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负责人通过新闻发布会解读:《2023年度峄城区工业企业“亩产 效益”综合评价结果》
10月25日,我区举行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改革工作新闻发布会。
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自2020年度开展“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改革工作以来,区工信局按照“目标引领、问题导向、过程管控、结果评价”原则,大力实施坚持一个引领、狠抓两条主线、突出三项重点的“一二三”工作法,向亩产要效益、向投入要产出,奋力走出一条以质量效益为导向的县域高质量发展道路。
区工信局坚持“高质量发展”一个目标引领,夯实改革推进“基础桩”。重“高起点”谋划,融“促倍增”大局,绘“强质效”蓝图,推“闭环式”协同,定“规范化”考评,抓“全覆盖”监测。狠抓“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两条主线,打好双向奖惩“组合拳”。“腾笼+控能”打造提质引擎,“集聚+融资”提升亩产能级,“联动+奖补”构筑激励生态。紧盯“优质企业培育、技改赋能提质、靶向帮包服务”三项重点,跑出提质增效“加速度”。注重“平台赋能”,放大“孵化效应”,推动“迭代升级”,构筑“绿色磁场”,供给“有力服务”,优化“暖心环境”,全力打响“强工兴产、工信先行”服务品牌。
发布会上,区工信局相关人员就“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工作制定印发政策文件、取得的新成效和下一步常态化推进“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工作中,落实差别化的资源要素配置政策等问题分别回答了记者提问。
发布会邀请了齐鲁晚报、大众网、鲁网、市新闻传媒中心和区级主流媒体记者参加。
主发布人
田谨睿 峄城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
发布人
孙 建 峄城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玉草 峄城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循环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主任
岳 松 峄城区工业和信息化局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四级主任科员
峄城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 田谨睿:
自2020年度开展“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改革工作以来,峄城区工信局按照“目标引领、问题导向、过程管控、结果评价”原则,大力实施坚持一个引领、狠抓两条主线、突出三项重点的“一二三”工作法,向亩产要效益、问投入要产出,奋力走出一条以质量效益为导向的县域高质量发展道路。
一、坚持“高质量发展”一个目标引领,夯实改革推进“基础桩”。一是重“高起点”谋划,融“促倍增”大局。区委、区政府研究谋划实施亩产效益改革,实行分类评价、结果运用、正向激励、反向倒逼、要素保障一体化推进,打出亩产效益改革组合拳,有力融入工业倍增发展大局。二是绘“强质效”蓝图,推“闭环式”协同。树立优质效、重亩产、强产出的鲜明导向,推动部门与镇街紧密协同、高效联动,共享共用涉企用地、用能等数据信息,严把数据采集质量,摸清家底做实账本,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平台、跨业务的深度融合共享。三是定“规范化”考评,抓“全覆盖”监测。构建“1+5+X”亩产评价体系指标,以亩产税收为1个核心指标,以亩产销售收入等5项为主要指标,设置X个“行业特色+差异化权重”指标,灵活适用“加分、定档、提档、降档”,完善亩产考评体系。
二、狠抓“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两条主线,打好双向奖惩“组合拳”。一是“腾笼+控能”打造提质引擎。坚持降本、提质、增效并重,优先保障、应保尽保A类企业用地需求。对D类工业企业,严格执行差别化电价、水价、气价政策。二是“集聚+融资”提升亩产能级。按照“重点担保A类+倾向支持B类+约束要求C类+限制审批D类”的信贷模式,推动信贷资源向优质发展企业集聚。三是“联动+奖补”构筑激励生态。发挥亩产指标联动作用,严把项目落地关,制定亩产投资强度、税收贡献、单位排放等控制性指标,立好“亩产标尺”,招引优质项目落户,真正让寸土生出寸金。
三、紧盯“优质企业培育、技改赋能提质、靶向帮包服务”三项重点,跑出提质增效“加速度”。一是注重“平台赋能”,放大“孵化效应”。聚焦A类、B类企业,实施“蹲苗扶壮”行动,开展政策宣贯、专员服务、帮包助企等专项活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做强创新链、产业链,定向孵化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等优质企业。二是推动“迭代升级”,构筑“绿色磁场”。探索“定期问诊+绿色改造+升级示范”模式,优先推荐A类、鼓励B类企业实施重点工业技术改造项目,面向C类、D类企业,推广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三是供给“有力服务”,优化“暖心环境”。坚持“一企一策”,对标“登高”计划,开展“背对背”测评,帮助企业谋划扩能扩产、智改数转、提档升级项目,全力打响“强工兴产、工信先行”服务品牌。
下一步,区工信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将继续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把深化亩产改革作为推进“强工兴产 转型突围”的有力抓手,持续优化分级分类分区域评价机制,接续推动单位要素产出提升和产业结构层次提档,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工信担当。
答记者问:
峄城区坚持把“亩产效益”评价改革作为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支撑点,请问“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工作制定印发哪些政策文件?
峄城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孙建:
今年7月份,峄城区出台《关于公布<2023年度峄城区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结果>的通知》(峄政字〔2024〕8号),接下来我对该文件进行简单的解读。
文件制定的背景:引导企业树立集约节约发展理念,加快建立以质量和效益为导向的工业企业分类综合评价机制,深入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实施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政策,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件起草的依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鲁政字〔2019〕235号)、《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工作实施步骤、主要指标和企业分档归类说明〉的通知》(鲁工信发〔2019〕11号)、省级十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2024年“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工作的通知》(鲁工信运〔2024〕83号)及市级九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认真做好2024年“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工作的通知》(枣工信字〔2024〕28 号)
文件的主要内容:2023年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结果:评出A类企业26家,B类企业93家,C类企业5家,D类企业7家。 2023年度全区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结果:评出A类企业42家;B类企业148家;C类企业10家,D类企业11家。
答记者问:
“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工作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关键举措。请问“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工作取得了哪些新成效?
峄城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循环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主任 杨玉草:
一是企业“转型发展”。通过“蹲苗扶壮”行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面向A类、B类企业,实施重点工业技改项目45个;通过“孵化效应”,山东北钛河陶瓷有限公司、山东地平线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等45家A类、B类企业被培育成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省级“专精特新”“瞪羚”、创新型中小企业等高成长型企业。
二是土地“效能提升”。通过“腾笼+控能”,推进土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对于A类企业,根据发展用地需求,优先保障新上项目新增建设用地需求;对于B类企业,积极落实产业用地政策,在符合国家和省建设用地控制标准基础上,对新上项目用地分期分批予以保障。
三是资金“高效流转”。通过“重点担保A类+倾向支持B类+约束要求C类+限制审批D类”的信贷模式,优化金融配置为优质企业保驾护航,创新金融产品,增强融资效率,让资金动起来,为优质企业注入发展活力。
答记者问:
精准开展“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工作是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的重要方式。请问下一步常态化推进“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工作中,如何落实差别化的资源要素配置政策?
峄城区工业和信息化局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四级主任科员 岳松:
在价格、用地、排污、产能利用、融资、财政扶持等资源要素配置上实施差别化政策,加大A、B两类企业正向激励和C、D两类企业反向倒逼力度。
一是实施差别化价格、能源利用政策。我区相关部门根据国家、省相关文件规定,分类施策、综合施策,制定差别化的电价、水价、管道天然气价格;同时按照“有保有限”的原则,制定有序用电、错峰生产、天然气保供应的产能利用政策。
二是实施差别化用地政策。对分类综合评价结果的四类企业在用地方面实施差别化措施,优先保障A、B类企业用地需求,合理控制C、D类企业新增工业用地。
三是实施差别化排放政策。严格执行差别化的污染物排放指标供给政策,对单位资源要素产出高的企业优先供给,对产出低的给予消减。
四是实施差别化融资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对A、B类企业在信用评级、贷款准入等金融服务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五是实施差别化财政扶持政策。建立健全财政扶持政策与综合评价结果挂钩联动机制,各级各类财政扶持政策向符合条件的A、B类企业倾斜。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O7OTCHhSmFD7JbdFdiSG8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