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城区政府网站欢迎您! 简体繁体无障碍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首页>详细资料

峄城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全面推进提质培优创新发展实施方案

来源: 峄城区教育和体育局 时间: 2021-03-21


为深入贯彻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启动大会精神,打造山东职业教育新高地,学校紧紧抓住峄城区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机遇,根据《枣庄市教育局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一区(校)一案”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创新发展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抓住国家支持山东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契机,夯实办学基础,改善办学条件,发展学校内涵,力促学校提质增效。为我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建设具有峄城特色、在全国有影响的职业教育品牌,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为其他兄弟院校探索可复制的经验和办学模式。

二、总体思路

围绕枣庄市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这一发展机遇,紧抓新校建设这一有利条件,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所占地180余亩,能容纳80个教学班的新校,夯实办学基础。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重的教育理念,实行升学与就业双轨并行,为现代企业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为高校输送有技术技能基础的合格生源。以品牌专业创建为引领,以技能大赛、产教融合、师资队伍打造和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不断促进学校硬件发展上水平内涵发展上层次。力争经过三年建设,到2022年,把学校打造成为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高地、产教融合的高地、工匠孵化的高地、机制创新的高地、服务发展的高地,实现峄城区职业教育领先发展,走在前列,打造全新现代职业学校

三、具体目标

建新校、建设仿真实训基地、优化专业设置、打造品牌专业、强化技能培养、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打造双轨并行育人模式为重点,力争用35年时间,占地180余亩,建筑面积8万余平方米的高标准新校区投入使用,办学规模达到3000人左右,高水平的仿真实训基地发挥效益,创建省品牌专业5个,重点建设12个高水平中职专业(群)。全面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争创枣庄市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与改革试点校。建设并完善学校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发46门在线开放精品课程。参加1-2个省级示范性职教集团。培养6名教学名师。力争学校硬件建设上水平,内涵发展上层次。一所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水平现代职业学校呼之欲出。

四、工作任务

1、夯实办学基础 助力提质增效

学校目前占地较小,建筑面积不够的现状,使学校办学规模无法扩大,各类创建工作基础条件受限,已严重阻碍学校的发展,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正协调规划、建设等有关部门和设计院,完善规划设计方案和各项开工手续办理。学校本着高水平、高标准的原则建设新校,建成后学校将占地180余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先进,能容纳80个教学班,办学规模可达到3000左右,基本满足我区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责任部门:新校区筹建办公室)

改变校内实训设备陈旧、工位不足现状,推进实训设施设备功能提升、更新换代。对接我区产业转型升级和制造业发展,开展深入调研,走出去学习,请进来指导,高标准筹建仿真实训基地一处。通过争取财政增加生均拨款、申请专项资金、引入企业设备、扩大学校自筹,多措并举推进校内实训室建设提升原有实训室功能,通盘考虑学生日常实训、大赛训练、1+X证书制度试点、承办赛事、技能考证、职业培训等需求。对焊接、机电、计算机、旅游四个专业实训室进行提档升级。(责任部门:教导处和专业部、总务处、就业办协助)

2、明确培养目标 塑造时代新人

做事先做人,人先树品,中职生最欠缺的是习惯不好、不会做人,人生目标不清,不自信,缺乏职业精神。学校继续把品德培养、习惯养成作为日常工作抓手,采取“搭平台、晒活动、补文化、技能、自信”措施,为现代产业培养培训大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1)着力搭建三个平台

开展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工作。以名班主任为带动,通过经验介绍、案例研讨、总结反思、奖先促后等多种形式,提高班主任群体学生管理的艺术和能力。

开展学生社团建设工作。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搭建展示学生个性特长平台,优化老社团,拓展新社团,广泛动员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增强学生获得感和成功感,提升学生自信心。

开展学生会建设工作。完善学生会干部选拔培养机制,发挥学生干部模范带头作用,为其他学生做表率,带动全体学生的价值修养。加强团组织对学生会建设的引导,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促进活动育人。(责任部门:政教处)

2)努力构建四个主题。

构建学生德育理想信念教育、行为规范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四个主题。

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通过远足、祭扫烈士墓、专题报告会等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每年3月和9月列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月。教育活动做到有动员、有实施、有总结、有反思,注重活动过程的培养矫正,良好结果的沉淀内化,引导学生形成做人、做事的良好规范,立德成人,立志成才。(责任部门:政教处)

深入贯彻执行市教体局的中职学校“赢未来”计划。大力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进校园”、“优秀职校生校园分享”等活动, 宣传展示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事迹和形象,传承工匠精神,培育学生职业精神。

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健全学生心智人格。(责任部门:政教处,教导处协助)

3、对接产业发展 优化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坚持“对接产业建专业、建好专业促产业”的专业建设理念,对接枣庄市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专业设置调整,完善专业建设规划。学校部分老旧专业已失去了应有的社会吸引力,就业不好,导致专业办学规模开始萎缩,学校计划把专业作如下调整:一是停办“计算机应用”专业,新开“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二是依据我区新建化工工业园这一有利条件,学校计划与企业合作办学,新开“化工仪表与自动化”专业。(责任部门:教导处)

4、变革培养模式 贯通上升通道

认真学习教育文件,贯彻执行中等职业教育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具有一定技术技能基础的合格生源的新政策,探索实施升学和就业“双轨”并行的学生培养新模式。计划35年内,为每个专业贯通“32”升学通道,争取所有专业开设“春季高考升学班”。重视升学班教师的培训培养,选派一批专业骨干教师到春考成绩优秀地区顶岗培训,借鉴先进经验,提高教学质量,2022年力争使学校半数毕业生进入高等学校深造。(责任部门:招生办,教导处协助)

    5、建设品牌专业 丰富学校内涵

通过山东省品牌专业的创建,大力改善实训条件、提升师资队伍、改进教学方法、优化人培方案、增强学校社会服务能力,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学校现有6个专业,其中“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山东省品牌专业,“计算机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焊接技术应用”三个专业为在建山东省品牌专业,学校下一步将紧紧抓住山东省品牌专业建设这一发展机遇,力争把“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也打造成省级品牌专业。争取35年时间学校拥有省品牌专业5。以品牌专业创建为抓手,聚焦课堂“主阵地”,实施教学提质增效专项行动,让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在各专业普及。到2022年,打造高水平中职专业群12个,开发精品资源课程46门。(责任部门:教导处,相关部门协助)

6、深化校企合作 共建命运共同体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建立基地共建、资源共享、大赛共办、机构共设、人才共育 “五共”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积极开展“订单班”、“ 冠名班”培养活动,对接岗位需求制定教学内容,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无缝对接。学校负责相关的理论基础文化科目的学习及基本实训,企业担负着操作技能、生产加工能力的培训实现校企合作共赢。

坚持产教融合与产业集聚发展、园区建设同谋划,新开设的“化工仪表与自动化”专业将与化工工业园区紧密融合,同步制定产教融合政策同推进、同落实,引企入校为园区开设“订单班”培养专门人才发挥学校“焊接技术应用”专业的技术技能优势,与市内相关制造企业开展产学研活动,引入企业设备、材料、生产标准、人才等资源,学生通过产品代加工锻炼技能,同时把企业的管理机制、企业文化植入专业,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发挥信息技术部的专业优势,计划与域内 “云端互联网+”相关产业合作办学,开设“冠名班”, 引校入企,把学生的实习实训完全放在产业园内完成。力争利用35年时间逐步打造兼具人才培养、生产服务、技术研发等功能的校企命运共同体为学校发展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责任部门:就业办,教导处)

  1. 内培外兼顾 打造双师团队

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利用学校自主招聘权,结合实际制定招聘条件,公开自主招聘懂理论会实操、有行业经历的专业教师用好学校20%编制员额内自主招聘兼职教师政策,采用公开招聘或直接考察方式,吸引行业、企业能工巧匠进校园做全职或兼职教师。完善师资培训体系,强化教师培训培养,推行专业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利用省、市教师培训基地,通过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职教名师等人才培养途径,打造一批教学名师。计划35年内培养教学名师6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生师比达到1:18(责任部门:教导处,考核办协助)

  1. 教育培训并举 扩大对外交流

贯彻育训并举法定职责,扩大培训规模,积极开展面向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农民工、企业职工开展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到2022年力争学校年培训人次不低于2000人。

利用省、市对外交流平台,与国际高水平职业院校开展交流合作,2022年计划与12所国外名职校开展往来,对接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对标世界先进水平,引进先进经验,提升学校办学层次,打通“专家请进来指导、学生走出去发展”的国际通道。(责任部门:培训处,教导处协助)

五、工作措施

1、成立工作专班

学校将把“提质培优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作为学校一把手工程,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依据工作任务细化分工,成立4个工作小组,明确各自职责,制定时间表、路线图

2.完善制度保障

根据学校创新发展的目标要求,加大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招生管理、学籍管理、实习管理、安全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教材管理、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目标考核等各项管理制度的修订完善,夯实方案目标任务的执行和落实基础。建立方案目标任务贯彻落实的考核、反馈和动态管理制度。(责任部门:办公室

3.多方筹措资金

争取区委、区政府支持,确保实施方案各项任务推进经费保障。以争取项目专项资金为基础,继续争取财政配套投入,扩大学校自筹资金,同时争取行业企业投入,拓宽资金渠道。开源节流,勤俭办校,科学规划和使用资金,全面落实预算绩效管理,确保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4加强督促指导

根据制定的时间表、路线图,及时调度检查各小组的工作进展情况,每三个月调度一次,有针对性的予以指导。求真务实,确保计划稳步向前推进。

5、注重激励考核

奖优促差,每学期学校结合各小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价考核,对任务完成较好、质量较高的小组予以总结表彰,鞭策后进。以保证行动计划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峄城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全面推进提质培优创新发展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 2021-03-21    来源:


为深入贯彻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启动大会精神,打造山东职业教育新高地,学校紧紧抓住峄城区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机遇,根据《枣庄市教育局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一区(校)一案”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创新发展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抓住国家支持山东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契机,夯实办学基础,改善办学条件,发展学校内涵,力促学校提质增效。为我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建设具有峄城特色、在全国有影响的职业教育品牌,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为其他兄弟院校探索可复制的经验和办学模式。

二、总体思路

围绕枣庄市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这一发展机遇,紧抓新校建设这一有利条件,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所占地180余亩,能容纳80个教学班的新校,夯实办学基础。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重的教育理念,实行升学与就业双轨并行,为现代企业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为高校输送有技术技能基础的合格生源。以品牌专业创建为引领,以技能大赛、产教融合、师资队伍打造和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不断促进学校硬件发展上水平内涵发展上层次。力争经过三年建设,到2022年,把学校打造成为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高地、产教融合的高地、工匠孵化的高地、机制创新的高地、服务发展的高地,实现峄城区职业教育领先发展,走在前列,打造全新现代职业学校

三、具体目标

建新校、建设仿真实训基地、优化专业设置、打造品牌专业、强化技能培养、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打造双轨并行育人模式为重点,力争用35年时间,占地180余亩,建筑面积8万余平方米的高标准新校区投入使用,办学规模达到3000人左右,高水平的仿真实训基地发挥效益,创建省品牌专业5个,重点建设12个高水平中职专业(群)。全面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争创枣庄市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与改革试点校。建设并完善学校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发46门在线开放精品课程。参加1-2个省级示范性职教集团。培养6名教学名师。力争学校硬件建设上水平,内涵发展上层次。一所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水平现代职业学校呼之欲出。

四、工作任务

1、夯实办学基础 助力提质增效

学校目前占地较小,建筑面积不够的现状,使学校办学规模无法扩大,各类创建工作基础条件受限,已严重阻碍学校的发展,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正协调规划、建设等有关部门和设计院,完善规划设计方案和各项开工手续办理。学校本着高水平、高标准的原则建设新校,建成后学校将占地180余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先进,能容纳80个教学班,办学规模可达到3000左右,基本满足我区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责任部门:新校区筹建办公室)

改变校内实训设备陈旧、工位不足现状,推进实训设施设备功能提升、更新换代。对接我区产业转型升级和制造业发展,开展深入调研,走出去学习,请进来指导,高标准筹建仿真实训基地一处。通过争取财政增加生均拨款、申请专项资金、引入企业设备、扩大学校自筹,多措并举推进校内实训室建设提升原有实训室功能,通盘考虑学生日常实训、大赛训练、1+X证书制度试点、承办赛事、技能考证、职业培训等需求。对焊接、机电、计算机、旅游四个专业实训室进行提档升级。(责任部门:教导处和专业部、总务处、就业办协助)

2、明确培养目标 塑造时代新人

做事先做人,人先树品,中职生最欠缺的是习惯不好、不会做人,人生目标不清,不自信,缺乏职业精神。学校继续把品德培养、习惯养成作为日常工作抓手,采取“搭平台、晒活动、补文化、技能、自信”措施,为现代产业培养培训大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1)着力搭建三个平台

开展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工作。以名班主任为带动,通过经验介绍、案例研讨、总结反思、奖先促后等多种形式,提高班主任群体学生管理的艺术和能力。

开展学生社团建设工作。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搭建展示学生个性特长平台,优化老社团,拓展新社团,广泛动员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增强学生获得感和成功感,提升学生自信心。

开展学生会建设工作。完善学生会干部选拔培养机制,发挥学生干部模范带头作用,为其他学生做表率,带动全体学生的价值修养。加强团组织对学生会建设的引导,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促进活动育人。(责任部门:政教处)

2)努力构建四个主题。

构建学生德育理想信念教育、行为规范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四个主题。

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通过远足、祭扫烈士墓、专题报告会等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每年3月和9月列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月。教育活动做到有动员、有实施、有总结、有反思,注重活动过程的培养矫正,良好结果的沉淀内化,引导学生形成做人、做事的良好规范,立德成人,立志成才。(责任部门:政教处)

深入贯彻执行市教体局的中职学校“赢未来”计划。大力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进校园”、“优秀职校生校园分享”等活动, 宣传展示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事迹和形象,传承工匠精神,培育学生职业精神。

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健全学生心智人格。(责任部门:政教处,教导处协助)

3、对接产业发展 优化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坚持“对接产业建专业、建好专业促产业”的专业建设理念,对接枣庄市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专业设置调整,完善专业建设规划。学校部分老旧专业已失去了应有的社会吸引力,就业不好,导致专业办学规模开始萎缩,学校计划把专业作如下调整:一是停办“计算机应用”专业,新开“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二是依据我区新建化工工业园这一有利条件,学校计划与企业合作办学,新开“化工仪表与自动化”专业。(责任部门:教导处)

4、变革培养模式 贯通上升通道

认真学习教育文件,贯彻执行中等职业教育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具有一定技术技能基础的合格生源的新政策,探索实施升学和就业“双轨”并行的学生培养新模式。计划35年内,为每个专业贯通“32”升学通道,争取所有专业开设“春季高考升学班”。重视升学班教师的培训培养,选派一批专业骨干教师到春考成绩优秀地区顶岗培训,借鉴先进经验,提高教学质量,2022年力争使学校半数毕业生进入高等学校深造。(责任部门:招生办,教导处协助)

    5、建设品牌专业 丰富学校内涵

通过山东省品牌专业的创建,大力改善实训条件、提升师资队伍、改进教学方法、优化人培方案、增强学校社会服务能力,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学校现有6个专业,其中“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山东省品牌专业,“计算机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焊接技术应用”三个专业为在建山东省品牌专业,学校下一步将紧紧抓住山东省品牌专业建设这一发展机遇,力争把“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也打造成省级品牌专业。争取35年时间学校拥有省品牌专业5。以品牌专业创建为抓手,聚焦课堂“主阵地”,实施教学提质增效专项行动,让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在各专业普及。到2022年,打造高水平中职专业群12个,开发精品资源课程46门。(责任部门:教导处,相关部门协助)

6、深化校企合作 共建命运共同体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建立基地共建、资源共享、大赛共办、机构共设、人才共育 “五共”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积极开展“订单班”、“ 冠名班”培养活动,对接岗位需求制定教学内容,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无缝对接。学校负责相关的理论基础文化科目的学习及基本实训,企业担负着操作技能、生产加工能力的培训实现校企合作共赢。

坚持产教融合与产业集聚发展、园区建设同谋划,新开设的“化工仪表与自动化”专业将与化工工业园区紧密融合,同步制定产教融合政策同推进、同落实,引企入校为园区开设“订单班”培养专门人才发挥学校“焊接技术应用”专业的技术技能优势,与市内相关制造企业开展产学研活动,引入企业设备、材料、生产标准、人才等资源,学生通过产品代加工锻炼技能,同时把企业的管理机制、企业文化植入专业,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发挥信息技术部的专业优势,计划与域内 “云端互联网+”相关产业合作办学,开设“冠名班”, 引校入企,把学生的实习实训完全放在产业园内完成。力争利用35年时间逐步打造兼具人才培养、生产服务、技术研发等功能的校企命运共同体为学校发展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责任部门:就业办,教导处)

  1. 内培外兼顾 打造双师团队

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利用学校自主招聘权,结合实际制定招聘条件,公开自主招聘懂理论会实操、有行业经历的专业教师用好学校20%编制员额内自主招聘兼职教师政策,采用公开招聘或直接考察方式,吸引行业、企业能工巧匠进校园做全职或兼职教师。完善师资培训体系,强化教师培训培养,推行专业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利用省、市教师培训基地,通过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职教名师等人才培养途径,打造一批教学名师。计划35年内培养教学名师6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生师比达到1:18(责任部门:教导处,考核办协助)

  1. 教育培训并举 扩大对外交流

贯彻育训并举法定职责,扩大培训规模,积极开展面向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农民工、企业职工开展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到2022年力争学校年培训人次不低于2000人。

利用省、市对外交流平台,与国际高水平职业院校开展交流合作,2022年计划与12所国外名职校开展往来,对接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对标世界先进水平,引进先进经验,提升学校办学层次,打通“专家请进来指导、学生走出去发展”的国际通道。(责任部门:培训处,教导处协助)

五、工作措施

1、成立工作专班

学校将把“提质培优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作为学校一把手工程,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依据工作任务细化分工,成立4个工作小组,明确各自职责,制定时间表、路线图

2.完善制度保障

根据学校创新发展的目标要求,加大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招生管理、学籍管理、实习管理、安全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教材管理、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目标考核等各项管理制度的修订完善,夯实方案目标任务的执行和落实基础。建立方案目标任务贯彻落实的考核、反馈和动态管理制度。(责任部门:办公室

3.多方筹措资金

争取区委、区政府支持,确保实施方案各项任务推进经费保障。以争取项目专项资金为基础,继续争取财政配套投入,扩大学校自筹资金,同时争取行业企业投入,拓宽资金渠道。开源节流,勤俭办校,科学规划和使用资金,全面落实预算绩效管理,确保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4加强督促指导

根据制定的时间表、路线图,及时调度检查各小组的工作进展情况,每三个月调度一次,有针对性的予以指导。求真务实,确保计划稳步向前推进。

5、注重激励考核

奖优促差,每学期学校结合各小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价考核,对任务完成较好、质量较高的小组予以总结表彰,鞭策后进。以保证行动计划按时、保质保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