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政法委的精心指导下,阴平镇紧紧围绕“平安创建”的总体目标,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全镇社会综合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了“社会稳定、治安良好、群众满意”的良好局面。2022年1月,阴平镇荣获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平安山东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阴平镇位于峄城区西南部,全镇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总人口5.4万人,辖56个行政村。近年来,该镇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维稳是第一责任”,聚力打造平安建设一体化平台,着力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镇社会治安呈现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先后荣获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山东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山东省农村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枣庄市平安镇街、枣庄市乡村振兴示范镇等荣誉称号。
创新推行“五个集成”阵地建设日趋完善
该镇不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大力推行办公场地、治理功能、指挥平台、网格建设、执法力量“五个集成”,先后投资近800万元,将“两所(派出所、司法所)、五办(信访办、执法办、食药办、退役军人办、民政办)、一厅(便民服务大厅)”整合功能,集成办公。投资200余万元,建设了阴平镇综治中心,设立了综合协调室、矛盾纠纷调处室、人民调解室、治安防控室、监控研判室和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等十余个功能分区,实现了矛盾纠纷联合调处、社会治安联合防控、重点工作联勤联动、突出问题联合治理、基层平安联合创建,有效解决了群众所需、所盼、所急,让群众话有处说、怨有处诉、难有人帮、事有人办,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阴平镇“五个集成”创新模式被评为2020年度山东省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成果。
着力打造“精治村居” 乡村治理成效显著
该镇探索实施“精治村居”建设新思路,以行政村为单位,制定了《村居“三色积分”评定实施细则》,创新实行红、绿、蓝“三色管理”,其中,“蓝色”代表平安建设,维护村庄和谐,主要记录村民平安方面表现,具体包含遵守党纪国法、参与维护村庄公共秩序、维护生活秩序、矛盾纠纷调解等方面,通过“积分制”推动群众参与共建共治共享。通过评选表彰,给予高分家庭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并张榜公布,广泛宣传,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实现了用“小积分”管好“大队伍”。同时,依托精治村居的网格长、代办员、排查员、宣传员“一长三员”网格队伍,在做好矛盾纠纷调解、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的同时,带动网格内群众积极参与,确保矛盾及早发现、隐患及早排查、问题及时解决。阴平镇打造“精治村居”的典型做法先后在《新华社·高管信息》《大众日报》等报刊媒体刊发;2021年10月,阴平镇斜屋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数字赋能“最强大脑”智慧治理加速推进
今年以来,该镇借力大数据、物联网、信息技术等科技手段,先后投资350余万元,建设阴平镇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推进“雪亮工程”“榴乡诉递”“高空瞭望”等数字智能治理平台功能集成,打造了基层社会治理“最强大脑”,基层社会治理向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不断迈进。阴平镇数字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的典型做法被评为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优政”领域优秀案例。
一是推进“雪亮工程”治理现代化。该镇积极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形成点上覆盖、面上成网、外围成圈的立体化、全域化防控体系,促使“雪亮工程”全域覆盖、全时可用、全程可控。同时,在镇驻地和村居安装视频会议系统,实现重点领域、重点部位视频监控信息数据一图纵览、互联互通、实时监控。目前,全镇各村共安装高清摄像头440个、路灯1130盏、55英寸液晶电视56台、电脑56套,全镇路灯、视频监控、网络设施实现了全覆盖。
二是推进“榴乡诉递”治理智能化。该镇将“榴乡诉递”平台功能整合至基层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平台,推动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社会治理向前端延伸,充分打通群众反映诉求的渠道,实现“一机在手、一呼即应”。为所有部门开通“榴乡诉递”平台账号,责任部门按照“首接负责、接诉即办、分类处置”原则,及时处理诉求,确保群众满意,维护社会稳定。截至目前,镇“榴乡诉递”平台已累计受理群众诉求28665件次,处理满意率达99.99%。
三是推进“高空瞭望”治理科技化。该镇投资100余万元,组建了“高空瞭望”综合监控系统,运用数字化监管新形态,充分放大了城镇管理视域,实现多角度、分层次、全方位、大范围、全天候收集线索,推动行政执法、国土资源、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公共安全等领域信息化建设。截至目前,共预警提醒焚烧秸秆、非法排污、偷挖盗采、大气污染等行为300余起,实现了科技管控,精准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