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城区政府网站欢迎您! 简体繁体无障碍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首页>详细资料

对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113344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加强“双十镇”建设做强做大镇域经济的建议)

来源: 峄城区农业农村局 时间: 2024-05-17
***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双十镇”建设做强做大镇域经济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几年来,峄城区坚持把“双十镇”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主抓手,加强领导,细化措施,发挥优势,聚力攻坚,镇域经济有了很大提升。近两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镇域经济发展工作,将双十镇建设考核扩大到对全市所有镇(街)经济进行排名,全市掀起了全力推动镇域经济“争先进位、追赶超越”的新局面。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发挥资源优势,推进镇域产业进一步发展。一是夯实农业产业基础。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等项目,推广水肥一体化面积3297亩,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2.2万亩。全区储备粮2万吨、储备油140吨,7个粮食应急网点全部改造完成。二是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落实乡村振兴重大专项病虫防控资金348万元,农机购置补贴中央资金925万元、省级资金185万元,小麦粮补5254.96万元,推广小麦玉米保险以及特色石榴种植保险,全区小麦投保面积37.06万亩,缴保资金1334.16万元,石榴种植保险1.459万亩,缴保资金262.67万元。三是提高产业化水平。新创建省级齐鲁样板示范企业1家、省级布病净化场2个,市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1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市级畜禽智慧牧场、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骨干基地各1家。四是围绕石榴产业打造品牌。2023年度石榴种植示范园工程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加快推进石榴大数据平台建设和现代石榴综合交易中心项目建设。美果来牌石榴汁系列产品、青檀牌生猪肉、蝉如意牌金蝉3个产品被评为展市级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农产品“三品一标”新认证2个,“峄城石榴”入选CCTV-17“乡村助农团”公益宣传特色农产品。五是推进“双十百千”工程创建。截至目前,王府山-凤栖湖榴花绿道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年度项目完成建设任务95%以上;市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年度项目完成建设任务94%以上;市级创新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区年度完成建设任务98%以上;建成省级美丽乡村7个、市级美丽乡村53个,区级美丽乡村全覆盖。

(二)树立正确导向,推进乡村文化进一步丰富。一是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培育。开设“峄城榜样”专栏,引领文明乡风。面向全区征集发布“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112个;全区镇村两级建成文明实践阵地338个,组织开展区级文明实践活动80余场次;推动美德信用峄城建设,开展首届诚信公益集市等美德信用“五进”活动700余场次。二是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开展戏曲(电影)进乡村等文化惠民活动4000余场。结合石榴大会、中秋、国庆节,在冠世榴园景区举办“秋色满园·榴光溢彩”冠世榴园欢乐季系列活动。承办枣庄市第八届群众文化艺术节闭幕式暨枣庄市冬季村晚启动仪式、黄河大集系列活动。三是弘扬传统文化。山东集律博物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阴平毛笔制作技艺及万景园石榴盆景非遗工坊)入选首批省级非遗工坊名单。修缮区博物馆文物展厅、匡衡墓、枣庄师范铁楼等。四是优化文旅市场环境。持续开展文旅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累计出动检查人员876人次,检查文旅经营场所302家次。开展“扫黄打非”,确保文旅市场意识形态安全。加强卫星电视传播秩序专项整治,净化广电市场环境。

(三)夯实基础设施,推动乡村环境进一步提升。一是提升农村水环境治理。完成193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巩固提升,开展巡查20余次。强化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管理,每季度开展一次监督性监测。二是提升农村环境卫生。推进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无害化,按照“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区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加大清运力度,做到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三是强化畜禽养殖污染监管。全区33家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建设了畜禽粪污处理设施并正常使用,439家畜禽养殖专业户畜禽粪污收集处理设施完成治理提升,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1%以上。四是拓宽秸秆综合利用渠道。压实禁烧责任,盯死看牢,打早打小,防患于未然。全面推广“低留茬、细粉碎、破茬播种”机械化种植模式,同时加强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秸秆清理清运活动,今年全区共投入资金1890余万元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已完成秸秆科学还田面积5.7万亩左右,项目区内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五是加大农药废弃物回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今年以来,共投入资金10余万元,已回收34吨,安全处置32吨。

二、下步打算

(一)扎实抓好产业项目建设。积极向上争取特色农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试点项目、石榴产业集群项目,坚持用项目谋突破,用突破促发展,稳步提升我区农业发展水平;重点培育石榴特色产业,加快推进枣庄石榴云大数据平台及石榴产业互联网运营平台和石榴产品交易中心项目建设,开拓实施石榴深加工项目,加快石榴种植标准示范园建设,以项目的实施推动石榴产业发展。

(二)不断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戏曲(电影)进乡村”等惠民工程,叫响“百姓大舞台”新文化品牌。深入开展榴光溢彩 四季欢歌--2023年“峄城欢乐汇”文化惠民系列活动;推进实施“山东手造·匠心榴乡”提升工程,助力非遗保护传承;抓好文旅项目招引和建设,全力推进冠世榴园大理峪石榴融创园、水起·龙塘邑、仙坛养老服务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文明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文化文艺下乡、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等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切实做好“峄城好人”“枣庄好人”“山东好人”“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评选推荐和宣传工作。

(三)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23年全域324个村全面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解决镇驻地污水及周边村庄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环境问题,实现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确保农村饮用水源安全;持续完善对各镇(街)环卫工作的监管考核机制,全面贯彻落实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进一步做好畜禽粪污整治;不断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大力倡导农村土地规模流转,发展高效农业。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关注各镇(街)经济发展情况,围绕镇(街)产业发展再发力,充分利用“双十百千工程”建设,不断提振镇域经济发展,再次真诚感谢您对我区的关注和支持!

峄城区农业农村局

2024年5月16日

联系电话:8015011                联系人:李肖

对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113344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加强“双十镇”建设做强做大镇域经济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24-05-17    来源:
***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双十镇”建设做强做大镇域经济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几年来,峄城区坚持把“双十镇”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主抓手,加强领导,细化措施,发挥优势,聚力攻坚,镇域经济有了很大提升。近两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镇域经济发展工作,将双十镇建设考核扩大到对全市所有镇(街)经济进行排名,全市掀起了全力推动镇域经济“争先进位、追赶超越”的新局面。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发挥资源优势,推进镇域产业进一步发展。一是夯实农业产业基础。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等项目,推广水肥一体化面积3297亩,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2.2万亩。全区储备粮2万吨、储备油140吨,7个粮食应急网点全部改造完成。二是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落实乡村振兴重大专项病虫防控资金348万元,农机购置补贴中央资金925万元、省级资金185万元,小麦粮补5254.96万元,推广小麦玉米保险以及特色石榴种植保险,全区小麦投保面积37.06万亩,缴保资金1334.16万元,石榴种植保险1.459万亩,缴保资金262.67万元。三是提高产业化水平。新创建省级齐鲁样板示范企业1家、省级布病净化场2个,市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1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市级畜禽智慧牧场、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骨干基地各1家。四是围绕石榴产业打造品牌。2023年度石榴种植示范园工程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加快推进石榴大数据平台建设和现代石榴综合交易中心项目建设。美果来牌石榴汁系列产品、青檀牌生猪肉、蝉如意牌金蝉3个产品被评为展市级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农产品“三品一标”新认证2个,“峄城石榴”入选CCTV-17“乡村助农团”公益宣传特色农产品。五是推进“双十百千”工程创建。截至目前,王府山-凤栖湖榴花绿道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年度项目完成建设任务95%以上;市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年度项目完成建设任务94%以上;市级创新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区年度完成建设任务98%以上;建成省级美丽乡村7个、市级美丽乡村53个,区级美丽乡村全覆盖。

(二)树立正确导向,推进乡村文化进一步丰富。一是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培育。开设“峄城榜样”专栏,引领文明乡风。面向全区征集发布“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112个;全区镇村两级建成文明实践阵地338个,组织开展区级文明实践活动80余场次;推动美德信用峄城建设,开展首届诚信公益集市等美德信用“五进”活动700余场次。二是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开展戏曲(电影)进乡村等文化惠民活动4000余场。结合石榴大会、中秋、国庆节,在冠世榴园景区举办“秋色满园·榴光溢彩”冠世榴园欢乐季系列活动。承办枣庄市第八届群众文化艺术节闭幕式暨枣庄市冬季村晚启动仪式、黄河大集系列活动。三是弘扬传统文化。山东集律博物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阴平毛笔制作技艺及万景园石榴盆景非遗工坊)入选首批省级非遗工坊名单。修缮区博物馆文物展厅、匡衡墓、枣庄师范铁楼等。四是优化文旅市场环境。持续开展文旅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累计出动检查人员876人次,检查文旅经营场所302家次。开展“扫黄打非”,确保文旅市场意识形态安全。加强卫星电视传播秩序专项整治,净化广电市场环境。

(三)夯实基础设施,推动乡村环境进一步提升。一是提升农村水环境治理。完成193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巩固提升,开展巡查20余次。强化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管理,每季度开展一次监督性监测。二是提升农村环境卫生。推进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无害化,按照“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区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加大清运力度,做到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三是强化畜禽养殖污染监管。全区33家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建设了畜禽粪污处理设施并正常使用,439家畜禽养殖专业户畜禽粪污收集处理设施完成治理提升,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1%以上。四是拓宽秸秆综合利用渠道。压实禁烧责任,盯死看牢,打早打小,防患于未然。全面推广“低留茬、细粉碎、破茬播种”机械化种植模式,同时加强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秸秆清理清运活动,今年全区共投入资金1890余万元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已完成秸秆科学还田面积5.7万亩左右,项目区内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五是加大农药废弃物回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今年以来,共投入资金10余万元,已回收34吨,安全处置32吨。

二、下步打算

(一)扎实抓好产业项目建设。积极向上争取特色农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试点项目、石榴产业集群项目,坚持用项目谋突破,用突破促发展,稳步提升我区农业发展水平;重点培育石榴特色产业,加快推进枣庄石榴云大数据平台及石榴产业互联网运营平台和石榴产品交易中心项目建设,开拓实施石榴深加工项目,加快石榴种植标准示范园建设,以项目的实施推动石榴产业发展。

(二)不断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戏曲(电影)进乡村”等惠民工程,叫响“百姓大舞台”新文化品牌。深入开展榴光溢彩 四季欢歌--2023年“峄城欢乐汇”文化惠民系列活动;推进实施“山东手造·匠心榴乡”提升工程,助力非遗保护传承;抓好文旅项目招引和建设,全力推进冠世榴园大理峪石榴融创园、水起·龙塘邑、仙坛养老服务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文明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文化文艺下乡、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等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切实做好“峄城好人”“枣庄好人”“山东好人”“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评选推荐和宣传工作。

(三)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23年全域324个村全面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解决镇驻地污水及周边村庄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环境问题,实现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确保农村饮用水源安全;持续完善对各镇(街)环卫工作的监管考核机制,全面贯彻落实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进一步做好畜禽粪污整治;不断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大力倡导农村土地规模流转,发展高效农业。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关注各镇(街)经济发展情况,围绕镇(街)产业发展再发力,充分利用“双十百千工程”建设,不断提振镇域经济发展,再次真诚感谢您对我区的关注和支持!

峄城区农业农村局

2024年5月16日

联系电话:8015011                联系人:李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