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城区政府网站欢迎您! 简体繁体无障碍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首页>详细资料

对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113402号提案的答复(加强村卫生室建设 助力乡村医疗振兴的建议)

来源: 峄城区卫生健康局 时间: 2024-05-13

**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村卫生室建设 助力乡村医疗振兴的建议》已收悉,感谢对峄城区卫生健康工作的支持,现答复如下:

提案/建议中提出建议(问题)3条,其中涉及我单位3条,已采纳落实(解决)3条,落实率100%。

一、强化队伍建设,全力提升村卫生室服务质效

(一)“管育并重”激发活力。在全区推行基层卫生人才导师培养机制,选取25名符合条件的基层卫生人员,选配医疗机构中青年专家“一对一”精准带教,在村卫生室设立带教工作站,每月定期下沉卫生室开展义诊及辐射周边村卫生室开展乡医带教等工作,切实提升乡村医疗水平。采取“临床理论+实操技能”方式,今年计划举办“村医课堂”20期,邀请市区专家为乡村医生“面对面”授课、“手把手”教学。目前,已成功举办7期,培训乡村医生1260余人次。

(二)“质效并行”发挥优势。选派30名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第一村医”,每周下沉2天驻村帮扶;组织医共体牵头单位14个医疗团队下沉村卫生室服务,已服务群众1400余人次,带教乡医63人,切实提升乡村医生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

二、提高重视程度,增强建设力度

(一)高位推动,切实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文件精神,全面启动村卫生室三年提升行动。制定《峄城区村卫生室三年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加大财政支持,落实市级奖补资金100万元,区级财政追加专项预算741万元,兜底保障卫生室建设,同时鼓励支持红十字会、残联等团体和第一书记、乡贤村贤等人员积极发挥作用,多渠道夯实资金保障,切实加强村卫生室建设,积极推动优质资源下沉,突出抓好内涵建设,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诊疗环境、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二)全面推进,加强信息化软件建设。峄城区共有村卫生室164个,全部纳入一体化管理,2024年计划创建10个样板村卫生室、改造提升村卫生室24个,目前已完成样板村卫生室建设10个。强化信息赋能,在村卫生室实现远程会诊、远程心电、线上转诊等服务,真正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目前,10个样板村卫生室已全部于4月底前在全市率先建成启用,5月份样板村卫生室诊疗人次、业务收入较4月份分别增长91.1%、103.1%。近日,全市村卫生室三年提升行动现场推进会议在峄城区召开。

(三)压实责任,切实凝聚帮包合力。抽调精干力量成立推进专班,建立“一个镇(街)、一个领导、一个标准、一帮到底”的“四个一”结对帮包责任制,明确7名科级干部联系帮包,召开协调推进会16次,实行分线作战,切实凝聚合力。

三、坚持示范引领,全力抓好样板村卫生室建设

确立“样板先行、重点突出、整体带动”原则,充分发挥样板村卫生室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一)因村制宜提升。以峨山镇河口村卫生室为例,该村辐射服务周边4个村、4000余居民,服务人口较多,原有150平方面积满足不了群众需求。我区邀请专业设计团队制定提升方案,采取“旧房改造+新建中医阁”方式,将业务用房面积提升至280平方,实现10室分开,其中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康复室、中西药房、检查检验室、自检室、健康教育和公共卫生室、值班室、中医阁均独立设置,布局合理规范,并更新门窗、防滑地砖、防火墙板,改造水电线路,设立水冲式卫生厕所和无障碍卫生间,统一内外墙颜色,按照规定标准色号进行涂刷墙漆。

(二)中医特色凸显。为让基层群众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河口村卫生室新建中医阁面积达130平方,设置中医诊室、中药房、中医治疗室、康复室、中医体验角,采取仿古装饰装修,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康复室设有斜板平衡杠、肩关节训练器、背部按摩仪、太空漫步机等康复设备。中医诊断室遵循传统布局、传统元素,集中医诊室、中药房、中医药文化墙为一体,古朴典雅、崇尚自然。中医治疗室配备微波治疗仪、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红外线治疗仪、电子针疗仪、艾灸仪、TDP治疗仪、电麻仪等中医设备,能够开展艾灸、推拿、按摩、刮痧等四类六项以上中医适宜技术服务。

(三)设备设施齐全。按照村卫生室基本设备配置标准,配备起背式观察诊查床、壁挂式全科诊断仪、自动体外除颤(AED)、尿液分析仪、简易呼吸器、微波治疗仪、低(中)频脉冲电治疗仪、电磁波治疗仪、红外线治疗仪、电子针疗仪、艾灸仪、TDP治疗仪、电麻仪、肩关节训练器、平衡杠等设施设备,安装冷暖空调,有效满足群众多元化健康需求。

四、注重内涵建设,全力提高村卫生室规范化水平

(一)全面规范内部管理。在164所村卫生室“六统一”一体化管理的基础上,全面推行6S管理,修订完善规章制度,健全绩效目标评价体系,加强对乡村医生的监管考核,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乡村医生责任感和团队意识。

(二)建立双向积分制度。制发《峄城区居民健康行为与医务人员双向积分量化管理工作方案(试行)》,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主动精准下沉,促进卫生室管理服务双提升。

(三)做好医防融合文章。在村卫生室探索三高之家、健康驿站、中医体验角“三位一体”融合模式,引导群众增强防病治病意识。顺畅卫生室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患者通过卫生室可直接转至一、二级医院入院治疗。实施“三高”等慢性病患者分层精细化管理,已为3700多人量身定做个体化健康管理方案,推动医防融合落地落实。

(四)积极拓展服务功能。鼓励乡村医生积极参与社会综合治理,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化解,打造卫健系统“医调即和”平台,逐步将村卫生室建成集诊疗、康复、保健、养老、宣教以及社会治理于一体的多功能场所,为居民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让群众获得感更强、满意度更高。

下一步,我局将按照省、市卫生健康委部署要求,持续提高政治站位,全面加快村卫生室改造提升力度,助力乡村医疗振兴,切实提高群众健康福祉和满意度。


                                                           峄城区卫生健康局

                                                        2024年5月11日


对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113402号提案的答复(加强村卫生室建设 助力乡村医疗振兴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24-05-13    来源:

**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村卫生室建设 助力乡村医疗振兴的建议》已收悉,感谢对峄城区卫生健康工作的支持,现答复如下:

提案/建议中提出建议(问题)3条,其中涉及我单位3条,已采纳落实(解决)3条,落实率100%。

一、强化队伍建设,全力提升村卫生室服务质效

(一)“管育并重”激发活力。在全区推行基层卫生人才导师培养机制,选取25名符合条件的基层卫生人员,选配医疗机构中青年专家“一对一”精准带教,在村卫生室设立带教工作站,每月定期下沉卫生室开展义诊及辐射周边村卫生室开展乡医带教等工作,切实提升乡村医疗水平。采取“临床理论+实操技能”方式,今年计划举办“村医课堂”20期,邀请市区专家为乡村医生“面对面”授课、“手把手”教学。目前,已成功举办7期,培训乡村医生1260余人次。

(二)“质效并行”发挥优势。选派30名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第一村医”,每周下沉2天驻村帮扶;组织医共体牵头单位14个医疗团队下沉村卫生室服务,已服务群众1400余人次,带教乡医63人,切实提升乡村医生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

二、提高重视程度,增强建设力度

(一)高位推动,切实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文件精神,全面启动村卫生室三年提升行动。制定《峄城区村卫生室三年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加大财政支持,落实市级奖补资金100万元,区级财政追加专项预算741万元,兜底保障卫生室建设,同时鼓励支持红十字会、残联等团体和第一书记、乡贤村贤等人员积极发挥作用,多渠道夯实资金保障,切实加强村卫生室建设,积极推动优质资源下沉,突出抓好内涵建设,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诊疗环境、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二)全面推进,加强信息化软件建设。峄城区共有村卫生室164个,全部纳入一体化管理,2024年计划创建10个样板村卫生室、改造提升村卫生室24个,目前已完成样板村卫生室建设10个。强化信息赋能,在村卫生室实现远程会诊、远程心电、线上转诊等服务,真正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目前,10个样板村卫生室已全部于4月底前在全市率先建成启用,5月份样板村卫生室诊疗人次、业务收入较4月份分别增长91.1%、103.1%。近日,全市村卫生室三年提升行动现场推进会议在峄城区召开。

(三)压实责任,切实凝聚帮包合力。抽调精干力量成立推进专班,建立“一个镇(街)、一个领导、一个标准、一帮到底”的“四个一”结对帮包责任制,明确7名科级干部联系帮包,召开协调推进会16次,实行分线作战,切实凝聚合力。

三、坚持示范引领,全力抓好样板村卫生室建设

确立“样板先行、重点突出、整体带动”原则,充分发挥样板村卫生室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一)因村制宜提升。以峨山镇河口村卫生室为例,该村辐射服务周边4个村、4000余居民,服务人口较多,原有150平方面积满足不了群众需求。我区邀请专业设计团队制定提升方案,采取“旧房改造+新建中医阁”方式,将业务用房面积提升至280平方,实现10室分开,其中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康复室、中西药房、检查检验室、自检室、健康教育和公共卫生室、值班室、中医阁均独立设置,布局合理规范,并更新门窗、防滑地砖、防火墙板,改造水电线路,设立水冲式卫生厕所和无障碍卫生间,统一内外墙颜色,按照规定标准色号进行涂刷墙漆。

(二)中医特色凸显。为让基层群众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河口村卫生室新建中医阁面积达130平方,设置中医诊室、中药房、中医治疗室、康复室、中医体验角,采取仿古装饰装修,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康复室设有斜板平衡杠、肩关节训练器、背部按摩仪、太空漫步机等康复设备。中医诊断室遵循传统布局、传统元素,集中医诊室、中药房、中医药文化墙为一体,古朴典雅、崇尚自然。中医治疗室配备微波治疗仪、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红外线治疗仪、电子针疗仪、艾灸仪、TDP治疗仪、电麻仪等中医设备,能够开展艾灸、推拿、按摩、刮痧等四类六项以上中医适宜技术服务。

(三)设备设施齐全。按照村卫生室基本设备配置标准,配备起背式观察诊查床、壁挂式全科诊断仪、自动体外除颤(AED)、尿液分析仪、简易呼吸器、微波治疗仪、低(中)频脉冲电治疗仪、电磁波治疗仪、红外线治疗仪、电子针疗仪、艾灸仪、TDP治疗仪、电麻仪、肩关节训练器、平衡杠等设施设备,安装冷暖空调,有效满足群众多元化健康需求。

四、注重内涵建设,全力提高村卫生室规范化水平

(一)全面规范内部管理。在164所村卫生室“六统一”一体化管理的基础上,全面推行6S管理,修订完善规章制度,健全绩效目标评价体系,加强对乡村医生的监管考核,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乡村医生责任感和团队意识。

(二)建立双向积分制度。制发《峄城区居民健康行为与医务人员双向积分量化管理工作方案(试行)》,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主动精准下沉,促进卫生室管理服务双提升。

(三)做好医防融合文章。在村卫生室探索三高之家、健康驿站、中医体验角“三位一体”融合模式,引导群众增强防病治病意识。顺畅卫生室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患者通过卫生室可直接转至一、二级医院入院治疗。实施“三高”等慢性病患者分层精细化管理,已为3700多人量身定做个体化健康管理方案,推动医防融合落地落实。

(四)积极拓展服务功能。鼓励乡村医生积极参与社会综合治理,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化解,打造卫健系统“医调即和”平台,逐步将村卫生室建成集诊疗、康复、保健、养老、宣教以及社会治理于一体的多功能场所,为居民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让群众获得感更强、满意度更高。

下一步,我局将按照省、市卫生健康委部署要求,持续提高政治站位,全面加快村卫生室改造提升力度,助力乡村医疗振兴,切实提高群众健康福祉和满意度。


                                                           峄城区卫生健康局

                                                        2024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