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支持本土民营企业发展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峄城区在加快对外开放、扩大招商引资的同时,全力帮助本土企业加快发展,本土企业已成为实现经济崛起的突破口。全区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包括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01万户。其中,本土民营企业占比达70%,本地企业为峄城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就业和税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区委、区政府在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和已有的发展基础,把做大做强本土企业作为长期发展战略,制定6+3产业发展规划,用规划来引导产业发展,用规划来培植骨干企业,用规划来克服短期行为,为本土企业的发展壮大创造有利条件,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
一、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一是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以政务一张网、“不见面审批服务”为抓手,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压缩项目审批时间,降低企业投资成本。围绕“工业强区、产业兴区”和民营经济发展三年目标,制定我区民营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年度目标,梳理汇总适用民营企业的系列政策,结合我区发展实际,研究增补支持民营经济专项条款。二是强化企业发展诉求办理。持续扩大企业诉求收集渠道,进一步提高榴乡诉递知晓面、使用度,落实接诉即办,重点诉求报要素保障联席会议会商研究,对六大产业链主企业诉求同步转链长制专班,实施诉递中心、工作专班双重督导。三是巩固执法检查备案制度。加强对各部门执法总量管控、频次调控和联合执法协调,统一违法违规行为认定标准,分类制定、合理扩大“首次不罚、首次轻罚”适用范围,积极推行“柔性执法”,推动执法向“指导服务式”转变。
二、突出本土民营企业主体作用
一是加强企业人才建设。深入实施好创新型领军企业培养,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坚持表彰突出贡献企业,组织本地企业家、“企二代”参加高端培训,培育更多思想解放、能力突出的民营企业家,聘请优秀企业中层到机关挂职、任职,加强互动交流。二是加快企业膨胀速度。推动工业标准厂房建设,降低小微企业落地成本,完善“小升规”奖补,加快本地小微企业成长速度,积极推动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突出抓好攻坚突破行动骨干企业培育,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三是加大服务平台建设力度。指导本地企业创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服务更多小微企业;搭建政策平台,根据省市部署开展政策标准化梳理,建立政策数据库,实现政策一搜即得,强化市区扶持政策宣贯落实,坚持开门兑现政策。
三、完善服务民营经济体系
一是强化领导机制。成立区委民营经济发展委员会,在人才优选、编制、人员分配中给予倾斜,落实“实行专班推进、实体化运作”要求。二是明确目标引领。依据我区实际,实施“个十百千万”工程,到2026年,产值过百亿元工业企业达到1家,过十亿元工业企业达到10家,过亿元工业企业达到100家,过千万元民营企业达到1000家,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开工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155个,形成百亿领航、十亿壮大、亿元升级、千万成长、小微培育的良性发展梯队。三是用好数据分析。学习借鉴温州、济南等地先进经验,以现行的统计数据为主,强化对民营经济统计分析,逐步增加完善统计指标;用好中小企业生产运营监测平台,提高平台数据采集质量,科学分析民营经济发展态势。
下步,通过大力实施产业提升、中小企业培育,加快培育一批产出效益高、产业带动性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本地龙头民营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积极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加快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组织本地中小微民营企业开展校企对接活动,建好各类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大大院大所等高端创新平台建设,迅速推进科技人才广场建设。用好政策,创新提高人才团队积极性的绩效分配和成果转化收益方式。加大本地中小微民营企业技改补贴力度,引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提升产品档次,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峄城区人民政府
2022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