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城区政府网站欢迎您! 简体繁体无障碍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首页>详细资料

峄城区农业农村局发文解读《峄城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区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

来源: 峄城区农业农村局 时间: 2020-03-04


一、出台背景

全面贯彻落实《山东省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行动计划》,区农业农村局起草《峄城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区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根据全区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情况,按照省市要求及相关做法,结合峄城实际,并以区政府名义印发。

二、工作目标

认真落实省、市乡村振兴部署要求,抓好乡村产业振兴领域重点工作,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确保到2025年,全区乡村产业振兴取得重大突破;到2030年,乡村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全区半数以上乡村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三、主要内容

(一)壮大优势产业,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一是加强乡村产业平台建设。通过平台打造,促进区、镇、村三级联动发展,辐射带动乡村产业兴旺。二是稳步提升粮食产能。有计划推进整建制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推广节水节肥节药新技术、新机具,推动全区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确保粮食总产量保持在33万吨左右。三是加快恢复生猪产能。确保生猪产能2020年接近正常年份水平,2021年恢复正常。调整优化养殖结构,推进畜牧渔业转型升级,提高稳产保供能力。四是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重点支持发展设施种植、设施畜牧、设施林业、设施渔业,扩大规模、提升设施水平。五是扩大特色产业规模。重点培育峄城石榴、峨山核桃、阴平长红枣、底阁渔业和黑鸡枞食用菌、吴林和坛山蔬菜、古邵马铃薯等特色农产品。

(二)加快产业融合,增强乡村产业聚合力。一是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支持规模以下企业转规上。加大“双招双引”力度,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农业“新六产”。二是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路线。通过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拓展观光采摘和休闲体验功能,打造一批相对集中、业态丰富、功能完善的乡村旅游集群片区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乡村旅游园区。打造东部七里店-左庄-西马寨,西部王府山-曹马-白庙-斜屋-石头楼等连线村精品路线。三是提升农业科技应用和服务水平。要抓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要利用好扶持政策,开展农业配套设施建设,加大仓储加工、冷链物流建设扶持力度。要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

(三)发展绿色农业,促进乡村产业持续增长。一是提升耕地质量。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农田灌溉用水总量零增长,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稳步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利用。二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大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力度,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产业,培育一批绿色发展典型技术模式。三是加快农产品品牌培育。建立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培育一批区域特色明显、市场知名度高、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治理与保护,促进“三品一标”质量品牌提升。

(四)推进智慧农业进程,打造乡村产业科技支撑。一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应用。二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开展基层农技人员素质大提升行动,加快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三是加快智慧农业成果应用。大力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促进智慧农机与农业融合,推广成熟可复制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推进农业物联网、农业特色互联网镇村、农产品电子商务村等农业信息化项目建设。

(五)培强产业主体,激发乡村产业发展活力。一是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独立申报和自主实施财政支农项目,逐步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项目规模,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体化、企业化和全产业链发展。二是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和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探索土地承包权依法自愿有偿退出试点。

四、后续工作考虑

一是加大投入力度,公共财政向乡村产业倾斜,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增加保险种类,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推广“鲁担惠农贷”“鲁青基准贷”业务。

二是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开展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认真落实地方特色险种省级奖补政策,扩大保险覆盖面。鼓励保险机构开展涉农商业保险,形成“政策性保险引导、商业性保险补充”的农业保险格局。

三是强化乡村产业用地保障。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前提下,通过村庄整治、土地整理等方式节余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发展乡村产业项目。

四是深化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鼓励村集体和农民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闲置住宅,通过自主经营、合作经营、委托经营等方式,依法依规发展民宿、乡村旅游等业态。

五是强化政策保障,督促各镇街及有关部门要履职尽责,宣传好、落实好实施意见,加强部门协作,抓好乡村产业振兴领域重点工作,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峄城区农业农村局发文解读《峄城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区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 2020-03-04    来源: 峄城区农业农村局


一、出台背景

全面贯彻落实《山东省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行动计划》,区农业农村局起草《峄城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区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根据全区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情况,按照省市要求及相关做法,结合峄城实际,并以区政府名义印发。

二、工作目标

认真落实省、市乡村振兴部署要求,抓好乡村产业振兴领域重点工作,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确保到2025年,全区乡村产业振兴取得重大突破;到2030年,乡村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全区半数以上乡村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三、主要内容

(一)壮大优势产业,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一是加强乡村产业平台建设。通过平台打造,促进区、镇、村三级联动发展,辐射带动乡村产业兴旺。二是稳步提升粮食产能。有计划推进整建制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推广节水节肥节药新技术、新机具,推动全区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确保粮食总产量保持在33万吨左右。三是加快恢复生猪产能。确保生猪产能2020年接近正常年份水平,2021年恢复正常。调整优化养殖结构,推进畜牧渔业转型升级,提高稳产保供能力。四是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重点支持发展设施种植、设施畜牧、设施林业、设施渔业,扩大规模、提升设施水平。五是扩大特色产业规模。重点培育峄城石榴、峨山核桃、阴平长红枣、底阁渔业和黑鸡枞食用菌、吴林和坛山蔬菜、古邵马铃薯等特色农产品。

(二)加快产业融合,增强乡村产业聚合力。一是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支持规模以下企业转规上。加大“双招双引”力度,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农业“新六产”。二是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路线。通过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拓展观光采摘和休闲体验功能,打造一批相对集中、业态丰富、功能完善的乡村旅游集群片区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乡村旅游园区。打造东部七里店-左庄-西马寨,西部王府山-曹马-白庙-斜屋-石头楼等连线村精品路线。三是提升农业科技应用和服务水平。要抓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要利用好扶持政策,开展农业配套设施建设,加大仓储加工、冷链物流建设扶持力度。要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

(三)发展绿色农业,促进乡村产业持续增长。一是提升耕地质量。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农田灌溉用水总量零增长,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稳步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利用。二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大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力度,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产业,培育一批绿色发展典型技术模式。三是加快农产品品牌培育。建立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培育一批区域特色明显、市场知名度高、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治理与保护,促进“三品一标”质量品牌提升。

(四)推进智慧农业进程,打造乡村产业科技支撑。一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应用。二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开展基层农技人员素质大提升行动,加快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三是加快智慧农业成果应用。大力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促进智慧农机与农业融合,推广成熟可复制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推进农业物联网、农业特色互联网镇村、农产品电子商务村等农业信息化项目建设。

(五)培强产业主体,激发乡村产业发展活力。一是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独立申报和自主实施财政支农项目,逐步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项目规模,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体化、企业化和全产业链发展。二是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和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探索土地承包权依法自愿有偿退出试点。

四、后续工作考虑

一是加大投入力度,公共财政向乡村产业倾斜,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增加保险种类,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推广“鲁担惠农贷”“鲁青基准贷”业务。

二是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开展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认真落实地方特色险种省级奖补政策,扩大保险覆盖面。鼓励保险机构开展涉农商业保险,形成“政策性保险引导、商业性保险补充”的农业保险格局。

三是强化乡村产业用地保障。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前提下,通过村庄整治、土地整理等方式节余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发展乡村产业项目。

四是深化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鼓励村集体和农民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闲置住宅,通过自主经营、合作经营、委托经营等方式,依法依规发展民宿、乡村旅游等业态。

五是强化政策保障,督促各镇街及有关部门要履职尽责,宣传好、落实好实施意见,加强部门协作,抓好乡村产业振兴领域重点工作,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