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信息济南讯 今年以来,枣庄市峄城区围绕做大做强产业扶贫项目,在管理运营上下功夫,通过“国企托管、合作社托管、强村托管”三种模式,推动产业扶贫项目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由单一到多元,逐渐构筑起产业扶贫“托管运营”的长效机制。
区级产业扶贫:国企变成“田保姆”“
以前我们家种这几亩大棚,操心费力不说,效益还一般。现在托管出去建成这个示范园,施的是配方肥,用的是喷灌,连温度都能控制,俺们现在挣钱轻松多了。”古邵镇沙路口村贫困户赵宝亮说。赵宝亮的大棚在古邵镇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内。这个园区由最初的“单一设施大棚”,已发展成为“三产融合”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
近年来,峄城区充分发挥福兴集团、宇兴公司两大国企农业板块优势,统筹整合古邵镇、榴园镇扶贫产业资源,整合资金实施优质产业扶贫项目,并委托给资金雄厚、理念先进、运营成熟的两大国企管理,通过市场化运营,推动产业扶贫项目不断做大做强。
古邵镇依托福兴集团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分三期投入扶贫资金1091 万元,盘活土地 180 亩,建设高标准冬暖日光温室大棚 35 座、10000 平方米火龙果高标准温室连栋式大棚 1 座、智能自动控制玻璃连栋温室 1 座、樱桃采摘大棚 6 座。配套全智能自动化温控系统、通风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管理设施,聘请职业经理人进行科学管理。通过“订单式”生产,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追溯管理。生产的有机蔬菜直供苏、沪等地大型批发市场和超市,实现年产值 700 余万元。扶贫项目年收益 80 余万元,带动 66 个村 2053 户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榴园镇联合底阁镇委托枣庄榴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发展壮大石榴产业为中心,整合扶贫资金 933.4 万元,打造“旅游+”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型综合性园区,配套农业物联网、水肥一体化、绿色病虫害防控等设施,实现科技化育苗、工厂化生产,打造全国石榴良种扩繁示范基地。公司种植高标准石榴新品种 50 亩,石榴扦插试验种植 5 万株,生产优质石榴 100 吨,实现年销售额 350 万元,年提供扶贫收益 58 万元,带动 2 个镇 86 个村 1785 户稳定脱贫。
镇级产业扶贫:合作社变成“联合社”
“村里合作社提供托管服务,什么都不用操心。种的时候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手把手地教,卖的时候合作者联系企业主动来对接。今年这个地种得不仅省心而且安心。”阴平镇东金庄村种植大户褚衍金说。
褚衍金的安心,源于对合作社从种到收全链条服务质量的信心。近年来,阴平镇成立阴平农民合作社联合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实行统一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市场营销,把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作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积极探索“草-废-肥”“猪-沼-果”“虫-粪-菜”“枣-加-游”四种循环农业模式,以循环利用保生态,以产业支撑助脱贫。
加快推动循环农业发展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的有效途径。阴平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利用秸秆、菜叶等废弃物进行生态养殖,实现“以草养畜”。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合作社将种植、养殖废物和群众生活产生的粪污等进行无害化处理,生产成有机肥,实现“以废造肥”。采用有机肥料浇灌,生产绿色无公害蔬菜,植物不可销售部分作为有机肥厂的生产原料和生态养殖的饲料,实现“以肥还田”。
据了解,合作社托管后,年收益可达 46 万多元,增加贫困群众就业岗位 60 个,带动全镇 524 户贫困户提升脱贫质量,形成种植带动养殖、养殖带动蔬菜、生产废物循环利用、扶贫资金入股分红、贫困人群就业增收的循环农业发展新路径。
村级产业扶贫:小康路上“抱成团”
“以前俺们村底子薄,一直发展不起来,村里能出去打工的都出去了,现在建了这个产业园后,生活好多了。家家户户都有了稳定收入,慢慢地孩子们也都愿意回来了。”峨山镇后利增村村民王厚金说。
王厚金所说的产业园指的是峨山镇用联村共建办法建设的精准扶贫产业园。近年来,峨山镇依托集体经济好、班子建设好、产业基础好的周庄村和城一村,整合利用“弱村”扶贫资金实施产业扶贫项目,采取“强村带弱村”的托管运营方式,领办联村共建精准扶贫产业园。
周庄村整合 12 个村的扶贫资金 238 万元,建设了 16 个高标准蔬菜大棚,流转土地 180 亩,每亩 1000 元,长期雇佣贫困劳动力 6 人,每人每年增加收入 9000 元。项目年收益 23.4 万元,全部用于 12 个村贫困户差异化分红。同时,投资建设农家乐、垂钓中心、湿地公园,拉长产业链条,让产业园逐步向体验园、游乐园、休闲园转变。
城一村整合扶贫资金 580 万元,建设高标准蔬菜大棚 15 个、大中弓棚 40 个,立足蔬菜和西瓜传统种植优势,注册了“城前牌”蔬菜商标,完成蔬菜和西瓜的“三品一标”认证,打造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当地还和餐饮企业签订常年蔬菜供应合同,月供应蔬菜近 10 万斤;流转土地 150 亩,种植黄瓜、龙椒、西红柿等,年实现扶贫收益 46.9 万元,带动 25 个村 1027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长久脱贫。(赵峰 汤锦阳、新华社分析师 成琳瑜)
中共峄城区委 、峄城区人民政府主办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坛山路166号 邮政编码:2773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7526533 举报邮箱:dsjs@zz.shandong.cn
鲁公网安备 3704040200000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040018 鲁ICP备0750028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