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城区政府网站欢迎您! 简体繁体无障碍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首页>详细资料

峄城区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来源: 峄城区农业农村局 时间: 2022-10-15

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施,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落实落地,根据《中共枣庄市委、枣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聚焦产业振兴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1.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双十镇”建设,支持阴平镇按照“两强两突破”发展思路,持续壮大“新材料、服装饰品”两大主导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培育“高端医药、锂电新能源”两大新兴产业,推进华玥钻业、思玥锂电池等9个省市区重点项目建设,实施申丰水泥、爱德士二期等7个“工业技改焕新”项目,确保年内完成项目投资20亿元,形成50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和20亿的服装饰品产业集群,力争进入全国千强镇支持榴园镇聚焦石榴产业,持续优化石榴品种结构,加强与广药集团全方位合作,扶持王老吉大健康产业园做大做强,积极创建国家农业现代产业园省级旅游度假区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其他镇依托资源、发挥优势、差异发展,积极争创乡村振兴特色镇。加强统筹协调,认真落实支持政策措施,及时解决发展诉求,凝聚“双十镇”建设整体合力坚持工业强镇、产业兴镇、文旅活镇,扶持引导“双十镇”围绕“6+3”现代产业体系和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打造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或省级景区化村庄、旅游民宿集聚区。(牵头单位:区委办公室、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区“双十镇”创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业强区、产业兴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2.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深入实施三年强村计划,继续用好村集体经济各级引导资金、市级帮扶基金,全力推进产业基金申报,打好“破十攀百”攻坚战,巩固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百万元以上的村突破14个。打造公共资源共享行动“特色版”,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农业农村局)

3.打造高标准特色园区。推进农产品加工向产地下沉、向园区集中加快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围绕石榴、大枣、设施蔬菜、食品加工等优势特色产业,培育特色产业链打造峄城石榴百亿级产业集群。围绕种业创新、特色种养、农产品深加工等重点工作,整合要素资源和资金投入,新建农作物育种育苗项目、畜禽(水产)育种项目、设施蔬菜项目、石榴深加工项目等带动能力强的高质高效农业大项目。积极参与全省“百园千镇万村”工程创建,争取新创建市级及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产业强镇1个、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家、乡土产业名品村4个以上。深入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加大乡村旅游项目扶持力度,打造乡村旅游重点村、景区化村庄、旅游民宿集聚区,将符合要求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纳入中小学研学基地。(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农高区、区发展和改革局、区教体局、区财政局、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4.培强高水平农业龙头企业。实施农业全产业链培育计划,培育产值过10亿元的农业“链主”企业1家以上,构建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发展格局。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升规纳统,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以上。加快淘汰农产品加工企业落后生产工艺,积极鼓励和支持现有加工企业实施升级改造,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加大对龙头企业支持力度,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全相关企业的技术升级,促进产业链条延伸发展,提升加工能力和产品质量。(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发展和改革局)

5.做大做强特色农产品品牌。扎实推进农业品牌建设,集中力量抓好峄城石榴、阴平大枣等地理标志商标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积极培育峄城石榴创建2022年度山东省优质产品基地。积极培育2个以上市级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加强对农产品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力度,按照千人/每批次加大对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残留、生物毒素污染等指标的抽检力度,提高问题发现率,确保不合格农产品处置率达到100%。持续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实现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试行主体覆盖率达到100%。强化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建立以乡镇为单位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启动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积极推动减抗和替抗兽药产品的开发应用。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培育壮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认定市级及以上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家以上。(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二、聚焦乡村建设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6.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上求突破。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继续巩固“厕所革命”的工作成效,逐步完善农村改厕后续管护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农户对改厕的满意度。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按照合理规划、分类推进、因地制宜的原则,完成市级下达的年度任务目标强化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管护工作,防止返黑返臭规范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和市场化运作体系,推动垃圾收运工作高效运行,每月考核通报,提升农村环卫市场化运作水平。按照省、市要求,继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和推广,提高群众垃圾分类意识。持续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个、争创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6个、提升市级示范片区2个,做好“美丽庭院”提档升级工作,年底前全区25%的农村常住庭院建成“美丽庭院”,新创“美丽庭院”200户争创一定数量的市级“美丽庭院”户(责任单位: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妇联、区生态环境分局、区农业农村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城市管理〉局)

7.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求突破。启动实施农村基础设施网行动计划,着力构建城乡统筹、服务均衡、经济适用、安全可靠、科学高效的农村基础设施网。继续深入实施2022年度“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专项行动,配合做好交通强国“四好农村路”试点市和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市创建工作,全力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实施25个村居农村供水提质工程,更新改造村内管网和计量设施,农村规模化供水率达到79%以上。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稳步提升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按照“谁拥有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持续推进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整治。加快数字技术与装备集成应用,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改造。抓好数字乡村试点,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深入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行政村5G网络通达率达到90%以上,有条件的重点村实现千兆光纤网络覆盖。(责任单位: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城乡水务局、区委网信办、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大数据局、区供电中心等按职能分工负责)

8.在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上求突破。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由注重机构行政区域覆盖向注重常住人口服务覆盖转变。深入实施教育强镇筑基行动,积极推进小学一体化管理改革,持续提高乡村学校办学质量。制定实施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多渠道加快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建设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对符合条件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开展居民医保基金总额付费试点,引导医疗机构合理诊疗,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能。提升医保智能监管能力,加强医保智能监控系统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应用,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保基金使用的监督稽核。提升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健康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卫生城镇创建工作,力争2022年所有镇全部达到省级卫生乡镇标准、65%的行政村创建省级卫生村。加强对特困老年人的兜底保障,对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做到愿进全进,失能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率达到60%以上。继续实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从护理床位、服务质量、护理水平等方面综合提升,力争全区6处敬老院均达到国家2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以失能、部分失能专业照护为主的峄城区特困人员供养服务中心项目。持续推进镇(街)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实现镇(街)社会工作服务站全覆盖。规范低保管理,认真实施低保动态管理及长期公示制度,确保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加强农村社会救助力度,降低救助门槛,提高救助标准,逐步缩小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差距。(责任单位:区教体局、区民政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医保局按职能分工负责)

9.在农村商业体系打造上求突破。因地制宜,加快推进区镇村三级商业设施建设,促进乡镇消费提质扩容,满足农民消费升级需求。积极打造区级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增强区级综合商业服务能力;推进镇(街)商贸中心建设,推动商贸流通资源进农村;改造农村商业网点,通过改造传统商店等方式,在人口集中的行政村、中心村,重点发展一批直营连锁店。建设农村快递物流体系网点,建设供销综合服务站、供销综合服务社,新发展农资服务网点。支持大型流通企业以城区和中心镇为重点下沉供应链,争创省级现代流通强县。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建设完善县乡村商贸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牵头单位: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责任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供销社)

10.在农业绿色发展上求突破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实现农作物农药使用量负增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推进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受污染地安全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持续推动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规范增殖放流,全面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扎实推进黄河流域、南四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区农业农村局、区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按职能分工负责)

三、聚焦乡村治理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11.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化拓展“莱西会议”经验,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引领的协同治理机制。坚持实施“头雁领航”工程,巩固村“两委”换届成果,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增强岗位吸引力,激励村干部干事创业。选优配强村领导班子,加强农村后备人才培养,分级建立村干部后备人才库,面向符合条件的村“两委”成员开展学历教育,确保2022年底每村有3至4名后备力量,其中主职干部后备人选1至2名。坚持村干部动态调整机制,严格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区备案制度,推进村党组织书记动态调整,对不胜任、不尽职的及时予以调整。实施好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计划,对村党组织书记全部轮训一遍,选派部分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赴先进地区体悟实训。加大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力度,分级分批次做好农村党员集中培训工作。健全常态化驻村帮扶机制,用好第一书记、“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等派驻力量,加强日常管理,持续擦亮“第一书记”品牌。深入开展巡察工作,强化对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的监督。持续推进为基层减负,进一步推动落实村级组织职责任务清单、社区工作准入清单,巩固村(社区)“牌子多”问题整治成效,减轻村(居)委会工作负担。(牵头单位: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责任单位:区纪委监委机关、区教体局)

12.搭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平台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等基层宣讲活动,持续加强乡村思想道德建设,打造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基层宣讲品牌。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做好峄城石榴重要农业文化保护。依托毛笔、石榴盆景等传统技艺,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培育特色文化品牌,打造一批民俗馆和乡村革命旧址展馆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按照“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的“五有”标准和“实用”“能用”“管用”“好用”的“四用”要求,进一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提档升级。围绕“为老、为小、为困难群体、为需要心理疏导和感情慰藉群体、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不断提升志愿服务水平,拓展服务群众方式。深化乡村文明行动,持续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全区文明达标村覆盖率不低于85%。深化乡风民风建设,积极倡导勤俭节约、厚养薄葬、尊老爱幼的文明新风,发挥好红白理事会和村规民约约束引导作用,引导农民节俭操办红白喜事、婚丧嫁娶。提升乡村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水平,完善农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活动场所功能,因地制宜建设健身路径和多功能运动场等场地设施,加强健身器材管理与维护,为群众健身提供方便。实施“一村一年一场戏”免费送戏工程。推进农村电影优化升级,持续开展公益电影放映活动。(牵头单位:区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教体局)

13.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推行“枫桥经验”,推动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乡村建设。全面排查整治农村治安突出问题,持续打击农村地区涉黑涉恶违法犯罪和“村霸”,防范黑恶势力、家族宗族势力等对农村基层政权的侵蚀和影响。深入开展“精治村居、社区”建设,创建农村示范社区,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雪亮工程”扩展应用。依法严厉打击农村黄赌毒和侵害农村妇女儿童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农村宗教工作力量严密防范坚决打击农村地区邪教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农村交通、消防、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食品药品、农资安全等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深化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健全完善“多网融合、一网统筹”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架构,切实提升农村专职网格员比例。开展农村消防、防震减灾、防范一氧化碳中毒等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加快推进农村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建设,指导做好人员紧急转移避险工作。健全完善农村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体系,严格落实群防群控措施,严防农村发生聚集性疫情传播。加强农村疫情防控宣传引导,织密织牢农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网底,健全完善农村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农村疫情常态化防控各项措施。(牵头单位:区委政法委,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委统战部、区公安分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应急管理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文化和旅游局等)

四、聚焦粮食安全,扛牢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责任

14.强化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逐级分解粮食生产目标并严格考核兑现,确保完成省、市下达我区的粮食生产面积、单产、总产任务。规范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建设优质粮食生产基地,支持镇(街)争创“吨粮镇”,全新立项建设高标准农田1.5万亩,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0.7万亩。深入开展冬小麦生产“科技壮苗”行动,大力实施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严密监测、重点防控小麦“条锈病”、玉米“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开展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险种2个以上,粮食作物保险投保率不低于75%。深化粮食收储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建立布局合理、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区域性粮食应急保障体系,防范化解粮食领域风险。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实施节粮减损行动,强化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消费等环节节粮减损。(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城乡水务局、区财政局)

15.巩固农副产品综合产能全面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强“菜篮子”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保证蔬菜、园林水果及畜禽产品稳定生产。认真落实《枣庄市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分配任务指标,全区能繁母猪保有量不低于0.7万头,规模养猪场保持在5家以上。要加快推进盛阳牧业、枣庄嘉园畜牧养殖有限公司等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加强生猪生产监测,稳定生猪市场供应,防止猪肉价格大起大落。加快肉鸡、肉羊、奶业和肉牛产业发展,猪、牛、羊、禽肉产量稳定在3.55万吨以上、禽蛋和牛奶产量分别稳定在0.65万吨和0.08万吨以上,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80%,支持畜禽规模企业创建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家),积极创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全水产品总产量保持在6900吨左右。切实做好春季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以及全年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防控工作。(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财政局、区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16.加快推动现代种业发展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扎实推进种质资源普查、收集、登记、入库等重点工作强化枣庄石榴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根据我区的气候、土壤等条件,以小麦、蔬菜种苗为重点,适宜推动种子繁育基地建设,继续实施小麦良种统一供种。支持、推荐我企业积极申报省良种工程项目引导种业企业向育繁推一体化方向发展。推动畜禽种业资源保护和开发,扩大种群规模,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为重点,开展全链条、全流程监管,加大种子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权套牌、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切实保护种业创新者的核心利益,为种业振兴营造良好环境。(牵头单位:区科技局、区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财政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区石榴研究院)

五、聚焦农业结构调整,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

17.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要求,严格耕地保护责任,严守耕地红线。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中,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优先序划定,并按照“图、数、线”一致的原则,严格落实上级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分类明确耕地用途,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油料、蔬菜等农产品及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已经在永久基本农田和高标准农田种植林果、苗木、草皮和挖塘养鱼的,根据作物周期、生产现状及对耕作层的影响程度,要逐步恢复种粮或置换补充。鼓励利用“四荒”资源,引导新发展林果业上山上坡,不与粮争地。落实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建立补充耕地立项、实施、验收、管护全程监管机制,确保补充的耕地可长期稳定利用,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加大耕地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强化耕地用途管制,严格管控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稳妥有序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巩固“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成果。落实工商资本流转农村土地审查审核和风险防范制度。完善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田长制”工作,对于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较好的镇(街)给以激励,表现好的田长给以奖励。(牵头单位:区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区纪委监委机关、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

18.积极推进种养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潜力,调整优化结构,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强筋、弱筋小麦播种面积要达到40万亩以上。适度扩大大豆生产,高标准开展0.2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积累种植经验,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夯实基础。积极稳妥发展富硒小麦、叶酸玉米、甘薯、杂粮等特色粮食作物种植。深入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行动,扩大加州鲈鱼产值规模,提升产业产值。实施现代渔业园区建设工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促进养殖业提质增效。(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19.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加大现代农业科技支撑,整合各类创新资源,积极推进项目、平台、人才建设,加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与示范推广。大力推进良种良法、水肥一体化和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应用。强化农机化技术支撑,组织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示范推广及引进工作。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进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农业机械化,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巩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省农业“两全两高”机械化示范县创建成果,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5%。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经营体系,发展“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等农机服务新模式。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快修复水毁灾损农业基础设施,安装6座水库、4处重点河道雨水情监控设施,完善水旱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对全区9座小型水库三个责任人进行技术培训,完善区镇两级防汛抢险技术支撑机制完善水旱灾害监测预报预警、防汛抢险技术支撑机制,加强气象服务能力建设。健全农业重大灾害物资储备体系。加强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免疫无口蹄疫区和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无疫省)建设。做好小麦条锈病、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预警监测和防控防治,持续做好重点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调工作。做好人兽共患病源头防控,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管理。(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科技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财政局、区城乡水务局、区气象局、区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按职能分工负责)

20.高标准发展设施农业。改造提升原有设施农业条件,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因地制宜适度发展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大跨度拱圆大棚等性能优良设施加快推进峄城华沃智慧农业产业园建设,带动全设施农业发展。鼓励发展工厂化集约养殖、立体养殖等新型养殖设施。推动水肥一体化、饲喂自动化、环境控制智能化等设施装备技术研发应用,新增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0.3万亩以上。(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21.促进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打造三级电商发展服务体系,构建集收购、仓储、营销平台、物流、金融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农村电子商务中心。大力实施“双千”工程,整合我区石榴、大枣等特色农产品资源,吸引优质直播电商平台,直播机构进驻集聚,通过开展系列主题直播、线上电商节等活动,推进农产品上网工程。加快电商与快递物流网络配送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地区寄递物流服务水平,巩固提升快递进村成果,力争50%以上镇(街)建成快递共配中心、行政村快递进村综合服务站全覆盖。巩固提升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科学编制益农信息社中长期运营方案与管理方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推动益农信息社健康运营和规范管理。(责任单位: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区农业农村局按职能分工负责)

六、聚焦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努力促进共同富裕

22.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严格落实“三四五三三”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信息化、数字化平台作用,加强行业数据信息共享共用,实现动态监测、实时预警。优化自上而下排查和自下而上申报机制,简化工作流程,缩短认定时间。根据监测帮扶对象的风险类别、发展需求等开展针对性及时帮扶,及时消除返贫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扎实推进防返贫监测帮扶与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有效衔接,加强部门联合,强化动态监测,主动发现,及时帮扶,及时将符合条件困难群众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提升医疗保障服务水平,确保应保尽保、应救尽救。继续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工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重点帮扶镇加强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牵头单位:区乡村振兴局、区民政局,责任单位:区教体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医保局、区发展和改革局)

23.精准落实各项帮扶政策。坚持“四个不摘”,根据上级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持续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水平。持续实施“雨露计划”,组织民营企业大力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实施“国企兴村”富民工程引导更多企业到乡(镇)、村投资兴业。开展“强校扩优”行动,组建“教育共同体”,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统筹协调发展。(牵头单位:区乡村振兴局,责任单位:区工商联、区教体局、区财政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城乡水务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医保局等)

24.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支持脱贫地区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提高脱贫人口家庭经营性收入。加强扶贫项目资产运营管护,确保项目良性运行、脱贫群众稳定受益。衔接资金主要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且在优先保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资金需求基础上,合理安排资金支持脱贫地区补齐必要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支持培养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并逐年提高资金占比,支持帮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强化龙头带动,促进产业提档升级。继续实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富民生产贷和齐鲁富民贷摸清脱贫人口就业能力、就业需求和就业意愿,加大脱贫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力度,通过开发乡村公益岗位帮助脱贫人口就地就近就业、灵活就业(牵头单位:区乡村振兴局,责任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七、聚焦改革创新,加快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

25.落实农业农村改革任务积极推进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强农业农村政策集成运用。稳慎有序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提前谋划好拟入市地块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持续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健全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提高农村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加快农村资源资本化进程,增加村集体财产性收入。推动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工作提质增效,进一步提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行政村覆盖率。加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全面推广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工作模式,开展好石榴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工作,真正让“农民利益有保障、农业发展有保护”,为农业托管和规模化种植解除后顾之忧。(牵头单位:区委农办、区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自然资源局、区供销社)

26.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着力增加农业服务企业数量,推动服务型农民合作社健全组织机构,年内新发展一批市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示范组织。加强专业服务公司和服务型农民合作社建设,健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挥供销、邮政快递等系统优势,增强为农服务能力。制定完善符合当地实际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加强服务过程指导和服务效果评估。开展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试点。培养提升峨山长远、榴园瑞沃、阴平润农、古邵汇农等一批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大力推广“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务”模式,力争2022年底土地全托管面积达到8000亩。推进榴园富康为农服务中心和吴林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建设,打造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供销社)

27.强化乡村振兴要素保障。加大乡村振兴投入,深入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逐年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2022年达到7%以上。对符合债券支持条件的乡村振兴公益性项目,加大地方政府债券支持力度。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优化农业信贷担保补助政策。深入推进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试点。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完善涉农政银担合作机制。加强乡村人才支撑,继续做好齐鲁乡村之星推荐和枣庄乡村之星推荐工作,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稳步推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改革,持续抓好“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基层职称制度落实。加大基层人才培养力度,组织基层专业技术骨干到镇(街)对口单位开展挂职研修。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应用引导各类人才向农村基层聚集,选派科技特派员20选派20名教师、24名医务工作者、5名文化和旅游工作者到基层服务。开展“城市医生到基层”、“第一村医”、“名医工作室”工作。强化乡村振兴用地保障,首先借助土地整治规划等专项规划,科学预测可盘活的建设用地总量,以及需要处置的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总量,并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予以布设,确保盘活乡村建设用地形成存量指标的10%以上,以及处置相应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产生的“增存挂钩”新增指标的5%以上,优先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可预留不超过5%的建设用地机动指标用于村民居住、农村公共公益设施、零星分散的乡村文化旅游设施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用地。(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委组织部、区教体局、区科技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卫生健康局、区自然资源局按职能分工负责)

28.全力帮扶农民就业创业。落实各类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政策。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健全农民持续增收体制机制。实施“峄心峄益”乡村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2022年创设乡村公益性岗位1600个。鼓励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鼓励发展共享就业、灵活就业等新就业形态,培育发展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托育等生活性服务业。以星创天地、农科驿站、合作社等为载体,开展多种类型科技培训班,通过“田间课堂”、“技术培训”等形式,广泛开展石榴、蔬菜小麦等农产品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及常见病防治等实用技术培训建设各类创业园区和孵化实训基地,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农产品加工园、高新技术园区,电商物流园等载体,新建整合返乡入乡创业园,吸引返乡入乡人员就业创业。鼓励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落实创业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牵头单位: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科技局、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区农业农村局)

八、聚焦体制机制建设,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29.压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健全级指导督导、统筹协调、镇村狠抓落实的农村工作机制。落实好镇(街)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镇(街)党委要定期研究乡村振兴工作,要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抓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上。发挥好乡村振兴工作专班作用,健全完善横向抓统筹协调、纵向抓工作落实机制,压实直各部门推动乡村振兴责任。完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对年度考核获“一等”的镇(街)予以表扬激励,在财政涉农资金安排上予以倾斜。(牵头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委农办,责任单位:区财政局)

30.强化党的农村工作机构。大力倡树和落实“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建设堪当乡村振兴重任的“三农”干部队伍。开展镇(街)领导干部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实施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计划,2022年9月前对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培训一遍。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加强农业农村委员会办公室建设,配强领导力量,充实工作力量,完善运行机制,强化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导检查等职能。(牵头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委农办,责任单位:区委编办、区财政局、各镇街)

31.健全完善工作推进机制。落实分类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实行差异化支持政策,定期组织开展评价,探索形成具有我特色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子。在第二批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工程中,认定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2个、示范村5个。适时组织开展第三批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工程。(牵头单位:区委农办,责任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



峄城区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 2022-10-15    来源:

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施,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落实落地,根据《中共枣庄市委、枣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聚焦产业振兴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1.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双十镇”建设,支持阴平镇按照“两强两突破”发展思路,持续壮大“新材料、服装饰品”两大主导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培育“高端医药、锂电新能源”两大新兴产业,推进华玥钻业、思玥锂电池等9个省市区重点项目建设,实施申丰水泥、爱德士二期等7个“工业技改焕新”项目,确保年内完成项目投资20亿元,形成50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和20亿的服装饰品产业集群,力争进入全国千强镇支持榴园镇聚焦石榴产业,持续优化石榴品种结构,加强与广药集团全方位合作,扶持王老吉大健康产业园做大做强,积极创建国家农业现代产业园省级旅游度假区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其他镇依托资源、发挥优势、差异发展,积极争创乡村振兴特色镇。加强统筹协调,认真落实支持政策措施,及时解决发展诉求,凝聚“双十镇”建设整体合力坚持工业强镇、产业兴镇、文旅活镇,扶持引导“双十镇”围绕“6+3”现代产业体系和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打造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或省级景区化村庄、旅游民宿集聚区。(牵头单位:区委办公室、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区“双十镇”创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业强区、产业兴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2.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深入实施三年强村计划,继续用好村集体经济各级引导资金、市级帮扶基金,全力推进产业基金申报,打好“破十攀百”攻坚战,巩固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百万元以上的村突破14个。打造公共资源共享行动“特色版”,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农业农村局)

3.打造高标准特色园区。推进农产品加工向产地下沉、向园区集中加快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围绕石榴、大枣、设施蔬菜、食品加工等优势特色产业,培育特色产业链打造峄城石榴百亿级产业集群。围绕种业创新、特色种养、农产品深加工等重点工作,整合要素资源和资金投入,新建农作物育种育苗项目、畜禽(水产)育种项目、设施蔬菜项目、石榴深加工项目等带动能力强的高质高效农业大项目。积极参与全省“百园千镇万村”工程创建,争取新创建市级及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产业强镇1个、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家、乡土产业名品村4个以上。深入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加大乡村旅游项目扶持力度,打造乡村旅游重点村、景区化村庄、旅游民宿集聚区,将符合要求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纳入中小学研学基地。(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农高区、区发展和改革局、区教体局、区财政局、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4.培强高水平农业龙头企业。实施农业全产业链培育计划,培育产值过10亿元的农业“链主”企业1家以上,构建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发展格局。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升规纳统,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以上。加快淘汰农产品加工企业落后生产工艺,积极鼓励和支持现有加工企业实施升级改造,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加大对龙头企业支持力度,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全相关企业的技术升级,促进产业链条延伸发展,提升加工能力和产品质量。(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发展和改革局)

5.做大做强特色农产品品牌。扎实推进农业品牌建设,集中力量抓好峄城石榴、阴平大枣等地理标志商标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积极培育峄城石榴创建2022年度山东省优质产品基地。积极培育2个以上市级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加强对农产品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力度,按照千人/每批次加大对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残留、生物毒素污染等指标的抽检力度,提高问题发现率,确保不合格农产品处置率达到100%。持续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实现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试行主体覆盖率达到100%。强化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建立以乡镇为单位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启动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积极推动减抗和替抗兽药产品的开发应用。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培育壮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认定市级及以上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家以上。(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二、聚焦乡村建设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6.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上求突破。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继续巩固“厕所革命”的工作成效,逐步完善农村改厕后续管护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农户对改厕的满意度。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按照合理规划、分类推进、因地制宜的原则,完成市级下达的年度任务目标强化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管护工作,防止返黑返臭规范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和市场化运作体系,推动垃圾收运工作高效运行,每月考核通报,提升农村环卫市场化运作水平。按照省、市要求,继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和推广,提高群众垃圾分类意识。持续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个、争创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6个、提升市级示范片区2个,做好“美丽庭院”提档升级工作,年底前全区25%的农村常住庭院建成“美丽庭院”,新创“美丽庭院”200户争创一定数量的市级“美丽庭院”户(责任单位: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妇联、区生态环境分局、区农业农村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城市管理〉局)

7.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求突破。启动实施农村基础设施网行动计划,着力构建城乡统筹、服务均衡、经济适用、安全可靠、科学高效的农村基础设施网。继续深入实施2022年度“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专项行动,配合做好交通强国“四好农村路”试点市和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市创建工作,全力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实施25个村居农村供水提质工程,更新改造村内管网和计量设施,农村规模化供水率达到79%以上。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稳步提升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按照“谁拥有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持续推进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整治。加快数字技术与装备集成应用,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改造。抓好数字乡村试点,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深入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行政村5G网络通达率达到90%以上,有条件的重点村实现千兆光纤网络覆盖。(责任单位: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城乡水务局、区委网信办、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大数据局、区供电中心等按职能分工负责)

8.在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上求突破。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由注重机构行政区域覆盖向注重常住人口服务覆盖转变。深入实施教育强镇筑基行动,积极推进小学一体化管理改革,持续提高乡村学校办学质量。制定实施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多渠道加快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建设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对符合条件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开展居民医保基金总额付费试点,引导医疗机构合理诊疗,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能。提升医保智能监管能力,加强医保智能监控系统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应用,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保基金使用的监督稽核。提升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健康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卫生城镇创建工作,力争2022年所有镇全部达到省级卫生乡镇标准、65%的行政村创建省级卫生村。加强对特困老年人的兜底保障,对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做到愿进全进,失能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率达到60%以上。继续实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从护理床位、服务质量、护理水平等方面综合提升,力争全区6处敬老院均达到国家2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以失能、部分失能专业照护为主的峄城区特困人员供养服务中心项目。持续推进镇(街)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实现镇(街)社会工作服务站全覆盖。规范低保管理,认真实施低保动态管理及长期公示制度,确保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加强农村社会救助力度,降低救助门槛,提高救助标准,逐步缩小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差距。(责任单位:区教体局、区民政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医保局按职能分工负责)

9.在农村商业体系打造上求突破。因地制宜,加快推进区镇村三级商业设施建设,促进乡镇消费提质扩容,满足农民消费升级需求。积极打造区级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增强区级综合商业服务能力;推进镇(街)商贸中心建设,推动商贸流通资源进农村;改造农村商业网点,通过改造传统商店等方式,在人口集中的行政村、中心村,重点发展一批直营连锁店。建设农村快递物流体系网点,建设供销综合服务站、供销综合服务社,新发展农资服务网点。支持大型流通企业以城区和中心镇为重点下沉供应链,争创省级现代流通强县。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建设完善县乡村商贸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牵头单位: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责任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供销社)

10.在农业绿色发展上求突破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实现农作物农药使用量负增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推进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受污染地安全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持续推动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规范增殖放流,全面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扎实推进黄河流域、南四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区农业农村局、区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按职能分工负责)

三、聚焦乡村治理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11.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化拓展“莱西会议”经验,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引领的协同治理机制。坚持实施“头雁领航”工程,巩固村“两委”换届成果,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增强岗位吸引力,激励村干部干事创业。选优配强村领导班子,加强农村后备人才培养,分级建立村干部后备人才库,面向符合条件的村“两委”成员开展学历教育,确保2022年底每村有3至4名后备力量,其中主职干部后备人选1至2名。坚持村干部动态调整机制,严格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区备案制度,推进村党组织书记动态调整,对不胜任、不尽职的及时予以调整。实施好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计划,对村党组织书记全部轮训一遍,选派部分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赴先进地区体悟实训。加大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力度,分级分批次做好农村党员集中培训工作。健全常态化驻村帮扶机制,用好第一书记、“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等派驻力量,加强日常管理,持续擦亮“第一书记”品牌。深入开展巡察工作,强化对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的监督。持续推进为基层减负,进一步推动落实村级组织职责任务清单、社区工作准入清单,巩固村(社区)“牌子多”问题整治成效,减轻村(居)委会工作负担。(牵头单位: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责任单位:区纪委监委机关、区教体局)

12.搭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平台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等基层宣讲活动,持续加强乡村思想道德建设,打造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基层宣讲品牌。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做好峄城石榴重要农业文化保护。依托毛笔、石榴盆景等传统技艺,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培育特色文化品牌,打造一批民俗馆和乡村革命旧址展馆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按照“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的“五有”标准和“实用”“能用”“管用”“好用”的“四用”要求,进一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提档升级。围绕“为老、为小、为困难群体、为需要心理疏导和感情慰藉群体、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不断提升志愿服务水平,拓展服务群众方式。深化乡村文明行动,持续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全区文明达标村覆盖率不低于85%。深化乡风民风建设,积极倡导勤俭节约、厚养薄葬、尊老爱幼的文明新风,发挥好红白理事会和村规民约约束引导作用,引导农民节俭操办红白喜事、婚丧嫁娶。提升乡村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水平,完善农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活动场所功能,因地制宜建设健身路径和多功能运动场等场地设施,加强健身器材管理与维护,为群众健身提供方便。实施“一村一年一场戏”免费送戏工程。推进农村电影优化升级,持续开展公益电影放映活动。(牵头单位:区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教体局)

13.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推行“枫桥经验”,推动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乡村建设。全面排查整治农村治安突出问题,持续打击农村地区涉黑涉恶违法犯罪和“村霸”,防范黑恶势力、家族宗族势力等对农村基层政权的侵蚀和影响。深入开展“精治村居、社区”建设,创建农村示范社区,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雪亮工程”扩展应用。依法严厉打击农村黄赌毒和侵害农村妇女儿童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农村宗教工作力量严密防范坚决打击农村地区邪教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农村交通、消防、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食品药品、农资安全等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深化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健全完善“多网融合、一网统筹”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架构,切实提升农村专职网格员比例。开展农村消防、防震减灾、防范一氧化碳中毒等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加快推进农村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建设,指导做好人员紧急转移避险工作。健全完善农村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体系,严格落实群防群控措施,严防农村发生聚集性疫情传播。加强农村疫情防控宣传引导,织密织牢农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网底,健全完善农村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农村疫情常态化防控各项措施。(牵头单位:区委政法委,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委统战部、区公安分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应急管理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文化和旅游局等)

四、聚焦粮食安全,扛牢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责任

14.强化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逐级分解粮食生产目标并严格考核兑现,确保完成省、市下达我区的粮食生产面积、单产、总产任务。规范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建设优质粮食生产基地,支持镇(街)争创“吨粮镇”,全新立项建设高标准农田1.5万亩,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0.7万亩。深入开展冬小麦生产“科技壮苗”行动,大力实施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严密监测、重点防控小麦“条锈病”、玉米“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开展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险种2个以上,粮食作物保险投保率不低于75%。深化粮食收储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建立布局合理、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区域性粮食应急保障体系,防范化解粮食领域风险。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实施节粮减损行动,强化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消费等环节节粮减损。(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城乡水务局、区财政局)

15.巩固农副产品综合产能全面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强“菜篮子”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保证蔬菜、园林水果及畜禽产品稳定生产。认真落实《枣庄市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分配任务指标,全区能繁母猪保有量不低于0.7万头,规模养猪场保持在5家以上。要加快推进盛阳牧业、枣庄嘉园畜牧养殖有限公司等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加强生猪生产监测,稳定生猪市场供应,防止猪肉价格大起大落。加快肉鸡、肉羊、奶业和肉牛产业发展,猪、牛、羊、禽肉产量稳定在3.55万吨以上、禽蛋和牛奶产量分别稳定在0.65万吨和0.08万吨以上,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80%,支持畜禽规模企业创建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家),积极创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全水产品总产量保持在6900吨左右。切实做好春季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以及全年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防控工作。(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财政局、区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16.加快推动现代种业发展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扎实推进种质资源普查、收集、登记、入库等重点工作强化枣庄石榴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根据我区的气候、土壤等条件,以小麦、蔬菜种苗为重点,适宜推动种子繁育基地建设,继续实施小麦良种统一供种。支持、推荐我企业积极申报省良种工程项目引导种业企业向育繁推一体化方向发展。推动畜禽种业资源保护和开发,扩大种群规模,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为重点,开展全链条、全流程监管,加大种子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权套牌、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切实保护种业创新者的核心利益,为种业振兴营造良好环境。(牵头单位:区科技局、区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财政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区石榴研究院)

五、聚焦农业结构调整,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

17.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要求,严格耕地保护责任,严守耕地红线。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中,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优先序划定,并按照“图、数、线”一致的原则,严格落实上级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分类明确耕地用途,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油料、蔬菜等农产品及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已经在永久基本农田和高标准农田种植林果、苗木、草皮和挖塘养鱼的,根据作物周期、生产现状及对耕作层的影响程度,要逐步恢复种粮或置换补充。鼓励利用“四荒”资源,引导新发展林果业上山上坡,不与粮争地。落实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建立补充耕地立项、实施、验收、管护全程监管机制,确保补充的耕地可长期稳定利用,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加大耕地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强化耕地用途管制,严格管控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稳妥有序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巩固“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成果。落实工商资本流转农村土地审查审核和风险防范制度。完善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田长制”工作,对于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较好的镇(街)给以激励,表现好的田长给以奖励。(牵头单位:区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区纪委监委机关、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

18.积极推进种养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潜力,调整优化结构,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强筋、弱筋小麦播种面积要达到40万亩以上。适度扩大大豆生产,高标准开展0.2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积累种植经验,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夯实基础。积极稳妥发展富硒小麦、叶酸玉米、甘薯、杂粮等特色粮食作物种植。深入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行动,扩大加州鲈鱼产值规模,提升产业产值。实施现代渔业园区建设工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促进养殖业提质增效。(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19.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加大现代农业科技支撑,整合各类创新资源,积极推进项目、平台、人才建设,加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与示范推广。大力推进良种良法、水肥一体化和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应用。强化农机化技术支撑,组织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示范推广及引进工作。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进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农业机械化,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巩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省农业“两全两高”机械化示范县创建成果,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5%。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经营体系,发展“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等农机服务新模式。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快修复水毁灾损农业基础设施,安装6座水库、4处重点河道雨水情监控设施,完善水旱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对全区9座小型水库三个责任人进行技术培训,完善区镇两级防汛抢险技术支撑机制完善水旱灾害监测预报预警、防汛抢险技术支撑机制,加强气象服务能力建设。健全农业重大灾害物资储备体系。加强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免疫无口蹄疫区和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无疫省)建设。做好小麦条锈病、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预警监测和防控防治,持续做好重点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调工作。做好人兽共患病源头防控,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管理。(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科技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财政局、区城乡水务局、区气象局、区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按职能分工负责)

20.高标准发展设施农业。改造提升原有设施农业条件,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因地制宜适度发展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大跨度拱圆大棚等性能优良设施加快推进峄城华沃智慧农业产业园建设,带动全设施农业发展。鼓励发展工厂化集约养殖、立体养殖等新型养殖设施。推动水肥一体化、饲喂自动化、环境控制智能化等设施装备技术研发应用,新增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0.3万亩以上。(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21.促进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打造三级电商发展服务体系,构建集收购、仓储、营销平台、物流、金融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农村电子商务中心。大力实施“双千”工程,整合我区石榴、大枣等特色农产品资源,吸引优质直播电商平台,直播机构进驻集聚,通过开展系列主题直播、线上电商节等活动,推进农产品上网工程。加快电商与快递物流网络配送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地区寄递物流服务水平,巩固提升快递进村成果,力争50%以上镇(街)建成快递共配中心、行政村快递进村综合服务站全覆盖。巩固提升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科学编制益农信息社中长期运营方案与管理方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推动益农信息社健康运营和规范管理。(责任单位: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区农业农村局按职能分工负责)

六、聚焦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努力促进共同富裕

22.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严格落实“三四五三三”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信息化、数字化平台作用,加强行业数据信息共享共用,实现动态监测、实时预警。优化自上而下排查和自下而上申报机制,简化工作流程,缩短认定时间。根据监测帮扶对象的风险类别、发展需求等开展针对性及时帮扶,及时消除返贫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扎实推进防返贫监测帮扶与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有效衔接,加强部门联合,强化动态监测,主动发现,及时帮扶,及时将符合条件困难群众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提升医疗保障服务水平,确保应保尽保、应救尽救。继续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工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重点帮扶镇加强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牵头单位:区乡村振兴局、区民政局,责任单位:区教体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医保局、区发展和改革局)

23.精准落实各项帮扶政策。坚持“四个不摘”,根据上级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持续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水平。持续实施“雨露计划”,组织民营企业大力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实施“国企兴村”富民工程引导更多企业到乡(镇)、村投资兴业。开展“强校扩优”行动,组建“教育共同体”,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统筹协调发展。(牵头单位:区乡村振兴局,责任单位:区工商联、区教体局、区财政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城乡水务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医保局等)

24.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支持脱贫地区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提高脱贫人口家庭经营性收入。加强扶贫项目资产运营管护,确保项目良性运行、脱贫群众稳定受益。衔接资金主要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且在优先保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资金需求基础上,合理安排资金支持脱贫地区补齐必要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支持培养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并逐年提高资金占比,支持帮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强化龙头带动,促进产业提档升级。继续实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富民生产贷和齐鲁富民贷摸清脱贫人口就业能力、就业需求和就业意愿,加大脱贫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力度,通过开发乡村公益岗位帮助脱贫人口就地就近就业、灵活就业(牵头单位:区乡村振兴局,责任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七、聚焦改革创新,加快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

25.落实农业农村改革任务积极推进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强农业农村政策集成运用。稳慎有序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提前谋划好拟入市地块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持续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健全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提高农村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加快农村资源资本化进程,增加村集体财产性收入。推动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工作提质增效,进一步提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行政村覆盖率。加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全面推广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工作模式,开展好石榴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工作,真正让“农民利益有保障、农业发展有保护”,为农业托管和规模化种植解除后顾之忧。(牵头单位:区委农办、区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自然资源局、区供销社)

26.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着力增加农业服务企业数量,推动服务型农民合作社健全组织机构,年内新发展一批市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示范组织。加强专业服务公司和服务型农民合作社建设,健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挥供销、邮政快递等系统优势,增强为农服务能力。制定完善符合当地实际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加强服务过程指导和服务效果评估。开展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试点。培养提升峨山长远、榴园瑞沃、阴平润农、古邵汇农等一批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大力推广“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务”模式,力争2022年底土地全托管面积达到8000亩。推进榴园富康为农服务中心和吴林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建设,打造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供销社)

27.强化乡村振兴要素保障。加大乡村振兴投入,深入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逐年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2022年达到7%以上。对符合债券支持条件的乡村振兴公益性项目,加大地方政府债券支持力度。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优化农业信贷担保补助政策。深入推进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试点。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完善涉农政银担合作机制。加强乡村人才支撑,继续做好齐鲁乡村之星推荐和枣庄乡村之星推荐工作,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稳步推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改革,持续抓好“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基层职称制度落实。加大基层人才培养力度,组织基层专业技术骨干到镇(街)对口单位开展挂职研修。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应用引导各类人才向农村基层聚集,选派科技特派员20选派20名教师、24名医务工作者、5名文化和旅游工作者到基层服务。开展“城市医生到基层”、“第一村医”、“名医工作室”工作。强化乡村振兴用地保障,首先借助土地整治规划等专项规划,科学预测可盘活的建设用地总量,以及需要处置的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总量,并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予以布设,确保盘活乡村建设用地形成存量指标的10%以上,以及处置相应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产生的“增存挂钩”新增指标的5%以上,优先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可预留不超过5%的建设用地机动指标用于村民居住、农村公共公益设施、零星分散的乡村文化旅游设施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用地。(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委组织部、区教体局、区科技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卫生健康局、区自然资源局按职能分工负责)

28.全力帮扶农民就业创业。落实各类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政策。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健全农民持续增收体制机制。实施“峄心峄益”乡村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2022年创设乡村公益性岗位1600个。鼓励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鼓励发展共享就业、灵活就业等新就业形态,培育发展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托育等生活性服务业。以星创天地、农科驿站、合作社等为载体,开展多种类型科技培训班,通过“田间课堂”、“技术培训”等形式,广泛开展石榴、蔬菜小麦等农产品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及常见病防治等实用技术培训建设各类创业园区和孵化实训基地,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农产品加工园、高新技术园区,电商物流园等载体,新建整合返乡入乡创业园,吸引返乡入乡人员就业创业。鼓励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落实创业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牵头单位: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科技局、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区农业农村局)

八、聚焦体制机制建设,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29.压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健全级指导督导、统筹协调、镇村狠抓落实的农村工作机制。落实好镇(街)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镇(街)党委要定期研究乡村振兴工作,要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抓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上。发挥好乡村振兴工作专班作用,健全完善横向抓统筹协调、纵向抓工作落实机制,压实直各部门推动乡村振兴责任。完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对年度考核获“一等”的镇(街)予以表扬激励,在财政涉农资金安排上予以倾斜。(牵头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委农办,责任单位:区财政局)

30.强化党的农村工作机构。大力倡树和落实“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建设堪当乡村振兴重任的“三农”干部队伍。开展镇(街)领导干部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实施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计划,2022年9月前对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培训一遍。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加强农业农村委员会办公室建设,配强领导力量,充实工作力量,完善运行机制,强化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导检查等职能。(牵头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委农办,责任单位:区委编办、区财政局、各镇街)

31.健全完善工作推进机制。落实分类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实行差异化支持政策,定期组织开展评价,探索形成具有我特色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子。在第二批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工程中,认定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2个、示范村5个。适时组织开展第三批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工程。(牵头单位:区委农办,责任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