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城区文物保护单位——枣庄师范铁楼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天主教、基督教的传播,美国传教士在峄城区修建了“瑞门德医院”为中心的教堂、医院及办公居住用房,形成了带有中西文化特点的近现代建筑群,是中西文化结合的典型范例。枣庄师范铁楼建于1912年,采用了以西方浪漫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设计手法,为美国基督教传教士的私人住所,属于西式建筑风格。该建筑分为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南北长 19.510m、东西宽 20.120m,占地面积约 360 ㎡,因房顶为铁皮建造,故称之为铁楼。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后,日军进入我峄县地区,铁楼等地沦陷在灾难之中。日伪没收了教会财产,将美籍牧师送往潍县集中营。在基督教堂的牧师楼处设立大本营,铁楼也成为了他们临时住所。在抗日时期,铁楼还成为峄城百姓的“避难所”。在革命战争中,特别是在鲁南战役期间,枣庄师范铁楼成为鲁南战役我军临时住所和指挥部,多次重要的军事会议都会这里召开的。1949 年枣庄师范学校成立,铁楼成为师范学校办公用房。在上世纪 70 年代枣庄师范学校扩建,该校对铁楼进行了结构改造,只保留了建筑外貌,内部改制成为砖混结构,平面布局进行了改变。2010年12月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枣庄师范铁楼以含蓄、内敛而不张扬的设计, 将西方的多立克柱式、拱形的门窗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大屋面进行了有机的结合,100多年来虽经多次人为的维修和改造,但始终保持着特立独行有别于周边建筑的形式美和自然美,是近现代不可多得的宗教类居住型别墅建筑,为研究枣庄地区的城市建筑史提供了真实的研究依据,同时也是峄城峥嵘岁月的真实写照和生动反映,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鲜活教材和永恒载体。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坛山街道原枣庄师范学校院内
咨询电话:0632-5382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