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城区政府网站欢迎您! 简体繁体无障碍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首页>详细资料

【枣庄日报2021.11.2】情有独钟 痴心难移——赵文家诗歌创作简析

来源: 枣庄日报时间: 2021-11-02

大器晚成,厚积薄发,是诗人文家身上的一个明显特征。

以我对文家的了解,知道他的诗歌创作发端较早,差不多有长达四十年的时间了,与早慧诗人对照,出成绩似乎晚了点,慢了半拍。确切地说,文家有大主题、大块头、融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一批高质量作品,在《星星》《绿风》《中华辞赋》《湖南文学》等省级国家级报刊上频频亮相,并开始引起诗界瞩目和吸引众多诗人们的眼球,成为活跃在诗歌一线的一员骁将,这些都是在最近五六年的时间里完成和实现的。

以他的力作《檀魂》为例,全篇200余行,自始至终,如一幅山水长卷,徐徐展开。这是一首以纵情歌咏檀树的坚韧意志、坚毅品格为主题的诗作。诗的表面所咏唱的是对檀树的精神、檀树的魂魄这种自然物象的钦敬感慨,实际蕴藏的深刻用义,则是遇景生情、借物抒怀,以此来寄托、来诠释对一个泱泱国度、对一个坚强民族,坚守蓬勃向上精神的高歌礼赞。

诗人长期生活在冠世榴园附近,毗邻而居,无数次徜徉过这片以石榴为主题的阔大绵长的天然园林,无数次陶醉于园林鬼斧神工自然奇崛的地理地貌和遍布四方的名刹胜景、茂密繁盛的花木植被。不难想象,每每畅游园中,移步其间,诗人该是以何等专注好奇的神情,对生长在这里高矮错落、大小各异、稀有名贵的檀树产生了别样的兴致。当这种格外的关注情结与累积深厚的渊博学识与推崇备至的诗歌情怀,三者齐聚,瞬时形成了激烈的对接碰撞,于是,一首气贯长虹令人啧叹的《檀魂》便应运而生。

诗人思接千载,神游万里,穿梭古今,在扣紧诗歌主旨并贯穿始终的过程中,把春秋的风云、魏晋的山水、思维的火焰、嶙峋的岁月,一律收纳,为我所用;把赋、比、兴,把风、雅、颂,把《离骚》《天问》《九章》等一系列文学诗词元素,一并揽进怀中,使其巧妙地融入吟诵对象的平平仄仄里,抑扬顿挫,张弛有度,错落自然,尽显神韵之功;诗中的时空之美、跨度之美、借喻之美,亦是跌宕生姿,引人入胜;跳跃在诗行上的画面、音乐、旋律,和谐相生,犹如长了翅膀,飞进人的心怀,读来禁不住醺醺然,陶醉其中……

全篇客观物象与主观情思清晰明见,诗歌的丰赡灵动确实得到了自如而完美地呈现,这首长达200余行的诗作,被《绿风》诗刊作为特长篇重磅推出,且在当年的“首届全国绿风诗歌奖”活动中,从全国5400多件自然来稿中脱颖而出,斩获了唯一一等奖。

另一首长诗《千年史诗,京杭大运河》(简称《大运河》),同样是他的又一篇沥血之作。这首诗发表之后,先后在国内诸省,包括北京、浙江、河北等京杭大运河城市带及高校等重大场合,作为朗诵力作,多次夺得一等奖,影响广泛。

大运河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符号,诗人把这个特殊的历史物象作为诗歌主题,表明了他的艺术胆识及对驾驭大主题、大作品能力的一种自信。在对该作阅读数遍之后,深感《大运河》是一首承载了作者对大运河历史与现实情感的双重寄托之作,联想丰富,意象突出,情感真挚而饱满。

文家把大运河喻为一条盛满历史的长廊,这条长廊确然不短,也确然布满了林林总总形态各异的历史印痕。从隋王朝的开凿源头到现代忙碌的繁华盛景,一千四百多年的时光隧道,三千五百华里的遥遥之途,演绎着这条长廊世事多变穿越古今的不同凡响。长廊里有码头、埠村,有酒旗风铃、运河石,更有满载的匆匆过客,经年如此。倘若没有对运河现实的伫立观望,没有对运河历史的回眸追溯,何来这些鲜活生动、历历在目的写实诗句呢!泼墨、熏黄、遍体青苔这种营造氛围、强化程度的语言词汇,如果不是经过沉淀锤炼,又如何能在诗行里从容立足?

诗人文家不仅对诗歌有着由内而外的炽热情怀,而且具有优越的诗歌天分,在他长久不懈地努力下,近几年来创作了包括《檀魂》《大运河》在内的,诸如《八朝古都,在盛世的册页里依次排版》《红船的脊梁上撑起一部盛大的江山(组章)》《明天我决定做个农夫》等一系列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无疑都将成为我们精神生活里别具风味的食粮美餐。(贺敬波)

链接:http://www.zzrbw.com/zzrbPaper/PC/layout/202111/02/node_05.html


供稿: 枣庄日报    来源:枣庄日报   审核人:张斌