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城区政府网站欢迎您! 简体繁体无障碍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首页>详细资料

2020年峄城区产业扶贫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成效

来源: 峄城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时间: 2020-12-09

峄城区立足镇域自然禀赋,着力在管理运营上下功夫,通过“国企托管、合作社托管、强村托管”三种模式,构筑了产业扶贫“托管运营”长效机制,推动产业扶贫项目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由单一到多元,资金更加集约,管理更加规范,运营更加稳定,效益更加显著,产业扶贫项目越来越富有实效性、富有生命力,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国企托管运营”模式,打造区级产业扶贫“航母版”。充分发挥福兴集团、宇兴公司两大国企农业板块坐落在古邵镇、榴园镇两个扶贫工作重点镇的独特优势,统筹整合两镇扶贫产业资源,整合资金实施优质产业扶贫项目,委托资金雄厚、理念先进、运营成熟的两大国企管理,通过市场化运营,推动产业扶贫项目做大做强。古邵镇依托福兴集团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分三期投入扶贫资金1091万元,产业项目由最初的“单一设施大棚”发展到“三产融合”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一是规模化经营。盘活土地180亩,建设高标准冬暖日光温室大棚35座、10000平方米火龙果高标准温室连栋式大棚1座、智能自动控制玻璃连栋温室1座,樱桃采摘大棚6座。二是科学化管理。配套全智能自动化温控系统、通风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管理设施,聘请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职业经理人进行科学管理,先后开展专题培训12场次,带动周边村设施农业高效发展。三是市场化运营。通过“订单式”生产,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追溯管理,有机蔬菜直供苏、沪等地大型批发市场和超市,实现年产值700余万元,扶贫项目年收益80余万元,助力66个行政村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四是多元化发展。再次盘活土地600余亩,倾力建设有机蔬菜采摘园、农资农技服务园、果品采摘观光园、果蔬冻干加工厂“三园一厂”,拉长仓储物流、农资配送、蔬果加工等产业链,带动周边村发展观光采摘旅游,带动就业200余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榴园镇联合底阁镇委托枣庄榴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发展壮大石榴产业为中心,整合扶贫资金933.4万元,全力打造“旅游+”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型综合性园区。一是栽好“摇钱树”,产业助力脱贫成果提升。坚持“依榴而兴、为农而行”,建设了玻璃温室大棚2座、薄膜温室大棚1座、冷棚11个、农家乐1处,发展高标准石榴新品种种植50亩,生产优质石榴100吨,实现年销售额350万元,年提供扶贫收益58万元,带动2个镇86个村17853895人稳定脱贫。二是建设“智慧园”,科技助力脱贫成果提升。配套了农业物联网、水肥一体化、绿色病虫害防控等设施,打造全国石榴良种扩繁示范基地,石榴扦插试验种植5万株,实现了科技化育苗、工厂化生产,有力带动石榴产业发展。建设了石榴科普研学主题馆,年培训石榴种植户1000人次,年可接待周边研学团队16000人次。三是打造“欢乐谷”,旅游助力脱贫成果提升。围绕“农业+旅游”,融合休闲农业元素,打造了榴连忘返、盆景佳苑、五谷嘉园、户外拓展营等20处旅游版块,建设了榴宝餐厅高标准农家乐、醉花堂榴芽茶炒制工坊,辐射带动发展采摘园20家、农家乐10家、高标准民宿3家,吸纳周边贫困群众务工100多人,做靓了区域近郊游品牌。

(二)“合作社托管运营”模式,打造镇级产业扶贫“旗舰版”。阴平镇引导7家合作社联合成立了阴平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统筹整合扶贫资金716.1万元,委托阴平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管理运营。托管后,年收益46.55万元,增加贫困群众就业岗位60个,带动54个村524户贫困户提升脱贫质量。一是实行“合作联社+农户”,推动“以草养畜”。发展规模农业,2019年小麦、玉米等农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00余万元。利用秸秆、菜叶等废弃物进行生态养殖,推行“以草养畜”,生猪、家禽等畜禽产品2020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400余万元。二是实行“合作联社+肥料公司”,推动“以废造肥”。新建有机肥二期生产线,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将种植、养殖废物和群众生活产生的粪污等进行无害化处理。沼液作为叶面肥料用于灌溉,沼渣生产成有机肥用于蔬菜、粮食施肥,打造了循环利用、循环发展的新模式,年搜集周边秸秆2000余吨、粪便2000余吨,生产有机肥4000吨,实现销售收入500多万元。三是实行“合作联社+蔬菜基地”,推动“以肥还田”。大力发展有机蔬菜,累计建设高标准温室蔬菜大棚20个、中拱棚40个,4000平方米采摘园1处,年生产有机蔬菜150多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近500万元;新建1000吨蔬菜储存恒温库1座,保障了蔬菜错时上市,年可增加销售收入100余万元。

(三)“强村托管运营”模式,打造村级产业扶贫“升级版”。峨山镇依托集体经济好、班子建设好、产业基础好的周庄村和城一村,整合利用“弱村”扶贫资金实施产业扶贫项目,采取“强村带弱村”的托管运营方式,领办联村共建精准扶贫产业园。周庄村整合12个村的扶贫资金238万元,建设了16个高标准的蔬菜大棚。一是“三职人员”抓管理。村两委不断强化经营管理,每个大棚都落实责任人员、帮包人员、技术管理人员,用新思路、新理念、新举措带领园区实现新发展。二是“三个一批”助增收。土地流转保障一批,流转土地180亩,每亩1000元,用于帮助无劳动能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收益分红巩固一批,项目年收益23.4万元,全部用于12个村贫困户差异化分红;安排就业带动一批,长期雇佣贫困劳动力6人,每人年增加收入9000元。三是“三园建设”促转型。随着产业园的发展壮大,实施了产业园+垂钓+农家乐+旅游等项目,让产业园逐步向体验园、游乐园、休闲园转变。目前,投资120万元建设了农家乐和垂钓中心,计划投资2000万元的周庄水库湿地公园正在规划建设,拉长了产业链条。城一村整合25个村的扶贫资金580万元,建设高标准蔬菜大棚15个,大中弓棚40个。一是品牌农业添活力。立足蔬菜和西瓜传统种植优势,注册了“城前牌”蔬菜商标,完成蔬菜和西瓜的“三品一标”认证,着力打造了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基地。二是企业直供解难题。示范园的优质绿色蔬菜,受到了餐饮龙头企业枣庄格润餐饮有限公司的青睐,双方签订了常年蔬菜供应合同,月供应蔬菜近10万斤。三是规模种植保收益。流转土地150亩,主导种植黄瓜、龙椒、西红柿等,年实现扶贫收益46.9万元,保障了贫困户的“钱袋子”,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0272156人稳定长久脱贫。





2020年峄城区产业扶贫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成效

发布时间: 2020-12-09    来源:

峄城区立足镇域自然禀赋,着力在管理运营上下功夫,通过“国企托管、合作社托管、强村托管”三种模式,构筑了产业扶贫“托管运营”长效机制,推动产业扶贫项目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由单一到多元,资金更加集约,管理更加规范,运营更加稳定,效益更加显著,产业扶贫项目越来越富有实效性、富有生命力,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国企托管运营”模式,打造区级产业扶贫“航母版”。充分发挥福兴集团、宇兴公司两大国企农业板块坐落在古邵镇、榴园镇两个扶贫工作重点镇的独特优势,统筹整合两镇扶贫产业资源,整合资金实施优质产业扶贫项目,委托资金雄厚、理念先进、运营成熟的两大国企管理,通过市场化运营,推动产业扶贫项目做大做强。古邵镇依托福兴集团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分三期投入扶贫资金1091万元,产业项目由最初的“单一设施大棚”发展到“三产融合”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一是规模化经营。盘活土地180亩,建设高标准冬暖日光温室大棚35座、10000平方米火龙果高标准温室连栋式大棚1座、智能自动控制玻璃连栋温室1座,樱桃采摘大棚6座。二是科学化管理。配套全智能自动化温控系统、通风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管理设施,聘请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职业经理人进行科学管理,先后开展专题培训12场次,带动周边村设施农业高效发展。三是市场化运营。通过“订单式”生产,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追溯管理,有机蔬菜直供苏、沪等地大型批发市场和超市,实现年产值700余万元,扶贫项目年收益80余万元,助力66个行政村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四是多元化发展。再次盘活土地600余亩,倾力建设有机蔬菜采摘园、农资农技服务园、果品采摘观光园、果蔬冻干加工厂“三园一厂”,拉长仓储物流、农资配送、蔬果加工等产业链,带动周边村发展观光采摘旅游,带动就业200余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榴园镇联合底阁镇委托枣庄榴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发展壮大石榴产业为中心,整合扶贫资金933.4万元,全力打造“旅游+”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型综合性园区。一是栽好“摇钱树”,产业助力脱贫成果提升。坚持“依榴而兴、为农而行”,建设了玻璃温室大棚2座、薄膜温室大棚1座、冷棚11个、农家乐1处,发展高标准石榴新品种种植50亩,生产优质石榴100吨,实现年销售额350万元,年提供扶贫收益58万元,带动2个镇86个村17853895人稳定脱贫。二是建设“智慧园”,科技助力脱贫成果提升。配套了农业物联网、水肥一体化、绿色病虫害防控等设施,打造全国石榴良种扩繁示范基地,石榴扦插试验种植5万株,实现了科技化育苗、工厂化生产,有力带动石榴产业发展。建设了石榴科普研学主题馆,年培训石榴种植户1000人次,年可接待周边研学团队16000人次。三是打造“欢乐谷”,旅游助力脱贫成果提升。围绕“农业+旅游”,融合休闲农业元素,打造了榴连忘返、盆景佳苑、五谷嘉园、户外拓展营等20处旅游版块,建设了榴宝餐厅高标准农家乐、醉花堂榴芽茶炒制工坊,辐射带动发展采摘园20家、农家乐10家、高标准民宿3家,吸纳周边贫困群众务工100多人,做靓了区域近郊游品牌。

(二)“合作社托管运营”模式,打造镇级产业扶贫“旗舰版”。阴平镇引导7家合作社联合成立了阴平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统筹整合扶贫资金716.1万元,委托阴平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管理运营。托管后,年收益46.55万元,增加贫困群众就业岗位60个,带动54个村524户贫困户提升脱贫质量。一是实行“合作联社+农户”,推动“以草养畜”。发展规模农业,2019年小麦、玉米等农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00余万元。利用秸秆、菜叶等废弃物进行生态养殖,推行“以草养畜”,生猪、家禽等畜禽产品2020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400余万元。二是实行“合作联社+肥料公司”,推动“以废造肥”。新建有机肥二期生产线,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将种植、养殖废物和群众生活产生的粪污等进行无害化处理。沼液作为叶面肥料用于灌溉,沼渣生产成有机肥用于蔬菜、粮食施肥,打造了循环利用、循环发展的新模式,年搜集周边秸秆2000余吨、粪便2000余吨,生产有机肥4000吨,实现销售收入500多万元。三是实行“合作联社+蔬菜基地”,推动“以肥还田”。大力发展有机蔬菜,累计建设高标准温室蔬菜大棚20个、中拱棚40个,4000平方米采摘园1处,年生产有机蔬菜150多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近500万元;新建1000吨蔬菜储存恒温库1座,保障了蔬菜错时上市,年可增加销售收入100余万元。

(三)“强村托管运营”模式,打造村级产业扶贫“升级版”。峨山镇依托集体经济好、班子建设好、产业基础好的周庄村和城一村,整合利用“弱村”扶贫资金实施产业扶贫项目,采取“强村带弱村”的托管运营方式,领办联村共建精准扶贫产业园。周庄村整合12个村的扶贫资金238万元,建设了16个高标准的蔬菜大棚。一是“三职人员”抓管理。村两委不断强化经营管理,每个大棚都落实责任人员、帮包人员、技术管理人员,用新思路、新理念、新举措带领园区实现新发展。二是“三个一批”助增收。土地流转保障一批,流转土地180亩,每亩1000元,用于帮助无劳动能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收益分红巩固一批,项目年收益23.4万元,全部用于12个村贫困户差异化分红;安排就业带动一批,长期雇佣贫困劳动力6人,每人年增加收入9000元。三是“三园建设”促转型。随着产业园的发展壮大,实施了产业园+垂钓+农家乐+旅游等项目,让产业园逐步向体验园、游乐园、休闲园转变。目前,投资120万元建设了农家乐和垂钓中心,计划投资2000万元的周庄水库湿地公园正在规划建设,拉长了产业链条。城一村整合25个村的扶贫资金580万元,建设高标准蔬菜大棚15个,大中弓棚40个。一是品牌农业添活力。立足蔬菜和西瓜传统种植优势,注册了“城前牌”蔬菜商标,完成蔬菜和西瓜的“三品一标”认证,着力打造了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基地。二是企业直供解难题。示范园的优质绿色蔬菜,受到了餐饮龙头企业枣庄格润餐饮有限公司的青睐,双方签订了常年蔬菜供应合同,月供应蔬菜近10万斤。三是规模种植保收益。流转土地150亩,主导种植黄瓜、龙椒、西红柿等,年实现扶贫收益46.9万元,保障了贫困户的“钱袋子”,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0272156人稳定长久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