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老兵邢成友荣获全省“抗疫榜样”称号
在峄城区古邵镇大刘庄村,住着一位老战士,早年曾参加过抗美援朝,历经硝烟弥漫的战场,曾在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
邢成友,1935年2月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家里兄弟姐妹6人,生活十分贫困。说起参军的事情,邢成友老人一度陷入回忆。他说:1947年,他和哥哥为了生活,出门讨饭,当时听说自己的三姐夫在北山里打游击,他就和哥哥两人沿路乞讨去山里寻找三姐夫,找寻未果,兄弟俩又返回,可是在那个枪林弹雨、战火纷飞的年代,汉奸更是横行乡里,就在兄弟俩回来后,不幸降临。有一天村里人告诉他们说,哥哥被汉奸逮去了,要被活埋了。为了这,家人求亲戚借了100银元经保长担保把哥哥担保出来,而邢成友的哥哥被汉奸捉去的理由,竟是他们去找游击队,怀疑他是游击队的探子,专门为他们搜集情报的。经此一事,坚决打倒汉奸消灭坏人的思想在邢成友幼小的心底生根。
1948年,村里来了一个姓王的人,他在村里搞宣传动员,让符合条件的可以去报名参军报效祖国,听到这个消息,邢成友高兴了,他坚定的对自己说:我要参军,我要当兵!1949年1月,邢成友报名参军,当时对参军的年龄还没有现在严格,所以15岁的邢成友就成了一名战士,真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当时由于年岁太小,邢成友就被留在淮海医院二十院部。后来跟随部队一起南下,亲历渡江战役、上海战疫。
同年10月,部队接到撤回北上的命令,部队在兖州进行修整,留下伤员后又整装北上,当时他和战友都不知道部队将去何方,只知道跟着大部队前进就行,等部队到达沈阳时才知道这是要支援朝鲜。为保祖国和平,11月邢成友和他的战友们抵达朝鲜。
邢成友老人说:当时,在朝鲜打的第一场战役是长津湖战役,到现在,七十年了,还是记忆深刻,那一场战役伤了很多人,医院全部留给伤员,还是不够。自己没有地方住,吃不上喝不上,就找了一个地洞,天很冷,零下三四十度吧,地洞里很多尸体,那时年纪小,又是每天在枪林弹雨里走过,也不知道害怕,就自己一个人和那么多尸体在地洞里过夜。
1951年11月,邢成友所在的连队要撤回国内,一听到这个消息,邢成友不干了,他说,我参军两年了,还没真正的在前线打过仗,现在战争还没结束,还有那么多的战友还在奋战,我请求留下,继续参战。
邢成友留下了,编入了炮兵营,成了一名炮手。人在炮在目标在,有炮弹就要和敌机拼! 只要你炸不死我,我就要把你打下来!”。自加入炮兵营,只要有战,他都会坚持奋战到底。当时我们独立17营都是山东的兵,我们打掉了敌人的200架飞机,有一次我用一个炮筒和我的一个战友,我们两个人击毁了敌人的一架飞机,因为这,我还被授予了三等功。说起这件事,邢成友老人有些激动,在他那饱经沧桑的脸上,依然烙印着光荣和使命感。
自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以来,他的表现出色,不仅荣立了一次三等功,还荣立了两次四等功,两次嘉奖,他由一名战士,一步步成长为通讯副班长,再到指挥副排长,1954年,他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荣耀。
一朝戎装穿在身,终身流淌军人血 。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 邢成友同志一直默默坚守、初心不改。2020年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迅速蔓延,枣庄市峄城区无数党员干部坚守岗位,冲在一线,将疫情看作命令,把防控的责任牢牢扛在了肩上。大刘庄村也在村口设置卡点,当听说需要安排专人值守,邢成友坐不住了,马上找村书记刘明主动请缨,要求再上“战场”。
邢成友的态度坚决,村支书非常感动,经村委研究一致决定同意他的请求。每天早晨吃完饭,邢成友就戴好口罩骑着自行车去村里转一圈,见到村民就宣传防疫知识,8点多来到村里的劝返点,开始了一天的防疫“工作”。为了给村民守着最后一道防线,装备严实的邢成友严格排查过往车辆,并发放宣传单,提醒村民戴口罩,规劝不要外出。面对不理解的群众,他总是耐心劝导,把疫情的严峻性解释给他们听,并告诉他们“不要害怕,有困难总要克服,听党话、跟党走,我们会胜利的。”
值班的村干部让他回家歇一歇,他总是拒绝,始终坚守在防疫第一线,热心劝导过往村民,直到夜晚来临,才结束了一天的“工作”,由其他年轻村干部继续在卡点值守……在邢成友的感召下,大刘庄村更多的党员积极参加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卡点值班、入户随访返乡人员、村内消毒、宣传讲解……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员义务,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邢成友老人的老伴已经去世,他虽年事已高,但身体还算硬朗,自己居住,出门都是自己骑着自行车,房前屋后也被他打理的井然有序,种着时下的小青菜。在岁月下,他的背已经微微驼了,但无论是站着还是坐着,都挺直了腰杆,他说“这是一个军人的姿态,当军人就得站如松、坐如钟,要有军人的精神!”。在邢成友的家里,墙上挂满了他穿着军装的照片,从青年到老年,不论时光变迁。他站在相框前,一张张的端详,一点点回忆,时光静静流淌。
照片上身穿有些退了色的军装,军装上挂着各种各样不同年代获得的奖章,这些奖章大部分也已经褪色或者字迹不清了,但这些奖章都是他最心爱的宝贝。相框里有好几张是近几年的拍摄的,但是如果仔细一看,就会发现,每张照片的下面都是十月一日,照片是在不同的地方拍摄的,但是照片上的人、手势却是一样的,那都是邢成友敬礼的照片。邢成友说:我爱照相,更爱在每年的国庆节照相,看到今天的祖国那么强大,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我内心非常骄傲与自豪,我希望用一个军礼来祝福祖国。
挂上奖章,敬起军礼,年已耄耋的邢成友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保家卫国、驰骋沙场的年代。参军至今整整71个春秋,无论是战场上救死扶伤、保家卫国,还是参与祖国建设,他都竭尽全力地奉献着自己的全部热血。他就像一座活着的历史丰碑,用自己的一生为“老兵”一词做了最淋漓尽致的诠释。
老兵,这个名词对于当过兵的人来说,是一生的荣光,他们将自己的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在战场前线,他们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家国,他们的一生,都是辉煌的,值得铭记的。一朝戎装穿在身,终身流淌军人血,这就是我们身边最感人的老兵,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去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