职业学院、莱芜职业学院等4所省内知名高职院校实现三二连读合作办学。
六是推进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坚持“资源共享、专业共建、人才共育、定向培养”发展思路,通过政、行、企、校、科深度融合,不断推进产教融合发展,先后与区内山东汉旗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力源铁塔制造有限公司等当地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区外京东物流、徐工集团等10余家大中型企业实现校企合作,通过订单培养等多种形式搭建资源共享、深度合作的良好平台,为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提供坚强保障。七是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建设,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峄城区教育和体育局
2024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