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47号建议的答复(关于挖掘红色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

第47号

来源:峄城区文化和旅游局 时间:2025-06-27

***代表:

您提出的建议《关于挖掘红色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收悉,感谢对文旅工作的支持。现答复如下:

提案中提出建议4条,其中涉及我单位3条,涉及协办单位1已采纳4条,落实率100%

近年来峄城区文旅局始终定不移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革命文物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新时代文物工作要求,积极推进辖区内红色文物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在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红色文物资源工作中做出了有益探索和尝试目前,峄城区共有文物保护单位102处,其中省级17处,市级16处,区级69处,与红色资源有关的文物保护单位7处,分别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国共谈判旧址、基督教堂、枣庄师范铁楼、枣庄师范方楼和坛山天主教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黄家大院;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瓦门楼(新四军指挥部旧址)。

一、完善措施,确保红色文物资源安全。严格落实红色文物资源保护安全责任制建立了区直部门、各镇(街道)、安保公司、文保看护员文物安防联动体系,强化防范措施,做好日常巡查工作,确保红色文物资源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枣庄市文物保护员管理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要求,制定了《峄城区文物保护员管理细则》《峄城区杜绝文物和文化遗产过度商业化的管理办法(试行)》,为我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政策支持、法治保障。

争取资金,加大红色文物资源的修缮力度。近年来先后争取级专项资金完成对枣庄师范铁楼、瓦门楼(新四军指挥部旧址)等的修缮保护工作;邀请资质单位对枣庄师范方楼进行全面测绘,编制修缮保护方案,目前相关工作正在加紧推进中。

文物普查,切实摸清红色文物资源家底。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为契机,对峄城区范围内的红色文物资源进行普查登记,精准测绘,建立电子档案,配以文字、图片等内容说明,进一步理清了峄城区红色革命历史文脉,全面掌握了峄城区范围内红色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情况等基础情况,为下一步准确判断全区红色文物保护工作形势,精准制定红色文物资源保护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深入挖掘,积极打造红色教育基地。近年来积极收集红色文化资料,联合镇街充分挖掘镇街的红色文化资源,联合古邵镇对胜利渠展馆进行了布展提升,联合榴园镇,充分挖掘历史和本土先模人物,打造了峄西革命纪念馆,协助阴平镇建设阴平镇志馆。2020年,国共谈判旧址成功入选山东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2022年,基督教堂(鲁南战役指挥部旧址)成功入选山东省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2024年,坛山街道中心社区入选第四批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培育名单

、精品迭出,提升红色文艺精品创作力度。充分利用峄城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红色人物、故事,组织创作一批弘扬红色革命精神的优秀文艺作品。推选出《陈毅攻克峄县》《郑允东只身锄敌特》等红色故事参加全市红色故事讲解大赛,其中《郑允东只身锄敌特》获得三等奖。利用庄户剧团等文艺人才,组织编排了《勿忘国耻》《十九大精神指航程》《紧跟新的党中央》《万众一心紧跟党》《小康社会一定能实现》等一系列优秀爱国文艺节目,唱响了社会主旋律,弘扬了爱国情怀。

谢您对文旅局工作的关注及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我区的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  



峄城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56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