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城区政府网站欢迎您! 简体繁体无障碍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首页>详细资料

解读《峄城区贯彻落实《枣庄市贯彻落实<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工作方案》的工作方案》

来源: 峄城区政府办公室政务公开室 时间: 2024-12-31

一、起草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及视察枣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枣庄市贯彻落实<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工作方案的通知》(枣政字〔2024〕13号),全面提升县域综合实力和特色化、融合化、绿色化水平,实现全区县域经济健康发展、转型发展。峄城区发展和改革局起草了《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二、起草过程

城区发展和改革局认真学习研究《省行动方案》和《市工作方案》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围绕构建“三片一果”县域发展格局,聚焦“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突出我区与省、市工作衔接重点,对照《省行动方案》和《市工作方案》中的5项计划、7大工程和30项重要举措,研究起草了《工作方案》初稿。《工作方案》起草过程中,积极与市发展改革委进行汇报沟通,听取上级指示要求,并充分征求各镇(街)和区直有关部门意见建议,对初稿进行修改完善,形成《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三、主要内容

《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主要包括总体要求、重点任务、组织保障3部分。

(一)总体要求。明确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提出到2025年,全区县域经济质量和效益显著增强,动能转换实现突破,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政策环境持续优化,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稳步提升,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绿色发展形成优势,县域经济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二)重点任务。围绕7大工程30项重要举措,明确县域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实施产业升级优势再造工程中明确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深化数字赋能,力争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率达到40%左右,加快育强先进制造业,构建上下游协同、全链条联动的良好产业生态,加大财政对园区发展的支持力度,制定完善各类财政奖补政策,进一步提升园区发展能级。实施科技创新能力跃升工程中明确支持企业牵头实施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围绕“6+3”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培育建设具有高度示范引领作用的技术创新中心20个、重点实验室4个、企业技术中心5个、“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10个。加快推进高层次创新平台建设,申报国家或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计划到2025年,建设区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70家。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工程中明确推动峄城经济开发区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试点园区建设,实施流域纵横结合的生态补偿机制,全面构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河湖水生态环境,计划到2025年,创建市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不少于5条。实施乡村振兴赋能增效工程中明确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农业产业倍增计划,做强农业产业龙头企业,重点培育峄城石榴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力争到2025年,全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达51家,打造“产业大脑+数字农场”应用场景,重点建设1个智慧农业应用基地,建设石榴智慧农业平台。实施民营经济增量提质工程中明确加大“好品山东”品牌企业培育,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和国家级全产业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到2025年,新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60家以上。实施改革攻坚开放扩容工程中明确推动“产业带+跨境电商”融合发展,打造峄城区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巩固阴平镇中心卫生院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创建成果,持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实施资源要素保障支撑工程中明确规范建设用地二级市场转让、出租、抵押制度,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存量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积极争取各类上级转移支付和政府专项债券,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充分发挥资金效能,在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新市民金融服务等领域持续优化发展,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综合实力。

(三)组织保障。明确组织领导作用,建立相应工作机制,细化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加强目标指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实施情况调度督导,确保任务有序衔接,早见成效。


解读《峄城区贯彻落实《枣庄市贯彻落实<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工作方案》的工作方案》

发布时间: 2024-12-31    来源:

一、起草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及视察枣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枣庄市贯彻落实<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工作方案的通知》(枣政字〔2024〕13号),全面提升县域综合实力和特色化、融合化、绿色化水平,实现全区县域经济健康发展、转型发展。峄城区发展和改革局起草了《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二、起草过程

城区发展和改革局认真学习研究《省行动方案》和《市工作方案》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围绕构建“三片一果”县域发展格局,聚焦“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突出我区与省、市工作衔接重点,对照《省行动方案》和《市工作方案》中的5项计划、7大工程和30项重要举措,研究起草了《工作方案》初稿。《工作方案》起草过程中,积极与市发展改革委进行汇报沟通,听取上级指示要求,并充分征求各镇(街)和区直有关部门意见建议,对初稿进行修改完善,形成《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三、主要内容

《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主要包括总体要求、重点任务、组织保障3部分。

(一)总体要求。明确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提出到2025年,全区县域经济质量和效益显著增强,动能转换实现突破,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政策环境持续优化,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稳步提升,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绿色发展形成优势,县域经济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二)重点任务。围绕7大工程30项重要举措,明确县域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实施产业升级优势再造工程中明确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深化数字赋能,力争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率达到40%左右,加快育强先进制造业,构建上下游协同、全链条联动的良好产业生态,加大财政对园区发展的支持力度,制定完善各类财政奖补政策,进一步提升园区发展能级。实施科技创新能力跃升工程中明确支持企业牵头实施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围绕“6+3”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培育建设具有高度示范引领作用的技术创新中心20个、重点实验室4个、企业技术中心5个、“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10个。加快推进高层次创新平台建设,申报国家或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计划到2025年,建设区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70家。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工程中明确推动峄城经济开发区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试点园区建设,实施流域纵横结合的生态补偿机制,全面构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河湖水生态环境,计划到2025年,创建市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不少于5条。实施乡村振兴赋能增效工程中明确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农业产业倍增计划,做强农业产业龙头企业,重点培育峄城石榴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力争到2025年,全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达51家,打造“产业大脑+数字农场”应用场景,重点建设1个智慧农业应用基地,建设石榴智慧农业平台。实施民营经济增量提质工程中明确加大“好品山东”品牌企业培育,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和国家级全产业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到2025年,新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60家以上。实施改革攻坚开放扩容工程中明确推动“产业带+跨境电商”融合发展,打造峄城区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巩固阴平镇中心卫生院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创建成果,持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实施资源要素保障支撑工程中明确规范建设用地二级市场转让、出租、抵押制度,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存量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积极争取各类上级转移支付和政府专项债券,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充分发挥资金效能,在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新市民金融服务等领域持续优化发展,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综合实力。

(三)组织保障。明确组织领导作用,建立相应工作机制,细化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加强目标指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实施情况调度督导,确保任务有序衔接,早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