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城区政府网站欢迎您! 简体繁体无障碍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首页>详细资料

对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113314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加快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建议)

来源: 峄城区卫生健康局 时间: 2024-05-13

**委员:

您提出的提案《关于加快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建议》收悉,感谢对卫生健康工作的支持。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提案中提出建议3条,其中涉及我单位3条,已采纳落实(解决)3条,落实率100% 。

一、坚持政府主导,科学构建县域医共体体系。一是系统重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峄城区分别组建了以峄城区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以峨山镇、底阁镇中心卫生院,坛山、吴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的县域医共体,以峄城区中医院为牵头单位,阴平镇中心卫生院,古邵、榴园镇卫生院为成员单位的县域医共体。以深化县域医共体改革为契机,优化县域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加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分级诊疗就医新格局形成。二是打通双向转诊通道,激发医共体运行活力。打破县级与基层利益藩篱,顺畅转诊通道,基层医院将疑难病人上转至龙头医院,龙头医院将慢性病人、康复期病人及术后病人下转至各基层医院,并通过信息系统,龙头医院对基层医院实时会诊,对下转病人同步进行技术指导。三是医疗资源“同质化”,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7个镇街均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省级服务能力提升标准,其中3家中心卫生院达到了推荐标准。7个镇(街)均建成老年友善医院、均设立名医基层工作室、健康驿站。积极打造健共体平台,开展区、镇、村三级远程诊疗服务,切实赋能基层医疗,助推分级诊疗发展,每年服务群众6万余人次。

二、突出错位发展,加快提速专科建设。一是建立外力内化机制,不断推进县级强院建设。特色专科建设稳步推进。区人民医院被授予淮海经济区重症医学专科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心血管科、骨外科被评为市级重点临床专科;区中医院针推康复科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科,康复科、脑病科、针灸科被评为山东省县域中医药龙头专科,8个科室被遴选为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建设单位,区级医院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二是不断优化资源配置,稳步提高基层就诊率。围绕县域医共体建设要求,充分发挥区直医院的引领效应,搭建远程会诊、远程心电等服务平台,能够在村卫生室实现远程会诊、远程心电、线上转诊等服务,逐步实现医共体辅助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实现资源共享与互补,真正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三是积极推进县域医共体中心药房建设。以峄城区中医院牵头的县域医共体作为枣庄市第一批县域医共体中心药房建设试点单位,积极开展中心药房创建工作,确立了医共体内部药品联动管理机制,规范成员单位用药目录,摸索出“五共五统一”运营模式,着力解决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配备品种不全、上下级医疗机构用药不衔接、药品采购配送不及时、药学服务能力弱等问题,现全区范围内已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中心药房建设工作,切实提高药品供应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基层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

三、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医疗队伍水平。一是“引培并举”建强队伍。探索“县招乡管村用”模式,2023年选派二级医疗机构14名业务骨干到基层担任业务院长、业务主管。通过内引外招等方式,为样板村卫生室配备具有执业资格乡村医生22人,均能提供中医药服务。二是“管育并重”激发活力。2024年在全区推行基层卫生人才导师培养机制,遴选25名乡村医生,选配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等医疗机构中青年专家担任带教导师,实施“一对一”精准带教。同步在村卫生室设立带教工作站,每月定期下沉卫生室开展义诊服务、带教周边卫生室乡医等工作。采取“临床理论+实操技能”方式,2024年计划举办“村医课堂”20期,邀请市区专家为乡村医生“面对面”授课、“手把手”教学,切实提升乡村医疗水平。三是“质效并行”发挥优势。选派30名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第一村医”,每周下沉2天驻村帮扶;组织医共体牵头单位14个医疗团队下沉卫生室服务,带教乡医63人,切实提升乡村医生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

峄城区卫生健康局

2024年5月11日


对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113314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加快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24-05-13    来源:

**委员:

您提出的提案《关于加快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建议》收悉,感谢对卫生健康工作的支持。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提案中提出建议3条,其中涉及我单位3条,已采纳落实(解决)3条,落实率100% 。

一、坚持政府主导,科学构建县域医共体体系。一是系统重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峄城区分别组建了以峄城区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以峨山镇、底阁镇中心卫生院,坛山、吴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的县域医共体,以峄城区中医院为牵头单位,阴平镇中心卫生院,古邵、榴园镇卫生院为成员单位的县域医共体。以深化县域医共体改革为契机,优化县域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加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分级诊疗就医新格局形成。二是打通双向转诊通道,激发医共体运行活力。打破县级与基层利益藩篱,顺畅转诊通道,基层医院将疑难病人上转至龙头医院,龙头医院将慢性病人、康复期病人及术后病人下转至各基层医院,并通过信息系统,龙头医院对基层医院实时会诊,对下转病人同步进行技术指导。三是医疗资源“同质化”,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7个镇街均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省级服务能力提升标准,其中3家中心卫生院达到了推荐标准。7个镇(街)均建成老年友善医院、均设立名医基层工作室、健康驿站。积极打造健共体平台,开展区、镇、村三级远程诊疗服务,切实赋能基层医疗,助推分级诊疗发展,每年服务群众6万余人次。

二、突出错位发展,加快提速专科建设。一是建立外力内化机制,不断推进县级强院建设。特色专科建设稳步推进。区人民医院被授予淮海经济区重症医学专科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心血管科、骨外科被评为市级重点临床专科;区中医院针推康复科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科,康复科、脑病科、针灸科被评为山东省县域中医药龙头专科,8个科室被遴选为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建设单位,区级医院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二是不断优化资源配置,稳步提高基层就诊率。围绕县域医共体建设要求,充分发挥区直医院的引领效应,搭建远程会诊、远程心电等服务平台,能够在村卫生室实现远程会诊、远程心电、线上转诊等服务,逐步实现医共体辅助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实现资源共享与互补,真正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三是积极推进县域医共体中心药房建设。以峄城区中医院牵头的县域医共体作为枣庄市第一批县域医共体中心药房建设试点单位,积极开展中心药房创建工作,确立了医共体内部药品联动管理机制,规范成员单位用药目录,摸索出“五共五统一”运营模式,着力解决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配备品种不全、上下级医疗机构用药不衔接、药品采购配送不及时、药学服务能力弱等问题,现全区范围内已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中心药房建设工作,切实提高药品供应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基层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

三、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医疗队伍水平。一是“引培并举”建强队伍。探索“县招乡管村用”模式,2023年选派二级医疗机构14名业务骨干到基层担任业务院长、业务主管。通过内引外招等方式,为样板村卫生室配备具有执业资格乡村医生22人,均能提供中医药服务。二是“管育并重”激发活力。2024年在全区推行基层卫生人才导师培养机制,遴选25名乡村医生,选配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等医疗机构中青年专家担任带教导师,实施“一对一”精准带教。同步在村卫生室设立带教工作站,每月定期下沉卫生室开展义诊服务、带教周边卫生室乡医等工作。采取“临床理论+实操技能”方式,2024年计划举办“村医课堂”20期,邀请市区专家为乡村医生“面对面”授课、“手把手”教学,切实提升乡村医疗水平。三是“质效并行”发挥优势。选派30名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第一村医”,每周下沉2天驻村帮扶;组织医共体牵头单位14个医疗团队下沉卫生室服务,带教乡医63人,切实提升乡村医生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

峄城区卫生健康局

2024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